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胁差怎么用,日本江户时代的精品胁差

胁差怎么用,日本江户时代的精品胁差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9 23:50:1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俄罗斯海军就坚持恢复使用帝俄时代的海军旗以显示俄罗斯海军的深厚底蕴,英国海军仍保留着大英帝国全盛时期那套复杂的海军礼仪,韩国海军用本国历史上名人命名舰艇......强调本国海军的历史底蕴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行为,正举国一致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中国自然不该脱离于这种国际大环境之外。在中国海军的授剑仪式上使用中国传统刀剑更能体现民族性,强调人民海军的厚重底蕴。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强汉盛唐威服四海,以致于后世之君以使国威远迈汉唐为无上荣耀。汉剑、唐刀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刀剑。那么为什么人民海军授剑仪式上使用是汉剑而非唐刀呢?唐刀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唐刀其实并不是某一种刀具的名称,而是隋唐时代四种刀具的统称。《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这四种刀具都属于广义上的唐刀,而狭义的唐刀一般是特指唐横刀。刀和剑尽管有时混用,然而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兵器。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表现在开刃上:单面开刃为刀,双面开刃为剑。同时剑身笔直,而刀身往往有弧度。这是两者在形质上的区别,同时两者在中国历史上所被赋予的文化意义也是不同的。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的剑文化的国家:尽管军人佩剑仪式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然而中国古代其实是有自己的佩剑传统的。

《正义》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晋书·舆服志》上载: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在冷兵器时代剑作为防身和作战的一种短兵器有“百刃之君”、“百兵之帅”的美誉。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和传承中剑经过侠士的武术化、道教的神化与儒家的写意洗炼已不再是单纯的兵器,而是被赋予了更多文化气质和中国特有的“侠义”崇拜,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地位、心态、风度以及它所包含的哲学意境,因此在国人心中占据着远非其他兵器所能望其项背的崇高地位。

在中国古代用剑的一般都是士大夫阶层,而用刀的多是士卒衙役。佩剑更强调指挥性、礼仪性,而佩刀更强调实战性,通常佩刀的人要比佩剑的人地位低一些。甚至在武侠小说中一般也是大侠佩剑,而反派则多为佩刀。所以剑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君子侠义之风。汉剑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战场使用剑,因而在中国刀剑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海军军官所持汉剑其本身设计就体现着秦汉时期粗犷大气的风格。这既是对民族传统的一种继承,又有推陈出新的寓意。相比之下唐刀在实战性方面更强于汉剑。事实上正因为在面对游牧民族的骑兵时刀比剑更实用,所以才导致刀在实际战争中逐渐取代剑成为主战武器。然而我们今天的海军佩剑显然更强调的是仪式性,因为即使唐刀的实战性能再好放在现代化的战争中也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唐刀本身就是为实战而生的,所以是不折不扣的杀人利器。相比作为纯粹的单兵砍杀工具的唐刀而言:汉剑更能代表中国人崇尚的君子狭义之风。众所周知我国奉行的和平崛起的发展战略,这具体反映在国防层面就是:和平共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汉剑显然更能体现这样一种精忠报国、捍卫和平、威武不屈的君子之风。

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军队佩剑一般都使用短剑,佩戴指挥刀的似乎只有二战时期的日军。大体上剑更强调指挥性、仪式性,而刀则显得具有一定的侵略性,恐怕这也恰恰是当年日军选择佩刀的原因。更要命的是日军指挥刀在形质上还与我国的唐刀极为相似。事实上中国的唐刀锻造技艺在唐代之后就逐渐失传了,反而是日本遣唐使把这种工艺带到了日本。

事实上目前中国国内的唐刀均为现代仿制品,而仿制的原型则是收藏于日本正仓院的中国唐刀。日本正仓院的唐刀尽管号称是中国唐刀,但究竟是从大唐传入的呢?还是日本人根据唐刀工艺仿制的呢?这个问题没人能说清。尽管中国唐刀是日本刀的祖宗,可现在实际上已没人知道真正的唐刀究竟长啥样。如今所谓的唐刀其实就是仿制的日本正仓院藏刀的形质,而当年日军的军官佩刀也是根据正仓院藏刀仿制的。

这意味着唐刀和日本刀很难一眼就从形质上分开。如果我国军人佩戴唐刀在本意上的确是为彰显军人的尚武荣耀,然而这样却很难凸显人民海军的民族性特征,因为外国人很难分清唐刀和日本刀的区别。事实上不只外国人很难分清,恐怕连国人也不一定就能分清。要知道前几年还出现过误把汉服当和服的事,那么又怎么能要求普通人一眼就能区分开唐刀和日本刀呢?在很多不知情人的眼里唐刀和日本刀是极容易混淆的。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日本武士带的两把刀真的一把砍人一把切腹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不然!对日本战国历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武士的武器其实远远不止2把刀。作为职业军人,武士往往携带很多武器。大家看过电影《罗生门》吗?那个窝囊猥琐的武士,就带着弓箭、长刀,他的冷血妻子带着匕首。其实,在战场上,很多武士是拿着长枪作战的。然而,武士的作战并不仅仅是野外战场,也包括室内,比如城堡内的近战格斗。

这种情况下,长刀的长度太大,很难舞动,相反胁差就很适合这种作战。其实胁差并不短,只是比长刀短,但比匕首还要要长多了。同时,武士并不是到哪里都带着长刀。因为携带长刀并不方便,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去别的大名那里拜访,原则上要将长刀卸下,以表示礼貌。此时胁差就成为武士唯一的自卫武器,用于自卫。到了江户幕府时代,就将胁差规定为武士的标准装备。

说通俗点,胁差是用来自卫的短一些的刀。其实,切腹最初并不是用胁差,而是用短刀。短刀的长度比胁差要短,人可以正好握住刀柄直接切腹。因胁差长度较长,所以切腹很不方便,必须用布包裹刀刃,武士握住刀刃然后切腹,而不是握住刀柄。短刀的作用其实也不是专业切腹,而是贴身肉搏的刺穿盔甲和敌人喉咙,是所谓的最后武器。但武士往往不会携带这么多刀,通常就是一把长刀和一把胁差。

日本的“薙刀”是怎样一种武器,为何会成为女性和僧兵的常用武器?

薙音替,这个字儿很少见,根据字典的解释,这个字的意思类似于割草,换句话说,这个字儿跟农业劳动有很大关系,而薙刀也跟不少兵器类似,都是从农具中演变而成的。从薙刀的历史看,其最早是寺院僧人的自卫武器,日本的佛教流派跟中国不太一样,有很强攻击性,在战乱时代,僧人们要想保卫寺庙,是不能指望官府的,只能靠自己,棍棒面对有兵器的敌人基本无用,这个时候,从农具转化来的薙刀就成为最佳选择。

其后,薙刀被应用于战场上,但在战国时代,单打独斗的作战方式已经落后,薙刀被长枪所取代。江户时代,大概是出于禁武的考虑,薙刀被禁止使用,毕竟,只有武士阶层才能使用兵器,一般的农民和城市市民没资格,如果他们能够随手拿到兵器,这对任何统治者都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薙刀最终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允许武家女子练习薙刀术,一方面,武家女子打仗的时候也要上阵,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修行,这里得说一句了,虽然日本不像朝鲜那样受到中国儒家更多的影响,但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日本在东亚地区明显做的更好,很多日本传统文化都能找到儒家的影子。

文章TAG:胁差江户精品时代日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