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如何建造地下掩体,41040102

如何建造地下掩体,41040102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11 12:38:3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那么白宫的地下掩体到底是什么样呢?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白宫地下掩体最早建造于罗斯福时期。当然,既然建造了肯定不可能闲着,白宫地下掩体也多次被用来作为紧急避难所。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地下掩体应运而生。那么白宫的地下掩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白宫地下掩体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罗斯福时期。

钻地弹是如何钻地的?

钻地弹是如何钻地的

图注:美国巨型钻地弹,它的高强度合金外壳内装两吨烈性炸药,使其有能力摧毁地下60米深的堡垒钻地弹一般由载体和侵彻战斗部组成。侵彻战斗部是进行钻地的关键部件,主要由侵彻弹头、高爆装药和引信组成。由于采用了触发延时引信,当战斗部撞击目标后,引信中的雷管最初并不发火,而是经过300毫秒以上的延时才发火,并进而引爆战斗部。

这种设计既保证了钻地弹触地后不炸,又为钻地弹钻地预留了时间。就像将铁钉钉入木板需要铁锤助力一样,钻地弹也需要足够的能量推动它向地下钻。通常,这股能量来自钻地弹载体中火药燃烧所产生的巨大动能。一般情况下,高速运动的钻地弹到达地面后,其高硬度壳体能依靠这股巨大的动能,顺着尖锐的弹头方向继续向地下钻去。这种钻地方法被称作动能侵彻法,采用这种方法,钻地弹最深可钻到地下26英尺(7.92米)处。

钻地弹还可采用复合侵彻的方法钻地,即先由速度高达6000米/秒弹头破片冲破混凝土等硬目标后形成一条孔道,然后主侵彻战斗部在动能的推动下继续沿此孔道钻地。复合式钻地弹一般可先侵彻9~10米土壤,接着侵彻3.4~6.1米的混凝土层。采用复合侵彻的钻地方法可以有效克服普通动能钻地弹弹径小、容易产生弹道偏转或跳弹等缺陷。

我国的东风-15C就是一款钻地弹道导弹,它最大的变化就是由东风-15的单锥形改为采用了拉长圆柱体外观战斗部,长约2至2.5米,有人甚至为这枚导弹起了一个形象的绰号——“钉子”。 东风-15C这种独特战斗部非同一般的外观背后,蕴藏着非同一般的特殊作战能力,它主要是用来对敌方掩体、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永久工事、地下设施和地下指挥中心进行深度侵彻打击。

突然遇敌袭击如何挖掩体保命?

突然遇敌袭击如何挖掩体保命

掩体是保护作战人员安全、隐蔽进行射击以及观察、指挥和操作技术装备用的露天或覆盖工事。当过兵,尤其是当过步、炮、坦克兵的网友,一定会对野外开挖掩体工事印象深刻,这可是标准的体力苦活,尤其是在冬天,或者遇到坚硬土地的时候,依靠人工开挖一个火炮掩体,能把炮班8个人脱层皮。过去,中国陆军地面部队作战时,会经常构筑工事,开挖战壕。

通常情况下,作战兵器或单兵的掩体,都由作战部队自己动手挖掘,大型指挥所掩体或反坦克沟壕等土构工程,由工程兵负责施工,为此我军的工程兵的兵种下属专业,专门有一个野战筑城专业,一般步兵师下属的工兵营里面有一个筑城连,或者道筑连(道路和筑城),主要任务就是开挖掩体、构筑工事。但散兵坑这种最常见的掩体,却需要步兵自己来挖,具体可分为卧姿射击、跪姿射击和立姿射击用3种散兵坑。

