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国王解雇卢克·沃顿,王位争夺战2怎么换部队位置

国王解雇卢克·沃顿,王位争夺战2怎么换部队位置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2 21:39:14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一奶同胞,皇后生的,他们两个在康熙心里位置最重。那为什么康熙怎么突然就死了,有种说法是雍正进了一碗参汤表孝心,喝完参汤中毒而亡。所以,他选择先放掉鄂伦岱,明确告诉大家,这件事跟他无关!是啊,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老十四胤禵正是风光得意,他巴结圣意来不及呢,怎么可能送死鹰。

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都是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昭告天下。可是唯独雍正皇帝,康熙皇帝死了,他继位当皇帝这个过程到现在还有人议论纷纷,说这里面有事,说雍正不是合法的继承帝位,这是清朝留下来的诸多疑案当中最为扑朔迷离的。今天咱们就说说这雍正登基之谜。这个事情的非议就是,康熙皇帝传位给了十四王子,雍正叫胤帧,他是四皇子,说把十四皇子“的”十字上添一横,底下添一勾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了,所以说雍正是假冒他爹的遗诏上来的,还有的说他给自己爹喝了一碗参汤,结果康熙喝了就死了,是雍正把他爹毒死的,是篡位。

对雍正获得皇位的合法性提出很多质疑,那么说这些质疑只要它存在就多多少少都能找出点根据来,那么说它的根据何在呢?咱们就把历史简单还原一下。它的根据首先就在于证权更替的合法性上,就是你符不符合程序。清朝的程序是,康熙在位时他在诸多的皇子当中选一个,然后写下遗诏,就是感觉我活的日子不多了,我得留个遗嘱,写完以后把它放在一个小匣子里头,大臣手上一份,正大光明匾后面一份,他一死大臣们拿下来一看,和手上的一份一对两份一样,上面写的谁的名字,就传位给谁。

那么康熙临终那天很有意思,把身边所有的人都赶出去,在康熙身边的只有太监,所以康熙龙御归天的时候,太监一看吓坏了,赶紧找人,离得最近的就是康熙的护卫,步兵统领隆科多,隆科多赶紧把这件接管下来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密不发丧,然后让人找四皇子胤帧,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找他秘密进宫,然后隔了七天以后,才拿出皇帝的诏书说,康熙爷遗诏传位给四皇子。

所以,这个过程程序不对,有漏洞不合程序,这样别人就可以质疑这一点,主要猜疑点在传位给谁,诏书上写传位十四皇子,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一勾,这不就成顶替了十四皇子篡位了。咱们分析一下,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有以下几个根据,就是按照清朝的行文惯例,不是传位于十四皇子,是传位于皇十四子,不叫十四皇子,是皇十四子,那这样要是把“十”改成“于”就不对了,变成了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这和当时的行文惯例不符。

另外,繁体字“于”是“於”这样写的,所以说这两点就决定了这种说法不合理。再说,前面说了,诏书是一式两份,并且一份诏书是用三种文字写成的,有汉文、满文还有蒙古文字,这汉文能改,蒙文、满文根本就没法改。所以说诏书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康熙怎么突然就死了,有种说法是雍正进了一碗参汤表孝心,喝完参汤中毒而亡。

这也不合历史规矩,首先就是无论是谁进参汤,皇上都不会直接喝,都是太监先尝,尝了没事了皇上才喝。再有就是康熙对药学很有研究,他在生前不止一次说过,说这个参虽然大补,但不适合北方人,所以康熙一生基本上不喝参汤,怎么到这岁数糊涂了,接一碗参汤就喝呢?这不大可能。说雍正献一碗参汤就把自己亲爹害死了,这事不靠谱。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说雍正害死康熙篡位呢?这里有个历史背景,当初雍正年间有个读书人叫曾静,他仕途没的走了,科举也没考上,就中了个秀才,他自己心里头不舒服,心理就会不平衡,他听有传闻说雍正登基不合法,他就在底下宣传这种传闻,而且还想把雍正乃至整个清朝给推翻,“雍正六年秋天,曾静给当时的川陕总督清军名将岳钟琪送了一封策反信,这封信的内容充斥着大量的反清思想,信中还列举了一些关于雍正皇帝弑父篡位杀兄屠弟的种种罪行,鼓动身为岳飞后人的岳钟琪为了民族大义趁势起兵推翻满人的统治,恢复汉人的天下。

”雍正这时候也听说民间包括朝堂之上有人传他篡改诏书,害死亲爹。他心里也窝着火。这曾静给雍正罗列了十大罪状,雍正气得把这个曾静找来,让他和自己一块办公,给他好吃好喝,给曾静辩论,逐一驳倒他的十大罪状,说他这十条全不成立,驳倒了还不算。雍正很勤奋,每天晚上就睡四个小时,批折子到四五点,然后就上朝。自己动手把驳曾静的十大罪状都写下来,出来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意思在我这种大义感召之下,你们应该迷途知返,其实这本书就是雍正自辩,对大家说没那回事。

