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三国中的吴为什么灭亡这么晚,为什么最终被越国消灭呢

三国中的吴为什么灭亡这么晚,为什么最终被越国消灭呢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08:18:07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三国后期,灭吴之战是怎么打的?

公元二八0年,西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拥有长江天险的吴国,重新统一了中国,完成了曹操都没能完成的任务。那么,一个建国八十多年,传了四代皇帝的吴国政权,怎会如此不堪一击呢?在三国鼎立时期,曹魏早就想吃掉东吴,可是竟然相持了几十年,曹操当年率三十万大军没有拿下;曹丕做了皇帝后想统一天下,率领几十万大军下了江南,跑到长江岸边一看,波涛汹涌,东吴大军壁垒森严,不由感叹一声,看来老天爷是要把中国分成南北两大块啊。

这样一个颇有实力的吴国,最后却随着蜀国的灭亡也崩溃了。那晋武帝的灭吴之战是怎样打的呢?当年,西晋出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向东吴发动总攻。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是王濬的部队。吴国当时为了防止上游有船下来,用拦江铁索把长冮拦了起来,但王濬事先预备了几十张大的木筏,上面安装了很多的火炬,火炬上面浇了很多的油,然后就点燃了熊熊大火,这个火船从长江顺流而下,碰到铁链将其生生烧断了。

就这样,王濬的楼船就非常顺利地通过了建业,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当西晋的战船出现在长江之上的时候,孙皓方才梦醒,他命令将军张象率领一万水兵抵挡,而张象一看江面上满是王濬的船队,浩浩荡荡,旌旗飘飘,干脆脚底踩油溜之大吉了;孙皓又命将军陶睿率军抵御,但在夜里陶睿的两万多人又跑了个精光。史书上说,这时的孙皓“肉袒面缚,衔璧牵羊”。

三国后期,吴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东汉末年分三国,虽说最后西晋统一了三国,但在魏蜀吴三家中,坚持到最后的却是东吴。正如题目中所说,蜀汉被曹魏所灭,西晋司马炎篡魏又终结了曹魏,东吴是咋被灭的呢?用一句话回答,是被西晋灭掉的,具体细节听笔者娓娓道来。说东吴是被西晋灭掉的,已经很准确了,因为在这期间甚至没有什么著名的大型战役。双方的主要将领呢,大家听起来也都会很陌生,笔者在这里会用较为通俗的方式向大家简单介绍东吴覆灭的过程。

三国之中蜀汉实力最弱,被最强的曹魏灭掉了。曹魏后期内部分裂成了以曹爽和司马懿为核心的两个政治集团,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彻底把曹魏的政权攥到了司马氏手中。灭亡蜀汉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直接逼魏元帝曹奂禅位,自己建立了晋朝。司马炎就是西晋的开国皇帝,同时也是他灭亡了东吴。再来看这时候的东吴,孙权死后东吴的皇位数次易主,随后落到了孙皓手上。

孙皓刚继位的时候还是非常勤勉的,做出了很多体恤百姓的举动。但后来皇位稳定后就开始原形毕露了,昏庸暴虐,沉迷酒色。这样一来东吴积攒了多年的矛盾就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主昏臣贪,赋役繁重,刑罚滥酷,民不聊生。但这样的东吴却还能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依仗的就是他们的长江天险和优秀的水军。之前的曹魏时期东吴数次北伐都取得了胜利,这也让司马炎不敢小瞧了这个在长江以南的政权。

与东吴的不思进取不同,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从登基的那一天就开始准备统一中原的大业。东吴的地盘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乱,物产资源还是非常富足的,北方经历数次改朝换代,党政争端直到司马炎称帝才渐渐稳定下来。司马炎首先做的不是急于讨伐东吴,而是休养生息为统一做准备,这一准备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西晋从军事、政治到经济、情报等方面,都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

军事上司马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着力发展水军,选拔优秀的将领。政治上司马炎废除苛法,采取优于东吴的政策,争取到了民心,在稳定内部的同时还分化了敌人。经济上西晋减免赋税,兴修水利,使得经济快速复苏,这样一来军粮也有了保障。情报方面吴晋双方都向对方派遣了大量的间谍,但显然西晋的效率更高。以上的这些差距所带来的影响都在西晋大臣羊祜给司马炎的《平吴疏》中有所体现,《平吴疏》是羊祜劝司马炎伐吴的奏疏,羊祜在里面列举了自己多年来为伐吴所做的准备,包括对东吴的一套完整的情报以及极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这些情报的采集和分析耗费了羊祜多年的精力,《平吴疏》中对东吴和西晋的实力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东吴必败。到《平吴疏》诞生,东吴被覆灭的命运已经被确定了,羊祜并没有实际参与伐吴,但他在《平吴疏》中的主张大多数都被实现了。有西晋如此充足的准备加上统一的决心,战斗的过程已经不重要了,这完全是一场还未开始,结局就已经注定的战争。