在挖掘掩体时,土壤稀松还好,若是遇上寒冬或者土壤坚硬的状况,挖掘就成为一件非常辛苦的体力活。在平时,士兵还可以开挖掘机进行挖掘,但战争时期,一线士兵是不可能开着挖掘机的,这就使得战争时期挖掩体,成为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由于手工挖掘相当费时费力,机械挖掘有时还受到地形、土质和气候的限制。于是军队开始使用爆破方式开掘掩体工事,但是常规的埋设炸药包的爆破方式,需要提前挖掘用于埋设炸药的洞穴,这又会遇到土地坚硬问题,而且人工开挖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也显得笨拙。

这种情况下,聚能装药的掩体爆破器就粉墨登场了。掩体爆破器又称炸坑爆破器(简称炸坑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的快速掩体构筑器材。聚能射孔挖壕弹药通常分火箭助推和爆炸随进两种类型。火箭助推的掩体爆破器,在顶部安装一个火箭发动机,启动以后像钻地弹一样打入地下,然后爆破战斗部,修整以后就形成掩体。典型装备是俄罗斯的OZ-1型火箭推进爆破开壕装药。

用途是在冻土地和坚硬土地上挖掘单兵战壕散兵坑,可炸松冻土地和硬地后,方便挖出2-3人用的步兵掩体,也能连续打孔,用于坦克和战车掩体及人员和运输车的掩体挖掘。爆炸随进型掩体爆破器,采用爆炸随进聚能装药,可以用来开掘大型的孔洞,用于大型掩体或工事的构筑,装药由射孔聚能炸药和一个随进松土战斗部组成。当装药被引爆后,首先聚能效应形成的射流会在土地上炸出一个垂直的,直径几厘米的洞穴,跟着引爆的随进松土战斗部会被爆炸动能射入这个洞穴底部并引爆,炸松或向外抛出周围的坚硬泥土,形成漏斗状深坑。

待爆破结束后,清理爆坑内的土块,就可以形成掩体。解放军从1970年代开始研究和装备掩体爆破器。随后一代代更迭,不断发展演,在实际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7年首先装备整装式爆破器——GBP-130型单兵掩体爆破器,用于在紧急情况下快速为单兵构筑跪姿射击掩体,在中等硬度土壤中构筑单人掩体。采用单兵火箭弹的类似原理,大概相当一枚钻地火箭,由爆破器本体、推进器、导火索、穿孔弹、擦火板、保险销、支架、包装筒及专用背带等组成。

GBP-130型单兵掩体爆破器也曾参加了1979年反击战。能够用60秒的时间,通过钻地爆破的方式,挖出2米深的地下掩体,一次能够躲藏4名士兵。1980年装备的GBP-132型单人掩体爆破器省去了火箭发动机、支架等部件,既利用聚能装药穿孔,又利用其爆炸产生的动能驱动随进装药,进入射孔,进行炸坑,结构更加简单。

这种单人掩体爆破器长297毫米,直径83毫米,重量只有1.77公斤,外形酷似旅游用的水壶。一个爆破器可炸出直径为1.3米、深度为1米的掩体坑,全部作业时间仅需1分钟。为了能够对付冻土等硬性土壤,我军于1980年代装备了GBP-131/ GBP-131A型掩体爆破器,这是一种分装式的爆破器材。其采用打孔工具打孔、液体炸药炸坑,可根据需要炸坑的数量、大小及深度,单具或多具灵活使用。

1990年代开始,解放军又装备了新一代的GBP132型掩体爆破器, 省去了火箭发动机、支架等部件,既利用聚能装药穿孔,又利用其爆炸产物驱动炸坑装药随进,结构更加简单。随后装备的GBP133型掩体爆破器威力更大,可对付更坚硬的冻土地带,既可整装使用又可分装使用,可在冻土地带炸出上口部直径1.2m、底座直径 0.4m、深度0.5m的漏斗状深坑,使用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3米深的地下室能躲过核战争吗?