可是没想到的是,结果适得其反,影响更坏了。后来乾隆皇帝对这事认识的很清楚,下令谁家有这本书满门抄宰,把这本书列为禁书。这事雍正方法有问题,弄巧成拙了。那他到底会不会弑父篡位,咱们在历史中找找根据,先说康熙晚年立谁当太子,经历了多种波折,一开始立的是正宫皇后索额图的女人赫舍里生的儿子,二阿哥胤礽,大阿哥是明珠的妹妹纳兰明慧生的儿子。

立胤礽为太子,可是他自己能耐大就总觉得孩子不争气,所以立了胤礽,把他又废了一次,又一次立为太子,然后又废,经历很多波折。康熙自己身体好儿子也多,他总共有35个儿子,去掉没能力的和年纪小的真正能继承皇权的就九个儿子,康熙二次废了胤礽之后,起码是四阿哥、十四阿哥还有八阿哥都有能力。八阿哥很会笼络人脉,也确实有能耐有资源,但是他是庶出,不是皇后生的,没有资格竞争太子。

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是一奶同胞,皇后生的,他们两个在康熙心里位置最重。在这种情况下,雍正表现得很出色,治理天下能力很强,他完全可以通过正当方式竞争,用不着去篡改诏书。那么通过这些推理,雍正他不会篡改诏书,他也不会毒死他爹,那为什么天下还会有那么多人说他弑父篡位呢?主要原因在于,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他不该得罪读书人,雍正对知识分子下手非常狠,现在历史研究都说雍正年间文字狱是最多的,其实不光是这样,那只是个表象,雍正年间是整个对读书人这些贵族下狠手了。

有个外号叫“抄家皇帝”,康熙晚年贪官太多,雍正上来要整肃吏治,让他们把钱吐出来,充实国库。所以雍正年间抄家特别多,曹雪芹家就是因为雍正抄家而败落,要不是雍正抄家就不会有《红楼梦》,这都有因果关系。雍正抄家表面上是肃清吏治了,可是他抄家的官员往往是读书人,当时都有门第关系,抄一个官员家,得罪他背后一帮读书人,读书有骨气,动了他们的利用,他们就会站出来说这个说那个,他们不光说还能写呢。

所以天下到处都是骂雍正的,说他坏话。所以,骂雍正的那么多人,跟他得罪读书人有很多关系,读书人净给他做负面宣传了。但是,如果没有雍正执政的13年也不可能有康乾盛世,应该叫康雍乾盛世。康熙到晚年,大清国库基本上 都空了,他一辈子净折腾事了,而且呢,前面说了贪污的官僚特别多,雍正上来的这13年,充盈了大清的国库,而且休养生息加强水利建设,康熙年间最重视兵部,雍正年间最重视的是工部,大兴土木修建各种水利工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而且有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些充盈国家财政的积极政策,所雍正在这点来说他的老百姓要比康熙年间的老百姓日子好过的多,即使他的皇位是篡位得的,他也是一个不错的皇帝,也是对老百姓有好处。

朱元璋次子和三子为何没与朱棣争夺皇位?

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朱棣的故事其实也告诉了我们活的久也是一种成功!因为朱棣起兵时老二和老三已经死了。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朱棣身为朱元璋第四子,上面还有三个哥哥,按理说他起兵造反时,哥哥们应该有所反应啊,结果却没什么反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朱棣的三位哥哥都已经死了!朱棣的大哥是懿文太子朱标,这位英年早逝的太子知名度很高。

于洪武二十五年,在巡视陕西回来后,因风寒而病逝。朱棣的二哥是秦王朱樉,就藩于西安,屡有战功,就是政治智商太低,属于有勇无谋,于洪武二十八年病死。朱棣的三哥是晋王朱棡,就藩于太原,属于是有勇有谋,跟朱棣一般,为明太祖朱元璋看重。死于洪武三十一年,比明太祖朱元璋早死两三个月。朱棣这三位哥哥,大哥是太子,二哥三哥都是同他一般拥有实权的九大塞王。

《雍正王朝》康熙知道死鹰是八阿哥换的吗?

雍正是如何登基做的皇帝

当然知道,康熙帝是谁,这种事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是老八所为!一、在《雍正王朝》中,精彩的片段有很多,高潮也是一场接一场,其中决定康熙帝最终拍板传位的事件,就是“死鹰事件”。这起事件发生的相当蹊跷,处于九子夺嫡的最末期,可是整个事件的结局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而是高高举起,又慢慢放下。为什么会是这么一种解决方法呢,要解释清楚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千叟宴说起:康熙帝举办千叟宴,是好事,一方面是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普济众生,让全天下的老人同乐。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十四胤禵在西北打了胜仗。尤其是第三条,没有这一条的基础,前面两条也就毫无意义。随着康熙帝步入老年,自己很清楚自己的身体,偏偏他又不服老,为了每晚还能翻牌子,还能“御驾亲征”,他是强喝鹿血维持。但是有一点在他脑中异常清醒,那就是大清国的传位问题,实际上自从太子胤礽被废之后,他就已经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了。

