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大明征途武器运9怎么弄,智谋和策略《大明征途》游戏截图

大明征途武器运9怎么弄,智谋和策略《大明征途》游戏截图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2 14:37:5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其实在明末时期,大明就开始出现大量火器部队。这可惜当时火器的技术水平有限,面对敌人没有压倒性优势,才没有普及全军。当时明朝也早已研发了燧发火枪,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兵器专家毕懋康出版了《军器图说》,书中图文并茂地记载了一种名为“自生火铳”。这是一种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龙头下压,弹簧的蓄能作用,促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

可惜燧发枪诞生的太迟,没多久大明就灭亡了。而满清虽然也有燧发枪,但怕汉人民众用火器造反,自己的弓箭和骑兵的优势无法镇压,刻意压制火器发展,不允许民间使用火枪,导致全国火器的落后。但如果不是满清异族进入中原,任由燧发枪在中国发展,很快也会出现新一代燧发枪。众所周知,燧发枪相比火绳枪有很多优势,实战效果更好。

一旦燧发枪大量达到实战水平,汉人军队肯定会大量装备。由此,未来出现击发枪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燧发枪和击发枪诞生,弓弩和冷兵器就可以淘汰了。其实,在1840年英军使用的燧发枪也不算先进,仍然大量使用燧发式滑膛步枪。即便如此,英军已经不装备冷兵器了,因为不需要了。也就是说,中国自行发展,不同洋人接触,也早已进入全火器时代,淘汰冷兵器。

运20加油机型号首飞成功,加油机有多重要?用运输机发展加油机你怎么看?

随着我国军工技术逐步的发展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先进战机陆续服役部队,第三代歼-10、歼-11、歼-15、歼-16、轰-6系列战机,以及第四代歼-20、运-20等系列战机,接替以前强-6、强-7、强-8系列战机作为我国主力战机的地位。其成绩固然可喜可贺,毕竟让我国空中力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尽管我国的主力战机都已经像世界明星一样声名远播,但是它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弱点,即“腿短”。

以前,我国主力战机的作战半径300公里左右,现如今已经达到了最大1200公里左右,可是跟我国千万级平方公里陆地和领海的领空面积比起来,这样的作战半径就像是骆驼身上的一只跳蚤,还没蹦哒几下就得要加油了。当听说运-20首款加油机诞生的消息一公布,国人无不为之振奋,这就好比给刚要饿哭的孩子递上了一个奶嘴一样,让我国的主力战机如虎添翼,妥妥的成为了战略型空军,这样的转换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

也就是说今后只要有运-20这种“空中奶妈”的存在,我国的战机就可以到达全球的每一寸领空,它们使命由防卫逐渐转向了防卫和进攻两种用途,和我国海上力量从浅蓝走向深蓝是遥相呼应的。美国是最早装配空中加油机的国家,像我们运-20这种级别的空中加油机已经装配了540架之多,还不算退役下来的一百多架(战时可以随时可以重返战场)。

明朝救国功臣于谦,如何力挽狂澜让明朝续命200年,在危难时刻成功保卫北京?

明宣宗元年,宣宗的叔叔朱高熙造反,被宣宗御驾亲征镇压,在押解朱高熙来到宣宗面前时,一个御史将朱高熙骂的瑟瑟发抖,深得宣宗朱瞻基的之心,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于谦。一、惊天之变明正统十四年,在大太监王振怂恿下,热血青年明宣宗朱祁镇置兵部诸位大臣苦苦相劝于不顾,一意孤行,御驾亲征,亲率50万余大军北征瓦刺,出征路上,一切军政事务全交由太监王振专断。

随行大臣连发表意见的权利都没有。致使军队混乱不堪,王振在行军途中,为显示自己威风,竟私自调令军队远行上百里,来到自己的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使军队苦不堪言,最终在遭遇瓦刺军队后,几十万军队一触即溃,狼狈败退于土木堡,被瓦刺军队包围后,又饥又渴并且疲劳不堪的明军战力瞬间成了渣,四面围攻的瓦刺军队破阵而入,明军突围过程中,英国公张甫、成国公张勇等皇亲国戚,全部战死,御驾亲征的热血皇帝,也成了瓦刺的阶下囚。

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后,皇帝朱祁镇被敌军俘虏,这天大的消息传回京城,瞬间炸开了锅,朝堂之上,一片慌乱,国不可一日无君,这连皇帝都被敌人捉去了,当时可谓是明朝开国以来最危急的时刻,一时间国不将国,一派亡国之相。二、代宗监国国不可一日无君,这个问题刻不容缓,明英宗朱祁镇的亲生母亲张皇太后在召集几位首辅大臣秘密商议后,便下旨由朱祁镇异母兄弟絾王朱祁钰代替皇帝处理国事,这便是明代宗。

刚解决监国问题,噩耗又传来,瓦刺军队进攻到北京城了!土木堡之变后,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瓦刺首领也先敏锐的感觉到大明实际上是外强中干,于是率军南进,企图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北京。大难临头,大臣们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是主战派,另一呗,则是议和派,也就是逃跑派,主张南迁,而且主张南迁的官员不在少数,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怕死是人的本性。

毕竟南迁后,虽说大明丢失了一半江山,自己还可以继续当官。三、力挽狂澜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八,大明王朝的国运在这一天被决定。早朝上,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们痛哭流涕,主张迁都,代宗无可奈何,这个时候,一声怒吼,挽救了大明的命运。“建议南迁者,该杀!!!”发言者,正是我们的主角,兵部侍郎于谦!在我国历史上,每次国家出现危难,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

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当时北京的兵力实在是空虚,明朝的主力部队,包括最精锐的三大营等二十万大军,全埋在土木堡了,留在京城以及附近的,要么是后备役,要不就是后勤部队。而城外的蒙古人,可都是磨刀霍霍。于谦随即下令,将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以及山东抗倭的部分军队调至北京,并要求在限定时日内到达京城,违令者斩。

解决了兵力,还有一个问题,当时京城还缺少一件最重要的东西--粮食。当时,离北京不远的通州倒是存着大量的粮食,但是奈何京城兵力空虚,自保尚且不足,何况去保卫粮仓呢?但若是蒙古军队攻破通州,这些粮食那就成了送给敌人的大礼了。当时很多大臣建议烧掉粮仓,这也是当时唯一的方法。因为运也运不来,保又保不住,烧掉也比留给敌人强。

就是这样一个无解的问题,让于谦给完美的解决了。于谦下令:“所有受召军队,由通州进京,各部自取粮草,携带运送到京城!”这就是水平,这就叫能力!四、决战时刻从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到九月,于谦一直在忙碌,大到粮食储备,军队训练,小到城内治安,人员安排,所有的问题都是他来处理。从开始的一盘散沙,人心惶惶到众志成城,在于谦的努力下,所有人都开始相信,于谦于大人,能都带领他们迎来胜利,更能够保卫自己的家园。

终于,决战的时刻来临了,出兵之际,于谦下了最后一栋军令:凡守城将士,必英勇杀敌,战端一开,即为死战之时!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杀!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杀!大军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刻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中者,杀!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在明军不胜即死的精神下的情况下,于谦率领捉衿见肘的兵力,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的江山。

文章TAG:征途大明截图智谋游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