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问答 > 管理知识 > 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哪三个分别在哪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哪三个分别在哪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5-22 07:59:52 编辑:管理经验 手机版

1,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哪三个分别在哪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内蒙古阿拉善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西太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四川西昌

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哪三个分别在哪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

2,北京航天城的介绍

北京航天城,世界三大航天员中心之一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所在地。远离城市嘈杂,一个诺大的航天城,倒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宁静,只闻花香静谧,鸟语声声。远处红墙绿水交辉相映,近处特色建筑错落有致。

北京航天城的介绍

3,中国航天英雄有哪几位

杨利伟 费俊龙 聂海胜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6位航天的,无名无数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以及在他们身后默默付出的航天工作者,科学家,甚至包括永远支持他们的广大中国人民
目前主要是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6位 因为他们是成功上天的勇士 中国还有不少后备的宇航员呢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六位航天英雄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中国航天英雄有哪几位

4,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在短短7年时间还功克了载人航天的哪些难题 搜

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开发太空极其丰富的资源。目前仅美、中、俄三国拥有自主载人航天能力。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 杨利伟1人 2005年10月12日,随神舟六号飞船费俊龙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2人 2008年9月25日晚上9时10分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人
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员培训中心;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新建成了载人飞船发射场、陆海基载人航天测空通信网和飞船着陆场;建立了体现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飞船应用系统。

5,几年几月几日我国宇航员谁谁谁第三次进太空并在太空中完成了什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遨游,并积极准备出舱。16时34分,航天员翟志刚开始出舱,在刘伯明的帮助下,翟志刚一只手固定身体,一只手将轨道舱门解锁,缓缓打开舱门,整个开门过程持续10多分钟。  16时39分许,身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套舱外航天服——“飞天”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开始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翟志刚以头先脚后的方式进入太空,16时44分,他声音洪亮的向地面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候。”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了。 在翟志刚身穿的白色航天服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据悉,翟志刚身穿的“飞天”舱外航天服是中国研制的,总重量约120公斤,造价3000万元人民币。   同时,身着俄制“海鹰”舱外航天服航天员刘伯明也上身出舱,他将鲜艳的中国国旗递给翟志刚,翟志刚则开始向观众缓缓的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北京指控大厅里掌声雷动。  之后,翟志刚在太空中回收固体润滑材料,并将它交给轨道舱内的刘伯明,刘伯明将试验样品装入样品袋中。  在翟志刚的太空行走过程中,身上始终有两条安全系绳与母船相连,每一步操作之前,他都要先在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随后,航天员翟志刚报告:身体感觉良好!并报告准备返回轨道舱。  4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随后,翟志刚在轨道舱顶端移动,准备返回轨道舱。16时59分时,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整个“太空漫步”大约10分钟。

6,航空航天员中心的医保与医监分别司什么职责

航天医学(又称宇宙医学)是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载人航天的发展又促进了航天医学的发展。从医学分类上说,航天医学是一门特殊的环境医学,它是由于载人航天的科学实践需要.在航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和服务对象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甚至是从健康人中选出的更为健康的人。在科学研究与发展领域中,航天医学又属于生命科学的一个部分,涉及所有的医学专业,包括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各科,无论是治病、防病、保健和康复,还是挖掘人体的潜能都与它有关。航天医学的目的是使人体在特殊环境中能适应、能耐受、能完成航天的特殊作业。 中国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是位中医学博士博士。她和她的同事们为每名航天员建立了中医保健档案,进行辨证分型。大负荷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有时会使航天员身体出现某种功能的紊乱,比如疲劳、睡眠不好、血压波动等,这时中药的调理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医学监督主要用来监护航天员在航天全过程中的健康状况,监督涉及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设备的运行情况等。它一般分为飞行前、飞行中和飞行后三个阶段,飞行前尤其是训练时期的监督,主要是了解与掌握航天员心理与健康状况、生理变化特点与规律以及航天员的各种表现等,同时在即将飞行前,还要对航天员和各种物品、装备进行全面医检。   飞行中的医学监督难度大,主要靠遥测、航天员的自测与互测和通讯系统传送医学信息和数据。航天医师通过地面站的医监台,监视从太空发回的各种数据,并通过电视与航天员直接对话,对其身体状况作出综合性的判断和预测,同时航天员还要定期向地面汇报身体状况。飞行监督的目的总的来说是决定航天员能否继续飞行。飞行后的医学监督主要是进行检疫监督、康复监督等。医学保障主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对航天员身体健康有害的不良因素,采取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训练时期的医学保障重点是合理安排生活与训练,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食谱,进行日常保健和医疗等。飞行前的医保主要是合理安排航天员的饮食,采取隔离检疫等。   飞行中的医保很关键,航天员在太空越长,发病率也越高,必须定时监测他们的生理反应,对可能发生的疾病提出防治方案,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和工作,保证7-8小时的睡眠。航天员还得坚持体育锻炼,来预防和治疗航天疾病,常用的锻炼器材有跑台、健身自行车等。   飞行后的医保工作是对航天员进行着陆现场医学处理,送回驻地进行检疫和体检,合理安排生活和日常活动,加速适应地面环境,未发现异常或疾病,便可转入日常医保工作。
医保是负责航天员医学保护检查,医监是医学监护也是助手。都是负责返回后的航天员生理正常,科学进行保护和恢复。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我国航天员吃什么保健品