不光他在思考,他底下的这些阿哥们也是在思考,此时最有希望夺位的只剩三个阿哥,分别是四阿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而有理由相信此时的康熙帝已经决定传位给老四胤禛,只是老四胤禛面临的阻力相当之大。为了解决这个现状,康熙帝接连出了多个招数,应对这个困局。那么都有哪些招数呢?二、一是圈禁了老十三胤祥,造成老四胤禛失去左膀右臂的错觉,以此迷惑老八胤禩,让他转移注意力,把火力集中到其他阿哥身上。

同时,也为了磨练老十三胤祥的心智,防止他冲动,连累到老四胤禛,等于是给老四胤禛留下了一张王牌,事实上最后确实成为老四胤禛夺嫡成功的关键人物。二是封老十四胤禵为抚远大将军,以此分化八爷党势力,毕竟当时大家都认为,谁当大将军谁就是未来的皇上。连老四胤禛都被蒙蔽了,回家就练习射箭,老八胤禩也是联络其他八爷党成员,举荐自己当大将军。

康熙帝此举相当高明,利用老十四胤禵急于表现的心情,不惜跟老八胤禩分裂,不听从他的建议,执意打了胜仗。连老九都恨恨地说:“原来不是老四想当皇上,现在看起来老十四才想当皇上!”当然,这也为后面的死鹰事件埋下了伏笔……三是暗示老四胤禛推荐老十四胤禵当大将军,以此换来年羹尧陕甘总督职务,牢牢控制住老十四胤禵的粮草问题,使得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一系列招数使完之后,朝局走向就变得不那么明朗了,尤其是老八胤禩一伙,他们明白,自己是离皇位越来越远了。那么老八胤禩要想夺得皇位,单纯靠圣意垂爱,单纯靠正常程序,希望基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得出奇制胜,尤其是被老十四胤禵摆了一道儿之后,他更明白一个道理,皇位不是等来的,而是抢来的。在这种前提下,他们调包了老十四胤禵进献给康熙帝的奇石,而换成了一只死鹰!三、实际上,不仅仅是老八胤禩在千叟宴上有所动作,老四胤禛同样也有所动作。

还记得他在千叟宴上进献的是什么宝贝吗?他自己进献的是手抄的金刚经,受到表扬之后,乘胜追击又掏出另外一件礼物:“这是皇十三子胤祥十年来,用鲜血刺写的孝经,托儿臣转呈皇阿玛。”可是这件礼物真的是老十三胤祥托他送的吗?不一定哦,如果真是老十三胤祥所写,那么后面老四胤禛到宗人府见老十三胤祥,为什么只字没提孝经的事。

尤其是老十三胤祥反问老四胤禛,为什么不替他说好话,让他出去?如果真有这部血经,他更关心的应该是,进献礼物后,皇阿玛是什么表情?为什么送这件礼物康熙帝并不高兴?原因就在于,老四胤禛也认为康熙帝将不久于人世,为了确保自己能即位,必须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把老十三胤祥给弄出来。不然的话,他一个人,怎么顶得住老八胤禩一伙的夺位大战?康熙帝见他提老十三胤祥,以他对老四胤禛的了解,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并不是很高兴。

实际上,老四胤禛去宗人府见老十三胤祥,二话不说,就急着把武将名单掏出来让老十三胤祥认,这也是自私的表现。四、那么回到问题,康熙帝到底知不知道“死鹰事件”的幕后凶手是谁?他当然知道!当死鹰出现后,第一个蹦出来的恰恰是八爷党成员,老九和老十,尤其是老十跳起来喊:“这是谋逆,隆科多,隆科多,快将出路堵住,不要放走了同党!”一句“同党”就把这件事情定性为了恶性结党事件,如果能把老四胤禛也牵连进去,那是极好。

而此时的康熙帝面对混乱场面,他强撑着不能倒,要沉住气,因为他知道,一旦乱了,他的计划就全完了。所以,他选择先放掉鄂伦岱,明确告诉大家,这件事跟他无关!是啊,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老十四胤禵正是风光得意,他巴结圣意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送死鹰。但是老八胤禩一伙,却希望乱起来,原因有三:本身老八胤禩对皇位没有希望,只有朝政乱了,他才有希望。

如果康熙帝彻查老十四胤禵,那么老十四胤禵必然会恼火,会以“清君侧”为由进军北京。到那时,老八胤禩希望看到的局面就发生了,要么跟老十四胤禵里应外合,回头再干掉老十四。要么就联合其他势力,对老十四胤禵发起进攻,到那时,刚平定的西北也会大乱,京城也会大乱,对老八胤禩有利。如果康熙帝彻查老八胤禩,那么他们必然是咬死也不承认,这时候的老十四胤禵仍然会进京勤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十四胤禵也不傻啊,他之所以急于打胜仗,就是为了赶在康熙帝身体还算硬朗之前,立军功。以便在即位之前,被招回京,毕竟大家都明白,史书上也有教训,储君哪有在关键时刻外派的?如果什么都没查出来,大家也不干,总之老八胤禩会利用一切手段,让这件事发酵起来,越乱越好。康熙帝还算是硬朗,强撑着不发火,说了一句:“有罪的,无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随后便把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张廷玉等一众大臣的职位消除,将计就计,造成要传位给老十四胤禵的假象。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而老八胤禩并没有被康熙帝骗住,在回去的路上,他感叹:“老四胤禛,才是心腹大患!”所以,整起事件,康熙帝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是老八胤禩搞的鬼,只是一旦他发火,就中计了,他中计了,顺利传位还怎么传?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九子夺嫡”到底是怎么回事?雍正到底改没改密诏呢?

