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盟军战争英雄手游安卓版,7k7k盟军战争英雄为什么

盟军战争英雄手游安卓版,7k7k盟军战争英雄为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3 05:06:40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第四、二战后期,盟军充分运用了“心理战”,宣传自己人道主义,让德军认为盟军是个仁义之师,是优待战俘的典范,以瓦解德军的抵抗意志。在这个时候,盟军内部的争论又激烈起来。这个没有什么意外,当时德国人在情报上出现问题,一直分析师认为加莱才是盟军的目标,当时盟军自已通过各种方式来误导,领德军的判断出现误差。

战争中为什么不能射击跳伞飞行员?

“如果让我知道你们中任何一个人对跳伞的敌人开火,我会把你们就地枪决!”很难想象,以上这句话出自二战期间的一位德军指挥官口中,至于“在战争中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这项规定,确实在《日内瓦公约》中。但在东线,日本压根就不管是否跳伞,大肆射杀敌军跳伞飞行员的行为令人不耻,其中部分遇难的飞行员就是我国先烈!“战争中不能射击跳伞飞行员”此项规定的由来在《日内瓦公约》中明确规定,战场之上,非战斗人员不可被射杀,主要分类有记者、医务人员、放下武器的战俘、跳伞的飞行员、红十字会、红新月会成员等等,主要判断依据就是“有无武器”以及“有无进攻性”。

比如跳伞的飞行员,其攻击性武器为“战机”,跳伞的那一刻,飞行员就没有了武器,除了随身配备的小手枪。如果落到敌方领土中,飞行员有充足的时间做出投降举动,那么此时,飞行员就会成为不可被射杀对象,除非飞行员做出攻击行为。不过《日内瓦公约》对于飞行员的保护规定,也就在缔约国有效,像日本这类不在公约范畴内的国家,在射杀跳伞飞行员方面,自然毫无顾忌。

为什么战争中会出现不射击跳伞飞行员的现象?1.西方骑士精神空战属于新时代产物,一般平民根本没法成为空军,所以早期空军大多数都是贵族,西方贵族又特别讲究骑士精神。大家打仗归打仗,该手下留情的时候,还是得仁慈一点,下面举几个真实发生的例子,你就知道西方骑士精神有多么难能可贵了。案例1:德军“空中骑士”弗兰兹·斯蒂伯格护送美军B-17回基地1943年12月,美军第379轰炸机大队在执行过程中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架遭受重创的B-17,跌跌撞撞的幸存了下来。

德军飞行员弗兰兹·斯蒂伯格发现后立即上前追击,但他发现B-17领航员已经死亡,副射手仍在努力抢救已经死亡的主机枪手。弗兰兹看到满是弹孔并且损毁严重的敌机,再考虑到敌军领航员已死,于是他示意让对方跳伞,这样就可以留他一命了。结果这位美军宁死不屈,他表示自己不愿当德军俘虏,或许是弗兰兹被感动了,也或许是他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骑士精神,最后弗兰兹破坏了战机录像装置,亲自护送美军B-17回到营地附近。

在掉头返航前,弗兰兹朝这位敌军深深的敬了一个军礼。幸存下来的这位美军飞行员叫查理·布朗,他回到营地后一直在担心弗兰兹是否会受到惩罚,战争结束后,他依旧努力寻找着救命恩人的下落。直到1995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第二次见面,刚一见面就泣不成声的紧紧拥抱在了一起!之后,弗兰兹解释道:“当初我破坏了录像装置,并且谎称追的那架B-17坠海了!哈哈!”案例2:“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积极救援敌军跳伞飞行员曼弗雷德是德军王牌飞行员,享有“红男爵”之称。

