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问答 > 游戏经验 > 龙之谷帝王宝座怎么得,17173龙之谷

龙之谷帝王宝座怎么得,17173龙之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09:51:16 编辑:游戏知识 手机版

刘伯温临终前不准子孙学帝王之术,那他的后代过得如何?

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因病去世,从此刘伯温家族伴随着整个大明王朝不断起起伏伏!刘伯温的遗训:子孙不要出仕,否则不利。据刘伯温的神道碑铭记载,刘家子孙曾经流传着一个刘伯温的遗训。刘伯温临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琏和刘璟,你们不要再出仕为官,也不要让子孙出来做官,否则对刘氏家族非常不利。

刘伯温还宽慰儿子说,刘家自他死后虽然会短暂衰落,但是,再过九世刘家将会再次兴起!刘伯温这一预测果然没错!刘伯温因为帮朱元璋建国有功,被封为诚意伯,后来这一伯爵禄位到了他长孙刘廌这里就中断了。刘廌之子本来应该继承伯爵爵位,可是明成祖嫌刘廌之子年龄太小,不能到朝廷履职,干脆不封了。就这样,刘伯温的伯爵爵位中断,由于刘伯温两个儿子先后死去,刘家再无挑大梁者,家道就此中落。

富不过三代,果然有它的道理。刘家家道中落的原因,两个儿子出仕为官却早死!刘家家道中落,跟刘基两个儿子死得早有很大关系。刘基因为谈洋陵墓的事儿,被丞相胡惟庸攻击——实际上是胡惟庸跟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与刘基为首的浙东集团的斗争——被朱元璋怪罪。刘基赶紧进京谢罪,后来朱元璋念在他是功臣份上没有怪罪,把刘基赶回老家,然后刘基回家没多久就病死了。

刘基的死因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胡惟庸派人以看病为由,将刘基毒死,二是朱元璋指示胡惟庸毒死刘基,三是刘基确实是自己得了重病,中风或者是风寒,病死的。无论如何,刘家势力开始衰落,刘基长子在刘伯温死后,继续为官,然后受到胡惟庸攻击,无奈之下投井自尽。于是朱元璋把刘基伯爵爵位给了刘基长孙刘廌。刘基次子刘璟还活着,朱元璋念在他是功勋之后,对刘璟很是重用,一开始封刘璟为合门使,带在身边培养,后来又外放到谷王府做长史,同时提督边关六七个王府的军事,以历练他的军事才干。

然而,刘璟千不该,万不该,没有听刘伯温的遗训,出来做官,做官也就罢了,在靖难之役时,还站错了队。刘璟小时候就被朱元璋带到皇宫培养,自然认得朱元璋的儿子们,因此,刘璟跟当时的燕王朱棣有过争执和矛盾。有一次二人对弈,刘璟棋艺比朱棣高上一筹,朱棣脸上挂不住,让刘璟让让他,由于当时刘璟还是小儿辈,不懂得权衡将来的利害得失,没有让朱棣,把朱棣得罪了。

也许,从这时候起,刘璟就不喜欢朱棣。靖难之役时,刘璟在谷王府,听说燕王造反,巴巴地跑到南京给建文帝献上平燕计策,建文帝没听,反而把他派往李景隆军中,李景隆大败给朱棣,刘璟只身跑了三十里才逃出来没做俘虏。建文帝于是把他打发回老家了。等到朱棣做了皇帝,想起刘璟,征召他,刘璟不从,朱棣派人强行将之押到南京。

令朱棣没想到的是,刘璟见了朱棣,不尊称皇上,还以当年旧时的殿下相称,朱棣大怒,把刘璟关押了起来。刘璟在狱中自尽,朱棣的臣子里有人提议将刘家满门抄斩,朱棣念在他是功勋之后,没有同意。无论如何,刘家已经衰落,伯爵爵位没了,朝廷里面当官的人没了!刘伯温说什么来着,不要让子孙出仕,你们不听,你们两个都去做官,结果把刘家折腾光了。

