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机 > 三星 > 华为官方,华为官方网站

华为官方,华为官方网站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0:58:35 编辑:手机知识 手机版

1,华为官方网站

huawei华为商城官网://www.huawei:www:www.vmallcom华为企业官网

华为官方

2,华为官网网址是什么?

华为的官网网址是:https://www.huawei.com/cn/。

除了华为公司官网之外,华为还拥有许多与华为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网站,具体如下:

1、华为商城官网地址为:华为商城官网。

2、华为云官网地址为:华为云官网。

3、华为智能光伏官网地址为:华为智能光伏官网。

4、华为心声社区官网地址为:华为心声社区官网。

5、华为海洋官网地址为:华为海洋官网。

6、华为荣耀官网地址为:华为荣耀官网。

扩展资料:

1、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截至2019年,华为有18.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华为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

2、华为主要业务领域如下:

(1)、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同时,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3)、华为技术也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与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华为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产品和端到端的服务,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4)、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涵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网络能源、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方便人们的沟通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华为官网-相关网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官方

3,华为官网站

华为官网网址如下图: 华为商城网址如下图: 更多终端服务方面信息请关注“华为终端客户服务”公众号,很多服务类信息可以一键查询。

华为官方

4,华为官网网址多少

华为的官网网址是:https://www.huawei.com/cn/。

除了华为公司官网之外,华为还拥有许多与华为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网站,具体如下:

1、华为商城官网地址为:华为商城官网。

2、华为云官网地址为:华为云官网。

3、华为智能光伏官网地址为:华为智能光伏官网。

4、华为心声社区官网地址为:华为心声社区官网。

5、华为海洋官网地址为:华为海洋官网。

6、华为荣耀官网地址为:华为荣耀官网。

扩展资料:

1、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华为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截至2019年,华为有18.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华为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

2、华为主要业务领域如下:

(1)、华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围绕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能源、电力和交通等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系统的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2)、同时,华为还将对网络、云计算、未来个人和家庭融合解决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种终端产品中,坚持“开放、合作与创新”,与操作系统厂家、芯片供应商和内容服务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健康完整的终端生态系统。

(3)、华为技术也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与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华为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产品和端到端的服务,助力客户商业成功。

(4)、华为产品和解决方案还涵盖移动、宽带、IP、光网络、网络能源、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方便人们的沟通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华为官网-相关网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5,华为官方网站

展开全部 具体指的是什么功能没有呢,如果是太复杂的指令语音助手不能识别是正常的。

你在百度上搜索个华为就能找到并进入华为的官方网站了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6,华为官方网站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提问
你好华为畅享10puls的录音机里面的东西不小心删除了怎样才能恢复(特别重要的)
有办法吗
回答
这个没办法了
提问
拿到手机店里恢复也没用吗
回答
进入“设置”-“账户”界面。找到如图所示的“云服务管理”项进入。
接下来找回“回收站”选项,点击进入回收站管理界面。
接下来还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当授权后进入如图所示的云服务界面,在此点击”录音“进入录音文件管理界面。
在”录音 “管理界面中,切换到”回收站“选项卡。
然后从中选择想要恢复的文件,点击”恢复“按钮即可实现已删除音频文件的找回操作。
同时,对于手机音频文件的找回,我们还可以借助如图所示的手机数据恢复精灵工具来实现。
待打开此款手机APP软件后,在其主界面中,点击”音视频恢复“按钮,并在弹出的如图所示的界面中选择”音频“文件”
接下来耐心等待整个扫描音频文件操作的完成。
最后选择想要恢复的音频文件,点击“恢复”按钮即可实现恢复音频文件操作。同时还可以对所恢复的文件进行查看。
您试试
提问
主要是我没有在云备份里面保存怎么办    急~
回答
那就没法
提问
那去手机店里面恢复还有机会吗
回答
没有
提问
谢谢
回答
客气啦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9条

7,华为官网在哪里??怎么进去?

这个你可以去官网下载官方包强刷你原来的版本,不过数据会损失的,开机后跟你买手机回来那时一模一样的,这个不用进去%D%Arecovery的

首先你得上网查下华为那边有没有招聘,有招聘的话看下是否有适合你的岗位,然后在招聘网上投递简历,等待面试通知。

8,华为的官网地址是什么

华为的官网地址是http://www.huawei.com/cn/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您好,若是华为授权的实体店。价位和官网上是一致的。 .