在他的一生中共击落约80架战机,但他从未射杀过跳伞的敌军飞行员,反而还积极救助他们,甚至还去医院探望。在交换战俘时,曼弗雷德还会给敌军送行,按照阵营来讲,德军飞行员应该是英国极为痛恨的对象,可在红男爵曼弗雷德战死后,英国却按照军人的礼节,神圣庄重的送完他的最后一程,在葬礼上,敌军纷纷哀悼,仿佛痛失挚友一般。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欧洲贵族圈子也就这么大,就如红男爵曼弗雷德的对手中,其实很多都是昔日好友,实在没必要下死手。此外,贵族底蕴深厚,如果知道本族某年轻飞行员在跳伞后还被敌军射杀,保不准会派杀手潜入地方族群,展开复仇行动,如果都这样,那就毫无底线可言了,当然绝大多数贵族根本不屑于这么做。2.飞行员太过昂贵,活捉后有大用二战全面结束,各国之间都在积极商量战后相关事宜,比如交换(赎回)战俘等等。

在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钱学森的耳朵里后,他就兴奋的睡不着觉,从那一秒起,钱学森就开始准备回到祖国。1950年夏,钱学森带好大量资料准备在加拿大转机飞回祖国,结果却被美国当局扣押,理由是怀疑钱学森将美国绝密资料带回中国。在钱学森被捕期间,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了以下这段话:"不管怎样都不能放钱学森回归中国,在任何地方他都很有价值,他能抵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1955年8月1日,中美双方在日内瓦再次协商,最后经过不断交涉,美国同意释放钱学森,作为交换,中国释放了11位美国飞行员俘虏。

钱学森对我国的价值有多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而交易的筹码却是11位美国飞行员俘虏,可能有人觉得美国亏大了,亏肯定是亏的,但也从侧面说明,飞行员的价值有多高!除了战后交换之外,敌军还能从飞行员战俘中获取至关重要的战斗信息,有的甚至能改变战局,哪怕随便说点内部情报也行,因为飞行员跟陆军士兵不同,他们变相属于高层,知道的信息很多很多。

所以很多飞行员即便被抓,也没有遭受酷刑,反而是被善待。3.活捉敌军飞行员,也是为了交换本方飞行员飞机被毁,只要实力雄厚,很快就能有第二架,可飞行员被射杀,要再找一个补上,可就难了,如果从新兵开始训练,没个4~5年不行。日军后期空军力量薄弱,也跟飞行员死亡数量有关系,日军飞行员打到后面都快没人了,怎么跟美国空军打,盲目派新兵上去打空战,完全是把战机仍在海里。

再比如欧洲诸国,其实飞行员数量也没多少,要都互相射杀,可能打到中期,空战就没得打了。此外,飞行员技术天花板极高,像中途岛海战,美军飞行员就炸毁了多艘日军航母,所以能活捉敌军飞行员就活捉,留着还能交换我方飞行员。空战飞行员跳伞后的真实情况战场是残酷的,不射杀跳伞飞行员的约定,可能在战争初期大家还会遵守,可实际情况是,到了中期大家就乱来了。

“苏军空战战术之父”之称的王牌飞行员波克雷什金,在目睹儿子跳伞仍被敌军无情射杀后,直接在第二天打爆了一架德军重型轰炸机He 177,之后把跳伞的10位德军飞行员当场射杀。值得单独说一说的是日本空军的两起“神奇”事件。有次日本空军击落了一架美军战机,美军飞行员只能跳伞,结果日军飞行员非要过去看看美军飞行员,关键此人还把头给探出去,因为空军都会随着配备一把小手枪,忍无可忍的美军飞行员,直接用小手枪射杀了日军飞行员。

不出意外,这是人类史上首次用手枪击落飞机……还有一次,日军打到后期军备严重不足,所以不给空军发伞具了,结果有个名叫山崎卓的飞行员偷偷藏了一副伞具在飞机上,之后战机不幸中弹,山崎卓十分庆幸自己偷伞具的决定。结果就在降落过程中,日军看到降落伞,二话没说就开枪射击,因为在他们看来,本国飞行员是没有伞具的,所以有伞具的就是敌军……总的来说,真正的战场中,有规定也没用,大量医护人员、跳伞飞行员、红十字会人员被射杀的案例比比皆是,战场不是讲道德的地方,是拼命的地方。

为何二战盟军医护兵不怕暴露在德军枪口下?