“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康熙皇帝晚年,诸皇子阿哥争夺皇位的一场混战,过程惨烈,兄弟阋墙,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至于说雍正篡改密诏,纯属抹黑,是历史谣言和恶意诋毁。“九王夺嫡”是哪些人参与?参与“九王夺嫡”的,包括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但并不是这九个人,人人想当皇帝,只是参与进了夺嫡纷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只是支持八阿哥,无意争储。十三阿哥胤祥一直支持四阿哥,没有夺嫡之心。“九王夺嫡”有哪几派?在漫长的争储过程中,朝中形成势力的主要有三党: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太子党,以皇太子、二阿哥胤礽为首,成员主要有索额图、格尔芬、阿尔吉善、鄂缮、耿额、齐世武等。

四爷党,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为首,成员主要有年羹尧、隆科多、马齐、 戴铎、 鄂尔泰、李卫等。康熙朝的大学士张廷玉也暗中支持四阿哥。八爷党,以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为首,成员包括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佟国维、阿灵阿、揆叙、王鸿绪、鄂伦岱、何焯、张廷枢、巴海等。此外,还短暂的形成过大阿哥党和三阿哥党,但是大阿哥和三阿哥早早就退出了皇位争夺,其党派也就烟消云散。

八爷党实力最为雄厚,人脉宽广,朝廷重臣大多支持八阿哥。四爷党然这个小集团人数不多,整体实力与八爷党的支持者有不小的差距,但他潜心栽培门人亲信,秘密广植党羽,后期逆袭发力。“九王夺嫡”的主要进程拉开序幕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次年六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此后一直顺风顺水,经历年少恩宠、出阁受教、奉旨监国,康熙总体对胤礽是满意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康熙与皇太子、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太子阵营的索额图,削弱了太子党的支持力量。

第一阶段 太子初次被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等诸子随驾。巡幸期间,大阿哥胤禔等人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有些是不实之辞,但盛怒之下的康熙帝深信不疑,之前他已经很不满太子几次越位处事,说出了:“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这样的重话。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

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皇太子。第二阶段 太子复立而再废太子被废,众阿哥看到了夺储的希望。大阿哥胤褆愚不可及,首先按捺不住,向康熙表示“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让康熙极为寒心;见自己不被父皇喜欢,立储无望,又推荐八阿哥胤禩,被康熙训斥。

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举报胤褆请人施法,魇镇胤礽,康熙怒不可遏,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召集众臣选人做皇太子,八爷党党羽心腹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八阿哥胤禩,康熙厌胤禩勾结大臣,否决立八阿哥为储,并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怀念与太子胤礽的父子亲情,又为缓和局势,遂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胤礽为太子。皇太子胤礽复立后,不知悔改,仍一意孤行,骄奢淫逸、贪恋财货,并在朝中广植党羽,笼络人众,又被告发。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为自保,主动退出竞争,在家专心修书,并主持编修了《康熙字典》。此一轮,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出局。第三阶段 四爷党和八爷党(十四阿哥)终极对决众子或囚禁、或退出,四爷党、八爷党最终浮出水面,直接交锋。四阿哥颇有心计,不露声色,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诚孝父皇、友爱兄弟,潜心栽培门人亲信,内有忠孝的印象、外无个人野心,赢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和好感。

八爷党一伙,风头太盛,不懂韬光养晦,其门人总是跃跃欲试,通过不同方式在康熙身前劝进八阿哥,犯了康熙厌恶结党营私的大忌讳。尽管八阿哥在朝中的威信依然很高,但是他离太子的宝座却是越来越远,实际上失去了被立为储君的可能。八爷党见事不成,忙不迭实施“二号计划”,将十四阿哥胤禵扶上前台。在八爷党的支持下,十四阿哥被封抚远大将军,称“大将军王”,领军去了西藏、西北,手握重兵重权。

但只要加以分析就可以得知,四阿哥此时已经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在老大、老二、老三失去继位资格之后,四阿哥在嫡庶考量上是最优的,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一母所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八阿哥生母则被康熙谓之为“辛者库贱奴”。地利:四阿哥坐镇京城,与皇帝朝夕相处,就近便利;十四阿哥在外,隔京城千山万水,领军出征实乃被“发配”。

人和:康熙晚年,安排四阿哥代替他去祭天、祭祖,这是非常明显的传位暗号;十四阿哥几次三番顶撞冒犯康熙,是个愣头青,在康熙心中还需大大历练一番才能成器,因此才被支开了。史传,康熙在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之间犹豫不决,心腹方苞说:“观圣孙,可保大清三代兴盛。”当时,四阿哥胤禛之子弘历深受康熙喜爱,被养育宫中,弘历被“钦点”为隔代皇帝,这也被认为是雍正得以继承大统的直接原因。

