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穿家坪水库什么时候建,贵州开建10个骨干水源工程

穿家坪水库什么时候建,贵州开建10个骨干水源工程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5 08:57:12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没有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这些水库,那么对于农村来讲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发展来讲,影响却十分巨大。 任何一座城市发展,除了建设土地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水资源,工业生产需要水、日常生活同样离不开水,城市可不像农村,可以在家里打一口水井。当前有很多城市就是因为水资源短缺,而面临发展掣肘,比如关中平原、华北平原,因此才有了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工程等,如果再没有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库基础,那城市发展绝对会异常缓慢。

至于问现在的人会喝什么水,其实还是自来水,就算六七十年代没有修建那么多水库,随着不断发展,城市周边也绝对会建设大型水利项目,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只不过在六七十年代的发展背景下,修建水库的思想更积极,而当前修建水库,人力、物力成本都要高很多。不可否定这些水库为现代立下的汗马功劳,但也不能在当下妄自菲薄。

能不能將三峡大坝加高100米,將洞庭鄱阳湖加高成水库?

三峡大坝再加高100米,那就是285米高程了。这个问题早在三峡工程论证阶段就已讨论过。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在1958年以前的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中,曾拟定过260.235.220.210.200.190米等6个正常蓄水位方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正常蓄水位愈高,技术经济指标愈优越,防洪、发电、航运的效益也愈大。

但正常蓄水位高干200米后,重庆市以及邻近的乡村都将造成一较大的淹没损失。因此1958年成都会议决定:三峡前水位不超过200米,同时应进步研究195.190米方案。此后选择的175米方案,是折中的结果。建多高的大坝,因国情地情而异,在西伯利亚或许可以随心所欲,但川江不行。三峡工程已淹没或部分淹没县城9个,集镇110个,工厂1380家,房屋2929万平方米,耕地23万亩,移民107万。

陕西宝鸡4名初中生水库游泳3人不幸遇难,家长教育不严?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有发生,不管是孩子,还是一些青年好玩的人,游泳溺亡的确是令人痛心的事情,水是生命之源,但谁也是危险之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想每个有思想的人都懂。我们在谴责家长监管不到位和教育不到位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去深刻反思? 这个问题确实因该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每年溺亡的大多数为学生,青少年,这就证明一点,这个年纪的孩子,安全意识模糊,这就说明,教育和监督不到位,安全知识的普及不到位。

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2,每年有多少孩子因为戏水而死亡的,造成了多少家庭失去孩子,有关教育部门能不能把游泳作为一个体育项目,加人到课堂的普及和技能求生当中去。3,一些游乐场所,河道,水库,等地方,设警示牌或者做一些安全措施的防护工作不到位。 其实我初中时也差点没回来,就是因为午休和同学溜出去游泳,也是命大,同学的极力相救才捡回一条命,到现在我都怕水,我们村这五年之间至少有尽10个小孩和小青年,因为戏水丢了生命,这对一个家庭是最痛的打击,我十年前去过宝鸡侠水库,水深我大概记得最深60多米,就边上水浅的地方水性不好,也会送命,主要不光是水有淤泥这是最致命的所以感到痛心,希望家长,监护人,学校因当引起高度关注。

梅雨季节三峡水库水,能不能在重庆大山建水库然后打到黄土高原?

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不说别的,单就茫茫秦岭就是绕不过的槛。从三峡库区调水至黄土高原,不管是从重庆还是从宜昌引水,往北都是连绵山脉,即便建设通道,也只能是调取生活用水,而且到达关中盆地后,如何输送至海拔更高的黄土高原,更是难题中的难题。当前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虽然围绕长江往陕西调水,的确也有水利工程在建设,那就是引汉济渭工程,但引汉济渭是从长江北岸支流汉江引水,根本不是从三峡库区,汉江上游取水点与三峡库区的距离还有近300公里。

即便相关部门未来也规划有引江补汉工程,从三峡库区引水,补充至汉江,但往北最远也只是到达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根本到达不了引汉济渭的上游取水点。就算再建设通道,将汉江中游水资源引到上游,最终能到达的也只是陕西关中盆地,再引到黄土高原落差太大,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工程比较困难。不过,以上工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缓解西北地区的生活用水短缺,与解决长江梅雨季节洪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以南水北调生活用水调取为例,当前设计的泵站最大水量每秒不超过500立方米,这在长江洪峰动辄每秒6万立方米面前,实在微不足道。另外,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因为此处海拔高于京津地区,所以调水通道大部分采用自流方式。而东线调水工程,有很长一部分通道是沿用京杭大运河河道,但即便这样,调水通道尚且需要几千亿投资,可想而知如果建设更宽广的洪峰调水通道,则需要十倍、百倍的投入,这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真金白银。

至于问题当中问,在重庆大山之间修建水库,一级一级打到黄土高原,这其实也只是一个理论想法,实际操作可能性为零。从三峡库区向北到达黄土高原,距离大约在700公里,这么长的距离需要建设的水库不低于50座,每一座背后都要涉及大面积搬迁,且经过神农架、秦岭等自然保护区,这对整个秦岭的生态破坏将是致命的。总结:未来在围绕生活用水紧缺方面,长江水往北调的工程会越来越多,但在解决长江洪峰的问题上,南水北调方式不可行。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何喜欢在印度河上游的喜马拉雅山区修建大水库?

这个问题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印度河上游的喜马拉雅山区修建了大型水库,与克什米尔没有关系,况且大型水库也没在克什米尔地区,不要什么与都与政治扯在一起,毕竟大型水库修建不是闹着玩呢,这得要尊重科学,在适宜的地方修建水库。我们利用谷歌卫星图查看下图红色圈内,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山口处修建了大型水库。

为什么会这样修建呢?从地形来看,印度河流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是巍峨起伏的高大山脉,南部是印度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大致包括山地与平原两种地貌类型,而且在山区向平原地形过渡的地带落差较大,河流下切侵蚀力强,河道较窄,多形成峡谷,这里修建水库,工程量小,库容大,便于蓄水。所以印度河在喜马拉雅山山口处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人类修建的水库、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多选择了山区,如我们的三峡水库,尼罗河上阿斯旺大坝选择也是如此,平原地区落差小,库容小,蓄水少,地质条件不好,是不能修建水库,在我们长江、黄河下游也没见到水库。其次,印度河比较特殊,河流的水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几乎承担了整个河流的水量,这与河流补给类型有关。上游河网密度高,主要依赖于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每当夏季西南季风从阿拉伯海携带着水汽,受喜马拉雅山脉抬升影响,产生大量的降水,高山上冰川积雪融化也来补给河流。

所以上游水量较大,径流丰富,这也是修建水库优越条件。而印度河南部地区,地势平坦,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形成了沙漠环境,下游地区几乎没有河流发育,而上游修建这么多水库蓄水,通过调节径流来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需要。这与我们三峡水库的作用一样,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我们可以通过前段时间水库蓄水,来调节中下游地区的径流,解决目前出现的干旱问题,因此水库在发电、调节径流、防洪起着重要作用。

下图是巴基斯坦的德尔贝拉水库。此外,巴基斯坦和印度降水变率大,与我国一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干季受东北风影响,降水量很少,往往是夏季洪水泛滥,干季烈日炎炎,干热风盛行,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为此修建水库也是把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以用在干季之需,水库的存在很有利用价值。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自然环境深受喜马拉雅山影响,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开展国土整治,上游修建水库非常有必要。

文章TAG:穿家开建骨干水源水库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