3米深的地下室能躲过核战争吗

3米深的地下室绝对对躲过核战争有很大帮助,但如果你需要个“能否躲过核战争”的确定答案却很难,因为这取决于核弹如何对你进行攻击,距离爆心的位置、建筑物遮挡、核弹当量都很重要。以日本的广岛原子弹爆炸为例,根据资料记载,“小男孩”原子弹在563.8米半空爆炸,爆炸时的十亿分之一秒内爆心温度达到6千万摄氏度,有超过200种放射性同位素喷薄而出,强大的光热辐射、中子射流、冲击波将一公里范围内的物体瞬间化为灰烬,冲击波以每平方米7吨的压力,每小时11587千米的速度扩散,6万栋房屋被摧毁,在爆心800米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绝对摧毁区”,只有寥寥几座坚固的房屋剩下残垣断壁,爆心正下方的医院甚至被直接汽化了。

事后美国科学家经过观测调查,定出了500米的“恐怖半径”,在这个范围内的生物几乎第一时间被杀死,侥幸存活下来的也没几个最终幸存。是的,还是有幸存者,分别为爆心170米的地下室内男子野村英三(Eizo Nomura 47岁),以及300米内广岛银行大楼的银行年轻女职员高蔵信子(Akiko Takakura 19岁)、宇佐美本江(Kimiko Usami 18岁)。

两位女职员核爆时因为冲击波昏迷,醒来后互相扶持着爬出已成废墟的广岛银行大楼,在废墟中渡过一夜,后宇佐美本江父亲进城将两人找回。其中高蔵信子活到了90多岁高龄,一生深受各种辐射疾病困扰,而宇佐美本江1个月后凄惨的病死了,病因后来被判断为放射性沾染造成的疾病。至于那个男子野村英三,他曾经在战后写了《原爆体验记-在爆炸中心生存下来》(爆心に生き残る)等手稿,此人1982年以87岁逝世,手稿被留存在广岛市公文书馆收藏。

1945年8月6日,野村英三当时在“县燃料配给统治组合”(県燃料配給統制組合)担任职员,日本为了防御美军的大规模燃烧弹攻击,将这类设施都放到了地下,所以尽管地面上有燃料会馆(今和平公园休息所),地下却有个2-3米的地下仓库。核爆发生时,燃料会馆共有37人上班,野村英三因为要去地下室拿一份文件,幸运的躲过了爆心轰炸。

实际上根据日本人的说法,一共有8个人从此处逃生,他们在核爆过后回过神来,纷纷四散而逃。野村一直逃到元安川才止步,他隔着河,听到爆心那边仿佛有婴儿在哭喊,然后与四五个男女一起躲进了附近的防空壕。事后多年,一个叫“旧広島大原爆放射能医学研究所”的机构对核爆炸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半径500米内,共有78名幸存者,而野村英三是唯一能追踪到的最近距离存活幸存者,坚固的建筑和地下室是8个爆心幸存者的保命符。

显然,核爆虽然毁天灭地,却依然能在一些边边角角遗漏出一线生机,那些存在于较坚固厚实建筑物、地下室中的人,即便处于爆心相当近的距离内,亦能幸运的存活下来。相比原子弹爆炸,反倒是核爆后的放射性沾染给予幸存者的杀伤更大。现代的氢弹威力远大于过去的原子弹,这让核爆生存更加艰难,但一定强度的3米地下掩体绝对比裸身接核弹生存率要大的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广岛银行那样的贴脸爆炸。

比如距离爆心550米的女高中生中前妙子(なかまえ たえこ 16岁),她当时在广岛中央电话局(今广岛袋町),起先突然听到雷鸣般的炸响,然后刹那间房间升温,仿佛一切都要融化,所幸来的快去的也快,再看外面,一切都成人间地狱。还有距离爆心1200米的“日本被団協代表委員”坪井直,他当时还是个20岁的大学生,正在市政厅附近晃悠,结果就看到一片泛红的强光冲过,眨眼间就给吹飞到八九米的街道对面不省人事。

