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论语》3.4,论语中什么是礼

《论语》3.4,论语中什么是礼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5 03:59:3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什么意思

《论语》有言:“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什么意思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礼”的重视程度。在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体系中,“礼”是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为什么孔子如此看重“礼”呢?小编就从“礼”是什么,为什么“礼”在儒家思想中会占据如此重要地位两方面解释一下,供大家参考。“礼”是什么?从哪里来?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礼”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礼节、礼貌,而是一套完整规范的社会仪轨和行为规范。

这个“礼”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孔子创造出来的,而是周朝时周公所做。周朝建立后,周公“制礼作乐”,“礼”和“乐”都是当时社会不同仪式或场合所要遵循的标准和规范,“乐”是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身份的人所使用的不同的音乐,这些都有非常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和标准,大家都按此执行。周朝统治稳定有序,社会安定,各诸侯国相安无事,和平相处,都以周天子为尊。

以上就是“礼”的含义和产生。那么,孔子为什么把“礼”放在儒家思想体系重中之重的位置呢?这个问题要从孔子生活的时代说起。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末期,此时的时代特点是礼崩乐坏,诸侯之间尔虞我诈,征战不休,周天子徒有其名,无有其实。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周礼疲敝”,“礼”失去了作用,大家都不按“礼”行事,所以才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

因此,孔子认为恢复周礼就是解决当时社会动荡的根本途径。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复的就是“周礼”,希望通过恢复周礼重建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以此构建稳定的国家和社会。可以说,“复礼”就是孔子为当时混乱的社会开出的治世良方。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对国家社会来说,“礼”就是治病救命的良药,那么,作为君子,不学礼,就相当于大夫不会看病,怎么坐诊呢?也正因此,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中,“礼”也成为其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之一。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是不是说明儒家中庸思想就是和事佬哲学?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是不是说明儒家中庸思想就是和事佬哲学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原文是:“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求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也就是说:有人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大事小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是,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文章TAG:论语3.4《论语》3.4论语中什么是礼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