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李自成带什么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李自成》1

李自成带什么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李自成》1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01:31:5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献忠既灭,分兵剿馀贼,俘斩甚众,进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清史稿》最终张献忠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根据地,那就是四川。一看就是读书比较多的人,三国演义没少看,知道在四川建立割据势力是最舒服的,因为四川有山川相阻,是天然屏障。自古在四川割据的军阀那是比比皆是,基本上是割据一个就完蛋一个,没什么好下场。可是张献忠似乎觉得这里才有安全感。

所以张献忠的格局势力,基本上就是在四川一带盘踞。他跟李自成一样,也只是想要做一个格割据诸侯,不愿意和明朝包括满清争夺天下。可惜事与愿违,任何割据势力都不会有好下场。张献忠显然也不会有,他的割据梦想在清军入关以后,彻底被击碎了。总结: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有全局观念。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本来眼看着就要夺取天下了。

结果却被满清大军在山海关击败,此后他没有增兵驻守北京城,而是匆忙逃回了陕西。他的想法很简单,守住陕西,自己做个关中王那也是不错的。张献忠也是一样,他虽然走的地方比较多,可就是没有北上进攻过明朝的核心区域,在李自成被多尔衮组团胖揍的时候,张献忠什么都没有做。最终大难还是来到了张献忠头上,多尔衮揍完李自成,就直奔四川而来。

吴三桂造反前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军队?

历史上,吴三桂上交平西大将军印的时间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距离吴三桂起兵,发起“三藩之乱”的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有十年的时间。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皇帝在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即将达到京畿地区的时候,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让他放弃关外的全部城池,回京勤王。但是此时的吴三桂却慢驰缓行,从宁远到山海关120公里走了14天,到了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正统明朝灭亡,吴三桂仍未到达。

在这之后的吴三桂在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之间首鼠两端,最终选择了在山海关大战的阵前向清军投降,同时引清兵进关,大破李自成大军。从这个时候开始,吴三桂正式成为了清朝的臣民,在此后追击李自成,还是同南明小朝廷的作战中,吴三桂异常勇猛,横扫西南半壁江山,为大清王朝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领兵攻入缅甸,迫使缅甸国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并在昆明将其绞死,在对大清王朝表达忠心的同时,也献上了一份厚重的“投名状”。

至此,吴三桂以及整个吴家到达了权势的最高峰。吴三桂本人从刚刚投降时的平西王爵位,被加封到了平西亲王,纵观清朝历史只有两位异性王能够被封为亲王级别,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就是同为“三藩”的平南王尚可喜。吴三桂也被允许在云南开藩设府、世守云南,同时兼辖贵州。他的儿子吴应熊迎娶了皇太极的女儿,成为了“和硕额驸”,并且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

然而,处于对吴三桂的防备以及不信任,当时的朝廷还是给予了吴三桂极大的限制。第一步,在康熙二年(1663年)以云贵军事行动已经停止为理由,收缴其“平西大将军印”。第二步,也是在康熙二年(1663年)以“截其用人题补之权,迁除悉归部选”,收回其任免官员的权力。第三步,康熙六年(1667年),乘其疏辞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之机,下令两省督抚听命于朝廷中央,加强朝廷对于云贵地方事务的管控。

第四步,同年,下旨命“平西藩下逃人,俱归有司审理,章京不得干预”,收回了吴三桂手中的司法审判以及生杀大权。这里特别说明一点,康熙皇帝智擒鳌拜、掌握大权的时间是在康熙八年(1669年),此时掌握朝政,并且施政执行的还是鳌拜等人,并不是康熙皇帝自己。尽管当时的朝廷中央想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限制并且削弱吴三桂的权力及影响力,但是实际的效果确是收效甚微。

首先是在军权上。尽管吴三桂已经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信,但是吴三桂对于他辖属军队的管控却不并不依靠这门印信。印信之所以在古代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皇权对于兵权的管控和限制,特别是宋朝开始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印信成为了统御全军的重要凭证和身份象征。但是吴三桂所统领的军队的班底,是他在明朝辽东战场上统领的那支“关宁铁骑”的最后力量,是跟随着吴三桂一同投降了清朝,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这些人早已经是军队中的骨干和核心。

文章TAG: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李自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