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侠传银子怎么用,《大侠传》力打破系统限制

大侠传银子怎么用,《大侠传》力打破系统限制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5:28:4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并且,在古代银子是非常值钱的,比如明朝时期,一两银子,差不多就能兑换一千多个铜钱,而一顿饭下来,也就百八十个铜钱。那我这么说,大家有可能,还是对银子的价值有点模糊,换个方式说吧!还是以明朝为例,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年的开支差不多一两半银子就足够了。根据《明史》记载,七品县令的工资,也才45两银子左右,所以银子是非常值钱的,影视剧中,动辄拿出一个银元宝来,绝对是瞎扯淡。

那银子在古代为什么那么值钱呢?因为它是贵金属,尤其是在明朝以前,银子非常稀少,比如唐朝时,白银产量,一年也就一万五千两左右,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才值钱。而这些银子基本上都特供皇家使用,官府根本不允许百姓直接拿银子当货币,所以大侠就算敢用,店小二也不敢收。到了明朝以后啊,稍微好了一些,特别是隆庆皇帝废除海禁,调整了海上贸易政策,才使得白银从世界各地流入华夏。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1567年到1644年(明朝灭亡)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量,大约是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虽然,那时候银子多了,朝廷管理的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可我们之前说过,白银特别值钱,就算银子多了导致贬值也很值钱,如果大侠真能每顿饭吃完,扔出一块银子,那他一定非常非常富有。

古代大侠吃完饭后,将碎银子丢在桌上,为何小二从来不数?

红色包袱皮儿里摆放的这堆灰不溜秋的金属块儿,就是碎银子,古代大侠用来结账的碎银子,表层已经氧化了的碎银子。它们大小不等,轻重不同,甚至有可能连这一块儿和那一块儿的成色都不同,这块儿含银91%,另外一块儿可能含银85%,如此杂乱无章毫不标准的货币,你让店小二怎么数?数一数有多少块儿吗?错!店小二该做的,应该是从怀里摸出一把戥子,给这些碎银子称重。

上图这根看起来很像杆秤的东西,就是店小二用来称量碎银的戥子,又叫戥秤。戥子比平常称米称面称牛称羊的称要小得多,刻度也精细得多。普通杆秤最小刻度是1两,16两为1斤;戥子最小刻度是1铢,24铢才有1两。当然,宋元明清四代,各个朝代的戥子都不相同,在北宋初年,出现过一种无比精确的戥秤,最小刻度是1毫——10毫为厘,10厘为分,10分为钱,10钱为两。

也就是说,这种戥子最小可以称出万分之一两的差别。戥子的用途,就是称量贵重金属(例如黄金和白银),偶尔也用来称量药材。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白银成为中国的基准货币(明朝以前的中国是贫银国,以铜为基准货币),官府铸造银锭,民间小额交易中则习惯于将银锭剪开,于是重量标准的银锭就成了重量不等的碎银。商贩收到大量的碎银,为了保存和缴税的方便,再将碎银铸成银锭,于是成色稳定的官银就变成了五花八门的私银。

这就给日常交易带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商家也好,百姓也好,每次收到银子,首先都要用牙齿和手感来判断真伪,然后再用戥子来称量重量。如果一个人竟然不给收到的碎银子称重,那说明买家给付的碎银子已经足够多了,根据经验就知道绰绰有余,不必要再去称量。顺便再说一下,武侠小说和古装电影中展现的生活场景,都是被艺术化的浪漫场景,过于琐碎的日常细节会被略掉。

大家不妨试想,假如一代大侠去喝一碗胡辣汤,扔给小二一点碎银,竟然还要等着小二用戥子去称,两个人还要就银子的真伪和成色问题争论一番,那多没劲啊!刚才我还看见底下有许多人在信口雌黄地乱扯古代1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多少钱,这些人完全没有任何经济常识和货币史知识。仅仅在明朝中后期,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区域,同样一种成色的白银购买力,相差可能都会在十倍以上。

古代大侠为何吃完饭后,随手扔下银子就走,难道不怕给少了吗?