螺旋藻。螺旋藻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的食品”。顺昌有个基地,到太空培育螺旋藻,给宇航员准备维生素食品。来源: 东南快报(厦门)
太空和地面有一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太空中是微重力或失重环境。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与地面的生活环境迥然不同。航天员在与外界隔绝的飞船密闭舱里居住、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航天员在太空中吃什么?怎样睡觉?怎样上厕所呢? 1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喝水 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绝不能用杯子饮水,因为在微重力条件下水不会往下流,所以将杯子倒过来水也不会自动流进嘴里面。在太空饮水一般都是用吸管吸。装饮料的容器一端有一个注水孔,航天员用塑料吸管插入注水孔吸饮。 2 航天员在太空怎样吃饭 在太空飞行的初期,有些科学家推测,人在微重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吞咽困难,吃进去的食物可能会卡在喉咙部,咽不下去。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推测是错误的,人在太空中吃东西并不困难,吞咽也没有问题。因为人们吞咽食物是靠肌肉,跟重力关系不大。而且根据航天员反映,在微重力条件下吞咽食物,似乎比在地面上更容易。 在微重力条件下,用普通餐具从开口容器中很容易取出食物,特别是有黏性的酱、浓的汤和果汁、布丁以及肉块等,更容易用匙和叉取出来。只要稍加小心,用匙取出来后还可以送入口中,中途不会漂浮或溅出。但是如果食物不带汤汁或没有黏性,则可能四处漂浮或飞散。另外,如果食品中含植物油太多,油又浮在表面,则油滴可能会飞溅出来。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微重力条件下用匙取食物比用叉还可靠。例如,用匙盛牛奶,在微重力条件下如果拿匙的手左右晃动,牛奶不会被晃出来;但如果是在地面,牛奶早被晃到地上。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在微重力条件下液体的运动主要是受表面张力、内聚力和黏着力的控制;在地面,则主要是受地球重力的控制。 早期的太空食品是糊状食品,如苹果酱、牛肉酱、菜泥和肉菜混合物之类。这些糊状食品分别包装在塑料袋中。袋的一端有一个进食管,用手挤压塑料袋,食品就通过进食管挤入口中。除糊状食品外,还有需要加水才能吃的"复水"食品和一口可吃掉的"一口吃"食品。根据航天员反映,糊状食品口感不好;"复水"食品加水后不易软化;像牙膏状包装的食品令人恶心;"一口吃"食品在吃的过程中会喷出许多碎屑,不仅会弄脏周围的仪器设备,还可能吸入肺中,造成严重后果。 后来,太空食品有了很大的改进,品种和花样大增,航天员的菜单上列有80多种食品和饮料,其中食品包括火腿块、法兰克福香肠、加汁牛肉、加汁鸡块、酱肉丸、柠檬布丁、香蕉布丁、糖水蜜桃、什锦果酱、花生酱、炖牛肉、香肠小馅饼、肉酱通心面、腊肉苹果酱、果味增香麦片、玉米片、腊肉块、巧克力布丁、水果蛋糕、小点心、增香糖果条、果冻、桃干、杏干和梨干,饮料有柠檬汁、葡萄汁、橙汁、苹果汁、樱桃汁、草莓汁、黑咖啡、柠檬茶和速溶早餐等等。 我国航天员的食品也相当丰富,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等,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脱水米饭、咖喱米饭等主食全装在一个个书本大小的银灰色袋子里。菜肴品种丰盛,还能吃上大虾等海鲜。由于我国航天员爱喝茶,所以除了橙汁等常规饮料外,冰红茶、绿茶等时尚的现代饮料也一应俱全。科研人员还为航天员准备了草莓、苹果、香蕉、水蜜桃等水果,为了便于保存,在低温下去掉水分,加工成冻干水果。虽然水果变成了"干果",但口感、色泽都还不错。 3 航天食品有哪几类 航天食品大致有如下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太空正常飞行时航天员吃的食品,另一类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吃的食品。 在正常飞行情况下吃的航天食品有: 一是即食食品。它是拿过来就可吃的东西,不需要进行再加工,如含中等水分、一口大小的压缩成型的或用涂膜处理的干燥食品等。 二是复水食品。这种食品是冷冻干燥食品,在航天食品中占有较大比例,因为它在被送上太空时轻而小。但在食用前必须复水,在它的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单向入水阀门,以便复水用,复水后即可食用。 三是热稳定食品。这类食品是经过加热灭菌处理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类食品,太空飞行证明,在失重条件下用普通餐具由开口容器中取食完全可行。这类食品占航天食品的比例也很大,如在苏联"礼炮6号"空间站中这种食品占80%左右。 四是冷冻冷藏食品。这类食品是在地面上冻好带进太空的,溶化后即可食用。 五是辐射食品。它是经过放射线杀菌后的食品,曾在美国航天飞机飞行中少量使用过。 六是自然型食品。这类食品属于地面上未经处理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面包、果酱和调料等。 七是复水饮料(即冲剂或软固体饮料)。它需在太空加水溶解后制成冷饮或热饮。在包装上美国早期用复水饮料袋,后改用折叠塑料瓶和方形复水包,以便用吸管吮吸。 特殊的航天食品有: 一是备用食品。它是指在发生特殊情况必须延长飞行时所吃的食品,其类型同前。 二是应急食品。这种食品是指在飞行器发生故障时,航天员必须穿着航天服时所食用的食品,如铝管包装的半固体果酱、菜泥和肉羹等。应急食品也包括当航天员着陆后,降落到远离人烟的地方,等待救援期间的食品。 三是舱外活动中需要吃的食品。它是指存于头盔内颈圈部分的固体或半固体、流质供食器中的食品,供长时间舱外活动中临时供航天员饮用的食品。