在二战题材的影片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当盟军官兵中弹负伤后,马上就会有人高喊医护兵,紧接着佩戴红十字袖标的义务兵就会出现在伤兵面前,从容不迫地进行包扎或者抢救。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感到不解,子弹不长眼,难道这些医护兵是刀枪不入,就不怕对面敌军射击自己?事实上,盟军医护兵这样做,是心有底气的,他们的底气来自《日内瓦公约》。

《日内瓦公约》是如何诞生的?《日内瓦公约》订立跟一个人有关,他的名字叫亨利·杜南,此人是一个瑞士商人。1859年他旅行途中,目睹了法奥战争场景,伤兵流血、挣扎不治而亡的惨痛场面深深刺痛了他。从此他就在欧洲各国奔走呼号,成立了战地救护团体——红十字会。1863年红十字会组织正式创立,并且在日内瓦举行国际会议,希望使伤员和医务人员“中立化”。

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12国在日内瓦通过了日内瓦第1公约《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公约规定了军队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地位,以及交战双方不得向救护人员开火的条款。1907年6月15日,荷兰海牙召开的两次国际和平会议(第二次会议有44个国家参加),到会对《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予以承认。

出席会议的国家,也就是签字国包括中国、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44个国家。会尽管每一公约都包“只有在所有交战国都是缔约国时方能适用”的条款,但由于这些公约所包括的许多原则和规则是公认的国际惯例,因而适用于一切国家。日内瓦第1公约有关战地救护人员的条款日内瓦第1公约规定:1.受伤或患病的武装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在一切情况下,应受尊重与保护。

冲突之一方,对于在其权力之下的此等人员应予以人道的待遇与照顾;不得基于性别、种族、国籍、宗教、政治意见或其他类似标准而有所歧视。对其生命的任何危害或对其人身的暴行均应严格禁止,尤其不得加以谋杀或消灭5.医务部门的固定医疗所及流动医疗队,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攻击,而应随时受冲突各方的尊重及保护。19.医务部门之固定医疗所,及流动医疗队,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攻击,而应随时受冲突各方之尊重及保护。

二战欧洲战场日内瓦第1公约执行情况如何?条约是交战双方都必须遵守的,它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因为双方都有伤兵,你保护了对方的医护人员,对方也会保护你的医护人员,自己的伤员就能得到及时救治。如果一方不遵守这个条约,对方也就没有义务遵守。所以在欧洲战场的西线战场,德军不会向美军医护人员开火,盟军而已不向德军医护人员开火。

但是这个救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能在战争告一段落之后,医护人员才能得到保护。如果一方付出很大代价就要取得胜利,战场上突然出现了对方的伤兵,救护人员突然出现,如果停止射击,攻击方就会功亏一篑;在此情况下,进攻方士兵就会失去理智,不会停止射击。事实上激战中,那么多士兵,想要齐刷刷停止射击也不大可能。而且即使士兵停止设计,空中的轰炸和大炮的炮火也无法及时停下来,医护兵仍旧面临很大危险。

所以说战场救护也是要看情况的,在激战时医护兵出现是不合时宜的,也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在枪林弹雨中去抢救伤兵的想象在二战中鲜有发生,电影允许虚构。如果战斗不是那么激烈,医护兵不会有任何顾忌,敌方士兵不会攻击他们。在一般情况下,士兵是不会攻击医护兵的,因为敌方士兵受伤后,大多无法重返战场,部队为了这些伤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是个大累赘,为什么不让敌人背负?再说伤亡是相互的,都需要救护伤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为什么不遵守呢?所以在二战西线战场,多数情况下《日内瓦公约》都能得到交战双方的遵守,盟军救护人员的安全相对来说是能达到保证的。

那么东线战场,《日内瓦公约》有没有得遵守呢?恰恰相反,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得到遵守。条约能不能得到遵守,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医护人员必须是“中立”的。中立的含义是医护人员不能同时是作战人员,不能参与作战。但是苏军就没有遵守这个规则,苏军没有遵守并不是上级故意这样做的,而是苏军救护人员在自己祖国遭受入侵心如刀割、义愤填膺,出于对侵略者的仇恨,而情不自禁参加战斗,这属于他们的个人行为。

