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嵩县纸房镇初中怎么样,洛阳一大批中小学

嵩县纸房镇初中怎么样,洛阳一大批中小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06 00:28:40 编辑:管理知识 手机版

亲为庖人,汤得之,举以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下》:“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韩非子.难一.难二》、《吕氏春秋.求人》、《淮南子.氾论训》、《淮南子.修务训》等皆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也认为,伊尹为采桑女得于空桑之中,被献给有莘氏国君,然后交由庖人抚养,伊尹学得烹饪技术,最终能以美味佳肴而得到辅助成汤的机会。

《周礼.天官》里,有膳夫、庖人、内飨等官职,其为执掌王、王后及世子的饮食、祭祀、宴飨宾客之官。《左传.哀公元》云: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有虞氏是夏王朝的诸侯,设有主管饮食之庖正。可知,夏王更应有此官设置。庖正或庖人,常服务在君主身边,故有机会学到治理天下之术。伊尹,或缘此大学到了治理天下的本领;或利用庖人这一身份,作为有莘氏女的媵臣,以烹调为例,说服成汤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

有一点可以肯定,夏代的庖人,并非先秦诸子理解的身份低下之人,而是服务在君主身边的一种官吏,如伊尹。 2,伊尹在有莘之野种过田。《孟子.万章》、《太平御览》、《帝王世纪》均有记载。《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汜胜之书》亦说:“汤有旱灾, 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对于伊尹种田,孟子认为,是因为伊尹乐尧舜之道,不愿与世同流合污,自得其乐劳动于田间。

孔子和《墨子.贵义》认为,伊尹是身份低贱之人。有现代学者认为,伊尹是奴隶、弃儿,没有姓氏,因懂得烹饪技术,作为有莘氏女的媵臣,而成为成汤辅弼小臣。多数学者不赞成此说——甲骨文能够证明,商代设有专门管理农业的小臣,因为伊尹种田而认为他是个地位低下之人应该站不住脚。 四,伊尹如何辅佐成汤。 1,文献载,伊尹辅佐成汤,以尧舜为榜样,帮助成汤治理国家,伊尹的所作所为,成为后世辅弼者的楷模。

《史记.殷本纪》说:“汤举(伊尹)任以国政。”《书序》:“汤曰:‘予有言: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成汤说,视水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看人民生活是否安康,就能知道政治成败与得失。伊尹称赞成汤这是清明的政治,这样的君主能听忠言,能明事理,忠良之臣才会聚找到自己的身边。

文献记载,由于伊尹正直辅佐,投奔成汤的著名贤者有女鸠、女房、咎单等人。 2,伊尹还为成汤大力开展外交和间谍活动。《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朝,是臣服者朝见、拜见——表示成汤作为夏之诸侯而臣服于夏的历史史实。伊尹曾多次在夏商之间奔波。据说,成汤向夏王朝廷大力推荐伊尹,其是无非是想打入夏廷内部。

据《吕氏春秋.慎大》记载,伊尹确实是在夏内部搞了大量间谍活动。《孙子.用间》、《说苑.权谋》亦有记载。 3,伊尹在成汤伐桀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成汤“箭射伊尹”,演了一出苦肉计。伊尹奔夏三年。《国语》和《说苑》记载,他按照成汤的安排,拉拢夏桀元妃妹喜氏,掌握了重要军事机密,“故成汤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夏桀失败,奔于南巢。

《尚书.汤誓序》曰:“伊尹相汤伐桀。”《吕氏春秋.离俗》说:“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夏商鸣条之战,以夏桀失败而告终,伊尹报政。所谓报政,当为伊尹向天下诸侯宣告成汤灭夏的原因及必要性、拥有天下的必然性等诸如此类的告示。 4,商王朝建立后,权势显赫的伊尹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为辅佐成汤,制定了一系列统治制度。

包括,其一,礼乐制度。《吕氏春秋.古乐》曰:“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護》,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高诱注:“《大護》、《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成汤初年,伊尹制定礼乐,是以礼乐来教化民人,以起到“移风俗易”的作用。

