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攻城掠地怎么没大将军印,送给朱元璋一个不输徐达的大将军

攻城掠地怎么没大将军印,送给朱元璋一个不输徐达的大将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08:42:11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第四步,同年,下旨命“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收回了吴三桂手中的司法审判以及生杀大权。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掌握大权的时间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此时掌握朝政,并且施政执行的还是鳌拜等人,并不是康熙皇帝自己。尽管当时的朝廷中央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限制并且削弱吴三桂的权力及影响力,但是实际的效果确是收效甚微。

首先是在军权上。尽管吴三桂已经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信,但是吴三桂对于他辖属军队的管控却不并不依靠这门印信。印信之所以在古代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权对于兵权的管控和限制,特别是宋朝开始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印信成为了统御全军的重要凭证和身份象征。但是吴三桂所统领的军队的班底,是他在明朝辽东战场上统领的那支“关宁铁骑”的最后力量,是跟随着吴三桂一同投降了清朝,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这些人早已经是军队中的骨干和核心。

而此时的他们与吴三桂不仅有着巨大的认同感与同理心,更是利益的共同体,他们对于吴三桂的认可与支持远远超过了清朝的皇帝与朝廷。所以印信对于吴三桂来说,并不重要,收回印信并不能阻碍吴三桂对于军队的管控。与此同时更为严重的是,清朝收回了印信,非但没有能能够限制吴三桂,反而吴三桂依旧能够施展其影响力。镇守云南的吴三桂,就曾以“构衅苗蛮,借事用兵”为名,要求朝廷允许其扩充军队,补充军饷,朝廷也只能答应。

长此以往,使得当时的现实并不是“三藩之用半天下”,而是吴三桂之用“半天下”,因为当时清朝全年的财政收入约一千万两左右,而三藩的费用高达一千一百多万两,吴三桂一藩的开销就占据了一半,这也导致了清朝政府与吴三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其次是在行政权力上。尽管清朝收归了其人事任免权,地方事务管辖权也开始逐步收回,但是依旧不能改变吴三桂是云贵“土皇帝”的现状。

一方面,云贵地方的官员,仍然是以吴三桂的旧部或者经由吴三桂推举任命的官员为主,真正有朝廷指派的官员数量并不占有优势;另一方面,前往云贵的官员,皆为自己的前程,甚至可以说是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到任后马上依附于吴三桂,因而吴三桂已经把持着云贵的官场势力。最终,吴三桂与朝廷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逐渐发展为了叛乱。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康熙皇帝遂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云贵的吴三桂也提出了撤藩请求,康熙皇帝也予以了批准。实际上,三藩之中,真心实意想要撤藩的只有尚可喜,并且,也仅仅是尚可喜本人想要撤藩,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儿子尚之信也并不赞同。

然而此时的康熙皇帝也因为年轻气盛和急于求成,犯下了巨大的失误,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发,犹可制也”,力排众议,决议撤藩。康熙的这一举动,不仅极大的刺激了吴三桂,也刺激到了吴三桂手下的官员和将领们,特别是与他一同投降清朝的“关宁铁骑”的旧部,这些人反而成为鼓动并且支持吴三桂叛乱最为坚定的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吴三桂军中的核心与骨干。

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起兵造反。耿精忠、尚之信以及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纷纷响应,一时间叛军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与清军隔江对峙。康熙皇帝则是立马组织兵力予以抵抗和反击,最终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韩信没当元帅的经验,为何出道便是巅峰?韩信的能力到底从哪来?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破楚军于京、索间,先后平定魏,代,赵,燕四国,东击齐,南灭楚于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被封为楚王。

后因功高震主,在公元前196年被吕后诛杀。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韩信没有当元帅的经验,为何出便是使巅峰,韩信是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自古以来凡是有大成就之人,基本都有高人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嘛,像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均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出师后下山纵横各国,那纵横俾阖搞得各国是眼花缭乱,纷纷拜相,光辉事迹流传至今。

韩信有这么高的军事水平,究竟是向谁学来的?让他能够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呢?小编纵观史料,查阅《史记》,但其中对韩信如何学会这一身本领,却没有什么介绍。基本上只写到他自小家徒四壁,穷苦孩子出身,受到胯下之辱,后去参军追随项梁。而关于韩信的拜师学艺方面则只字未提,那么韩信用兵如神的本事究竟是怎么学来的呢?第一点,无与伦比的天赋决定了韩信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自古大才都是天生的,靠后天努力是不可能达到顶峰的,所谓只要努力就无所不能那纯粹就是骗人的心灵鸡汤。天赋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数学好,不用怎么学习也比普通人好很多,这是一项与生俱来的禀赋。又比如项羽,打小就比别人力气大,年轻的时候,可以举起一个重达千斤的巨鼎,这项本事不是经过后天努力就可以习来的。

韩信也是如此,他天生的军事才能是大道天成的。第二点,良好的出身决定了良好的素质。其实韩信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韩信还未参军在老家的时候,就经常佩着一把剑游走于街市。要知道在秦朝末期,当时的社会条件,百姓是没能力单独佩剑的。虽然当时韩信家里很穷,但祖上是贵族,还是留下了很多老百姓没有的东西。自小习剑的他剑术肯定也不差,家里的书籍很多,韩信更是酷爱兵书战策,自幼苦读兵书,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以后行军打仗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点,在早期的军事生涯中得到了实践机会。韩信最开始投奔项家军,跟随项梁行军打仗,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打仗的本领。后来项梁死后就跟了项羽。可还是普通一兵,韩信抱负远大,当然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兵。于是就想办法接近项羽,后来经过一番努力后到项羽军帐做了执戟郎中,这下离项羽很近了。韩信利用接近项羽的机会,递过多次策论给项羽,但项羽自视甚高,根本瞧不起普通士兵写的东西。

但是韩信每天都能在帐外听到众将商讨作战。韩信本来天赋就高,这对他军事才能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后来,韩信见项羽不重用自己,觉得在项羽这里没有前途,更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于是韩信改投刘邦了,在萧何的举荐下,成功坐上了汉军的三军主帅。自从韩信做了主帅以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华,真正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并且无一败绩!奠定了韩信“兵仙”的历史地位。

文章TAG:大将军攻城掠地不输徐达朱元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