又比如家里开理发店的松重美人,他距离爆心2700米,当时正坐在马桶上看报纸,结果周围突然亮起了白崭崭的光,皮肤犹如针扎,然后“咚”的一声就趴到地上了,出来一看,理发店一片狼藉。距离爆心6公里肥田舜太郎医生是个远距离典型,他之前正在给一个小女孩打针,突然脸上一阵灼热,有强光和热风瞬间拂过,他吓得“啊”了一声,再看窗外,依旧蓝天白云,换个方向再看,一圈巨大的冲击波环笼罩而来,将房子顶和人全掀飞了,他撞穿了两堵墙壁砸在隔壁的佛龛上。

更远的是名为神戸美和子的7岁女童,她家当时在广岛的乡下经营葡萄园,1995年她执笔写下了当年的景象:“八月六日在自家走廊被炸了,被附近的玻璃碎片划伤了,之后在附近的葡萄田下生活。虽然不知道停战的事情,但在县师范学校的后面烧死了不少人……附近也有烧伤严重的人,人的身体腐烂的臭味很重。”很显然,能否躲过核弹轰炸,距离是最重要的因素,越靠近爆心核弹越不讲理,越需要更坚固的掩体躲避,所以合适的掩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即便离爆心很远,也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伤害,在街上走、楼里待着,远不如躲在地下工事中安全。

当然,如果背景是毫无道理可讲的核战争,那么一二线大城市里的生存几率估计会很低,别说3米,就是躲到30米地下人防工事都不见得有用。现代被人认为最强悍的核战堡垒是地处夏延山的“北美防空军司令部”,这座建在科罗拉多大山里的堡垒凝聚了美国的战争精华,2500米海拔的大山被从地下掏空,仅露出700米高的地面部分,地下通过装甲钢板、抗震结构、混凝土和上百底座弹簧改造,仅隔绝内外的钢铁大门就厚达2米,重25吨。

可即便如此,美军依然对夏延山的防御不满意,他们认为此处仍然没有达到完全抵抗核战争的能力,不能满足冷战时核弹头的密集攻击。到了现代,随着钻地核弹技术的成熟,美国又多次对夏延山的防御提出异议,认为它无法防御该种核弹的直接攻击,必须想办法继续加固或更换场地。你看,处于核战争中心的敏感地带修多结实都白搭,别人如果非要炸你,夏延山300米的花岗岩都不管用,3米地下室又能做什么呢?想要在核战争的袭击下幸存,防御固然要做好,但尽可能的远离被瞄准的敏感地带才是保命之道。

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小行星撞上地球?

人类应该如何防止小行星撞上地球?♥迄今为止,地球人类掌握的对宇宙中的银河系,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太阳系里面的微不足道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地球认识,根本无法防止天外飞仙来撞击地球。只能够计算小行星飞的速度和大概接触地球的时间及位置。●在宇宙中,小行星之间的互相撞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作为宇宙中的银河系也是紧随其后;而银河系里的太阳系也不甘落后。

这里首先得感谢木星将其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挡住了很多很多,要不地球早已千疮百孔了,就像6500万年前的一颗天外飞仙小行星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那样。●幸好太阳系中有木星,要不然地球早已被小行星撞击了无数次,早就不存在了。木星是太阳系中专门保护地球而布置的。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它的质量超过太阳系中的其它七颗行星质量的总和。

再者,木星与其它巨行星一样,它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盖着966千米厚的云层。木星属于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最外层覆盖的气体主要是由氢构成,越往里面去,氢会会逐渐转变成液态氢。在距离木星大气云顶的一万千米位置,液态氢在100万巴的特高压和6000开尔文的高温下,将其液态氢变成液态金属氢。木星的中央位置是一个由硅酸盐岩和铁造成的核,核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0倍。

