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广州建市多少年,读懂广州·解密

广州建市多少年,读懂广州·解密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1:45:06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秦末南海尉任嚣曾对龙传令赵佗说:“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可见直到南越国成立前,“贲禺(番禺)”还保存了《山海经》时代泛指地域名的本义,而非专指一城一村。至于“贲禺”、“贲遇”、“番禺”甚至“蕃禺”等,多是古越语音译导致的缘故。如此,既为越语音译词,历代书写不一也就导致了诸多同音或近音词。

广州建城始于秦代任嚣所筑,赵佗增修的“任嚣城”或“佗城”,为南越国都城,城北达今越华路,东西以东、西支文溪为界,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存在了103年。“任嚣城”毁于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战争当中,后“改筑番禺县城于郡南六十里,为南海郡治,今龙湾古霸之间是也。

”三国至南北朝,广州城的规模没有扩展,基本与秦汉时代的番禺城相似。隋唐时期广州城的规模也不大,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但广州“州城三重”,一是以今北京路为中心的主城;二是甘溪故道以东的古越城东部残垒;三是城西的番坊商业区。值得关注的是“蕃獠与华人杂居,相婚、嫁多占田营第,舍吏或挠之,则相为乱。钧下令,蕃华不得通婚”而建的“蕃坊”,聚居者多为阿拉伯、波斯和印度人。

隋唐时期,在城南临江地区淤出大片滩地,由于临江,水陆交通便利,逐渐形成了工商业发达的码头区,沿江街市也随之形成。附近蕃舶蚁聚,中外商客来往如鲫。五代时期广州是南汉政权所在,“升广州为兴王府”,历时60余年,南汉刘岩建城广州期间颇多市政工程,宋元时代是广州建城史上的转折点。宋代广州城得到大大的拓展,由此前一城拓展到三城,习称“宋代三城”,即“中城(唐子城)”、“东城(越城旧址)”和“西城(唐代蕃坊)”,同时,由于城市水运交通的发展,城南逐渐形成为广州城商业活动的中心,为了保障商业区的安全和发展,陆续筑起了城墙,称为“南城”,又称“雁翅城”,城的范围空前大大扩展,全城面积20平方公里。

羊城八景也是始于宋代。由于宋元最后的拉锯中心在广州,故广州城市遭到了巨大破坏,宋筑的东、西两城更是毁于一炬,“唯子城及两雁翅无恙。”元朝成立后,广州虽遭到破坏,但毕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良好,实力雄厚,隋唐以来繁荣的对外贸易推动着广州城的发展,很快就使得广州城恢复发展,元统治者也意识到广州的重要,对城市采取了诸多恢复发展的措施。

明代的广州城,在宋城基础上进行了两次拓展,拓展方向主要是南北两面,具体工程为:连三中、东、西城为一,拓展北城,修建新南城。由于三城之间各有城壕环绕,如中西城间有西湖,中东城间有文溪,故联结三城的主要措施唯有在城濠上架桥为道。新南城的修筑其中有受到沿海倭寇袭击、海盗侵扰等影响,“筑新城,以固守御”,新城垣又称“罗城”,即清代的西南新城。

新城虽面积范围不大,但由于码头林立,商舶如梭,商业繁盛,人烟稠密,已成为广州城的中心区。尤其以濠畔街最为繁荣,从事海外贸易的巨商富人均住在此。清代广州城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鸡翼城的兴建、西关的开发和河南地的开辟,以及奠定今天广州市街区基本格局的清中期以后的广州城区街道。清代鸡翼城的结构酷似宋南城,城墙由明新南城向东西两侧向南延伸直达珠江岸边,形似两鸡翼,故名“鸡翼城”。

