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经验 > 三岔河到新口公路怎么还不动工,安乡县三岔河中学

三岔河到新口公路怎么还不动工,安乡县三岔河中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7 03:35:34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民国四年(1915年),龙州铁桥建成。第二年,政府拨出建桥余款专用于整修公路。遗憾的是,其间大里城至鸭水滩路段,沿河尽为悬崖陡壁,修筑难度极高,迫于技术限制,路线未能开通,只辟出一条小道绕经山顶供人行走。但时人将险峻化坦途的愿望并未更改。1923年2月17日,龙凭军路终于成为真正的“龙凭公路”。民族抗战:公路网初成从1932年开始,国民政府着手部署各地公路修建,到1937年,中国西部11省公路通车里程总计已达28370公里。

滇缅、川陕、川湘、颠黔…… 条条公路交织成网,输送兵力物资,兜起民族驱逐日寇的决心夙愿。彼时,许多国际友人与部队途经兰州往来,前往抗战前线,使得这个西部城市成为极为关键的交通要地。抗战胜利时,甘肃省共计修通干、支线公路26条,修通里程达4501.7公里。西兰公路,便是当时建成的典型一例。这条路起自陕西西安,终达甘肃兰州,全长702.5公里。

西兰公路路线图。来源/网络 1935年5月1日,西兰公路正式通车。伴随抗战全面爆发,西兰公路不仅顽强地经受住了战火涤洗,还作为战时交通要道,成为以西安为枢纽的“十”字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为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11载光阴,国人赋西兰公路以新生,七百余公里蜿蜒,通西北、运物资、联内外,西兰公路佐时人安家国。

这样的故事,在那段动荡岁月中,还在多处书写。或许,中华民族反抗压迫的史书中,静默不语的道路,应占有几许笔墨。 联通东西:“天路”现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们将天堑变通途的气概愈燃愈旺。这一次,我们将视线对准了中国西部的更遥远之地。那里雪山耸立,山陡水湍,有着世界最高峻的险峰,几乎涵纳了中国所有的地质地貌。

中国西藏左贡县川藏公路业拉山怒江72道拐。摄影/陈小羊,来源/图虫创意西藏,素来享有“雪域高原”的美称,赞誉背后,却是山陡水湍之下极为恶劣的交通条件。曾有人做过计算,从拉萨往返成都一次,至少需要艰难跋涉半年之久。改变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1950年,毛泽东主席指示解放军部队,在解放西藏的同时,也要建桥修路。

自此,18军将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开始修筑康藏公路。11万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各族民工共同投入了这项伟大工程。进藏部队修路场景。来源/人民网这一路,最高海拔近5000米,途中横亘着雅砻江、怒江、大渡河、金沙江等湍急猛流。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坍塌、滑坡、雪崩、泥石流随时都可能发生。当时能用于修路的工具,无非是钎、镐、筐、扁担、钻头,除此便只剩下人力。

山重重,水道道,艰难险阻的筑路途中,民间流传过一个比喻,川藏公路沿线上,平均每公里都有一位烈士长眠。这并非夸张。按照中央指示,筑路部队需要先进行路线勘测。1951年筑路会议后,6支勘测队被派遣进藏。等待勘测人员们的是高耸挺立的雪山。山势险峻,一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测量工具一起摔下深谷。公路途经雀儿山。此山海拔5047米,重峦叠嶂,怪石嶙峋。

有人曾感慨:“攻克雀儿山,鞭子打上天。”文献中这样记载当时的筑路场面——有的战士挥动铁锤,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飞溅,有的战士掌钎的手握得太久,手和冰冻的钢钎粘在一起,休息时一松手,被活生生扯下一块儿皮肉…… 悬崖峭壁上打炮眼的解放军战士。来源/网络为了加快修路进度,时任159团三连班长的张福林钻研出放大炮爆破的方法,每次爆破他都要亲自检查,山险路难,不幸在一次检查炸药的过程中被坠落的巨石砸中,牺牲在雀儿山深处。

张福林烈士墓。来源/网络14座大山、八条大断裂带、数不清的沼泽、冻土、冰川、原始森林。11万筑路勇士,统统克服了。诗人令狐安曾赋诗一首:云翩水舞,伟业英雄谱。筑就高原万里路,血碧长眠忠骨。险峰飞跃千重,萦怀烈士光荣。眺望军魂祭处,日边一片霞红。康藏公路步步推进的同时。另一条“天路”亦在孕育之中。1951、1953年,将军慕生忠两次运送物资进藏,道阻难行,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修路。

他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中央领导。1954年,党中央作出决定,青藏、康藏两条公路一起修。 1954年12月25日,康藏公路与青藏公路会师拉萨,于同一天全线通车,盛大的通车仪式在拉萨、雅安、西宁同时举行。自此,雪域高原上几千年的无车无路,终成历史。青藏公路219国道。来源/图虫创意修成后的康藏公路,后改名川藏公路,全长2255公里,平均海拔超越三千米。

文章TAG:三岔河新口安乡县动工中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