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刘彻和奥古斯都穿什么,奥古斯都的安邦战略

刘彻和奥古斯都穿什么,奥古斯都的安邦战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18:01:1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简答: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前141),执政十六年。虽然没有其父汉文帝刘恒那样宽厚仁慈。但知人善任,不记私仇,善待百姓,减徭轻负。与其父汉文帝先后努力。终于达到了西汉王朝经济繁荣的巅峰“文景之治”。汉景帝共有十六个儿子,没有一个是正妻薄皇后所生(薄皇后是景帝祖母薄太后的侄孙女。由于刘启不喜欢皇后薄氏,从不临幸,故薄皇后无子女)。

于是,各路人马便开始明争暗斗起来。公元前154年,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次与弟弟梁王刘武饮酒,酒醉言“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你”。虽说是酒后失言,其弟刘武信以为真,其母窦太后知道后也非常高兴(因窦太后异常喜欢这个儿子刘武)。表兄窦婴(窦太后之侄)知道这事后对景帝说:“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传弟,擅乱高祖(刘邦)约乎”?景帝非常后悔!梁王后因平定七国之乱(削藩)有功,窦太后多次暗示景帝当立刘武。

景帝无奈,只好派袁盎去劝诫,窦太后自知理亏,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让梁王刘武暂时先回到封地,不要惹是生非而已。景帝宠幸两位妃子,栗姬和王美人(王娡,又称王夫人),栗姬所生儿子刘荣,是皇长子。王美人是景帝做太子时在民间亲自选美入宫的(故非常宠爱)。景帝公元前157年六月继位登基,七月初七刘彻(时名阿彘)出生。

故越升王娡为夫人(也称美人)。公元前153年,景帝立刘荣为太子时,刘彻刚四岁。因刘彻自幼聪慧,据《汉孝武故事》记载,“彘三岁,帝抱于膝,曰: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戏耳。帝大喜”。所以,景帝将刘彘改名为刘彻,字“通”。景帝姐姐馆陶公主刘嫖,经常送美女给弟弟汉景帝,自然引起了栗姬的不满,因为这些美女就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特别怨恨刘嫖。

而馆陶公主也看不惯栗姬心胸狭窄,这时刘嫖又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为太子妃,遭到栗姬拒绝。于是,刘嫖记恨在心,立誓报复。刘嫖又与王娡提下同样要求,王美人却爽快地答应了。就这样,六岁的刘彻与十岁的陈阿娇订婚。馆陶公主后来多次在景帝面前说栗姬、刘荣坏话(说什么栗姬经常咀咒后宫妃子和汉景帝的儿孙,刘荣愚笨不慧等等)。

却时常称赞王娡、刘彻不错等语。本来汉景帝刘启想立栗姬为后。栗姬的表现却让景帝失望之极:一次景帝生病,叫来栗姬,说自己百年以后,希望栗姬善待后宫、子孙,栗姬却不知变通,连一句违心的话都没有表示。这让汉景帝非常失望。就在这时,夫人王娡却买通官员,让其奏请立栗姬为后。景帝正在气头上,以为这是栗姬怂恿他人所做的事情。

公元前150年,栗姬被打入冷宫,太子刘荣被废,改任临江王。改立刘彻为太子,立王夫人为皇后。公元前148年,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受审(有些冤屈),不堪折磨,在狱中自杀身亡。再说梁王,刘武因对景帝立太子不忿,蓄意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密谋刺杀了袁盎等几位大臣,并准备下一步暗害景帝。事败后,幸得窦太后说情,才得宽宥。

汉武帝首创内朝制度,其行政结构与内朝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汉武帝首创内朝制度,其行政结构与内朝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谢邀,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不错。其实也不算他的首创,只是将前人的制度进行改良,到他的时候成熟了。汉朝采取的是“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长,天下大事,无所不管,包括皇帝的家事,皇帝的秘书处叫“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除了尚书管文书,其他都是照顾生活起居的。而丞相的秘书处叫“十三曹”,基本上跟后来六部尚书的功能差不多。

