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南阳移民主要去哪里,移民村的幸福故事

南阳移民主要去哪里,移民村的幸福故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16 13:11:3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山西移民即俗称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构成了明清近现代南阳地区汉族人的主体,南阳的蒙古族,回族则多是残留的元朝蒙古色目屯田军后裔。今天南阳城北的达士营村就是蒙元军队在南阳屯田的遗迹。明朝初年,开国功臣邓愈平定南阳。因此此地就成为移民荟萃开拔之地,一次次大移民的高潮也就在洪洞大槐树下掀起。

南阳为什么划分到河南省?

现在河南湖北在南阳市一段的省界,其实就是1142年宋金绍兴和议后的国界。南宋与金国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但金国为了取得一定的战略优势,专门要求赵构割让唐邓二州(今南阳市一带,唐州治所在唐河县,邓州治所在今邓州市,今天的南阳市区则是邓州治下的南阳县,1226~1271年间为申州)。1226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去世,留下遗嘱要蒙古大军联合南宋,绕过金国重兵防守的凤翔,潼关,渡汉水,穿过唐邓二州,直捣金国南京开封。

1232年成吉思汗第四子元睿宗拖雷率四万蒙古军,按照成吉思汗规划的路线,借道南宋攻打邓州。守卫邓州的金将完颜合达听闻元太宗窝阔台的蒙古军主力渡过黄河威胁开封,紧急撤兵回防,十五万金军与拖雷四万蒙军在钧州(今许昌禹州市)三峰山大战,金军遭受极寒天气,军心动摇,全军覆没,金国丧失了最后一只主力军,不久就亡国了。

在此过程中,曾降蒙又叛蒙的金国汉人军阀武仙逃到南阳留山(今南召县留山镇),开仓放粮,招募军民十几万,割据一方,后被蒙古南宋夹击而败死。武仙属下金国南阳军民投奔南宋名将孟珙,剩下的百姓要么死于战火,要么被蒙古政权强制迁徙到洛阳一带。唐邓二州(今南阳市一带)成为蒙古与南宋的缓冲区,古人所谓瓯脱之地,千里无人烟。

后来蒙古将领口温不花,史天泽在唐邓地区大兴屯田,预备进攻南宋襄阳。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设立南阳府,统辖原金国唐邓汝裕嵩申六州之地,相当于今地级南阳市,平顶山市全部,三门峡洛阳漯河驻马店各一部。1267~1273年元宋襄阳大战期间,南阳府成为15万蒙军的后勤基地。据明修《元史》记载,直到元朝统一全国后很久的1312年,整个南阳府仅有百姓692户4893人,而蒙古色目屯田军人有46142人。

今天南阳城北的达士营村就是蒙元军队在南阳屯田的遗迹。元朝南阳府隶属河南江北行省,襄阳路隶属湖广行省 ,初步形成了今日河南湖北省界的轮廓。元朝末年,南阳府又爆发了王权,孟海马等人的农民起义。南阳府蒙古屯田军大量被元顺帝调走用于平叛。一百多年的惨烈战祸导致宋金时期的南阳土著居民几乎灭绝。明朝初年,开国功臣邓愈平定南阳。

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从山西组织移民到河南。截止洪武24年,南阳府人口已达91244人。其中南阳县洪武24年10880人,永乐16年9648人,正德16年14995人(旧南阳县包括南召县及社旗县一部)。山西移民即俗称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构成了明清近现代南阳地区汉族人的主体,南阳的蒙古族,回族则多是残留的元朝蒙古色目屯田军后裔。

河南南阳本地有什么特色礼品?

南阳市辖十三个县区。主城区有“三宝”,烙花、王雕和出师表。西峡县的九月寒大米,香菇还是出口产品。内乡县的木耳和猴头菇。镇平县最有名的是玉雕。邓州市的黄牛肉。新野县的棉纺纯棉布料。唐河县的桐河桐鸭蛋,昔日贡品。方城县的锅盔。南召县的柞蚕丝,丝棉被。社旗县的赊店老酒。桐柏县的山野菜和腐竹。淅川县一渠清水送北京,还有楚国的青铜器。

山西大槐树的人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元朝末年,中国各地出现了大规模的灾荒,再加上元朝统治者贪婪无度,治国无方,山东、安徽等地广大农民揭竿而起,起义风起云涌,元朝统治者顾此失彼,忙于招架,经过20来年的长期战乱,元朝灭亡了,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势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明。据统计,元朝全国原有人口是9000多万人,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统计,只有5000多万人,剧减三分之一还多。

全国各地特别是中原地区遗骸遍野,地旷人稀,呈现出一片极度凋敝的局面。红巾军起义的大本营山东、河南尤甚,“往年大姓家,存者无八九”,“多是无人之地”,河北各州县也因“兵革连年,道路皆堵塞,人烟断绝”,甚至连昔日繁华昌盛的扬州城中居民竟只剩下8户。 面对战后这种衰败凋零的状况,朱元璋认识到“今丧乱之后,中原荒莽,人口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他把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当作首要政事付诸实施,并采纳了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郑州知州苏琦等官员的建议,大规模地推行“移民垦荒”政策。

文章TAG:移民南阳幸福故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