事实上,除开天时地利人和,四阿哥胤禛为政主张务实严猛、振作有为,脚踏实地、雷厉风行,这与八爷党(十四阿哥)一伙宽厚仁义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有助于解决康熙末年出现的众多问题,因而能够得到康熙的赏识,“观圣孙”最多是一个辅助和参考。雍正夺嫡之路,凭借着的是高指数情商,超能力隐忍,异乎寻人的冷静,下手稳、准、狠。

“九王夺嫡”的后续影响雍正即位后,着手整治因争储带来的朝政纷争和朋党集团势力。经过几年准备,在时机成熟之际,雍正主动出击,公布八爷党一伙罪状,八阿哥允禩改名为塞思黑(满语为猪),九爷、十爷、十四爷和其门人追随者也各获其罪,罢爵、禁锢,这一宗室朋党集团被彻底铲除。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乱象惨剧,雍正首创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才能打开并公布继承人。

雍正改密诏是谣言在关于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的说法中,无一例外的都提到了雍正“矫诏篡位”之事。实际上,此事有三不可为:一不可为:传闻雍正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殊不知,在清代,“于”字写为“於”,是繁体字,根本无法篡改。二不可为:清代宫廷诏书,特别是皇帝诏书都是“满汉合璧”,双语合体,即使改了汉文,满文如何能改?三不可为:是否存在“康熙遗诏”,现在尚存争议,何况即使有“遗照”,宣诏大臣如何在众目癸癸之下明晃晃篡改?难不成,一大屋子的侍卫、大臣、宫女、太监全都被买通了?据此三不可为,可知雍正改密诏是谣言、是抹黑,八爷党造谣生事,搅乱浑水,试图颠覆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老十四拥有2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老十四并非不敢造反,而是有心无力。康熙晚年,因太子胤礽被废,导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其中,以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为首的皇子,围绕皇位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皇四子胤禛胜出,继位登基,是为雍正皇帝。而在雍正登基之初,曾经是“八爷党”重要成员之一的皇十四子胤禵,在手握精兵强将的情况下,不仅没去推翻雍正,反而乖乖的回到京城,最终还落了个被雍正圈禁的结局。

要知道,胤禵在当时可是抚远大将军,麾下军队也是兵强马壮,为何他不趁此机会推翻雍正呢?实际上,胤禵倒是很想这么做,但奈何当时被人卡着脖子,着实是有心无力啊。胤禵与雍正是一母同胞的亲哥俩,但两人的感情实在不怎么样。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康熙皇帝的妃子乌雅氏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即雍正),但由于清初时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胤禛在出生之后,就被送到佟佳氏处养育。

又过了十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再次产生一名皇子,这名皇子就是胤禵。而在胤禵出生后,乌雅氏在后宫的地位已经提高不少,同时后宫的制度也有所改变,因此,胤禵的童年,是跟随生母长起来的。而此时的胤禛,依然跟着佟佳氏生活,直到其成年。也就是说,雍正和胤禵这哥俩,在小时候就没有太多的感情,毕竟很少在一起,长大之后又各自居住,更没有了建立感情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九子夺嫡”期间,本是亲哥俩的两人,却分属不同的阵营。雍正自不必说,他是“四爷党”的首领,而胤禵则投入了皇八子胤禩一方,成为了“八爷党”的重要成员。至于他为何选择老八胤禩,史料中没有太多记载,只提到胤禵在小时候,就对才华横溢、为人谦和的老八十分敬仰,两人的关系也一直维持的很好,既然感情好,那选择老八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那么,他与老八的感情究竟有多好呢?据载,胤禵曾经为了帮助老八,差一点被康熙皇帝一刀宰了。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皇帝废除,皇长子胤禔便趁此机会蠢蠢欲动,结果遭到康熙皇帝的严厉训斥,自知已无继承大统希望的胤禔,转而开始举荐皇八子胤禩,并找来一个叫张明德看相人,对外宣称老八日后必有富贵。这件事让康熙知道以后,极为震怒,他当着众皇子的面,斥责皇八子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并下令要将胤禩锁进大牢看管。

关键时刻,老十四胤禵挺身而出,当场就对康熙说“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本身,康熙在当时就处在怒火中,老十四这么一闹,更让康熙愤怒地失去了理智,操起一把刀就砍向老十四,幸亏当时是皇五子胤祺抱着康熙的腿,再加上其他皇子都一同求情,康熙这才暂时消除了怒火。“上出所佩刀欲诛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劝止,诸皇子叩首恳求,上怒稍解,命诸皇子挞胤禵“---《清史稿》而最终,老十四挨了二十大板,以至于好几天都行走困难,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康熙皇帝认为老十四是一个对兄弟的有情有义的人,同时,对他心直口快,表里如一的品质,也相当认可,自此,老十四因祸得福,让康熙皇帝反而更加宠爱他。