比如1943年7月底,俄国第65集团军在库尔斯克的一场战斗中损失惨重,步兵第221师突破德军在奥廖尔北郊地区阵地中,前线医护兵加莉娜等人自告奋勇参加战斗,带着手雷,向德军碉堡发动攻击,消灭了20多名德军。因为战斗中的表现,她后来被授予国家英雄勋章。由此可见,苏军中的医护兵在战争中是无法保持“中立”的,德军如果遵守就会吃大亏,所以他们也就不会遵守《日内瓦公约》。

二战太平洋战争,盟军为何派出重兵保卫澳大利亚?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来看下盟军在太平洋有几个反攻基地,大体上盟军可以从三个方向反攻日本,分别是正东方向的夏威夷群岛、东南方向的澳大利亚以及西南方向的印度,西面的中国和北面的苏联远东地区也是潜在的反攻基地,不过由于特殊原因(中国地面补给线被切断,苏联忙于和德国作战)无法在短时期内转入反攻。在夏威夷群岛、澳大利亚、印度这三大反攻基地中最理想也是最重要的就澳大利亚了,自然要派重兵保卫了。

夏威夷群岛由于面积太小而且距离西太平洋太远,是不适宜部署大量的军队和物资的,而且通往日本本土的路线上缺乏可供跳跃的岛屿,这注定从这里只能发起辅助的进攻。印度和澳大利亚都拥有更大的陆地面积,可以囤积大量的军队和物资是非常理想的反攻基地,而这两个中以澳大利亚最为重要,因为美国运往印度的大部分物资都是通过澳大利亚转运的,虽然英国也从大西洋向印度输送物资,但是美国的物资显然占绝大部分,所以澳大利亚的位置就非常关键了,丢失澳大利亚不仅意味着失去了东南方向的反攻基地,而且也切断和印度的直接联系,使得印度的作用也遭到极大的削弱,这对于盟军在太平洋的战事是极为不利的。

太平洋战争中盟军最初的反击就是在东南方向上的瓜岛发起的,就是充分利用了澳大利亚这个反攻基地的重要作用,瓜岛战役其实更像是一个消耗战,双方进行了数次大规模的海上和陆地会战,均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胜利的一方属于能坚持到最后的人,由于澳大利亚紧靠战区,盟军在补给上占了很大的便宜,最终让日本被迫放弃了瓜岛,同时也放弃了对澳大利亚附近岛屿的进攻行动,盟军保住了这个重要的反攻基地。

这在战略上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裨益,盟军保住了和西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海上联系通道,通过这里可以将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入印度,继而从印度转往北非战场、中国战场以及加强印度方面的反攻准备,可以说是盘活了整个世界战场。我们可以设想下假如日本占领了澳大利亚,那么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首先日本在东南方向上将彻底获得安全保障,盟军有从东南方向上集结兵力的基地,盟军和印度洋的直接联系也将被切断,印度只能接受从英国本土运来的物资,距离更加遥远,盟军至少在1943年之前无法发起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失去了大部分增援的北非、印度和中国战场将陷入困境,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将会恶化许多,所以澳大利亚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丢失的。

像7K7K,4399一类的网站,还能坚持多久?

《盒子世界》《摩尔庄园》《奥比岛》《赛尔号》《奥拉星》《洛克王国》《奥奇传说》《造梦西游》《美食大战老鼠》《卡布西游》《库库马力》等等,我相信很多95后及00后的童年有不少是和它们息息相关的。而今天现在的它们,只能是一个时间段的过渡,网页游戏Flash的辉煌也在10年之后,逐渐退下了舞台,遵循其原因,我想可能就只是输给了时代,输给了“游戏优越感”。

在页游发展前期,因为硬件设施的一般,页游成了主要休闲集中地,主要面向人群是白领、学生及儿童这块。所以4399、7K7K就成为了当时最大的两家页游集中地。而正是因上千款小游戏的集合,营造了一个小游戏的市场。所以它们当时是比较火的,而且主要的还是页游的“随开随玩性”和“不吃配置性”,只要你有一台电脑,哪怕是我们曾经叫的“大屁股”,PS2插头鼠能打开网页就能玩。