其二,制定诸侯对商王朝贡赋制度。《周逸书.王会篇》有具体记载。其三,制定了商王朝的君臣关系准则。可参见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伊尹.九主》。 第二件,伊尹担任商王朝重要之职——小臣,即近侍之臣,辅助商汤管理国家日常事务。《尚书大传》说,伊尹“接履而趋,遂适汤,汤立为相。”《诗.商颂.长发》、《今本竹书纪年》都认为伊尹拥有很大的权力,除管理日常事务,还帮助成汤克服了商初年遇到的大旱之灾;伊尹还教民耕种,管理农田等等。

第三件,非常重要的是,伊尹不仅帮助成汤灭夏建商,更保证了商王朝政权初期的平稳过渡。成汤崩后,太甲即位为王,太甲不贤,遭伊尹放逐,王位由太甲之叔外丙继承。伊尹一方面对太甲进行教诲;另一方面,在外丙当政时期,伊尹摄政当国,以朝诸侯。太甲被伊尹放逐桐宫三年,学汤之法度,听伊尹之训,悔过、反善、自责、归贤。

《史记.殷本纪》、《尚书.太甲中》记载了这个过程。太甲改过自新后,伊尹又把太甲从桐宫处迎回朝中,并把政权重新交予他。伊尹又作《太甲》三篇继续教育太甲。后来,太甲在位十二年,称太宗,又称明王,成为商王朝名君。这与伊尹所下的一番功夫有很大关系。 (祭祀伊尹的卜辞)五,甲骨卜辞中,亦可看出伊尹之显赫。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为盘庚迁移之后以祭祀为主的记载。

此时距商汤开国,约晚了300年。但即便如此,仍可看出伊尹之显赫。 1,甲骨文中,有关伊尹的占卜,目前发现共有130多条,出现在子组、出组、何组、历组等卜辞中。罗振玉先生说,卜辞中,曰伊尹,亦曰伊,都指名臣伊尹。 2,伊尹在商代受到隆重的祭祀;经常能够附祭于商先公上甲和第一先王成汤;伊尹还与上甲以前的先公高祖一样,成为求年、求雨的祭祀对象;商王亲自献祀的单独对象,包括伊尹;商王还把伊尹作为祊祭对象——对人格神,于门内献祭称祊祭;从甲骨卜辞还可看出,伊尹被作为与商王室有婚姻关系的“亲戚”进行祭祀,商代所有老臣中,伊尹是唯一一位。

“老子”的父亲李乾是哪里人,在现代的什么地方?

关于老子(在此单指姓李,名耳,字伯阳,曾任东周柱下史的老子)之父李乾其人,祖籍为河南洛阳,属古西亳嵩县空桑涧,也即现在的洛阳市嵩县纸房乡龙头沟(莘乐沟)村李姓并非从老子开始,而是来源于老子的前十一世得姓始祖李利贞。《北史·序传》记载,李利贞(前1069~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司法鼻祖皋陶的后代。

在帝尧时代,因皋陶曾担任大理(司法官)一职,并连历三代世袭,所以,其子孙按当时风俗习惯,以官为姓氏,称理氏……。时至殷商末年,纣王帝辛执政时,皋陶的后裔有个名叫理征的人,因直斥纣王错误而降罪被杀。理征之妻 契和氏老家是陈留(今开封市杞县空桑村)人,本可逃回陈留,因担心连累娘家亲属,于是便顺着伊河往西亳遁逃。

途中,当母子饥饿难耐时,契和氏发现山坡的树上有不少“木子(即后来李子)”,于是便釆下来吃……靠这种野果保全了性命,来到了相当年的“伊候之墟”这一避难之所。契和氏与理利贞母子,为纪念靠李子得以活命,和不再姓理更便于隐居之故,从此改姓“李”。周革殷命后,李利贞之子李昌祖(老子的高祖父)得以恢复其贵族身份,成为陈国大夫。

因在宛丘(今淮阳)为官,故迁居鸣鹿邑(今河南鹿邑县)。春秋末年,老子父亲李乾(时任东周卿士),又名李敬,别名李元果,娶谷阳邑(今河南鹿邑县)的益寿氏名婴敷的女子为妻,于公元前571年生老子李耳。为什么说“伊候之墟”是在洛阳嵩县呢?因为伊候指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相伊尹,曾为商王朝延续600年国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生前的封地——有莘国就在嵩县伊河流域,或者说,就在嵩县南的伊川莘乐沟,也即东周的“伊候之墟”。

文章TAG:纸房嵩县中小学初中一大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