包括老十四能够担任抚远大将军,带兵平定西北叛乱,都与这件事所带来的影响有关。总之在这件事发生之后,直到康熙驾崩,老十四在诸多皇子中的受宠程度,可以说是排在前几位的,甚至在他带兵前往西北之后,康熙皇帝不仅经常对他进行赏赐,还将他的几个儿子带在身边亲自进行抚养。而老十四的人生高光时刻,就是他在西北的那几年。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带领大军侵扰西藏,军情传到京城之后,经过康熙皇帝的慎重考虑,最终决定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并封大将军王。当时,康熙皇帝对老十四可以说是寄予厚望,并且也多有优待,比如在出征仪式的规格上,康熙皇帝允许老十四可以使用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不仅如此,在出征仪式上,康熙皇帝本人亲自到场,同时还要求王公、贝勒、贝子以及在京二品以上大臣全部参加,这足以可见,当时康熙对于老十四的重视程度。

而康熙的重视,就造成了一种直接后果,当时京城内外都谣传说康熙皇帝有意将皇位传给老十四,但这个说法,也为老十四日后凄凉的结局埋下了很大的隐患究竟康熙有没有想过传位给老十四我们暂且不说,单说他担任大将军王的那个时期,那可真是威风八面。据史料记载,老十四在带兵抵达藏区后,很快就展现出其优秀的军事素质。当时,老十四需要负责的工作有很多,其中包括军事决策指挥,军队调度、调节内部和外部矛盾,笼络达赖喇嘛等等,基本上军中的大小事务,均由他负责。

也就是说,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是一个综合性管理岗位,什么事情都得管,什么事情都得抓。虽说事务繁杂,但老十四在抵达后,没用多长时间,便将这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在军中事务处理妥当之后,老十四又迅速出兵,平定了策旺阿拉布坦发动的叛乱。从康熙五十七年出兵,到康熙五十八年年末的胜利,老十四用了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平定了藏区的叛乱,由此可见,老十四在军事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在叛乱平定之后,老十四并没有回京,而是留在了前线,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当时藏区并不十分稳定,策妄阿拉布坦时不时的还会进行小股部队的侵扰,二来是老十四确实表现很好,康熙皇帝也一时半会找不到替代他的人。因此,从康熙五十八年到康熙皇帝去世,老十四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待着,但也正是因为他一直在西北前线待着,让他在康熙皇帝去世时,失去了先机。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在他死后,皇四子胤禛奉康熙遗诏,即皇帝位于太和殿,改元雍正。关于雍正如何登上皇位,历来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当时康熙本有意传位给老十四,结果胤禛却在遗诏上动了手脚,改动了一个字,这才登上了皇位。不过,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毕竟遗诏是满、蒙、汉三种文字,要想改动还不露出痕迹,应该不太容易实现。

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个传闻可以看出,老十四确实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通过康熙晚年对老十四的表现来看,当时的老十四,确实相当受宠,因此,康熙也有可能真的想过把皇位交给他。不过,最终的胜利者却是老四胤禛,并且,在他继位之后,就对掌握重兵的老十四开始下手了。据史料记载,就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就安排镇国公延信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北接替老十四。

此举意义十分明显,就是雍正担心老十四会对他造成威胁,而延信在抵达西北后,对老十四以及其家人的行踪,做到了随时随地的汇报给雍正。而得到老十四准确行踪的雍正,则在老十四回京奔丧的路上,派人拦住了他,并对其以及家人携带的所有物品,全部进行了检查搜索。之所以雍正会这么做,有一种说法,是说在老十四所携带的物品里,可能有康熙意欲传位给他的书信等证据,雍正正是担心这些书信一旦来到京城,就会对他皇位的稳定造成冲击,因此才会提前拦住老十四,并进行搜索和销毁。

雍正的这个举动,让本就与他感情不好的老十四,更加对他有了隔阂,等到老十四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之后,在康熙皇帝的灵柩前,再也没能控制住,大闹了灵堂。这个情节,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有体现,老十四见到雍正后死活不肯下跪,不过,在电视剧里,雍正是利用把生母乌雅氏立为皇太后的策略,迫使老十四跪拜,从而默认了他的皇帝之位。

而在史料中,让老十四下跪的,则是老八胤禩。当时,老十四赶到灵堂后,看到雍正确实不肯跪拜,有个叫做拉锡的侍卫过来拉老十四,还被老十四骂了一顿,并要求雍正以“以下犯上”的罪名处罚拉锡。还没等雍正表态,老八胤禩看到情形不对,就站出来对老十四说了一句“汝应下跪”。结果,老十四十分听话的就跪下叩拜了雍正,史料中描述其当时是“寂然无声而跪”,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雍正在老十四的罪状上,又多加了一条。

而在随后,老十四的苦难岁月就来临了,雍正也对他这个亲弟弟越来越严酷。先是在雍正元年,老十四被安置在埋葬康熙的景陵附近,明为守陵,实则圈禁,之后,雍正曾加封他为郡王,但不给任何封号和俸银,到了雍正四年,雍正又将老十四的贝子封号革去,并将其押解回京,囚禁在景山寿皇殿内。在这里,老十四一共度过了十年左右的岁月,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登基,才被放了出来。

