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动作射击类碉堡防御手游下载,碉堡防御怎么下载

动作射击类碉堡防御手游下载,碉堡防御怎么下载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23:43:29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以往的时代,用钢筋水泥平地起一个碉堡,可以防御敌方枪弹和炮弹破片,这就是碉堡了。甚至很多碉堡,比如黄继光曾经攻击过的碉堡干脆是用沙袋搭建的土木结构碉堡。这种碉堡建造更容易,造价也低廉,防御效果是不错的。这些碉堡中有明碉,有暗堡,有密如织网的碉堡群,也有孑然独立的独立碉堡,有能够藏兵数百、长期坚守的大碉堡,也有只能容一人出入的单兵碉堡。

马其诺防线的实际防御性能如何

马其诺防线的实际防御性能如何

马其诺防线,想必大家都不耳生,身为法国在二战初期最引以为傲的杰作,甚至被法国人冠以“上帝都无法摧毁的防线”,其修建在法国东部的蒂永维尔境内,南起瑞士边境,北部一直修建到比利时和卢森堡附近的阿登森林,防御主体绵延数百公里。法国人在当时对战争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一战时期的堑壕战之中,认为拥有一道阻碍德国进攻的“铜墙铁壁”就能够保障法国国防安全无虞。

整个马奇诺防线修建时长超过11年,动用无数人力资源、钢筋混凝土,耗资50亿法郎,约占当时法国国防预算的1.6%,可谓天价。当然最后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德军装甲部队并没有傻傻地去进攻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相反他们从法国统帅部心目中的“无法穿越的地区”——阿登森林快速突破,通过“镰刀行动”计划,德军像收割稻子一样直插法国腹地,兵临巴黎城下。

由于敦刻尔克大撤退导致大量法军后撤,马奇诺防线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即使拥有着世界最坚固的防线,法国人仅仅在德国的猛攻下维持了1个多月,战争爆发后第35天,巴黎沦陷。但如果采用法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应对策略,德军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这自然是盟军愿意看到的,只要给英国人反应的时间,那么德国在西线必然再无取得任何建树的可能

那么马其诺防线究竟防御力如何呢?马其诺防线的建造是为了如下五个目的:•防止德军突袭;•保护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安全;•能够让法国能适当减少征兵数量(当时法国仅4000万人口,但德国人口多达7000万,和德国拼募兵能力无疑不自量力);•拖延德军战机,为了进攻法国本土德国必然需要取道瑞士或者比利时,这允许法国和盟国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映;•作为未来反攻德国的阵地;为了取得如上的这些效果,法国对马其诺防线的建造投入也是不遗余力,防线的宽度在20到25千米不等,由复杂的要塞、防御工事和军事设施构成,例如边防哨所、通讯指挥中心、步兵兵营、路障设施、火炮与机枪阵地、反坦克炮台等。

另外地下医院、工厂、发电站、厨房应有尽有,长达数百千米的防线还通过地下铁路连接,可以说只要德军进攻马其诺防线任何一处,支援的法军将会在极短时间之内赶至并痛击敌人。马其诺防线的每一处士兵兵营,都建有完善的复杂基础设施,包括部队宿舍、厨房,乃至带有先进手术室的医务室、防毒气过滤装置、发电厂、食品储藏室、冰箱水箱燃料箱、弹药库,甚至还有供士兵借阅图书的图书室。

机枪炮台理论上1.2千米就需要建造一座,这也是机枪的有效射程,这能够保证防线上的重机枪火力不断绝,炮台各式机枪数架,包括普通的双发机枪以及37/47mm反坦克炮和25mm反坦克枪等等。马奇诺防线上还部署有343门各式口径的火炮,上到135毫米,下到75毫米,除了135毫米炮被部署在掩体里通过曲射来打击敌人外,75毫米炮和81毫米炮都属于速射炮,被架在专门的直射炮台上用以提供打击德军轻装甲力量和步兵的“大杀器”。

据统计,各种火炮和机枪堡垒乃至小型侦察与火力输出堡垒在内,马其诺防线的数百千米阵线上一共零零散散分散有5000余个堡垒。最大的堡垒群位于法国、卢森堡和德国交界处,即哈肯伯格堡垒群,它由于位于防线最北部,在德军横穿阿登森林时,抵抗了三天法军的进攻后沦陷。除了各式火力,马其诺防线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无坚不摧”,虽然最后瓦解于后方,但这丝毫不能改变这条防线修筑技术之高。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可以当碉堡用吗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8965条回答。负责任的说,完全可以。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实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家有兴趣去俄罗斯控制的日本北方四岛旅游,就会发现一些飞机的坦克碉堡。这些坦克碉堡本来都是苏军的IS-3重型坦克,因为性能已经过时了,就直接固定在日军有可能登陆的位置,作为钢铁堡垒使用。因为他们装备多挺机枪和大口径火炮,用于抗登陆是没问题的。

