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天下至宝的至什么意思,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天下至宝的至什么意思,被誉为天下第九行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1 19:49:12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魏文帝曹丕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让之后,得到传国玺,还在传国玺背面肩上刻七个隶书小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晋朝篡夺曹魏政权,玉玺自然落于西晋之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后赵石勒灭前赵,又抢得玉玺,别出心裁的在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后来又落到魏王冉闵手中,冉闵死后,其大将军蒋干向东晋求援,传国玺被东晋的濮阳太守戴施骗走,交给安西将军谢尚,护送到建康,这是晋穆帝永和八年的事。后历经宋、齐、梁三代,侯景之乱时被侯氏夺走。侯景死前,给平原太守赵思贤交待道:“我死后,将这个玉玺沉入江中,不要让吴国的小儿们得到”。但赵思齐并没有遵照侯景的交待去办,他携带着这个宝贝走到京口(镇江)时,偶遇强盗,匆忙中将玉玺丢入路边的草丛中,过江之后把此事告知了侯景的党羽郭元建。

郭元建派人过江仔细找寻,找到后将此宝物又献给了北齐的高氏,后来又传给了北周。到隋统一全国后,玉玺留在隋文帝手中,隋亡前,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贞观四年(630年)萧后返归中原,并将玺献给唐太宗。到了五代的时候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温灭掉唐,建国后梁,玉玺就到了朱温的手里,后来后梁又被李存勖所灭,建立了后唐,玉玺又转至后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攻破洛阳,后唐李从珂抱着最后的传国玺登楼自焚,从此“传国玺”在历史上消失。由于上面的文字叙述太过繁琐,我们画一个简单的玉玺传续简图,就更加一目了然了:和氏璧→楚国→赵国→秦国传国玉玺(和氏璧)路线图→秦朝→西汉→新朝(王莽)→东汉→失踪→孙坚→袁术→曹魏→晋(加工)→南朝→隋朝→突厥→唐朝→后梁→后唐→失踪……后来玉玺又出现过,但是不是原来的玉玺,此时已经是真假难辨了。

传说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自焚的废墟中,找到了这个玉玺,于是就献给了朝廷。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开封,徽钦二帝当了金国的俘虏,传国玉玺也一同流落到大金国,金国灭亡后,又到了元朝手里,明朝建立时,元顺帝北逃,此宝物被带至北元,再后来就没有下落了。明朝建立后,由于没有传国玺,朱元璋命人另刻一皇帝玉玺。

在清朝建国的时候,传说又被找了回来。这个找回来的过程也是个充满曲折的故事。据说是有个牧民在放羊,发现地上的草非常鲜美,但是羊群却不吃,他就想着地下肯定有什么东西,于是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多尔衮,多尔衮赶紧下令让人挖掘,就找到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的就是那块传国玉玺,多尔衮自然将它交给了皇太极。这个玉玺经过康熙、雍正,最后到了乾隆手里。

乾隆是一个文雅人士,吟诗作对很在行,对于鉴定古董,也有专家级的水平。乾隆在手里把玩来把玩去,最后发现了破绽,原来李斯当年在玉玺上刻了8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根本不是“皇帝之玺”四个字,首先字不对;另外这个印玺非常的完善,一点缺口也没有。由此他断定这是个赝品。后来琢磨来琢磨去,终于理解了老祖宗当年的用意,原来真正的传国玉玺,其实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都是皇太极为了登基,编造出来的谎言,可谓是用心良苦啊!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乾隆就赶紧命人把玉玺给封存起来,不让别人看到。

为什么古代的各个朝代都想得到秦朝的传国玉玺?为什么传说认为拿到玉玺才是正宗王朝?

1、卞和獻玉这里所说的传国玉玺,说的是和氏璧。和氏璧首次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前8 世纪。当时,楚国石匠卞和发现了藏在石中的这块稀世宝玉,便把这块未曾雕琢的玉石献给楚王。但很不幸的是,卞和一次、两次献宝,都被楚国主管玉石的大臣玉尹认为是普通顽石,指其欺君,卞和受了刖刑,就是砍去双脚。第三次献玉,终于感动了楚文王,他下令剖石,果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璧”,并封和为零(陵)阳侯,卞和不受,说:“宝玉面世,吾愿足矣。

”这以后,和氏璧就成了楚国的国宝。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而且都是玉,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这些国宝,从名字上看就知道,应该都是玉。在中古以前的中国,玉是重要的国家礼器,无论是在发源于良渚的南方文明,还是在发源于红山的北方文明。

文章TAG:天下至宝行书第九被誉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