●宇宙的膨胀并不影响银河系系中天体的相对位置。而太阳系这样的天体在银河系中大约有二千亿颗。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测量银河系中的新星发现,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 10 万光年。地球位于银河系的中部,如果从银河系的中心地带向外走,大约走3 万光年到达太阳和地球,再向外走2万光年就到达了银河系的边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整个银河系的尺度是10万光年,其中有一千亿颗到两千亿恒星,看起来巨大无比。然而,银河系在宇宙中的位置却如此渺小。那么宇宙中到底有多少颗恒星,有多少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呢?我们至今仍旧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天文学家认为,一颗原行星离最大的行星木星太近了,以至于被木星强大的磁场(木星磁场强度是地球的10倍) 和引力撕裂,形成了小行星带。

川普所说的再安全不过的藏身之处是怎样的?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暴乱,这也让特朗普头痛不堪。尤其是暴乱的规模愈演愈烈,就连白宫的门口也被涂满了各种涂鸦。尤其是在前几天,也就是暴乱最严重的时候,特朗普也被迫躲进了地下掩体。而白宫的地下掩体,也被特朗普称作是再安全不过的藏身之处。那么白宫的地下掩体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白宫地下掩体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罗斯福时期。

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地下掩体应运而生。后来,又经历了杜鲁门等多位总统的修改,白宫地下掩体越来越完善。当然,既然建造了肯定不可能闲着,白宫地下掩体也多次被用来作为紧急避难所。如在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刚刚从佛罗里达州返回白宫。结果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就被工作人员叫醒,随后被护送至白宫的地下掩体。

▲据说白宫地下掩体长这样原来,美国当时的安保人员检测到在白宫禁区附近出现不明飞行物。虽然最后被证实是虚惊一场,但是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发生过很多次。如在1974年、1994年以及2005年的时候,时任总统都曾经因为禁区出现飞机,从而紧急撤离到地下掩体。那么白宫的地下掩体到底是什么样呢?正如我在上文所说,白宫地下掩体最早建造于罗斯福时期。

由于二战时期的武器威力没有现在这么大,所以早期的白宫掩体也比较简单。就相当于在白宫地底挖了一个很深的洞,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指挥所。后来,到了杜鲁门总统时期,白宫建筑老化严重,在翻修白宫的同时,也顺便重新修缮了地下掩体。在这一时期,地下掩体的规模也复杂了起来,除了兼备临时指挥所的作用外,还增加了复杂的隧道。

这些隧道的作用是通往附近的防空洞,可谓是狡兔三窟。当然,受到时代的限制,杜鲁门时期的地下掩体的科技含量不高,仅仅是在罗斯福时期的基础上做了完善。尽管如此,由杜鲁门主持修建的地下掩体,在美国用了三十几年。直到里根总统上台后,又重新对地下掩体进行了维护。不仅增加了多条通道,同时也加固了掩体的保护功能。显而易见,经过几任总统的维护,白宫地下掩体越来越复杂。

据说,通过白宫的地下掩体,美国总统可以直接前往财政部大楼的出口,或者是直接来到白宫南侧的草坪,通过这里的海军陆战队一号直升机安全离开。▲2010年修缮图白宫最近一次修缮地下掩体,就要追溯到2010年了。根据报道显示,美国在2010年重新修缮的掩体有5层楼高,具备完善的通风系统和后勤供给设备。尤其是随着科技和军事的进步,能够威胁到美国的,也就只剩下核威胁了。

因此,美国重新修缮的地下掩体,也是兼顾了核防护的考虑。据说,一旦躲到掩体下面,即使上面有核辐射也不用担心。而且里面的食物储备量,足够使用5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总统待在地下掩体里面,就像是和尚待在庙里面。即使设施再好,也有可能被堵死的一天。所以,白宫地下掩体也有一条隧道是专门用来跑路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美国的总统专机——空军一号,该飞机拥有7000英里的续航能力,同时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艘移动的指挥中心。当然,除了白宫之外,还有一处号称是地下白宫的指挥所。他位于华盛顿48英里外的弗吉尼亚州巴列维附近,在成为地下白宫之前是一处被称作气象山的设防工程。原先只是一处普通隧道,后来经过勘测发现,这处隧道的防护能力非常强。

倘若大伊万在你十公里前爆炸,你要建造什么防御措施才能活下来?