三国演义中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下令伐灭蜀国,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这次南征。然而,三个月之后,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之时,成都的城门轰然洞开,蜀主刘禅白衣归降,昭烈帝刘备苦心建立的蜀汉,只传二世而亡,而此时,离诸葛丞相去世也不过仅仅三十年而已。许多人不禁感慨、疑问,蜀国为何灭亡得如此猝然呢?后世不少人曾认为,蜀国的灭亡是整体国家实力差距过大所致。

从魏国强大,蜀国孱弱的角度出发,魏国治理得当,人才济济,蒸蒸日上;蜀国昏庸黑暗,人才凋零,江河日下,认为魏灭蜀属于以强凌弱,自然手到擒来。整体实力差距太大,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的蜀国确实已经穷困得不行,不只是穷,而且乱;我们且看看蜀国当时是个什么状况:当时,诸葛亮先前苦心维系的吴蜀联盟仍然存在,吴蜀之间经常互相派遣使节。

时值公元261年,吴国使臣薛珝再次出使蜀国,因为当时交通不发达,薛珝只能先从建康坐船到江陵,然后临到三峡后估计只得舍弃舟船,乘马车慢悠悠的横跨西南山区,最后到达成都。这一路走走停停,时间较长,因此也得以看到了蜀国的国内农业和经济情况。然后,进入蜀汉朝廷后,大宴席小宴席,大朝会小朝会,也跟蜀汉的官员们沟通了数次;归来之后,他跟吴国皇帝据实汇报了自己看到的恶劣情形,大意就是这个同盟国不大行,已经靠不住了。

《汉晋春秋》曾记载:孙休时,珝为五官中郎将,遣至蜀求马。及还,休问蜀政得失,对曰:“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臣闻燕雀处堂,子母相乐,自以为安也,突决栋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祸之将及,其是之谓乎!这条记载,里面有两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先说经其野民有菜色。但凡大家都知道,仅仅穷,绝不至于亡国。

战国末年,秦灭赵之战的情形便可以借鉴,当时,秦国连年攻赵,赵国不断败军丧地,大面积闹饥荒,而且还发生了大地震,可以说是乱的一塌糊涂。但是赵军在良将李牧带领下,先是打赢了宜安之战,后面在兵力如此短缺情况下,硬是扛住了王翦带领的虎狼之师;赵国得以苟延残喘。注意,赵王迁可是实打实的昏君,相比之下,刘禅比他至少还强点,至少没有把姜维的兵权剥夺,然后赐死,或者大家说,姜维不能和李牧相比。

我们且这样说,钟会十几万大军毕竟还是被挡在剑阁,姜维至少防御成功,自身没有犯下明显的失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赵王迁加李牧的君臣组合,在赵国那么个乱差的环境下,还是撑住了。那么刘禅加姜维,蜀国亡国之时,国家稳定数十年,府库还算略有存储,怎么就失败了呢?可见经济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再怎么说,蜀国不是因为扛不住,被攻打了三年或十三年最后被拖垮,从开打到灭亡仅只有三个月而已。

经济关系不大,那么蜀国这么快被灭,到底是啥问题呢?咱们接着看,入其朝不闻正言。统治者昏庸无能听信谗言,这个问题对于蜀国灭亡干系大不大呢。非常大,蜀汉的实际军事统帅姜维居然因为避祸而屯田沓中,造成魏国进攻之时非常差的军事布阵,防守非常被动,这是兵家大忌;再拿这个秦灭赵战争这个例子,赵王迁有个奸臣郭开,十足的小人,赵国可以说就是亡于他手。

秦灭赵之战时,赵国以李牧为将支撑了相当一段时间,一直打到秦国无奈,不得已用反间计,赵王迁听信了郭开谗言,李牧被拿下并杀死,以赵葱颜聚统军,而后赵国几个月后就灭亡了。但是,说起来刘禅并没有把姜维拿掉,从战争的实际进程来看,姜维实际可以凭借威望和大将军的兵符自由调动

文章TAG:越国这么晚灭亡三国消灭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