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文章为什么要举大禹陶履的事例,文言文勤训作者举大禹

文章为什么要举大禹陶履的事例,文言文勤训作者举大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2 19:02:28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曹操二十岁时被举孝廉,授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这么说,曹操、刘备成为正县级干部的年龄相当,都是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按照正常的仕途发展,政治前途应该是很不错的。但由于汉末政治腐败混乱,都不按套路出牌,按照正常的仕途发展是不可能的。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与其贪恋一个小小的县官,不如四处寻找机会更有前途。

从鞭打督邮之后,刘备就开始了四处流浪的军事生涯。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一直没有固定的落脚地,一直处在颠簸流离状态。第二,迟迟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团队在人生的前期,刘备也曾经有占据徐州的机会,这是其前期最高光的时刻,但由于没有建立起自己完整的团队,尽管有三兄弟拼死打拼,但没有很好地成就。同时期的袁绍、袁术、刘表等人,都是依靠自己的家族地位,借助地方世族及团队的努力,拼出了一方天地。

就算出身卑微的公孙瓒,也幸运的成就了一方事业。但刘备却走的时候是另一条道,依靠刘关张三兄弟全力打拼。尽管各诸侯人人敬畏,但效果并不大。刘备尽管很有能力,但在用人和经营地方方面,犯下了“亲者太亲,疏者太疏”的错误,过度依赖关羽、张飞、赵云,而忽视了其他人才和地方世族势力。一个刘表就能摆平荆州,但三兄弟还摆不平徐州。

这是策略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尽管徐州首富糜竺兄弟大力支持,但仅仅是解决部分军费及士兵问题,没有顶级谋士为之策划,这是刘备最大的短板。陈宫、陈群、陈登父子,都是当时一等一的谋士,但刘备没有能够收归己用。就像陈宫,那就是个不安分的主,无论依附曹操还是吕布,都不是死心塌地。刘备有那个境界和掌控力的话,是可以收服他的。

他们没有死心替刘备打工,也说明了刘备本身不足的问题。直到刘备流浪到了荆州,有了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先后加入,才逐步补齐了这个短板,建立了自己的完整团队,其基业才有了不断攀升。用木桶理论说明刘备前后期的团队,是再准确不过得了。不管刘关张能力多长,出现了短板,其容量就大打折扣。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等人,逐步弥补了这个短板,刘备的事业才有了稳步的发展。

第三,对诸葛亮并没有言听计从,彻底放手让他去做事。赤壁之战前,刘备有机会结识了诸葛亮,君臣有了隆中对,刘备茅塞大开,开心地说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但关羽、张飞却大不开心,很是不服气。尽管罗贯中演绎了诸葛亮出山就是三把火,烧毁了曹操,烧服了关羽、张飞。但史实是,不仅关羽、张飞一直没有信服,就是刘备也没有彻底放手诸葛亮做事。

文章TAG:大禹要举陶履勤训文言文文章为什么要举大禹陶履的事例文言文勤训作者举大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