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36计陆逊为什么不学鼓舞,四川易学文化网

36计陆逊为什么不学鼓舞,四川易学文化网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30 18:06:1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而吴国则要进攻徐州,这是一个得不偿失的地方,徐州作为地势平坦的地区,要面对四个方向的进攻,在兵力上的需求就会更多,而吴国本身要经营长江的防线就已经收襟见拙了,更不会去选择主动进攻。  综上几点原因,东吴实力虽然很强大,陆逊不敢北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总的来看,即使是陆逊想停止北伐,吴国的良多缘故缘由也是不容许的。

三国时东吴国力远超蜀汉,陆逊也不输诸葛亮,为什么不进行北伐?

三国吴国实力强盛为何不“北伐曹魏”,将才陆逊为何不学诸葛亮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三国时期的吴国多次北伐,但全部失败。一般认为,吴军善于水战,但陆地作战战斗力不强,远远不如曹魏军队。首先,208年赤壁之战以后1个月,吴军就开始北伐,试图一举杀入曹魏腹地。当时周瑜率兵攻打江陵的曹仁,孙权则亲自攻打重镇合肥。合肥是遏制吴军北上的重要据点。如果吴军不能占领合肥,也就无法北上。

结果,周瑜攻破南郡,打败曹仁。但合肥城非常坚固,蒋济依靠数千守军,对抗孙权三四万大军毫不占下风。孙权攻打合肥近半年不克,军队疲惫不堪,只能撤退。由此,吴军第一次北伐失败。第二次北伐是214年,当时曹操出动重兵去攻打汉中张鲁。孙权认为是好机会,再次出动主力攻打合肥。出兵前,刘备也希望孙权出兵,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并且同意将骗走的荆州分一半给孙权。

这边孙权再次出动三四万大军,围攻合肥。合肥主力有张辽、乐进、李典等七千多人。有了第一次防御成功的经验,守军不但很有防御经验,还多次主动出击。张辽曾带着800敢死队,夜袭孙权大营,斩杀武将陈武,杀得吴军大乱。这次对于合肥的围攻也是久攻不克,吴军出现大面积的传染病。孙权有了第一次经验,只得撤军,亲自率领1000多人断后。

谁知道,张辽很有经验,立即出动数千兵力去追击,在逍遥津和吴军遭遇。当时孙权主力已经撤退,1000多人被曹魏数千人包围,孙权自己也很危险,冒险骑马渡河,在其他部队接应下逃走。第二次北伐也就这样惨败了。孙权在世的时候,还在230年、234年两次北伐攻打合肥,尤其是234年第四次合肥之战差点就打赢。当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也即他人生的最后一次进攻曹魏。

东吴也知道此次如果不能胜利,恐怕两国就再不可能胜利。孙权再次出动主力围攻合肥,差点就攻破合肥新城,曹军守将满宠吓得差点投降。然而,曹叡驾御龙舟亲率中央大军前往救援,孙权无奈只能撤退。孙权死后,东吴权臣诸葛恪曾第5次北伐合肥。这次诸葛恪出兵更多,攻打合肥军队高达10万人,还有西线姜维的配合。然而,此时吴军多年不做战,战斗力下降严重,还是久攻不克。

36计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些计?说出5计,现实生活中,你用过哪几计?

三十六计中我最欣赏的是“围魏救赵”、“李代桃僵”、“顺手牵羊”、“假途灭虢”、“反客为主”五计。 战国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情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并没有直接派兵到赵国,与赵国合斗魏国,而是围攻魏国的首都,迫使魏国不得不从赵国退兵自守,从而解救了赵国。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 春秋时,程婴与公孙杵臼合谋,用自己的儿子换下了赵氏唯一血脉,然后双双自杀的故事《赵氏孤儿》,家喻户晓,说的就是“李代桃僵”。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多次被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气感动。 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晋国灭掉虢国后,再经过虞国回国途中,顺手把虞国也灭掉了。这就是“假途灭虢”和“顺手牵羊”之计。 汉末时,公孙瓒攻打韩馥的冀州,韩馥请袁绍进驻冀州,以为臂助,袁绍到了冀州后,在各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手下,架空了韩馥,逼得韩馥不得不弃城而逃。

袁绍用的就是“反客为主”之计。 现实生活中我用过“隔岸观火”、“混水摸鱼”、“声东击西”、“走为上”计。 我所说的“隔岸观火”,并非见死不救,而是一种斗争策略。 比如我在某国某部门工作,多种势力并存,拉帮结派,互相敌对,互相倾轧,暗流涌动的情况在所多有。 这种情况保持中立,哪一边都不靠近,那最后势必被各方孤立,成了边缘人。

但假如操之过急,一开始就在某一方冲锋陷阵,那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死得最快的往往是自己。 那么一动不如一静,不妨静观其变,待各方势力在激斗中消减,然后自己突出奇兵,一击而中。 “隔岸观火”往往与“混水摸鱼”联用。 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转向,此时乘机捕捉,往往易于得手。 “隔岸观火”、“混水摸鱼”也常与“声东击西”联用。

文章TAG:计陆逊易学鼓舞四川文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