这是成本最低的防御方法,反正坦克也要退役了,用于回炉炼钢还不如这么搞。自然,实际上能有多大作用就很难说了。因为不能移动的坦克,估计被敌人一炮就干掉了,还是能够移动比较实用,生存力较高。自然,现在这些坦克碉堡,早就被废弃了。无独有偶,在两伊战争中,双方由于战术呆板,胡打一通,甚至采用一战期间那种阵地战对峙。

而两国的特点是,都有大量性能较低的坦克,相反工兵数量较少,建造能力也不行。于是,两伊都有将坦克直接开入阵地,作为钢铁堡垒的。一些坦克干脆还浇筑上水泥,以增强防御力,但也就不能移动,直接作为碉堡使用,防御力还是颇强的。但是,坦克其实最重要的性能就是机动性,把坦克做碉堡简直就是胡搞。这就是所谓两伊用现代化武器,打了一场原始战争的由来。

至于打坏了或没油的坦克作为碉堡突袭,中国也却有这种战例。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有1辆德国1号坦克抛锚在路边。修理期间,日军第36联队侦察部队突然赶来。国军坦克兵无奈,迅速钻入坦克。日军远距离观察了一通,发现坦克没动,判断是被遗弃了。于是,十几个日本兵就向坦克前进,国军坦克突然开火,将这十几人全部打死打伤。

日军立即用轻重机枪对坦克射击,但射不穿坦克装甲。国军2个坦克兵在这里和敌人对射很久,造成敌人重大伤亡。然而,1号坦克只有机枪,弹药有限,最终消耗光了。坦克当时无法开动,又没有弹药,日军一度都爬上了坦克,好在被打死。这种情况下,2个坦克兵只能放弃坦克突围,期间黄佛阴中弹牺牲,彭克仁靠一支德式驳壳枪侥幸突围成功。

在抗日战争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摧毁日军的碉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589条回答。很多人不相信,抗战中日军大部分炮楼,只有一块砖的厚度。今天农村的水泥猪圈,都比当年炮楼结实。日军投降以后,八路军进入一些炮楼查看,发现防御力是很烂的,最多勉强挡住步枪子弹而已。但大家知道炮楼的危害有多大吗?只有这里有一个炮楼,附近10公里内的村子,八路军是不敢随便进去的。

附近二三十公里的村子,也有随时被炮楼日军扫荡的危险。总之,炮楼只要存在,对于周围二三十公里的八路军来说,就是极大的障碍,游击战也是难度很大。为啥?你打不动炮楼,而日军随时可能对你发动进攻,导致游击队昼夜都不得安宁,甚至睡不了一个完整的觉。有时候每个晚上都要至少转移一次,防止被日军堵在村子里。同时,炮楼存在对周边老百姓是巨大的危害。

炮楼鬼子没事就出来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把老百姓害的非常惨,却又难以躲避。因为炮楼就在眼皮底下,鬼子随时可能进村,老百姓还要种地和基本生活,总不能一直躲着。即便是鬼子不出来烧杀的时候,炮楼也会成为周边老百姓的沉重负担。晋察冀日报在1942年8月报道,在灵丘县日军的一个炮楼,里面驻扎一个排30个鬼子。这些鬼子人数不多,却强迫周边中国村子每天要提供60斤白面或者大米,80斤蔬菜,50个鸡蛋,另外还有10盒纸烟。

除此以外,每月要送到炮楼20只鸡、20斤猪肉、20斤鱼肉等等。至于茶叶、香油、水果、糖果、烧酒等等,都属于小东西,日军随时要,你随时就给。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等于炮楼里面每个鬼子,一天可以2斤大米、白面,2斤多蔬菜,2个鸡蛋。而且每个鬼子一个月还能有1斤多肉,差不多1只鸡。大家要知道,灵丘到今天都是国家级贫困县。

你别说抗战时期,就算今天全县所有农民也未必能够达到鬼子当年的饮食水平。在抗战期间,灵丘县农民别说吃肉,吃大米白面,就连窝头都吃不上,濒于饿死。但鬼子的供应是强制的,不然就来村子杀人放火,老百姓只能自己饿死去供应鬼子。那么,我们先不谈国军,就看看八路军有什么能够对付鬼子炮楼?对不起,还真没有什么。第一,山炮、步兵炮。

