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鹿鼎记中豪侠怎么提高,《鹿鼎记》反清复明真实意图

鹿鼎记中豪侠怎么提高,《鹿鼎记》反清复明真实意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21:12:45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很多人认为《鹿鼎记》是金庸小说里写得最好的一部,你怎么看?

《鹿鼎记》无疑是金庸小说中最好的一部。当然不仅是因为《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更因为《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代表着武侠小说的终点。在写作手法上《鹿鼎记》采用的是黑色幽默的方式,以荒诞不羁以及戏谑的手笔描绘了韦小宝这个人物以及在他身上发生的诸多奇遇。其次通过韦小宝金庸先生颠覆了整个江湖秩序;在《鹿鼎记》世界中人物已经破除了脸谱化以及摆脱了侠的门面束缚后;对人性的刻画反而入木三分、让人叫绝。

而且通过韦小宝这条主线,让我们窥探到了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营机制,对官场的处世之道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描绘,而后更讽刺了人制政权中的个体腐败和权力腐败。比起武侠小说,《鹿鼎记》更像一部官场小说。韦小宝无疑身上有着很强的小市民属性,这正是真实的反映了人性最基础和最天然的欲望,包括对权力、美色和金钱等;而韦小宝在官场中游刃有余则更具备讽刺意味,而后韦小宝的成功则寄托了人对于自我欲望的满足和实现,这尤其在阶层分明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光怪陆离和魔幻突兀。

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大硬伤是什么?为什么鹿鼎记里没有一个武林高手?

我想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这个问题。想要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从金庸本人说起。我们熟悉的金庸,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武侠小说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可是对于金庸自己的来说,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新闻人和政治评论家。金庸在《大公报》工作多年,而后自己创办《明报》。60年代,在大陆这边政治风起云涌之际,金庸在报纸上撰写了大量的新闻评论,甚至能成功预测政治走向。

包括金庸的小说中,也有大量的政治隐喻,最明显的就是《笑傲江湖》,其中的「日月神教」,那种二把手搞下一把手,而后一把手又杀回来的情节,那种夸张的个人崇拜,是不是会让你觉得熟悉?为什么要叫「葵花宝典」?因为葵花向太阳啊。说了那么多,只想说明一件事,金庸是一个政治观察家,他的思维也一直在思考政治的问题。而在金庸的小说中,其实一直在阐述他对于政治的思考。

一个大的主题就是,普通人在历史政治的大漩涡中,应该如何生存?我们梳理金庸的十四部作品的创作时间。《书剑恩仇录》 1955年《碧血剑》 1956年《射雕英雄传》 1957年—1959年《雪山飞狐》  1959年《神雕侠侣》 1959年—1961年《飞狐外传》 1960年—1961年《白马啸西风》 1961年《倚天屠龙记》 1961年《鸳鸯刀》 1961年《连城诀》 1963年《天龙八部》 1963年—1966年《侠客行》  1965年《笑傲江湖》 1967年《鹿鼎记》 1969年—1972年这其中的关键,是中间的这一部,也就是《倚天屠龙记》。

金庸借助张无忌,完成了自己作品的一次转型,他不再描写「超人」,而是更转向普通人。这里的「超人」「普通人」,并不是指的武功,而是自身的性格。在此之前的作品,主角除了身负绝世武功之外,也往往有钢的意志,铁的神经,陈家洛、袁承志、郭靖、杨过,他们都是响当当的英雄,背着远大的抱负或血海深仇,远在郭靖还没有降龙十八掌,杨过还没有玄铁剑的时候,他们依然是英雄。

而到了张无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天下无敌的「普通人」。将武功放在一边,单单说性格,张无忌就是一个普通人,在整部小说中他一直是被别人推着走的,所有重大的决定,都是别人替他做的。因为小昭,所以学习乾坤大挪移;因为外公,所以担任明教教主;因为张三丰和谢逊,所以与周芷若成亲;因为朱元璋和赵敏,所以从教主之位退下。

不要说赵敏和周芷若,就算是小昭,甚至是朱九真,在「政治进取心」上都要比张无忌高很多。至于爱情,张无忌就更是举棋不定。这一段原文,最能体现它的犹豫不决。周芷若道:“我知道这世上曾有四个女子真心爱你。一个是去了波斯的小昭,一个是赵姑娘,另一个是……她……”她心中要说“殷姑娘”,但始终不敢说出口来,顿了一顿,道:“倘若我们四个姑娘,这会儿都好好的活在世上,都在你身边。

你心中真正爱的是哪一个?” 张无忌心中一阵迷乱,道:“这个……嗯……这个……” 到了《天龙八部》,就更是如此,一部作品中几乎所有人都是「求而不得」,在天下纷争的时代,身负绝世武功的三兄弟,却对于爱情、亲情、自我身份,都得不到认同,充满了叹息和无奈。越往后,金庸作品的中的主角,就越想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没有惊世骇俗的家丑国恨,也很难一开始就能为了心中的道义就去牺牲自己,总是在掂量,总是在犹豫,总是在试图做一点正确的事,同时尽量保护好自己。

文章TAG:鹿鼎记豪侠反清复明意图真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