所以可以看出,丞相才是管理国家大事的人,这样相权必然威胁皇权。汉武帝朝的丞相大多被杀,可以看出,皇权跟相权的博弈已经水火不容了。汉武帝之前,因为有诸侯王拱卫皇权,丞相还有所收敛,汉武帝削藩后,诸侯王威胁不了皇权,但是同样没办法拱卫皇权,相权的强大让皇帝如芒在背。所以,汉武帝又重新提拔外戚,来对抗丞相为首的官僚集团。

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大将军,这个大将军并非武将,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后又设大司马,为将军的加官。大将军相当于内朝官的老大,领尚书台。《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通俗点讲,就是丞相在之前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而汉武帝用内朝制衡外朝,剥夺了丞相的决策权,让丞相领的百官成了执行机构。

要知道,决策权才是最大的权,执政权基本上就是架空了。这里可以从唐朝的三省可以看出,门下中书决策才是宰相,尚书省就没人当回事了,因为尚书省就是执行机构。汉武帝加强内朝权力,内朝官则由皇帝的近臣如侍中、常侍、给事中、尚书等组成,外戚作为大将军领衔内朝。汉武帝去世后,霍光为大将军、大司马辅政,丞相就是他的小弟,马首是瞻,运作起来基本上就是臣民上书给皇帝,由外朝集中到内朝尚书台,由大将军批阅、或者皇帝批阅,尚书提供意见,批阅完成后下发丞相执行。

汉武帝是如何登上大位的,他好像不是嫡长子,有什么腥风血雨么?

谢邀。刘彻能登上大位纯粹是宫闱斗争的产物。刘彻受益于馆陶长公主刘嫖和刘彻母亲王娡这两个女人。一、馆陶长公主是景帝刘启的胞姐。因为她想让自己的女儿(芳名阿娇),欲配字太子刘荣(景帝和宠妃栗姬的长子),便向栗姬示意,偏栗姬不愿联姻,被其一口回绝。原因则是长公主经常向景帝引荐妾滕,独栗姬素来妒忌,对她早就怀恨在心,只是苦于长公主是景帝的亲姐,才束手无策。

二、景帝后宫还有一位被相士姚翁称之为‘好一个贵人,将来当生天子,母仪天下’的王美人王娡。景帝即位这一年(前165年),王美人得生一子,英声初试,便是不凡,有许多瑞兆相应。 初名彘,后更名为彻 。其天生聪颖过人,睿智慧悟,使景帝不得不另眼相看。景帝在立荣与彻之间,迁延了两三年尚难决定。且舍长立幼,也觉不情,遂决意立荣,封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

三、馆陶长公主想让其女儿嫁给太子刘荣落空之后,恼羞成怒,遂与栗妃结成怨仇。于是另辟蹊径,其看上了王美人之子胶东王刘彻,遂想出了一石三鸟之计,既能报复栗姬,又能让刘彻当上皇帝,关键是让自己女儿阿娇当上皇后。于是她找到了王娡,结果不出所料,二人一拍即合。于是六岁的刘彻与十岁的阿娇订了婚,(前151)。同年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

此后,长公主屡向景帝进言 ,胶东王如何聪俊孝顺,使景帝更加喜爱此子。同时挑拨栗姬与景帝的关系,屡进谗言,污称栗姬崇信邪术 ,诅咒妃嫱 ,恐有人彘惨祸。再加上王美人格外谦和,誉满六宫,景帝愈觉得栗姬母子相形见绌。一是宠妃王美人,一是胞姐长公主,二人工于心计,为了各自利益,沆瀣一气,一里一外,成天向景帝吹风,不竭余力就是要扳倒栗妃和太子荣。

于是景帝竟废太子荣为临江王。四、好事多磨,期间又生波澜。惟太子荣被废,至胶东王刘彻立为太子,中间也有两个月有余。半路又杀出一位觊觎储位之人。他就是景帝胞弟梁武王。窦太后怜爱武王,竟想让兄终弟及,因而景帝与诸大臣密议,但群臣极力反对,景帝只得罢议。幸亏王美人母子,生就多福,冥冥之中似有天助,任凭他人觊觎,其大位究竟不为所夺。

文章TAG:奥古斯都安邦刘彻战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