不要说八路军,国军也是火炮奇缺。就八路军来说,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4万多八路军只有1个山炮连,只有4门山炮。随后后来战争中还略有缴获,但山炮也是极少的。著名关家垴战役战役中,八路军除了集中1万多人围攻以外,还调动了八路军下属的唯一山炮营,只有6门山炮。由于山炮数量少、炮弹奇缺,加上炮兵水平不够(都没炮弹练习,如何提高炮兵水平?),没起到什么效果。

试问,如果连八路军总部尚且只能拿出6门山炮,地方的八路军正规军又哪里有炮,游击队就更别说了。至于步兵炮呢?也差不多。八路军历史上没有装备过步兵炮,主要靠缴获。但想要缴获日军一门步兵炮,也是千难万难的。而且由于国军不能生产日本92步兵炮弹,所以缴获火炮也没什么用。1941年1月7日,八路军山东军区教导3旅袭击了日伪军,造成对方100多人伤亡,缴获了1门92步兵炮。

当时教导3旅官兵是极为兴奋的,但日军丢炮以后不断派兵追踪攻击,发誓要夺回这门炮。由于92步兵炮比较笨重,需要大量马匹背负,目标很大,转移困难。同时,由于当时也没有缴获什么炮弹,火炮没什么用处,最终只能暂时埋在地下。第二,平射炮。这个平射炮有2种,一是反坦克炮或者平射步兵炮;另外一个是八路军自产的平射炮。

八路军只有极少数反坦克炮和平射步兵炮,后者是东北军旧部的制式武器,每个团都有几门。吕正操的将领投靠八路军的时候,也把火炮带过去。至于反坦克炮,八路军基本没有,只有偶尔一两门缴获的而已。不过,八路军倒是自制过一些粗劣的平射炮,能够起到一定的攻坚作用。资料这么写:1944年3月,为解决八路军的攻坚武器问题,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要求自行研制平射炮。

当时,承担研制任务的兵工二厂的技术人员,手里除了一张从日本画报上剪下来的“平射炮”图片和缴获的十几发“八八式”穿甲炮弹外,再无任何资料,有的人甚至没有见过平射炮。研制人员照葫芦画瓢先画出平射炮的大体形状,再研究发射原理。没有炮管钢料,就从东海城隍庙前锯下钢柱;没有复进簧,就用缴获的日军汽车弹簧来代替;车床长度不够,工人们就动手加长。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兵工二厂终于成功试制出一门平射炮和十几发炮弹。1944年8月,自制步兵炮第一次参战,攻克了号称“铁打的水道”的牟平水道据点。水道一战,日伪军对“八路军有炮”十分惊讶,此后胶东军区的平射炮成为日伪军挥之不去的梦魇。后来,许世友建议以兵工二厂的驻地牙山为名,将平射炮命名为“牙山炮”。自然,这种自制平射炮性能很烂,只是略胜于无而已。

第三,迫击炮平射。这个理论就不说了,当时八路军还是有一些迫击炮的。这种火炮在中国可以自产,国军、伪军都有大量装备,八路军搞到并不困难,也容易缴获和自产弹药。但迫击炮不能平射,它是一种曲射火炮,不能用来打工事。当时就想到很多办法,将迫击炮平射,发射炮弹攻打炮楼。其实81/82毫米迫击炮弹的威力还是不错的,比手榴弹是强了很多倍。

对于坚固的敌人工事,迫击炮弹自然也没用,但对于粗制滥造的鬼子炮楼还是有威力的。资料这么写:起初,研究班想到用高粱秆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经实验确认方法可行,但是赵章成并不满意,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存在安全隐患,实操效果不好。接下来,大家受到日军八九式掷弹筒的启发,又想出用拉火击发的办法,即在炮尾部增加一节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板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一来,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类似日军九二式步兵炮的功能。

迫击炮平射虽然有一定作用,但只能对付那种非常粗劣的炮楼,还要连续炮击多次。而且平射的迫击炮射程非常有限,一旦遇到炮楼日军还击,就非常危险。所以,迫击炮平射的用途也是很悠闲的。第四,手榴弹、炸药包。这才是对付炮楼最常用的方法。简而言之,在己方火力掩护下,士兵冲入炮楼下面,朝枪眼或者通风口里面投入手榴弹,将敌人炸死、扎伤。

