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掠地夷陵徐盛怎么过, 攻城掠地夷陵攻略

攻城掠地夷陵徐盛怎么过, 攻城掠地夷陵攻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8 22:04:23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这一点是最为孙权所忌惮的。孙权是个非常明白的人,已经大获全胜了,获得了既有的利益,就不能贪心继续再打下去,让曹丕给钻了空子。否则腹背受敌,得不偿失。于是孙权当机立断,虽然是个胜利者,仍然主动当回孙子向刘备请和,结束战争,回防曹丕。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话真不是随便说说的,孙权打仗不行,在用人和听取意见方面真是相当牛的。

夷陵之战中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还会失败吗?

为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认为: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很可能不会失败,但也不会取得胜利。01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分歧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刘备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一上将出荆州向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霸业可成。

而“夷陵之战”是在啥情况下发生的哪?其一,荆州已失,本来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就剩一条腿啦。其二,天下之变。此时曹操已去世,作为曹魏集团的核心出现了变化,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时机。但刘备要进攻的不是出现变化的曹魏,而是作为联盟的孙吴。其三,诸葛亮一直主张连接东吴,共据曹操。本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却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势。

在夷陵之战上,可以看出刘备与诸葛亮出现了明显的战略分歧,而且这一分歧早已存在,甚至在关羽失荆州前就已经存在啦。从史实可以看出,诸葛亮坚定地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进行。而刘备却不是如此。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忙活了大半生,啥结果也没有,二十三岁出道,四十七岁还依附刘表,屯兵新野,还得不到信任。可以说走投无路来投奔刘表,一呆几年,也看不见出路在哪里。

《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对诸葛亮也是十分的崇拜。也如愿取得了荆州和益州,刘备心态也发生了变化。《隆中对》战略意义重大,荆、益的取得,也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不是靠诸葛亮一句话就得到的。事实也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刘备并没有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具体而言,就是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强取刘琮占据的襄阳;取得西川还是依靠庞统的策略。

君臣之间,并不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所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那是外交语言而已。在取得荆州、益州之后,对于北伐,刘备、诸葛亮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分歧。诸葛亮依然坚持静待天下之变,而刘备却要积极进取,要与魏、吴决战。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孙吴的联盟,形同虚设;二是主动与曹操对战。刘备与曹操汉中对峙,持续一年多,曹操主动撤军啦,对刘备来说,应该是取得了战略的胜利。

此时,莫名其妙的是,关羽放弃了荆州的防守,大举进攻襄樊,欲一举击败曹操,攻下许都。事实是,搞得曹操很紧张,据说迁都的打算都有啦。没有史料具体说明,关羽进攻襄樊的具体原因和战略意图,但绝不是关羽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很大可能就是在蜀汉内部出现了重大战略分歧。刘备自恃天下英雄,借汉中之战取胜的余威,趁机拿下曹操,一举统一北方。

这是夷陵之战的前奏。02夷陵之战的战略意图夷陵之战,一般以为是关羽被东吴谋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举蜀汉全国之兵 东伐孙吴,为了替关羽报仇。仔细分析,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与长子关平一起被害。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十月,曹丕接受献帝禅让登基为帝。《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改年号章武元年。章武元年七月,刘备恼怒孙权袭击关羽,于是率兵伐吴。孙权遣使求和,刘备盛怒不许。从关羽被杀到刘备伐吴,至少有一年半的时间。刘备除了登基做皇帝之外,恐怕就是准备伐吴的事啦。

这个时间的准备,不能算作是一怒之下,仓促为之吧。如果是盛怒之下为了替兄弟报仇,一年多的时间,这股怒火也差不多消失啦。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备战略考虑,要改变以前的战略防御,趁曹操去世,曹丕年轻,根基未稳,要采取全面的战略进攻。刘备的战略就是顺江而下,拿下东吴,隔江与曹魏对峙,最后与之决战,一统天下。天下英雄唯有曹操与刘备,今曹操已死,刘备还怕谁哪?刘备不想偏安一隅,蜗居西南,要做天下的帝王,自己也觉得蜀汉虽然也是皇帝,毕竟小了点,与自己这个英雄名号不相符。

文章TAG:攻城掠地夷陵攻略徐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