由此可以看出,老十四在回到京城之后,境况还是比较惨的,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为何他不在得知康熙驾崩的消息后,不选择回京城奔丧,而是干脆在西北带领几十万大军,直接起兵推翻雍正呢?难道他不敢吗?其实,不是老十四不敢,而是他不能。这个不能,并非是老十四没有这个能力,相反,他是具备起兵的基础条件的,但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导致他只能是想想而已。

第一个因素,是他在军营里的地位。老十四确实担任大将军王不假,他在军营里的威信很高也不错,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他麾下的士兵,是属于大清朝的,而不是属于他老十四的。不仅仅是士兵,包括那些军官同样如此,这些军官拿的是朝廷的俸禄,吃的是朝廷的赏赐,他们凭什么会听老十四一声吼,就不管不顾的跟着他去造反呢?并且,在康熙皇帝活着的时候,经历了平三藩、收台湾已经亲征噶尔丹等多场战役,他对军权的重要性,是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他终其一生,都在想方设法将军权收拢到皇权之下,而非任由军权被某个人掌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十四要造反,那无疑是以卵击石,至少在清朝前期,任何在外带兵的将帅,是没有可能会斗得过皇权的。假设老十四铁了心要造反,那些将领军官,第一个就不会答应,并且,这样也会给雍正一个很好的借口,他就会以老十四意图谋反,直接办了他,而不是费劲再将他圈禁。第二个因素,是粮草问题无法解决。根据史料记载,在老十四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后勤供应粮草的是年羹尧,而年羹尧是什么人?他可是雍正的头号马仔。

因此,如果老十四造反,雍正就会一个旨意,命令年羹尧停止对老十四的粮草供应,到那个时候,大军不吃不喝饿上几天,别说造反,自己内部就会先哗变了。如果老十四当时不是在西北驻军,而是在中原或者江南某个地区,甚至是蜀地,倒还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毕竟在这些地区,手里再有个几万忠心的部下,靠着抢掠粮草,也能坚持一段时间。

并且,老十四本身也有一定的带兵能力,如果粮草不限制他的话,虽说取代雍正可能有些困难,但至少也能让雍正极为头疼。但可惜的是,老十四人在西北,大军也在西北,要想造反,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粮草问题,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造反无疑是痴人说梦。即便是老十四靠着忽悠以及胁迫,让一部分人跟着他造反,但其结果,极有可能还是被哗变的士兵捆成粽子,送到雍正面前。

第三个因素,就是用什么理由造反有道是师出有名,假如老十四想造反,那么他该用什么理由呢?用他才是皇位继承人,老四是篡改了遗诏这个理由吗?这显然说不过去,雍正登基可是奉的康熙遗诏,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即便是遗诏背后有隐情,但那些士兵们可不知道,他们不会去想,也不可能去想。那就用清君侧,效仿当年的朱棣?这更不行了。

朱棣的清君侧,是有特殊的环境限制的,当时朱元璋已经去世数年,并且朱允炆在削藩上急于求成,导致朱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朱棣才会不得不举兵起事。但饶是如此,朱棣也是在起兵的理由上下了好大功夫,最终找出一个“清君侧”的理由。而老十四呢?他凭什么清君侧?要知道清君侧的前提是“朝有佞臣”,朱棣当年也是打着“诛齐黄(齐泰、黄子澄),清君侧”的旗号才开始行动的。

但作为当时的大清来讲,朝中可没有什么佞臣,老十四也不敢去随便将这个名头按在某个大臣身上,如果他这样做,没等他开始起事,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光大臣们的口水,就能把老十四淹没了,而这一切,恰恰是雍正最希望看到的,他正愁没有理由收拾老十四呢。综上,正是老十四明白和知道起兵的困难和利害关系,他才会没有那样去做,而是乖乖的回到的京城,不是他不敢推翻他四哥雍正,而是真的有心无力。

《雍正王朝》的抚远大将军王胤禵根据什么就认为皇帝位置是他的?

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为什么认为皇位是他的?这几个疑点无人能答!一、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大家都对雍正帝到底是正常即位,还是篡位而争论不休。而篡位之说,主要是说篡的老十四胤禵的位,关于这个历史问题,杨角风不便多说,也无从分析,我们只谈《雍正王朝》。老十四胤禵什么时候开始具备抢夺储君的实力呢?那就是在他被康熙帝任命为大将军王的时候,而那时候的政治格局是这样的: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并且永无翻身的机会,同样没有翻身机会的还有大阿哥,也是被永久圈禁。

在之前争嫡最热门的老八胤禩,经历了刑部冤案和举荐太子一事之后,也基本与皇位无望。剩下一个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一事被康熙帝当着满朝文武批评,并且在火烧百官行述一事之后,为了自保,自己的势力被打击的七零八落,自己也进入了十年的沉寂期。整个朝廷都对谁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储君一事达成了高度一致,即使是老四胤禛,也是拉开弓想试试自己的箭法,想自己出任大将军王,可惜射出的箭跟穿天猴一样乱穿,只得作罢。