因为炮楼中日军一般很少,多则三四十人,少则几个人,通常是驻扎一个班10多人,所以炸几次也就搞定了。但是,这是极为危险的。炮楼首先有一圈铁丝网,铁丝网内一般是深达2米多的封锁沟,宽度恰好超过人类跳跃的最大距离。封锁沟上,一般是通过一个吊桥通过。就算突破封锁沟,里面还有铁丝网,甚至电网。另外,众所周知日军火力密集,防御顽强,你想要摸到炮楼附近谈何容易。

至于炸药包,对不起,在当年只有八路军大型兵工厂,才能勉强生产这种武器,数量还很少。普通八路军都没有炸药包,更别说地方部队或者游击队。第五,放火。炮楼是砖石结构,外面不可燃。但炮楼里面都是木质,还会堆放大量杂物、弹药,都是易燃。在百团大战期间,曾有八路军用手榴弹改造为燃烧手榴弹,投进去以后爆炸燃烧,点燃炮楼。

其实这种燃烧弹的效果更好,除了伤人还可以造成大量烟雾。炮楼从军事较多考虑,通风一般很差,一旦出现窒息性烟雾,就很容易弄死里面鬼子。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就很难对付炮楼了。百团大战中,八路军正规主力部队,对付炮楼也是非常困难的,经常付出巨大代价。比如著名的东团堡战斗,八路军出动一个主力团第1军分区第3团,猛攻东团堡日军。

苦战3天,170名日军剩下的20多人见突围无望,举火自焚而死,由此170多日军全军覆没,只剩1个朝鲜翻译幸存。但此战中,第3团损失非常巨大,余部被编为了1个营。资料中这么写:根据老八路高粮的回忆,在1940年前后,新3团已经发展到了三千多人。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这个团的装备最好,人数最多,其指战员的文化素质也相对要高一些。

在杨成武的一分区,老一团是头号主力团,新三团是二号主力团。这个团先后参加过著名的雁宿崖战斗和黄土岭战斗,因表现突出,一直深得上级的重视。此次新3团参加作战的,最少有2000多人,下辖三个营,平均每个营应该有七八百人。而战后余部缩编为一个营,可见伤亡了三分之二,最起码有1000多人。也就是说,歼灭了170多个炮楼里面的日军,八路军伤亡了1000多人,可见对付炮楼的难度有多大。

碉堡内到底有什么乾坤,为何不能从射击孔击毙守军?

每次看战争片,都有打碉堡的场景,十分激烈,为了攻破一座看起来小小的碉堡,往往付出惨痛的代价。碉堡的出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为了防止德军的入侵,在边界上修建了大量的碉堡,这些碉堡采取钢筋、混凝土、砖块等筑成,墙厚达到3.5米厚,非常的结实,一般的炮弹根本就摧毁不了他。据统计,从1928年到1940年,法国先后花费了13年的时间,沿着东北部边境,修建起了一个由5800个碉堡组成、长达390公里的防线,根据防线不同的位置共建造出三种不同的碉堡:一种外表上看起来十分低矮隐蔽,是那种狭义上的碉堡;一种相对较高,能够观察到远方,也叫炮楼;第三种占地面积广,相当于古代的城池。

虽然三种碉堡的大小不一样,但是作用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御敌人的进攻,所以碉堡的构造都是十分的坚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他们效仿法国的做法,也修建了大量的碉堡,他们所修建的碉堡并没有像法国的那样牢固,但墙厚也达到了1.5米,由于当时中国没有重武器,想攻破这么一个碉堡同样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一座小小的碉堡,为什么就不容易攻破呢?里面到底有什么乾坤呢?碉堡内藏乾坤从表面上看,碉堡看起来很小,但里面的空间是挺大的,因为一般碉堡下面都修有地下室。

以法国的碉堡为例,表面看起来小小的碉堡里面却可以同时住上百人,军事指挥部、弹药库、食物储藏室、军人休息区等应有尽有,里面的食物一般可以供上十天半月的。不过日本侵华时,一个碉堡一般驻守五至六人,里面的构造同样齐全,粮食也可以供个十来天。为何不能从射击孔击毙守军如果能从射击孔击毙守军,那该多省事啊,这样就能轻轻松松攻下碉堡了,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第一没有高精准的打击枪支,第二没那么多的神枪手,第三射击孔呈喇叭型,外大内小,击中的难度更大,第四射击孔里的枪支也一定程度上挡住了守军,所以在攻战碉堡的时候,光凭枪支是打不下来的,枪支只能起到掩护的作用,那么要怎样做才能攻破碉堡呢?攻破碉堡的方法〈一〉用炸药包炸毁,看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都知道,不过这种办法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就是手拿炸药包在部队同志的掩护下慢慢靠近碉堡,然后把炸药包放墙角,再把炸药引爆。