还有一点是曾经的页游不花钱!几乎是原生态,低功耗就能玩联网记录的游戏,比如《赛尔号》《摩尔庄园》,只需要充值十元的超能NONO和超级拉姆就能满足一切日常,而且还能超越很多普通玩家,毕竟当时的十元特权是真的特权,主要还是在量上面,当时在赛尔号前期,玩家可不是像现在的个位数万来计算。后来,随着时间的变革,腾讯游戏的崛起是对国内游戏界的一个大冲击,以“模仿”的手段“用心创造”出了诸多自己的游戏。

而当年火遍一时的《QQ农场》便是页游的其中之一。因为它是模仿页游的《开心农场》,资深4399玩家应该知道,开心农场出的要比QQ农场早。而开心农场失败的原因是,腾讯QQ它是一个通讯类工具,占有着大部分用户。而4399只是占据游戏针对部分群体用户(这个又涉及到男女性别问题,大部分女生不喜欢玩页游倒是真的,在多年以前,十有八九说自己是女生的玩家其实都是现在我们称呼的基佬)。

于是从这里开始,腾讯QQ空间凭借一个游戏的爆火获得了大量空间玩家,于是QQ空间迅速崛起,开发出更多的网页小游戏,例如花藤、抢车位及Q宠大乐斗。这时候,不仅是4399和7K7K受到影响,整个网页游戏都受到影响。一开始网页还有其他厂家,但似乎进入2010-2011年的“主宰期”之后,网页游戏就剩下了4399和7K7K。

4399和7K7K凭借“游戏集中度”的身份,在【淘米】和【百田】这两大龙头畅销游戏的帮助下,走的还是比较稳定的,也带动着4399自己的游戏、小游戏。但自从进入2012年之后,页游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里开始,2012后半年4399这个龙头也都靠不住淘米。2011年网络游戏的发展,让腾讯的《穿越火线》一举拿下当年网吧头筹。

腾讯占据多种热门游戏,例如《地下城与勇士》《逆战》等等。2012《英雄联盟》的崛起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举把电脑配置是大大提高,更多的玩家在选择电脑的时候,也不再是能不能打开网页,而是能不能打CF!就这样,2012年比较代表页游的《赛尔号》《奥拉星》的这些游戏都开始进入氪金。无奈之下2012年赛尔号开启“经典十二轮”白送精灵吸引用户!可惜的是,页游终究还是页游,游戏没有革新只能走向没落。

而正是我们对智能设备的更加了解和社会的高速发达,2013年诸多页游走向了氪金。吃香难看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抄袭,而说到抄袭,自然而然就有原身出来当对立面。相比之下,洛克王国因为出来的迟,还是十元时代更吸引玩家,而赛尔号和奥拉星则是比较吸金。加上网游玩家的“优越感”和宝可梦玩家的“歧视感”,其实现在我认为当4399曾经借助淘米辉煌的那一刻起,淘米坠下神坛也就意味着4399也要走向没落。

一切都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当因为过度氪金而失去初心的那一刻起,淘米终将有一场大劫(除赛尔号外,2013-2014大部分游戏面临冰封期,我们应该感谢在2013-2015年还在坚持的那些赛尔老玩家,没有他们,至少赛尔号坚持不到现在,摩尔庄园的停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直到2019年,Adobe 在今(7/26)日确认,宣布将于 2020 年停止支援 Flash 的更新与支援!页游终于走到尽头!功能不再会有任何提升,今后也会保持现在这个样子。

诺曼底登陆,为什么德军坚信盟军的进攻方向是加莱地区?

