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旅游章怎么收集,八十年代去北京旅游

旅游章怎么收集,八十年代去北京旅游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2 14:26:0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我真正有计划地旅行,并收集旅游门票作为记念,(等老了,双脚不能走动了,在家翻看以前走过的景点的记念门票、照片作为回忆)是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开始的。题主想个人游,假如只是国内游的话就简单得多,基本上每个出名点的景点旅游攻略网上都有一堆,这个就不讨论了,假如是出境游的话,又不参团,那这个都麻烦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找到“组织”所谓“组织”,就是目的地居住的华人或者曾在目的地待过的华人商人,留学生,或者国内公司外派的工作人员等,可以通过贴吧,穷游App,QQ群等联系一下他们,向他们先了解一下当地情况是否适合个人出游,是否是战乱或者是治安条件,当地物价水平,法定货币,当地气候,当地主要语言等等。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奇特的一生》里的柳比歇夫至今仍是我的偶像之一,这个将时间用到极致的自然科学家,展现了一个“时尽其用”人生是如何精准计算高效度过的。他记录时间的方法再简单不过,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事无巨细,将每天做事所花费的时间精确到每时每分加以记录。对我来说,记录这件事本身,就非常有意思。它会承载着你的过往、思想、灵感、甚至灵魂,让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剖析自己,修正自己,成为自己。

2018年已过两月,农历狗年才刚刚到来。新年伊始,人们总希望新年孕育着新希望,不如就从记录这件小事开始,从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开始,用“一元化”笔记的理念来调整日常信息处理方式。知道奥野宣之是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开始,作为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奥野宣之来说,在出版社和报社的工作意味着他需要撰写大量文字,但是每一个写作人都知道,灵感并不会凭空而来,除了偶有的“神来之笔”,更多是靠经年累月的积累和长时间的阅读和深入思考形成。

所以,当奥野宣之作为“笔记本作家”出现在大众面前之时,我并不感到意外,反之觉得理所当然。《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并非新书,而是《如何有效整合信息》(2008版)的修订本,与之前版本不同的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2017版中试图回应了传统笔记本是否能抵抗住智能手机冲击的问题。书中介绍的记笔记的方法实则非常简单,就是用一本笔记本记录所有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待办事宜、会议记录、想看的书、想去的地方、生活的突发奇想、晚餐吃了什么,还想去吃什么,想去哪玩,为什么想去那玩等等等。

只要是你想到的,什么都可以一股脑的记录在里面,不需要分类,不需要拆分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一元化”笔记。经过几个月的亲身体验之后,我或许可以解答一些自己最初阅读时的一些疑问。笔记真的能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吗?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的书腰上写着这样一句推荐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我用书中教我的方法,把书腰上的这句简介剪了下来,贴在笔记本中,要知道,曾经这样的书腰我随手就扔,因为太影响阅读体验了。

但是现在他们不断有了好去处,还能时常提醒我,这本书的精髓到底是什么。但是记笔记真的能找回独立思考吗?我想,每一个曾经写过日记的人一定深有体会,即便是写流水账也总能回忆起一些当下情绪和思绪,当你把情绪和产生情绪的原因链接起来的时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因果思考,思绪当然也不只是直线的,它是发散的。正如书中所说,“要勤于动手,思考才会逐步前进。

边抱着胳膊边看电视,思考是无法前进的。”当然,记录本身也存在着非理性面,当你回顾笔记时,可能发现“有用”的东西并不多,但是那些无意识想到的好点子,也绝非凭空而来,这些积累总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模式。乍看毫无联系的信息能触发灵感吗?很多人,在还没开始做某件事之前就习惯性追问,我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呢?我学了之后有什么用呢?7岁时因为学游泳太难就放弃了,18岁时因为一次意外,落水而丧生。

例子虽然极端,却也说明了功利心驱使下的行为方式在不可预测的未来中并不可取。那么,记录一些和工作、自身毫无相关的东西,是否有必要呢?《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把自己有兴趣的东西记下来,这些事情和工作是否有联系暂且不说,我认为在不抹杀好奇心的前提下对发散思维而言是很值得一试的。”很多时候,能触动你的部分,不管是不是“有用”它都是值得被记录。

文章TAG:旅游八十年代收集北京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