〈二〉用炮轰,在那个时候中国军民缺乏重型轰炸武器,一般的炸弹很难炸得了碉堡,为了对付碉堡,中国军民最后研发了一种可以平射的“迫击炮”,用这种炮对着碉堡的射击孔打,很快就可以摧毁一个碉堡。〈三〉用火攻,火攻的办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到现在,最经典的莫属三国演义里的火烧赤壁。碉堡比较封闭,只要火攻必破无疑,但前提也是要靠近了才管用,想靠近碉堡,同样也需要军队的机枪掩护,这种办法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面对越来越先进的武器,现在碉堡是不是失去了防守意义?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现代的碉堡和以往的碉堡是完全不同的。以往的时代,用钢筋水泥平地起一个碉堡,可以防御敌方枪弹和炮弹破片,这就是碉堡了。甚至很多碉堡,比如黄继光曾经攻击过的碉堡干脆是用沙袋搭建的土木结构碉堡。这种碉堡建造更容易,造价也低廉,防御效果是不错的。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当年攻击性武器低技术的基础上。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攻坚武器不是以往可以相比的。就基层步兵来说,可以携带单兵火箭筒,大型火箭筒,无坐力炮,榴弹发射器,甚至导弹等等步兵攻坚武器,还有大量的支援武器,比如各种火炮、空中掩护、无人机掩护等等。任何一个过去的碉堡,一旦被发现还是很容易被摧毁的。比如美军装备的单兵古斯塔夫无坐力炮,使用火箭助推炮弹,射程高达1000米,超过了碉堡内轻武器的有效射程,可以摧毁各种中小型碉堡。

虽然碉堡的意义有限,但不代表现代战争不需要构建防御阵地。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尤其是伏击),作战前也需要构筑阵地的,只是不需要像之前那样修建死板的碉堡而已。这是一个大话题,不多说了,只是说旧有的碉堡被淘汰。即便最新的组合型现代化防御工事,士兵也不可能蹲在一个地方不断射击,需要经常转移阵地,防止被敌人锁定。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为何疯狂修筑了36万个碉堡?

如果你去过东欧小国阿尔巴尼亚,相信一定会被阿尔巴尼亚一个独特的景象所震惊。倒不是说阿尔巴尼亚拥有多么璀璨辉煌的历史,多么优美秀丽的自然风景,而是小小阿尔巴尼境内无处不在的碉堡,小小的阿尔巴尼亚内部,居然存在着高达36万个碉堡。阿尔巴尼亚但凡去过阿尔巴尼亚,无论你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在高山还是低谷,无论是在海滨还是滩涂,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由钢筋水泥建筑而成的碉堡。

这种碉堡一般直径3~4米,主要建筑都修筑在地下,在地面之上,只露出一个如倒扣的锅一般的圆顶。这样的碉堡即便是毫无军事经验的普通人,也一眼可以看得出,它存在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军事目的。阿尔巴尼亚为什么会在全国修筑如此之多的碉堡呢?阿尔巴尼亚随处可见的碉堡被称为“山鹰之国”的巴尔干小国阿尔巴尼亚是欧洲十分不起眼的一个小国,这个小国面积仅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仅200余万。

无论在诸国林立的欧洲还是世界上,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不过,这个小国在中国却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而原因就在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与阿尔巴尼亚有一段极为密切而特殊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问题,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迅速由亲密无间变为互相指责。而苏联由于强大的国力和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巨大的影响力,当时,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几乎开始对于中国争相指责。

阿尔巴尼亚不过,位于欧洲的阿尔巴尼亚却成了例外,在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的领导下,阿尔巴尼亚选择了支持中国,从此之后,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开始了密切的往来。1971年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阿尔巴尼亚也付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对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帮助更多。从1957年开始,中国对于这个人口不过200余万的小国开始了大力援助,短短20多年的时间,中国就给予了阿尔巴尼亚约100亿人民币的援助,中国的援助,从飞机、大炮到粮食、钢筋、水泥、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有,无所不包。

蜜月时期的中阿宣传而阿尔巴尼亚的碉堡,正是在这一特殊时期建设而成的。194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因此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部分。不过,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霍查却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作为一个人口仅百余万、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国总统,按道理,他的生存方式应该是在大国夹缝之间小心翼翼地求生存,然而,霍查却不想如此,作为小国的领袖,他却有着一颗大国的雄心。