这个没有什么意外,当时德国人在情报上出现问题,一直分析师认为加莱才是盟军的目标,当时盟军自已通过各种方式来误导,领德军的判断出现误差。整个法国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广大,实际可以发给登陆的地方却不多,最终的分析重点是:加莱、诺曼底等地区,其中。以加莱的条件是最好的,也因此德国送关注一下这里。当时,盟军一直在试图的掩盖真实目的为诺曼底的意图,造成盟军不会在那里登陆的假象,这也造成了,德国人的失误。

在二战中,意大利投降后,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否从意大利进军欧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丘吉尔回忆录》里,他多次说到了这个问题。他抱怨说,正是因为盟军否决了他的从意大利进军欧洲的建议,才造成了二战后的局势。由于苏联一家独大的状况,破坏了欧洲的政治平衡,造成了冷战的结果。在北非战局结束后,盟军在商讨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时,产生了严重分歧。

丘吉尔为首的英军人员要求把目标订为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这样,就可以刺向敌人的“软腹部”。而美军则要求尽快结束地中海的战局,赶快把目标转向英吉利海峡,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斡旋下,盟军决定先占领西西里岛,如果顺利的话再进攻意大利,逼迫意大利投降。这样,如果意大利投降,德国就必须抽调部队来替代意大利的29个师,这样就会分散德国的兵力,为诺曼底登陆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果西西里岛战役进行的很顺利,盟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了西西里岛。接下来,意大利国王撤销了墨索里尼的职务,与盟军接洽投降事宜。德军事先发现了意大利的企图,派遣了大批军队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宣布停战后,马上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的领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派特种部队解救了墨索里尼。于是,意大利对德宣战,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但是,盟军在意大利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进展顺利。盟军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拿下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德国在意大利北部扶植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政府。在意大利中部,他们遇到了由德国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在德军精心构筑的“古斯塔夫防线”止住了脚步。在这个时候,盟军内部的争论又激烈起来。在这期间,丘吉尔屡次提出要从意大利北部进攻,拿下维也纳,进攻德国腹地。

但是,最终,丘吉尔的提议被否决,没有能够实施。盟军从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与其说是一个军事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军事上来看,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是可行的。在当时,整个地中海都在盟军的控制之下,有意大利和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岛屿做跳板,军队不用重新调动部署,有一定优势的方面。虽然在后来的安其奥登陆战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但那是实力不足的表现。

大批的登陆艇和军队、优秀的将领都调往了英国,准备下一步的诺曼底登陆。留下的军队实力不足,无法完成两栖作战的任务。如果把投入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资源投入到意大利,那就会是两样了。但是,丘吉尔的提议遭到了否决,最终,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主要登陆,在法国南部实行次要登陆作战。这主要是出于苏联的反对和美国对苏联的支持。

丘吉尔着眼于未来在中欧获得进展,尽最大可能压缩苏联的占领区,以为将来战争胜利后划分势力范围做准备。苏联当然看穿了丘吉尔的企图,它强烈反对这个提议,并要求切实履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而美国为了将来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承诺,也对苏联进行了妥协。在苏美一致的要求下,英国的反对是难以奏效的。这也是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耿耿于怀的地方。

为什么战争剧里,美军对德军有种英雄相惜的感觉,苏军看德军就是纯粹的匪徒?

美剧《兄弟连》里面就有这么一段,第9集,数十万德国人投降,带头的几个军官仍高昂着头,穿得也气派,一点都不落魄。美国大兵自己都说“看看德国人,失败都高昂着头”。下图,《兄弟连》中,向美军缴枪投降的德国国防军军官。的确实是这样,直到现在,有关二战的欧美影视作品还是这个套路,体现纳粹残暴的同时,一定要再塑造个有良知的德国国防军军官形象,顺便尽可能地黑一下苏联;而苏联和现代俄罗斯的二战影视剧,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德国鬼子是野兽,二战就是红军自己的战斗,既孤单又悲壮(的确,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靠自己扛了多半年。

但剩下的几年里,苏联可是实实在在的拿了人家美国真金白银援助的)。究其原因:第一、美国与德国是间接的敌人,没有直接的“国耻家仇”。美国加入二战直接的导火索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德国的袭击;而苏德战争是险些“亡国灭种”的战争,夹杂着国耻家仇,德国被看成赤裸裸的侵略者。第二、从文化和民族、再到意识形态,德军与欧美的盟军更有亲近感。