好好地守着伯爵爵位,享着朝廷的俸米,吃香的喝辣的,不好吗?刘家“九世再起”,伯爵爵位又回来了!自从刘家伯爵爵位被明成祖收回,刘基两子自尽,刘家一直处于衰落状态,历经好几代,刘家都没人出来做官。这似乎是一件很是讽刺的事儿,刘基留下遗训,刘基的子孙不听,非得让大明的铁拳教训一顿,才肯就范。刘家虽然在朝廷没了势力,但是,终究还是大明开国功勋家族,大明皇帝没忘记他们,大明的同僚们也没忘记他们。

在此期间,出身浙东——刘伯温就是浙东的文学领袖——的不少在朝为官的知识分子,不断在朝廷里上书,要求表彰刘伯温的功绩,刘家终于看到了一点希望。明代宗景泰年间,刘家的子孙终于有出来为官的了,刘基七世孙刘禄始授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刘基九世孙刘瑜授处州卫世袭指挥使,世袭了一个小武官。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间,有人上书嘉靖帝,再次历数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为大明做的贡献。

嘉靖帝大发洪恩,不但让刘基配享太庙,还恢复了刘家的伯爵爵位,刘基的九世孙刘瑜成为刘家第三个诚意伯。不过,刘伯温预测刘家九世再兴,有可能是刘家后人杜撰的,无论如何,刘伯温家族沉寂一百多年后,又一次兴盛了。一直到明朝灭亡,刘家伯爵之爵位,再未长时间中断,南明小朝廷甚至加封末代诚意伯刘孔昭为诚意侯。有了伯爵爵位,就有了铁饭碗,刘家子孙自然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纵观刘基家族这二三百年,它不像有的家族,在朱元璋时代就被屠戮殆尽,也不像有的家族,长久兴盛,算是在相对平平安安中,度过明朝这个朝代。这也许是刘伯温另一个遗训起了作用,就是不准子孙学习他的那些异术。因为,对很多人来说,谋国反而比谋身容易。就像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指挥百万大军,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意识不到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最后死于妇人和小人之手。

从皇帝到悬壶济世的名医,你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是他吗?

没错!说得就是堂堂的东汉帝国亡国之君刘协!刘协8岁被权臣兼枭雄董卓拥立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据说董卓之所以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因为刘协的奶奶姓董。要俺说,改立刘协为新君,无疑能增加董卓的权威。皇帝都能换,还有比这个显示权力的事吗?足足坐了31年皇帝宝座的刘协,奈何却始终是个“木头戏里的木头人——傀儡”!无论是董卓、李傕和郭汜,还是曹操和曹丕,提偶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汉天子刘协始终都是“商店里的样品——摆设”!刘协没有高贵乡公曹髦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也没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地奋起一击的英雄壮举。也可能觉得自己当“提线木偶”还过得有滋有味?也可能长时间的“傀儡皇帝”生活早已适应了自己?也可能“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总之,刘协“乐不思权”,笑看天下!实事求是地说,丞相、后来的魏王兼岳父——曹操,对女婿兼皇帝刘协还不错,不但先后将自己的三个宝贝闺女曹宪、曹节和曹华嫁给了刘协,还充分保障了刘协的衣食住行,待遇从优。

曹操的目的只有一个:“权力!”刘协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活着真好!”什么“衣带诏”?那都是前国舅董承之流搞出来的事,根本和朕沾不上边!至于前岳父伏完要诛杀曹公曹孟德?那都是前皇后伏寿背着朕干的好事!便是被自己的大舅哥兼魏王曹丕赶下皇帝的宝座,被封为山阳公的刘协只不过伏地大哭了几声,抹掉眼泪,怀着“对不起祖宗基业”的一点内疚,立马就带着魏武大帝曹操的几个女儿“欢天喜地”地来到自己的“山阳公国”。

虽唤作成什么“山阳公”,政治地位断崖式下降,刘协的衣食住行还是享受“汉天子”的待遇,时不时地还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称孤道寡。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刘协来到自己的“山阳公国”后,倍感世态炎凉,人生如梦,超凡脱俗,大彻大悟,遂抛弃帝王之尊,甘心与民同忧,躬耕菜圃,济世悬壶,虽当过窝囊皇帝,却变为称职“郎中”,身融入田园山水,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访贫问苦,深受百姓爱戴,民众敬之如父母,由此流传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文章TAG:龙之谷17173宝座帝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