谢邀。先说下感觉差异吧这个状态的图片,是不是题主所感觉到的沙皇炸弹在10公里以外爆炸的镜头呢?其实,十公里外沙皇炸弹爆炸的图景应该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一二了呢?最为地表人类造出来的最强武器,减少了一半装药的沙皇炸弹(大伊万)有5000万吨TNT当量。当时爆炸的时候,火球半径就达到了4.6公里。如果是全装药的沙皇炸弹你爆炸的时候火球半径可以达到6.1公里。

在这半径6.1公里内的火球里温度可以飙到2亿度。在10公里的距离上看到这次爆炸,火球基本上已经充满了你的视野。同时,在10公里的距离上当您看到爆炸后,您就已经汽化了,不会存在一丝一毫。所以咱就别谈什么防护措施了吧?毕竟10公里的距离上光是冲击波造成的大气压力就已经达到每平方米60多吨,防护?有点奢侈了。

冷战中许多国家修建了山洞机库,山洞机库比普通机库有哪些优势?

山中的洞库一般作为秘密基地使用,用于储存各种物资,甚至建造有导弹基地和航空基地,因此有山洞机库一说。山洞机库的优势其实只有两点,1.隐蔽性高 2.防御出众。曾经的冷战时代,山洞机库被认为是一种为大规模核战争准备的方案,他们隐藏在深山中,不易被侦测和暴露,即便遭遇了核弹攻击,也能具备极强的生存力,是国防不可或缺的部分。

还有一些国家会选择制造地下机库的方式保护战机,如瑞典和以色列都是如此。但冷战结束后,山洞机库就渐渐式微了,一般有条件的国家仅在库内保存一些封存战机,或较低限度的利用这些机库,很少再高强度的正常使用它们。毕竟现代的战略形式不一样了,人们没必要做到冷战那样如临大敌的军备运转,要维持这些山中机库的运作,需要消耗的成本远高于普通军事机场,效率还不高,山区也不适合战机的起降和快速部署。

一座军用机场的运转并非一个山洞就能解决,它需要完备的跑道、后勤、净空和光学、电子观测条件,山区虽隐蔽,那些山崖、林木也会成为己方的阻碍,遇到紧急情况飞机连迫降都做不到,己方的空中指挥也会受到极大影响。而且现代战争的武器精度越来越先进,洞库很难再作为出色的防御体使用,十几年前的技术都能做到两枚导弹攻入同一个洞口,钻地弹等装备如今也变得司空见惯,如果遭遇敌方有目的的打击,仅需封堵洞口就能造成整个基地的瘫痪。

当核武器在附近上空引爆,我们该如何自救,躲进地下停车场安全吗?

当核武器在附近上空引爆,我们该如何自救呢?如果已经在附近上空引爆,冲击波会以超音速极快的到达,然后高温高压的光辐射几乎同时到来,假如离你500米左右是爆炸点,一秒钟左右,直接被高温急速气化,快到身体的影子会停留一会才模糊消失,引爆了才想起来自救,已经太晚了,冲击波会以强大的毁坏力横扫一切,大部分建筑物会被夷为平地,然后光辐射随后而至,高温会让附近的空间变成真正的人间炼狱,核辐射会传播的更广,让逃过致命一劫的人们患上严重的各种辐射病,严重的很快死亡,有的将伴随一生!假如这枚核武器爆炸发生在几十年以前,那么影响的地区还是极其有限的,可能几万人殒命,但是如果发生在现在,后果将是可怕的,对人类来说,有可能就是整体的灭亡,我方受到战略核武器的攻击,必然会毫无疑问的核反击,陆基,海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平台都将做出反应,通过各方接收到的数据,攻击方早就被锁定了,应该早就对这枚核武器进行了多处拦截,但拦截失败了,核武器没爆炸之前,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核武器攻击,也许只是携带了假弹头的载具呢,但随着核爆炸的发生,核攻击得到了验证,秘密游弋在世界各大洋深处的担负着核打击的战略核潜艇早就得到指令,在发现有战略核武器已经发动攻击,我方实施拦截的同时,核反击准备工作已经开始,只等确定是真正的核武器攻击,核反击指令得到确认,马上核潜艇上的潜射口依次打开,大型战略核导弹喷着火舌,呼啸着冲出海面,核导弹里已经输入了坐标,现在核潜艇就在攻击国的附近,洲际导弹有最近射程,离得不远就是它的首都,我们的第一枚核反击导弹就以它的首都为反击目标,几秒钟之后,第二枚,第三枚……,潜基核反击平台由于藏在大洋下面,隐蔽性强,飘忽不定,往往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身边还一无所知,当近距离突然潜射的核导弹攻击目标时,距离近,反应时间短,有可能还没组织好拦截,就已经攻击成功了,所以潜基核反击平台是各个核大国的主要的核威慑力量。

