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皇帝战斗时注意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放任百姓拥有兵器

大皇帝战斗时注意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放任百姓拥有兵器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18:16:0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克定祸乱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开土拓疆曰武、帅众以顺曰武、折冲御侮曰武。朱棣一生功绩主要有:五次征伐蒙古、平定安南,设立奴儿干都司、哈密卫,同时在贵州设立行省,确保了大明周边环境安全,确保了大明的领土完整。派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大明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使海内归心、万国来朝。吸收古代文化精髓,编著了《永乐大典》,使经历元朝统治时期,造成的汉族文化断层得以恢复。

加强对地主豪强的管控,防止兼并现象产生;同时对以往的大运河进行疏通,促进南方与北方经济交流;由于北方地区连年战乱,许多土地闲置,一方面迁徙百姓,一方面减轻赋税鼓励生产,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朱棣登基称帝后,确保了大明疆土完整,使四方宾服,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积极发展经济,创造了“永乐盛世”。由此可见,在朱棣一生中“武”只是一个方面,而“文”却能更全面的概括其一生,所以朱棣去世后,后世给朱棣取谥号:文皇帝。

如果鸦片战争时,大清的皇帝是康熙或者是皇太极,那么清朝统治者还会思想落后吗?

如果是康熙或者皇太极身处鸦片战争,与英人展开国家之战,我敢打保票,是大清赢,而英军输。有一派观点认为历史是英雄写就,百姓只是跟从。的确,在某种情况下,英雄是旗帜,是历史大势的导火索,旗帜向哪个方面引导,历史在哪个方向爆发,是由英雄说了算。首先说说皇太极,他自幼骑射娴熟,勇武过人,而且谋略超群。是他奠定了攻陷和颠覆大明的基础和态势。

在他上位初期,后金面对的大明边境铁骑凶猛异常,辽东十数座城池固若金汤,而西有蒙古诸部族虎视眈眈,东有朝鲜倚仗明朝桀骜不驯,后金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总之,局势岌岌可危,且看皇太极是如何破局的?首先他向努尔哈赤提议并亲自实施巧计,攻陷了阻挡后金入关的要塞抚顺,后又与明军、女真叶赫部和朝鲜王朝的联合大军,大战于萨尔浒,结果屡出奇兵,以少胜多,赢得了明清实力关系对比的关键一战萨尔浒大捷。

接着他清剿蒙古察哈尔部,使得蒙古全境归服,又进兵朝鲜,迫使朝鲜王李倧跪地归服,变明朝的藩属为后金的附庸。就这样他把蒙古、朝鲜两个后顾之忧全都解决了。他最后一个心腹之患是“天纵奇人”袁崇焕,即使英武如他皇太极,也屡败袁的军下。但他另辟蹊径,巧施反间计,最终把汉人最后的一个救星袁督师给灭了。皇太极够厉害吧?假使他面对懿律统帅的英军又会怎么样?再说说康熙,他平生大事是,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大败沙俄侵略军……康熙在青年时所面临的危局实际上远远大于道光所面临的英军入侵。

康熙皇帝继位不久,明朝叛将吴三桂就在云南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号,随后湖南、广西、江西、广东、贵州、福建、甘肃、陕西,等八九个省的将军、提督、巡抚,也随之扯旗反清,大半个中国都反了,局势极为凶险,清帝国的存亡就在一线间,康熙当时才17岁。面对危局,康熙并不惊慌,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有拉有打,分化瓦解。对吴三桂他坚决打击,毫不留情,而对其他各省则以招抚为主,兼施以武威。

同时他用汉军打汉军,让满族精兵能够养精蓄锐。就这样,各省叛军纷纷投降,就剩吴三桂困守湖南一隅,忧愤成疾而死,三藩平定。还有,擒鳌拜,平定准噶尔等,都是奇巧用兵之策,反映了康熙其人之智慧。有人可能会说,清朝皇帝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其实康熙外战也行,曾两次在雅克萨大败沙皇俄军,保卫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