而且最牛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小国领袖,霍查不但敢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势不两立,就连社会主义阵营的三大强国他也分别一一得罪。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霍查先是与苏联闹翻,站在了中国这一边,而在中国大力援助之后,由于阿尔巴尼亚过于贪得无厌,最终在1978年与中国反目成仇。这还不算,由于霍查内心始终存在的“大阿尔巴尼亚梦想”,最终,阿尔巴尼亚还与邻国、有“巴尔干之虎”之称的南斯拉夫也最终反目成仇。

如此能作死的霍查,对于自己的处境自然也心知肚明,因此,霍查自始至终一直极没有安全感。而且,当时的国际形势确实十分糟糕,70年代,苏联正处于最巅峰的时期,美国由于越南战争的失利,国际社会上出现了苏进美退的局面。苏联四处出击、咄咄逼人。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虽然因为越南战争的失利而不得不退缩,但是,对于小小的阿尔巴尼亚而言,依然是无法比拟的庞然大物,美国也从未停止过颠覆阿尔巴尼亚政权的想法。

因此,由于自己的作死和严峻的国际形势,继中国提出“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之后,霍查则提出了“提高警惕,严阵以待,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之下,阿尔巴尼亚开始全国总动员,集结全国的物力、财力、人力,用于在全国修筑碉堡。阿尔巴尼亚地势阿尔巴尼亚在全国修筑的碉堡,堪称世界碉堡博物馆,几乎人类在战争中出现过的碉堡都能够在阿尔巴尼亚找到。

阿尔巴尼亚的碉堡,有的修筑在房前屋后,有的修筑在广阔的田野,有的修筑在公路铁路旁,有的修筑在山顶上,有的修筑在海边滩涂。这些碉堡中有明碉,有暗堡,有密如织网的碉堡群,也有孑然独立的独立碉堡,有能够藏兵数百、长期坚守的大碉堡,也有只能容一人出入的单兵碉堡。而且,由于当时阿尔巴尼亚国小民疲、工业实力十分有限,所以,当时阿尔巴尼亚修筑碉堡所用的钢筋水泥,相当一部分是还没有闹翻的中国援助而来的。

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集结全国之力的阿尔巴尼亚一共修建了高达36万个碉堡。阿尔巴尼亚修建的碉堡一共花了多少钱的?据说,当时平均一座碉堡的造价是250美元,所以,36万个碉堡总耗资高达1.75亿美元。阿尔巴尼亚所在的巴尔干半岛那么,如此庞大的碉堡群,对于阿尔巴尼亚意味着什么呢?有人做过这样的换算,据说如果将修筑碉堡的钢筋水泥和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修筑房屋,那么,足够阿尔巴尼亚每个家庭建造一套标准两居室住房。

阿尔巴尼亚在全国修建碉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阵地战和游击战的方式,阻挡敌人的入侵。因此,这些碉堡修筑的极为坚固。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阿尔巴尼亚也由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而这时候,这些碉堡随着阿尔巴尼亚政府提出融入欧洲的政策而变得毫无作用,甚至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阿尔巴尼亚位置因此,阿尔巴尼亚人开始试图将这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碉堡拆除。

然而,由于这些碉堡大部分修筑在地面之下,又不惜使用大量钢筋和水泥,修筑的十分坚固,变得十分难拆。当时,在科索沃驻扎的北约部队曾帮助阿尔巴尼亚拆除碉堡,各国军队动用了推土机、吊车、挖掘机等重型设备,费了偌大的力气,却才清除了几百个碉堡,也可见这些碉堡之牢固。也因此,由于这些碉堡太过坚固,又遍布全国,数量过于庞大,时至今日,阿尔巴尼亚的碉堡大部分仍存在。

碉堡那么,这些碉堡如今都用作何处了呢?有的人将碉堡改造成了房屋,开始筑起了极具特色的碉堡屋;有的人将碉堡加上了门锁,成为了私人的仓库;有的人则颇有商业头脑,将位于市郊的碉堡做了一番装饰,成为了对外开放的碉堡酒店;也有一些碉堡则作为了与西方国家联合军事演习之用。当然,绝大多数碉堡由于位置偏远,环境恶劣,实际作用十分有限,仍默默地匍匐在大地之上,成为了废弃建筑。

文章TAG:动作射击类碉堡防御手游下载碉堡防御怎么下载动作射击碉堡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