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清宫内务府负责制造御用器物的机构是什么,《甄嬛传》里的内务府到底是个啥机构

清宫内务府负责制造御用器物的机构是什么,《甄嬛传》里的内务府到底是个啥机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1 19:50:5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光绪不管是真是假,随即批复严查,组织了专案组,一心要杀庆宽。可是查了许多天,专案组没有查到可以定死罪的证据(估计庆宽贪污是真,篡位是假)。光绪反复询问专案组,苦于没有真凭实据,只能降一等给庆宽办了一个“违制”的罪名。原来,庆宽在家门前立了块“下马石”,属于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官员应该享受的待遇,违制罪名成立。

光绪马上将庆宽“革职抄家”。过了一段日子,“江西盐法道”出缺,吏部公选推举接替官员。大家一致推选的新任道台竟然就是被革职的庆宽。庆宽被光绪从内务府赶出来,竟然摇身一变,升了官(正四品)、掌了实权(盐法道台)。其中的权力运作和人事关系,想必光绪皇帝也没有搞清楚。内务府黑幕如此,谁还能整顿得干净呢?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退位,仍保有紫禁城和其他皇室财产。

为皇帝服务、管理皇室事务的内务府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民国政府每年“优待”溥仪的四百万元,全都交给内务府。进入民国后,内务府每年都哭穷叫苦,抱怨四百万元不够花销。半个世纪后,溥仪依然对当年只负责退位小朝廷的内务府心怀不满,因为进入民国后,内务府的开支竟然超过了慈禧太后时期的最高纪录。民国四年(1915)内务府本身的开支达到264万两,而慈禧时期内务府开支不足百万两。

更让溥仪不满的是,他根本不知道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溥仪曾经要买汽车、装电话,内务府都拒绝了。而内务府中人却开起了古玩店、钱庄、当铺、木厂等等买卖。清亡之后,前清宗室贵族和一般旗人生活潦倒,常常爆出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娼门的社会新闻来。北京城的亲贵旗人们原本就怨声载道、情绪激动,而内务府的贪污自肥无异火上浇油,激化了满族上下对他们的不满,整治甚至惩处内务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举报内务府的材料很快堆到溥仪的案头。比如有人披露:“内务府人多不知书,且甚至以教子弟读书为播种灾祸者。察其出言则一意磨楞,观其接待则每多繁缛;视中饱如经逾格之恩,作舞弊如被特许之命。昌言无忌,自得洋洋。”更有人说内务府的人常常厚颜无耻地叫嚣:“皇上家叫我们赚钱,就为的养活我们!”内务府众人不知收敛,反而一味敛财。

清朝灭亡,内务府少了许多内外勾结、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的机会,他们把贪腐的目光只能投向紫禁城里面。紫禁城收藏着明清两代帝王聚敛的财富,金银玉器文物古董数不胜数。内务府的人俗,能想到的发财手段就是偷盗和转移财富。民国十三年(1924)五月,内务府大臣绍英、耆龄、荣源曾经抵押了宫中的部分金器,换款80万元。

具体都是什么金器呢?其中40万元是给十六个金钟(共重111439两)估的价。平均一两黄金三块六毛钱。单从黄金价格上来说,这个估价低于市场价格,更何况抵押品还是金钟。另外40万元的交易则近乎是白送。清朝十三位皇太后、皇后的金宝十个,金册十三个以及金宝箱、金印池、金宝塔、金盘、金壶等(重10969两多),不足十成的金器三十六件(重883两多),还有嵌镶珍珠1952颗,宝石184块,玛瑙碗等珍品45件,内务府总共只要价40万元。

这样的抵押,简直是变相地把宫内财富当做垃圾卖给宫外的关系户,已经不仅仅是盗取皇室财产的问题了,而且涉及破坏、盗窃国家文物了。这样的财产转移,内务府经常进行,一旦借口开销紧张就把紫禁城的金银财富文物古董拿到宫外“抵押”。每逢此时,就连社会上的报纸都看不过去,大张讨伐,内务府免不了出来辟谣或解释,成为坊间一大谈资。

溥仪多次整顿过内务府,可惜都无功而返。先是从宫外找了一个人,“空降”为内务府大臣,结果只干了三个月就“回家养病”去了。后来,溥仪遇到了郑孝胥,被郑孝胥的忠心和能干所打动,破格任命这位汉族大臣为总理内务府大臣,并且“掌管印钥”。溥仪和郑孝胥都对整顿内务府信心满满,一心要革除弊端、开源节流。郑孝胥甚至都计划好了,改革后的内务府只要保留四个科就可以了。

他一上任就来个下马威,把原任堂郎中开除,安排信得过的人接任。可从此内务府就像瘫痪了一样,要钱没钱,要东西找不到东西,堆积如山的账本成为纸纸空文。锐意改革的郑孝胥又采纳一个司员的建议,将宫中各处祭祀的大批果品糕点用泥土和木雕的代替,节省资金。宫中数以百计的太监就是靠供品“创收”的,郑孝胥罢供品将这些太监全都得罪了。

如此一来,郑孝胥的“新官两把火”就使自己成了整个内务府系统的敌人。有人给他寄恐吓信:“你正在绝人之路,你要当心脑袋。”与此同时,溥仪派去整顿颐和园的“帝师”庄士敦也接到了恐吓信。信上说:“你如果敢去上任,路上就有人等着杀你。”郑孝胥等人不后退,依然执着地“钉”在内务府。内务府上下对此恨之入骨,决心扳倒他。

走溥仪皇帝的路线看来是不行了,他们就从外部入手。很快,民国国会里就有一批议员提出了议案,要废止皇室优待条件,还要接收紫禁城。理由除了溥仪参与张勋复辟外,还有非法“赏给汉人郑孝胥紫禁城骑马和援内务府大臣”。溥仪在放手让郑孝胥整顿内务府的同时,请人清点紫禁城收藏的字画古玩。不清点还好,一清点宫中的好东西越来越少。

铜器玉器、书法藏画、金银珠宝源源不断地流到宫外去,在文物市场上公开叫卖,轰动了中外。这些舆论反过来给溥仪、郑孝胥等人很大的压力。民国内阁内务部还颁布了专门针对清宫贩卖古物出口的《古籍、古物及古迹保存法草案》。溥仪曾和郑孝胥等人商量将四库全书运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换取稿费支持“光复大业”。结果,这批书被民国当局全部扣下了。

最后,溥仪的生父载沣出面了,告诉溥仪说“郑孝胥的办法值得斟酌,如果连民国当局也不满意,以后可就更不好办了”。而内务府大臣绍英带着一如既往的恭顺和胆小怕事的样子,告诉溥仪说民国步军统领王怀庆对郑孝胥的做法也很不满意,王怀庆说如果再叫郑孝胥闹下去,民国如果有什么举动,他也就没办法帮忙了。溥仪害怕了,郑孝胥主动“恳请开去差事”,只做普通的宫廷顾问。

文章TAG:内务府御用机构器物清宫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