俄军之凶悍,其实不在英军之下,如此对比,康熙对战英军又如何?我们再看看道光又是如何面对强敌的。在鸦片战争前后,他犯有三错:首先,他对世界和西方一无所知,当鸦片战争已经打响,被俘虏的英国兵被押解到北京,道光皇帝还迷惑不解地问道:“英吉利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英吉利与新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该女主(维多利亚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这样可笑的问题……这些在康熙年间早已是常识。

康熙皇帝对西学的了解和喜爱,以及认真研究的态度,是道光远远不能比的,这一点他比先皇就输了一大程,还在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沉酣不醒。因为不了解,所以没能审视度势,以全国之国力,肃南省之鸦毒。他以为鸦片贩输,只是黑心商人的个人行为,而没想到这是英国为了挽回贸易逆差的一个国策,其背后有政治军事的鼎力襄助。因此,他指派林则徐以一人之力去翦除鸦片,而没有在全国,做好充分的战略准备。

他着急地杜绝鸦片,而不想“轻挑战衅”,他不知道帝国时代的西方,商业文明后面必然伴有军事武力的,这就是他,以及整个清王朝官僚知识阶层不了解西方文明的一个大败笔。其二,他既有个人性格的弱点,又有谋略上的不足,起初只一厢情愿想以和平方法解决鸦片问题,战端即起,又犹豫不决,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当稍有胜利,即信心暴棚,而战局不利,又责咎下属,怒形于色,结果让林则徐等干臣,不知上意,处处掣肘,无从下手,战法呆板。

其三是武备之孱弱。鸦片战争之败,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也是很大原因。林则徐在流放伊犁的途中曾给友人写信,道出不为人知的心声:“敌人的大炮射程远达十里内外,我方炮弹打不到他们,他们已经先打到我方,这是武器不如人之处;敌人放炮如放连排枪,可连续不断,而我方则是放一炮后再装填一发,辗转费时,这是技术不如人处。敌方胜过我方,就是武器精良,技术精湛……因此要战胜敌人,第一要务就是拥有他们那样厉害的炮。

舍此而外,即使岳韩在世,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林则徐的说法似乎能够给道光皇帝以及自己开脱,实际以落后武器战胜先进武器在清帝之中也是有先例的,当后金与大明在辽东对峙的时候,明朝军队的武器绝对比刚走出氏族社会的后金要高出一代甚至两代,那时明军已经有葡萄牙的红衣大炮,以及各种火枪,而后金只是“长矛大刀”。

明朝的红衣大炮在宁远之战中发挥极大威力,八旗官兵血肉横飞,尸积如山,是努尔哈赤成军以来的首次挫败。其后在宁锦之战中,皇太极率领大军围锦州,攻宁远。明军大炮再次发挥巨大威力,明军大胜。即使面对这样的劣势,皇太极仍不屈不挠,他以安抚重赏汉人的策略,招纳汉人叛将,汲取汉人统军理政之优长,特别是武器制造技术。

此策果然奏效,汉人叛将竟然拖来红衣大炮来降,同时他们又仿造改进,结果造出的大炮比明炮还要厉害……人和人就是不一样,别说一个皇帝带领一个国家了,影响国家的兴衰是一定的。我想,如果是皇太极或者康熙处在道光的位置会怎么做呢?首先,以他们的智谋和思虑,肯定不会打无准备之仗的,不打是不打,要打就必胜,这是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其次,他们都是战术上的高手,在武力不济的情况下不会跟英人硬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是他们历次指挥战役的一个很大特点。

即使虎门或者定海被攻陷了,他们也不会溃败崩盘,可能只是整个战役的一个策略,“人民战争”的火海还在后面等着英夷呢;另外,他们都会用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会像道光那样,处处制肘掣。当然,他们肯定做好了另一手准备,如果林则徐不行,还有他人接应……最后,他们都是搞统一战线、搞关系的高手,尤其是康熙,对西方世界有一定了解,肯定会运筹帷幄,调动国际资源,以夷制夷,反正不会看着国家一步步败走,签定屈辱条约的。

文章TAG:放任兵器百姓皇帝拥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