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世上本无佛这句话怎么说,太阳和人心这句话

世上本无佛这句话怎么说,太阳和人心这句话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1 18:34:4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怎么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题目中这两句偈语只是慧能六祖法师四句中的两句,不能断章取义。"菩提"怎么没有"树"?"明镜"又不是"台"?这首畿子(有禅意的诗)初看觉得让人感觉似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

怎么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

怎么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

怎么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题目中这两句偈语只是慧能六祖法师四句中的两句,不能断章取义。要完整地理解他的意思,就必须从原文开始。慧能针对神秀的偈子回答问题。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然后,慧能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位佛家大师的四句偈都非常精典,也是从古至今各界争论的焦点。

实际上都正确,神秀的主张先修身再修心的渐悟。慧能的主张修心也就是修身的顿悟。那么,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世界本身就是四大皆空,菩提原来就没有树,明亮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虚无没有一物,怎么惹尘埃,假如菩提有树的话,菩提也是向心览,何苦向外界求呢?向心修行,西方就在眼前。这是慧能两句的含义。

怎么理解六祖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

怎么理解“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

谢谢邀请!一切法唯心造,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没有自体,无所有,无所得,因缘起,因缘灭。本体只有一个。外缘因心动生法。妄心在动,妄心在变,境缘随之变。生法缘于自己的心妄动,过去幡动风动公案能说明这一点。若是真修道人,即作为学生。外界环境缘起缘灭,应觉察自己的妄心动,被识在变,境界的好丑应该都看作老师,好的从之,恶的改之。

我要为佛,天下无魔。我要为魔,佛奈我何。还有比这更霸气的话吗?

我要为佛,天下无魔我要为魔,佛奈我何还有比这更霸气的话吗

你若活得凄凉,我定笑得猖狂,掌心尸骨如山高,剑下血泊浪翻涛,红尘本是无情道,斩尽天下不收刀!寡人不死,尔等终究竟是臣,醉卧美人膝上枕,醒掌天下权!仙逆,踏天之躯,断天之翅,饮天之血,食天之肉,抽天之魂,奉至修真行, 戮默,我既降临于世,非杀戮毁灭不回,万剑穿心终不悔,相视一笑轻王权!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问普天之下,能在我手上生还者,能有几人,我若灭世,谁人阻拦?天若有怨,葬之何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菩提"怎么没有"树"?"明镜"又不是"台"?这首畿子(有禅意的诗)初看觉得让人感觉似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其实这里"菩提"指"菩提树,"明镜"指"明镜台",树和台都是简称,那么第一句的意思就是——菩提树,本就没有这种树,明镜台,也不是明镜台。于是接下去,就是,本来这世界上就空无一物,哪里来的东西粘上尘埃,尘埃又粘在哪里?那么这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呢?我想先讲述一个故事:应该是在南北朝的时候吧,佛教的禅宗传到第五祖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开坛讲学,手下弟子有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为神秀大师,是共认的禅宗衣钵继承人。

此时渐感老去的弘忍大师告诉众弟子,让他们各自做一首畿子,最优者当之无愧为衣钵传承者。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的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无一不说好,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慧能禅师听到了。他不认识字,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得到了弘忍大师的衣钵。1、"菩提树"和"明镜台",各有什么寓意?菩提树下,是意指佛祖当年"成道"于菩提树,在佛教界被公认为"大彻大悟"的象征。

也当然成了顿悟的象征。明镜台,表达自己"心如明镜"的佛之境界。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意为人是顿悟的人,有一颗洁净的心,但是会沾染尘世的尘埃,要时刻清扫,是一种入世保持洁净的态度。那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就是针对神秀所作,意在表达,佛家是讲究空无,为何一定要认定身体是悟道工具,心是明镜,防止尘埃,其实这是刻意追求,实则自己终究不是"菩提""明镜"罢了。

2、"空"之境,方为顿悟其实这首诗还是不够全,也就不能很好理解他的思想,原文如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从这里可以看出,全诗是一咏三叹式的,再加上了最后的一叹——前四句,是对于神秀的反驳,佛性常清净,没有有尘埃!有,只是未达到佛性,是没有悟,还有世俗的杂念。

中四句,是对于"明镜""菩提"的肯定,并不能为了驳倒神秀,而否定"菩提"是悟道之身,"明镜"是洞观之心的道理,后四句,再次回到慧能自己的观点,虽说佛理如此,但是不能过于执着,道理是讲究悟道,明白,但是刻意追求,反倒是道了过来!所以末尾四句,他紧接着说:都在内心,而不是在外界,外界的什么?尘埃呀,也就是入世带来的脏东西!空之境——就是"以大寂为至乐,无为为滋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所有世间规定命名的东西,其实都是不存在的,你可以叫他菩提,也可以叫他提菩,这都是人为的多余之举。

文章TAG:这句本无佛人心世上太阳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