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知识 > 李冰拿着长锸是什么意思,都江堰不是李冰建的

李冰拿着长锸是什么意思,都江堰不是李冰建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23:21:37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秦王得知这个情况后,大为恼火,于是想令人将郑国拖出去斩首。但郑国不慌不忙地对秦王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所记)。郑国的意思是说:“臣确实是韩国的特务,但是这条渠道修成以后,可以为你们秦国带来很大的利益。虽然让秦国这几年没有时间去攻打韩国,为韩国赢得了几年的喘息时间,但最终肯定会为秦国造福千秋万代。

”本来就有远见卓识的赢政经郑国国这么一说,于是也认为渠道建好以后,确实会造福于秦国,有着实实在在的效益。秦国的水利比较落后,缺乏技术人员,急需像郑国这样的人才。经过考虑之后,秦王因此就没有拿郑国治罪,并且仍旧让他负责修建渠道。经过10多年的努力开凿,全渠终于完工。这条渠道被取名为郑国渠。这条渠道修好后,流经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使关中平原北部泾水、洛水、渭水之间形成了有效的灌溉系统,解决了该地区的干旱缺雨困难。

郑国渠大大改善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通过采用注填淤之水以及溉泽卤之地(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改造了四万多顷盐碱地,使得落后的关中农业得到了发展,贫瘠的关中地区变得富庶了。郑国渠不仅起到了现实的灌溉作用,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郑国渠建成后,灌溉面积达百万亩,堪称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这条渠道让秦国从农业经济上为统一中国打好了基础。郑国渠开启了引泾灌溉的先例,对后来起了个带头作用。后来的多个朝代继续在此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有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朝的广惠渠、通济渠和清代的龙洞渠等。1929年,关中发生大旱,颗粒无收。1930年,在水利专家李仪祉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经过两年苦干,修成了现在的泾惠渠,让60万亩农田得到了效益。

为什么李冰要修筑都江堰?

为什么李冰要修筑都江堰

李冰,秦国大臣,在任蜀郡守时,为了治理岷江洪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名垂千古。关于李冰何时入蜀任郡守,历来有秦昭襄王时和秦孝文王时两种说法,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应在秦昭襄王时期,有公元前273年与公元前256年之说。近年来有学者则根据出土的简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其应在秦孝文王时入蜀,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50年之间。

但是直到目前,仍无一种公认的观点。岷江,发源于四川西北部,在宜宾入长江,全长711公里。江水从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地流,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汹涌的江水流到成都平原的灌县一带,海拔降到700米以下,流速突然减慢。于是,水中夹带的泥沙随之沉积下来,淤塞河床。每当夏秋之间,雨季来临,江水暴涨,水溢两岸,淹没大批良田、房屋使这里变成一片泽国,造成了空前的水患。

文章TAG:李冰都江堰李冰拿着长锸是什么意思都江堰不是李冰建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