尤其是康熙帝对老十四胤禵的出征规模是空前强大,从任命大将军并特意加了一个“王”字,足以让老十四胤禵浮想联翩。并且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并承诺得胜回朝,必不亏待他,这些迹象都表明了,老十四胤禵就是为了储君的人选。再加上之前的他冲撞康熙帝,不仅没有受罚,自己的生母还被封为了皇贵妃,而出任大将军王以后,这一切也都解释的通了。

二、正是怀着对皇位的憧憬,老十四胤禵开始了夺嫡之路:先是老八胤禩的阵营对老十四胤禵产生了深深的嫉妒,不仅老九老十说话酸溜溜的,连老八胤禩都阴阳怪气地说以后的皇位就是你老十四胤禵的。弄的老十四胤禵赶紧明誓,表明自己永远支持老八胤禩。可惜,他一到大西北前线就把老八胤禩给忘了,开始不服从指挥……另一方面的老四胤禛,也向老十四胤禵伸出了橄榄枝,并表明自己支持他出任大将军王。

还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什么亲兄弟啊,本是自家人啊,自己本来就看好他啊,等等。深受感动的老十四胤禵,面对老四胤禛提出的让年羹尧出任甘陕总督,一口答应了下来。岂不知此时的老四胤禛就是利用他跟老八胤禩的矛盾,让老十四胤禵误认为选择年羹尧,对自己有利。第三方面则是康熙帝方面了,康熙帝的小算盘也打得啪啪响,从举荐太子一事上,他已经感受到了老八胤禩一派的强大,他急于分散他们的势力,不管是把乌雅氏立为皇贵妃,还是把老十四任命大将军王,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除此之外,康熙帝也刻意营造一种谁出任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皇帝的氛围,让所有人都信以为真,包括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从后来康熙帝迟迟不做过寿的安排来看,他就是等着老十四胤禵胜利大捷的消息,这父子俩必然通过很多信息,也难免康熙帝会透露一些诱惑给他,才让他不惜得罪老八胤禩,奋力一战。大胜之后,康熙帝很高兴,老八胤禩很生气(死鹰事件),老十四胤禵其实更高兴,因为他觉得皇位已经唾手可得了。

三、可惜晴天一声霹雳,老四胤禛即位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手握重兵的老十四胤禵不造反呢?其实不光我们有这种疑问,老十四胤禵同样有这种疑问,这个疑问伴随了他很多年。从回京的路上,他就在问图里琛三个问题:康熙帝的大位到底传给的谁?老四胤禛即位后为什么让年羹尧两省戒严?供应粮草的军官为什么从按月供应变成了按日供应?图里琛只回答上了第一道问题,其余两个都回答不出来,其实不仅图里琛回答不出来,时隔几年后的老十三胤祥也回答不上来:“皇阿玛当初究竟把皇位传给谁?你为什么赶到丰台大营夺兵权?雍正为什么急急忙忙地部署年羹尧暗中断我粮草?老十三胤祥面对质疑也只能回答上第一个问题,其余两个也是回答不上来。

正是由于这几个问题太尖锐,老十四胤禵直截了当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既然皇阿玛名正言顺的把大位传给了雍正帝,他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多不够光明正大的安排呢?是不是他心虚?老四胤禛如果是正大光明的继承的皇位,为什么不像当初举荐我当大将军王时关系亲密,为什么还像押犯人一样把我押回京?四、这些还不足以激怒老十四胤禵,关键是雍正帝的另一道圣旨彻底惹恼了他:一个本来认为皇位已经在手的老十四胤禵,结果突然大军的粮草被断了,不仅川陕两省戒严,连粮草都每天按量供应,自己这里一有风吹草动,粮草就没。

然后自己的皇阿玛驾崩了,自己回京奔丧,却是几乎被押着回去,身边有几十个大内侍卫看管,后有三千绿营兵监视,马上到家门口了,结果不让他进城门,却让他在驿站休息。这彻底激怒了他,更让他坚信自己之所以被雍正帝这样防着,就因为自己可能才是真正的继承人。违抗圣旨的老十四胤禵一路跑进灵堂,抚着康熙帝的棺失声痛哭,他的哭不仅仅是为了康熙帝,更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皇位。

因为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一切都完了,再加上周边不怀好意的阿哥们拱火,说当时传位的时候没有听清,好像是传给十四阿哥的。可惜一切都迟了,自己已经没有兵权了,京城的兵权也牢牢控制在雍正帝的手中,一切都晚了。老十四胤禵的这种不满也在破庙里发泄过:“八哥、九哥、十哥你们在京城做什么吃的?你们这些酒囊饭袋,饭桶……”是啊,你们为什么不制止,为什么不乱,只要你们乱了,我就可以进京勤王了,可惜一切都晚了。

文章TAG:国王解雇卢克·沃顿王位争夺战2怎么换部队位置国王解雇卢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