而且,美国国内最大的族群并非是英裔,而是德裔,占到了超过六分之一的比例。17世纪,荷兰人在美国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但荷兰毕竟是小国,人口资源有限。而当时德国四分五裂,邦国之间战争频繁,人民流离失所,因此很多德国人便以荷兰人雇员的身份来到美洲殖民地。德国人劳动能力强,能吃苦,也是荷兰老板的理想员工,所以,荷兰人为德国人移民提供各种便利,几个世纪以来,德国人蜂拥到新大陆。

到了19世纪中期,受欧洲革命影响,德国国内局势持续动荡;而当时的美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他们非常欢迎优质的德意志移民。德国移民纷纷涌向中西部,有的地方整村整村的向美国搬。德国移民因此遍及美国各地。比如,下图,洛克菲勒家族就是18世纪德国移民的后代。19世纪的德国移民潮中,还包括了特朗普的祖父Friedrich Trump(下图),他1885年来到纽约时,还是一位不会说英文的16岁少年。

此外,二战时期,德国和美国都是新教徒为主的国家,宗教上也更为亲近。而且,美军将领中也不乏德裔,比如艾森豪威尔。更重要的是,放现在看,德国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北约主力军,这些欧美制作的影视作品不免受到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德国不能被一黑到底,否则不符合美国和西方社会的利益。反观苏联方面,而几个世纪以来,俄国人一直是欧洲主流社会排斥的对象(甚至当今的21世纪还这样啊),在欧洲混的人缘极差。

从民族上来说,欧洲国家大部分都不喜欢苏联(俄国)人。加上反共主义思潮的影响,欧洲主流几十年如一日的把苏联妖魔化成“红色野兽”。甚至二战欧洲战场开始的头半年,欧洲各国还在搞“绥靖”、“静坐战”,想看德国与苏联火拼,然后坐收渔人之利。如此险恶的用心,自然被苏联痛恨。国际大家庭都排斥苏联,不放过一切给苏联穿小鞋的机会,在苏军眼中形象自然不会正面。

第三、德军与苏联的交锋更为激烈,德军在苏战区的暴政也激怒了广大苏联军民。比如各种惨烈的城市攻防战、各种鬼子进村式的“大屠杀”,每个苏联家庭都有亲人死于战争,家园也被毁殆尽。而且,苏联的官方宣传也尽可能的突出德军残暴的一面。举个例子,斯大林亲自给苏军下了一道特别命令:遇到曾经虐待和绞死女英雄卓娅的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任何官兵,就地枪毙,绝不接受他们的投降。

此外,国际法规定,一旦正规军放弃抵抗,自动受到日内瓦人权法条约保护,要保证战俘温饱,还不许强制劳动。德国和以英美为主的盟军各国都加入了日内瓦协定,投降以后,一定程度上可以免于被虐待;而苏联并没有加入该协定,所以,德国对苏联、战俘都是可劲的虐待,政委不用请示,可以就地枪决(下图)。其他的拉去干苦力、甚至还用来做人体实验,丧失劳动能力的直接进焚尸炉等等;本着”以牙还牙“的原则,苏联可不是吃素的,加上苏联惯有的风格就是“你欠我一毛,将来得还我一块”,所以国耻家仇搁到一起,德军自然是野兽一般的形象,不灭了他们就对不起惨死的同胞亲人和遭受荼毒的国家。

第四、二战后期,盟军充分运用了“心理战”,宣传自己人道主义,让德军认为盟军是个仁义之师,是优待战俘的典范,以瓦解德军的抵抗意志。这个收效非常明显。以至于柏林战役前,德军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向东死死顶住俄国人,直到英国人从西边踢咱们的屁股”。尽量争取向盟军投降,从将军到士兵,大家基本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战争后期,除了阿登战役外,美军没遭遇到的“死战”式的抵抗,倒是遇到不少排除万难,跋山涉水来投降的德军。

文章TAG:盟军战争英雄手游安卓版7k7k盟军战争英雄为什么盟军战争战争英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