谢邀!这个是银子的问题啊,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白银和黄金一样,在历史上长期扮演着货币的角色。但我们中国呢,是个缺乏金矿和银矿资源的国家。所以,在中国货币历史上,白银始终是个次要的角色。中国古代,市场上的货币是铜质或铁质的钱币。形状沿用秦朝的钱制――方孔圆形的。古时戏称钱为孔方兄,就是因为此故。古代经济最发达的宋朝时一个钱币是一文,一百文是一串,一千文是一贯,官府计算钱的单是“贯。

”一直到明朝后期。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发现了大量的优质银矿,并大量的开采出来。由于明朝白银的数量很少,所以比价很高,再加上明朝的货物在西方市场很有竞争力。从而吸引大量的商人运来大量白银套购明朝货物,然后运去欧洲。白银作为天生的贵金属,确实比铁和铜更适合做货币。随着白银的增多,在明朝的市场上,白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角色。

官方在搞各种有关钱的统计时,开始用“银”多少少“两”来记述。但是,一直到清末。在民间市场上白银仍然很少。白银作为货币,主要在作为大额的交易中使用。平时的民间买个菜,上街吃个饭仍然是铜制的钱币,是以文为单位的。至于用银子结吃饭的账,实在是极其土豪的行为。用现在话说,就是败家玩意儿。小说里为了显示所描写人物的大方和豪气,才会随手扔银子结账。

又重温了一遍甄嬛传。好奇,华妃总说月例银子不够花,但妃子在宫里,吃穿用度都是宫里管着,月例银子干嘛用?

《甄嬛传》中,傲娇的华妃娘娘最爱抱怨的一件事情,就是例银不够花。华妃表示,就宫里面给的那些例银,十天都不够花,平时都靠娘家接济,否则她早就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了。按照常理来说,像华妃这些后宫嫔妃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吃喝拉撒都有宫廷统一安排,而且还有按照等级发放的例银。开销几乎没有,几乎就是纯进账,为何还会出现财政赤字呢?根据清朝皇宫的嫔妃等级设定如下: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

华妃属于第四等级,后宫四妃之一,如果放到现代企业中,约等于副总经理。工资待遇方面,皇后年薪银子1000两、 皇贵妃年薪银子800两、贵妃年薪银子600两、妃年薪银子300两、嫔年薪银子200两、贵人年薪银子100两、常在年薪银子50两;、答应年薪银子50两。按照当时的货币购买力,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300元人民币,那么华妃的年薪等于300×300=90000元。

当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高,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也就等于普通白领的收入。而电视剧里面提高了这个数字,差不多在历史基础上提高了十倍左右,再加上后宫的福利制度很好,除了例银之外,逢年过节还有其他赏银,每月有绸缎布匹发放,另外每天的伙食标准也很高,猪肉羊肉大豆等应有尽有。而且华妃这种经常被皇帝翻牌的,撒个娇发个嗲,说不定黄桑就给个古玩玉器字画什么的,拿出去又能换很多钱。

按理说华妃是不会有经济危机的,但华妃娘娘就能做到。因为华妃常年入不敷出,而且还要找家里人补助,甚至不惜冒着干涉朝政的危险,去给求官者开后门。之所以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华妃的开销实在太大了,比她的脸盘子都要大得多。第一、华妃的势力过于庞大,为了维护这股势力的运行,随时随地的赏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华妃这人脑子本来也不好使,生性傲娇而且独断专行,最害怕别人说她小器,本来赏五十块就能完事,华妃一定要赏五百展示排面。

结果把手下人胃口越撑越大,自己也虚荣心作祟收不住,所以最后坑太大把自己活埋了。第二、骄奢的日子过惯了,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日常开支。宫廷里面每天发放的都是基本生活物资。比如华妃这个等级每月小牲口5只,羊肉15盘。 每日猪肉5斤,陈粳米1升2合,白面2斤,白糖2两,香油3两5钱,豆腐1斤8两,粉锅渣8两,甜酱6两,醋2两,鲜菜6斤,茄子6个,王瓜5条,一两五钱重黄蜡2支,一两五钱重羊油蜡1支,黑炭夏例10斤、冬例20斤。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地主家的梦幻生活,但对于华妃来说无异于打发乞丐。华妃平日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炫富,不是蟹粉酥,就是金箔簪子,怎么烧钱怎么来,每个月账本算下来,华妃的月支出比皇后多三倍以上,这些钱内务府怎么可能给报销?就凭华妃会做表情包?所以在任何朝代,过度消费都是自我毁灭的必经之路,普通白领也好,华妃娘娘也好,都要以艰苦朴素为座右铭,管住自己的手,远离消费主义的诱惑,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文章TAG:大侠打破银子系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