清代广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城南珠江沿岸及西关平原区的商业和贸易日益繁荣,四方客商云集,人口增加,商贸活动区不断扩大。珠江沿岸泥沙淤积严重,沙坦日增,新淤滩地面积不但扩大,而城北受越秀山限制,东西城阻于两濠水,东西北均无扩展余地,为适应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等现实,保障城市安全,“国朝顺治四年(1647年)冬,总督佟养甲筑东、西二翼城,各长20余丈,直至海旁,为门各一,即今所谓鸡翼城也。

”河南地的开辟是指珠江南岸平原的开发。清代以前,这里多为寺庙、别墅,直到清代才逐渐形成街市商业区。民国初年的广州城,有内、外城之分,各城门外筑有瓮城、月城和翼城等,又有新、老城之别。民国时期广州城的建设与发展特点主要是:拆城筑路,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始出现路灯。广州的窄且密,民国时期拆城筑路是广州朝现代化都市前进的一步。

民国时期,广州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相应扩大,城区的范围陆续向外围延伸、扩大,作为城区扩大最明显的标志是骑楼马路分布的变化。清末民初广州出现路灯,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路灯的数量和质量等也不断增加和提高。综观广州城坊的发展变化,可由历史时期广州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交通堵塞、居住拥挤历史状况中窥知现今广州交通、居住等拥堵的历史影子。

广州算是一座历史名城吗?

广州算是一座历史名城吗

广州历史十分悠久。广州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广州在历史上曾经有着许多称号,如“羊城”、“番禺”等等,下面我们来简要了解一下广州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和变迁。羊城作为我国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最早的历史,可上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人们常称广州为羊城。这个名称出自一个美丽的神话,这就是流传其广的"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相传大约在周朝时,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人们食不果腹。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并出现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仙羊,羊口衔着优良稻穗来到这个饱受饥荒折磨的地方。

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这一地区永无饥荒。说完仙人就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羊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名称的由来。楚庭"五羊衔谷,萃于楚庭"这个美好的神话传说,表达的是古代广州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州不仅仅有羊城的称号,在诸多的古籍中,它也被称为:楚庭。

现在广州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很多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引唐《通历》“周夷王八年,楚子熊渠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据广府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恽统治岭南,南海臣服下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又称楚庭,或者称为楚亭。

番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一海内,以为郡县。”推行以郡县制,岭南设置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后,由于地理距离等原因,和中央朝廷的联系困难因而相对较为独立。南海郡的首任郡尉是南下的秦军将领任嚣,赵佗为首任龙川令。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于南海郡,南海郡下辖番禺、龙川等四县。今广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多属番禺县。

后人以建城人的名字来称呼它,所以广州有任嚣城、赵佗城等称号。 番禺一词最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是这样记载的:“一军处番禺之都”,在当时秦朝发兵五十万平定岭南,其中一路大军很快就顺利到达番禺。《史记·南越列传》中记载,任嚣在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 之所以将这个岭南之地起名字为番禺,过去有人说此地有番山和禺山,因山而得名。而番禺山的具体位置有很多种说法:在唐宋时期曾经称越秀山为番山,而如今在广州中山四路文化局内的高地则在清代时称为禺山。所以说,番禺因山而得名。 广州 东吴时期,广州一名开始出现。曹魏黄初三年(222年),孙权称王,吴国建立。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采纳吕岱的建议,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置广州,治番禺。广州这个名字开始使用,但是和我们今天的广州市不同,东吴时期的广州所管辖的范围更大。 隋统一全国后,推行州、县二级地方政制,以州统县,长官分别为刺史、县令。开皇九年至十一年,今广东境内共置16个州,广州为其中之一。

仁寿元年(601年)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州为番州。大业三年(607),省并到州县,罢州置郡,长官称太守。广州改为南海郡,领南海、曲江等15个县。 唐初,地方政制仍为州县二级,长官为刺史、县令。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刺史改称太守。广州改为南海郡,领番禺、南海、增城、四会、化蒙、东莞、浈阳、洽洭、新会、义宁、怀集、洊水、清远十三县。

文章TAG:建市广州读懂解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