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汉文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汉文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0 23:21:06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语言同绘画相同,不但忌讳过于直白,而且需要留白,要留给读者一定的想象和品悟的空间。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经终只说了句“宝玉,你要一一”就咽了气。此处乃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范例。这种“以一当十”的手法,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此外,文学语言还有“多样性”,也就是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去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面貌,使人有新鲜感。

另外还有“音乐性”,要使语言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族后使人有音乐感。语言也需要注意“抒情性”,无论写人叙事,还是状物写景,作家都会带有或隐或显的主观色彩,使人有爱憎感等等。“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尽管不同的文学样式对于文学语言的要求不尽相同,但一切优秀的作家都是语言艺术家,因此精通并熟练地驾驭文学语言,是作家最重的基本功。

对联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文学语言

对联是汉文化与汉文学一种特殊形式,在遣词用字讲究生动含蓄又浅现隽永,言简意该,使人读后回味无穷。它文字虽少,但佳句连珠,妙语锦簇,且必用毛笔字书写,行楷草隶篆,各怀擅其长,观赏之余,给人以艺术享受。因此,各式各样的对联,又作为一种语言精萃、书法集荟,为我们在生活文化中,增添了独有的特点。所以,在遇到红白事时,都需要用毛笔临时书写对联,如红事结婚对联:恋凤鸣昌百世,麒麟瑞叶庆千龄;横批:珠联璧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有什么样的艺术特点和内容特色呢?

什么是文学语言

骈文又称骈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它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的“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文字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如滕王阁序中的“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就是四六对仗的典型句式。

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求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如:冯唐易老(平平仄仄),李广难封(仄仄平平)。骈体文为显示典雅,大量用典。这和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是相一致的。骈俪对偶是我国汉文学的特点,本来是古已有之的,但在秦汉以前的诗文里并不多见。

汉赋长于铺陈,往往用对偶、棑比的句法,并且影响到诗文,汉魏之际如曹植等人的诗文就常用对偶。到了南朝,就更加盛行了,所以词赋对于骈文的产生是有重要作用的,而且汉末以后的散体赋,押韵比较自由,和骈文几乎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如江淹的《恨赋》、《别赋》,称为骈赋,其实也是骈文。由于骈体文与赋的关系如此密切,因而骈体文也具有铺陈的特点。

当然骈体文的产生不仅是赋的影响,还有曹丕之后对文彩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声律的追求越来越繁。这对于散文的骈俪化、韵律化是起了促进作用的。骈体文充斥南北朝的文坛,特别是在应用文方面,不管是公文还是私人书信,差不多都用骈体。著名的作家有江淹、伍昉、徐陵、庾信。总的说来,这是属于形式主义的东西。但其中亦有可以给我们借鉴的。

如鲍照的家信《登大雷岸与妹书》,写在九江庐山一带所见,触景生情;孔稚圭的《北山移文》构思新奇,笔调辛辣,词彩华美;丘迟劝降的《与陈伯之书》婉转逸丽,情理真切;吴均的几篇短小的书信《与宋元思书》等也显得清新挺拔。这些都是历代的名作,具有真情实感,用典不多,词语清丽,与当时的文风大不相同。南朝之后,骈体文还在发展,唐朝还有一个高潮。

文章TAG:文学汉代态势形式汉文学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是什么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