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战车怎么做,古代攻城战的矛与盾

攻城战车怎么做,古代攻城战的矛与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6:17:1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3、如果遇到防守方死守城池的情况,防守方会下令堵死城门,与城池共存亡,会在城门的里面用砂石封死城门,就算攻城方烧了城门又如何,整个城墙只有城门是木的,其他地方都是土筑或者砂石筑成的,攻城方照样进不了城,而且伤亡非常大,那又何必用火攻城门呢?此外,攻打城池是需要攻城武器的,没有武器来攻城,是根本不可能攻得下的,古代的攻城武器很多,有投石车,这些是向城内抛射石块攻击守城一方,或者攻击城墙,有楼车和巢车,这是很高的一种攻击车,可以直接攻击对方城墙上的士兵,或者直接登上城墙,此外有轒轀车,这个东西相当于装甲运兵车,只能躲避箭矢同时运输士兵到城下,有撞车,这是撞击城门或者城墙的,很少有火烧城门的武器。

古代战车是怎样作战的?

古代战车是怎样作战的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因为之前我专门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过古代车辆问题,查阅过百余万字的资料,对战车的起源发展基本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研究心得。【战车的人员配备】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会听到一个词语叫“万乘之国”,形容某个国家地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这个“万乘”,就是一万辆战车的意思

“乘”是古代战车的计量单位,一般而言,一辆战车配备4匹战马,称为“一乘”。战车需要有人驾驶,必须配备司乘人员,除了驾车人员之外,战车上还有配备一定数量的士兵执行作战任务。古时候的战车,也叫“戎车”,类似于现代的坦克,除了车上的士兵之外,每辆战车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步兵跟随,从而让战车成为所向披靡的杀敌武器。

在西周和春秋时代,一辆战车上面一般配备三个人,如果是普通的作战车辆,没有将帅和国王在上面,应该是左右各站立一人,驾车的在中间,在战车左边的那个人叫“甲首”,身背弓箭,手持干戈,负责射击远方的目标;战车右边的那个士兵叫“骖乘”,他肩负着两项使命,一是在与敌人遭遇之时,在两车错车、短兵相接之际攻击敌人;二是当战车发生故障的时候,他要跳下车进行修理。

而驾驶车辆的人是战车的关键人物,非常重要。一般的人是不能驾车的,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之后,才能驱车上战场。每辆战车后面跟随的步兵,也叫“车徒”,车徒早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当时一辆战车配备30人,其中车上3人,车下跟随的甲兵7人,步卒20人。到了春秋时代,车上的人数没变,而车徒人数已经增加至72人。也就是说,75个士兵才能配备一辆战车,这就是所说的“一乘”。

我们不妨推算一下,万乘之国拥有的士兵数量应该是75万人,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即使放在现在,数目也是惊人的庞大,更何况在全部人口不超过两三千万人的春秋时代?【战车的作战特点】(战车的长车毂)古代的战车的灵活性、机动性和适应地形的能力远远比不上骑马。首先,战车的宽度一般为3米左右,配上战马,车马总长也大约3米,也就意味着一乘战车占地面积9平方米,必须要在开阔地带才能发挥其优势,一旦地势千变万化,战车立马歇菜;其二,驾驶战车需要高超的技巧,训练的成本很高,驾车和骑马不同,前者的难度要大得多,一旦上了战场,驾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鹿死谁手;其三战车交战也不方便,必须等对方的车辆和自己的车辆互相交错的时候才能招呼几下,同时,战车还要防止对方步兵的攻击;其四,古代的战车的车厢成矩形,横向宽而纵深短,车轮高,车轴长,这种车子开起来很不稳定。

古代城门大多都是木门,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门?

古代城门大多都是木门,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门

古代的城门的确是木门,对于木头来说,最好的破解的办法就是用火烧,如果能用火烧了城门,那么这座城池不就很容易被攻破了吗?如果这个问题你能想到,那么攻城的一方也会想到,而守城的一方更加会想到,但是,就攻城战来说,是古代所有战争中最难打的,别看那个木门在那里,你一般用来火攻的机会都不会多,而且即使你用火攻,也未必能攻进城中,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门道你不了解。

古代的城池攻防战之所以是最难打的,是因为防守城池一方的防御是立体防御,攻城并不仅仅是攻破城门,一般来说,城池防守包括很多防御设施,首先是护城河,尤其是大型城池,城外环绕城池的是一条宽宽的护城河,尤其是在城门处,往往是最宽的,攻城一方要攻城门,先渡过护城河再说吧。另外,有的城池还在城外挖出一道道深深的壕沟以阻挡对方的进攻。

文章TAG:攻城战矛与盾古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