8,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中国2019年全年进行了34次航天发射,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负众望,成功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这是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中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运载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最新成就嫦娥四号探器既指人秘的被软被传了,第一张月貌图后,随后,嫦娥二号的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带有五星红旗的月球车,在月球立下历史了,曾经的理想,我国首次航天的成功告全国,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要支行种的中国航天非之五号,第二年我正是我国正式户籍,2007年
我国最新成就嫦娥四号探器既指人秘的被软被传了,第一张月貌图后,随后,嫦娥二号的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带有五星红旗的月球车,在月球立下历史了,曾经的理想,我国首次航天的成功告全国,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要支行种的中国航天非之五号,第二年我正是我国正式户籍,2007年
我国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就是北斗导航系统已经完成主网。大功率的火箭已经研究成功。量子卫星也发射了量子通信,也正在筹划。
我国最新成就嫦娥四号探器既指人秘的被软被传了,第一张月貌图后,随后,嫦娥二号的玉兔二号顺利进行了,带有五星红旗的月球车,在月球立下历史了,曾经的理想,我国首次航天的成功告全国,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要支行种的中国航天非之五号,第二年我正是我国正式户籍,2007年全文热心网友 2020-03-1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就和重大成果。据介绍,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白皮书指出,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据白皮书介绍,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 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白皮书说,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3次发射; 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 21次发射成功。白皮书说,中国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3个航天器发射场,并圆满完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卫星、试验飞船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器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发射任务,又具有完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天合作的能力。中国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测控网,包括陆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船,圆满完成了从近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从卫星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控任务。中国航天测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白皮书说,中国于1992年开始实施载人飞船航天工程,研制了载人飞船和高可靠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试验装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9,关于航天科技作文800到1000字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神舟二号 北京时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神舟二号”飞船1月10日1时零分发射升空后,所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高度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40公里的椭圆轨道。 神舟三号 2002年3月25号晚上10时15分,我国研制的“神舟”三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不久的将来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发射的“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总长约7.4米,最大直径2.8米,总质量7794公斤。在推进舱和轨道舱的II、IV象限各安装一个太阳电池翼,推进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24.48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7米。轨道舱的两个太阳电池翼总面积12.24平方米,展开后的翼展宽度约10.4米。神舟四号飞船配置有13个分系统及供配电与电缆网。结构与机构分系统保证飞船的构型,并为航天员提供生活的结构空间。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天宫一号”在太空中孤独地等待新“主人”的到来,但它却早早就为“主人”们准备好了一切家当。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器材、各类服装鞋袜、睡袋、诊疗箱以及大量航天医学实验设备等都已布置妥当,内部环境也很舒适。此次航天员的太空停留时间比以往要长,他们要在“天宫一号”生活13天,以往在“神舟”飞船里最多是生活5天。而“天宫一号”的生命保障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能提供60天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生活60天,3个人可以生活20天。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节奏比较接近地球。以前飞行天数短,任务安排得相对紧密,航天员的作息节奏和地面上不一样。但随着飞行时间延长,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节奏会越来越趋向于地面。否则航天员生活节奏、工作节律被打乱,会感觉到不舒服,地面的支持团队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节奏。在10天左右的组合体生活期间,航天员工作、生活和地面基本同步,吃饭也是早中晚一日三餐,8点钟之前吃饭、打扫卫生,然后天地通话、医学检查,把一天的工作计划和地面协调好之后就开始干活。航天员按北京时间休息,晚上要锻炼身体,睡前把完成的计划和感受传回地面。为保证睡眠,有专门的设计确保航天员抗“昼夜交替”干扰,可以把窗帘拉上,睡觉灯光也是可调的。“天宫一号”的有效活动空间是15立方米,包括两个睡眠区,一个仪表显示区,一个空间科学实验区,一个在轨锻炼区。为了保证航天员有充足的睡眠和旺盛的精力,睡眠区设计了两个“房间”,以保证航天员在太空里也能睡上单间。三名航天员在太空的时候,不能一起睡觉,总要留下一个人值班,因此两个“单间”足够保证同时有两个人休息。他们还有3个睡袋,每人都有自己的“被子”。此外,“天宫一号”里还有一个专门的“密室”,在这个密室里航天员和家人说悄悄话,旁人无法“偷听”。不过,航天员的餐厅并不是在“天宫一号”里,而是在“神舟九号”的轨道舱内。“神舟九号”在天上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在“神舟七号”时,航天员已经可以吃到醋、辣椒之类的调味品了,而“神舟九号”“厨房”里可储藏至少80种食品,航天员每天能吃到不同种类的饭菜。在“神舟九号”飞船里,还有一位神秘“乘客”,那就是海尔集团研发的航天冰箱,它不是用来存储食物的,而是要完成保存医学试剂的使命,为飞船返回后航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样本支持。