随着潜基核导弹的发射,我们的陆基核导弹,就是洲际核导弹也一枚枚从发射井里呼啸而出,按照输入的坐标直扑目的地,战略轰炸机上的核导弹也开始发射,海面大型舰艇上的核导弹也陆续发射,我们的所有拦截系统全部开机,大功率雷达全功率工作,扫视着天空,所有军事卫星全部激活,密切的注视着大地……核反击发起国首都已经遭受到好几枚战略核导弹的攻击,伤亡惨重,但可以抗击核打击的指挥部安然无恙,没有被攻击的雷达站,卫星的数据源源不断的传进来,该国的海基拦截系统,各军事基地的陆基拦截系统,本土的陆基拦截系统全部开启,拦截弹就像元宵节放的钻天猴一样,冲向云霄,该国的海基,陆基,空基核打击平台也开始全部发动攻击,不光向我们发射,而是向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射,这就是核捆绑策略,甲和乙发生核大战,最后两败俱伤,奄奄一息,这时跳出来一个核大国轻而易举就能灭了这两个国家,所以甲和乙之间的核战争一旦扩大,全世界的国家都不能幸免,都将受到攻击,核反击系统一但被激活,都将按照核捆绑策略来,全世界就会打成一锅粥,一道道烟柱划过天空,核弹在城市的上空500米左右爆炸,一颗,两颗,三颗……有的核导弹在高空被拦截弹击中,发生了爆炸,核弹头没有起爆,但是破碎了,放射性物质飘洒在高空中……发射潜射核导弹的核潜艇被锁定,一枚导弹在海面爆炸,潜艇在水下被巨大的水压解体,各方担任核发射的平台受到攻击,一些陆基发射井被定点清除,雷达站也首当其冲被消灭,卫星也接连被打了下来,整个地球像着了火,大地在震动,哀鸿遍野,打到后期,已经没有人在指挥了,早已设定好程序的核反击系统自己在运行,把最后一枚核武器发射出去,消灭更多的人类!核大战之后,地下停车场的出口已经倒塌,倒塌的高层大楼的建筑垃圾覆盖在上面,里面躲藏的人们堵在里面,没有水和食物,已经全部死亡!有极少数的人们从专业避难所里,大山深处的防空洞里,一些没有遭受到直接攻击的偏远地区,走出来,专业避难所里的他们非富即贵,现在都面无血色,看着天空上厚厚的烟雾,这是核爆炸产生的烟雾,漂浮在高空有几公里厚,挡住了阳光,大地上如黑夜一样,核污染布满全球,地球上已经不能种庄稼了,到处都是高度碳化的人的尸体,没有了太阳,气温也变的很低,这群幸存下来的人们双眼呆滞,不知道核冬天什么时候能过去,明天会怎样,还有没有未来……!。

文章TAG:如何建造地下掩体41040102如何何建造地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