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我们党和人民创造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今天,载人航天精神又为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增添了一笔新的宝贵财富。这笔精神财富荣耀神州,弥足珍贵,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思想内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 不辞辛劳、艰苦创业———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中国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洒下几代航天工作者辛勤的汗水,留下几代航天工作者奋斗的足迹。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想,栉风沐雨,不辞辛劳,克服了无数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创造了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奇迹。 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高新科技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广大航天人不畏艰险,顽强拼搏,不因遇到挫折而气馁,不因取得成功而懈怠,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义无反顾的战斗精神。科研人员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进攻,航天员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极限发起冲击,表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自主创新、求真务实———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展,靠的正是自主创新的勇气、智慧和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高起点发展,瞄准当今航天科技发展前沿,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自主创新,突破和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进展。中国的载人航天走的是一条与世界上任何航天大国都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投入少、效益高的道路。速度与效益,需要极高标准的工作质量。“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严上加严、细上加细、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分秒不差”……这些看似极端的口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航天人严谨求实的作风。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突破,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包括了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七大系统,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投入研制、试验和协调配合的单位多达3000多个。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又一次空前迸发。无论科研人员还是保障人员,无论火箭、飞船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情系载人航天事业的千军万马用齿轮咬合般的协作精神,汇聚成了助推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 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时代需要榜样,时代呼唤英雄。先进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时代的方向,他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他们的事迹是一个时代为祖国乃至全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展现出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 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埋头苦干,艰苦创业。 今天,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迷失了方向,在他们眼中,人生的目标就是金钱。而航天员们的成功,则从正面向社会昭示:人生价值的实现,靠的是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意志,离开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单纯以金钱作为追求的目标,只会走入歧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反腐倡廉,保持旺盛的革命精神,需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 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险,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当前的社会主义改革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此时更应该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懈登攀。 大力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上,刻苦钻研,严细慎实,不懈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即将执行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中国来说,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且为我们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先导,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方针,牢牢掌握尖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 大力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团结一心,共创伟业。 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凝聚希望。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军事水平的竞争,更是民族精神力量的竞争。我们应当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勇于奉献、不怕牺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同样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保证。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一代代航天人艰苦奋进的动人业绩和英雄精神,正成为我们民族一笔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
文章TAG:中国航天员中心中国三大航天中心是哪三个分别在哪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中国中国航天中国航天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