华为的官网地址为:http://www.huawei.com。 也可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直接搜索华为官网地址。

无锡市的华为手机的售后服务,无锡市西新路26号华为维修点技术太差,服务态度也不好!造成用户一次次返修!直接影响华为声誉!

www.huawei.com

http://www.huawei.com/cn/

9,华为研发等部门从深圳搬至东莞,2700名员工集体搬迁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记者:王晶;36氪经授权转载。

从1987年在深圳创立至今,华为公司在悄无声息中迎来了31岁生日。

但是,“人到中年”的华为消息不断。2016年5月,一篇名为《别让华为跑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转发,文章称,作为深圳科技产业支柱的华为,正打算拔营迁往东莞。事后,华为曾对传闻予以否认。

而两年后的今天(7月1日),微信群中又流传出一张有关华为搬迁事宜的细节截图:

c今日,华为公司正式搬迁,40辆8吨货车,共60车次,搬迁车辆将往返深圳和东莞松山湖,搬家货车会有一个华为标识,“华为搬迁专用车辆”。

而7月2日,将有2700人从深圳到东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估计车辆约1500辆(其中大巴70辆)。

研发等部门从深圳搬至东莞

7月1日,微信群中流传出一张有关华为搬迁事宜的细节截图。截图内容显示,今日,华为公司正式搬迁。

时间及路线为:7:30从坂田出发——8:10左右到大朗收费站——台中路——环湖路——华为溪流背坡村F区,至下午18点完成搬迁。

8:00~8:30左右,40车辆集中在大朗收费口下高速,40车次下高速,9:00~18:00搬迁车辆将按以上路线往返深圳和东莞松山湖搬迁,搬家货车会有一个华为标识,“华为搬迁专用车辆”。

▲深圳坂田到东莞松山溪流坡村路线图(注:非华为公司路线图)

同时,细节中也包含了华为员工7月2日的上班安排。

7月2日,将有2700人从深圳到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估计车辆约1500辆(其中大巴70辆)。

7:30分别从深圳各区域发车,预计8:20~9:20分别大朗收费站和大岭山收费站,经环湖路到达溪流背坡村,少数人会从松山湖收费站走松水路到环湖路(路状不好,引导员工暂时不要走),下班18:00~19:00之间按上班路线返回深圳。因是第一天上班,各节点的交通疏导还需领导多关注。

对于这次“华为跑了”,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联系了华为方面核实并了解情况,华为内部人士表示,这次搬迁,除了研发团队外,还包括一些其他部门人员。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东莞松山湖距离深圳坂田很近,开车时间仅为1小时左右。而目前,华为位于深圳坂田基地的总部也安排了每日往返班车。

▲东莞松山湖地理位置

▲东莞松山湖附近

华为搬迁的背后,折射出企业壮大后,对研发成本、城市房地产成本和人员成本高企,而导致各类成本增加的多种考量。

今年年初,传华为在东莞会提供3万套员工住房,包括:

1、松山湖2000亩项目,预计2万套;

2、松山湖安居房项目443亩,预计5500套;

3、湖畔花园175项目,预计3000套;

4、华为松山湖南区公寓115亩,预计2500套公寓。

按照传闻分配方案,不区分楼栋、楼层、户型,单价全部统一为8500元/平米,以两房居多,各个部门分配的房型比例也一致,一房占12%,二房占比76%,三房占比12%。分配方案采取的是积分排序形式,入职年限、东莞常驻年限、年度绩效、公司荣誉称号等都能加分,而分房对象也设置了一定门槛,需要华为15-19级(包含操作),且入职满3年以上正式员工,还要是在东莞常驻或2018年在东莞常驻。

对于“分房”一事,华为官方并未回应。不过,一位华为员工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传闻内容)基本是对的。但是能买房的员工要常驻松山湖,而且这类房子在5年后也不能像普通商品房那样随便卖,如果在华为工作不到5年,离职时需要将房子退回华为。”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

在外界看来,华为近年来屡屡传出搬迁消息,或许和成本有关。作为中国一线城市,深圳的房价、人力成本等确实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CRIC提供的数据表显示,深圳商品房(含一手住宅、公寓以及商办)均价从2007年的14306元/平方米上涨至目前的57013元/平方米,涨幅为299%。而华为总部所在的深圳龙岗区房价也“水涨船高”。据CRIC统计,2017 年,龙岗商品房均价为41495元/平,相较于2007年的成交均价为10764元/平,这十年的上涨幅度已经达到285%。

记者注意到,此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深圳:

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任正非还说道,

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任正非:华为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

那么,华为部分员工的搬迁,是否意味着是华为“去深圳化”的一部分呢?

答案在否定的。在去年上半年的一次座谈会上,任正非明确表示,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任正非说,“深圳有着良好的法制化、市场化环境,在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深圳这几年总的各方面建设都是不错的,我天天都在看新闻,我们都很高兴。”

▲图片来源:东方IC

他还表示,深圳是在往前走,而且在经济低潮期,更要坚定信心地往前走。世界在动荡之中,中国还有这么稳定的发展环境,这是很难得的。这个发展过程中,深圳又显得更活跃一点。“我觉得这都是好的基础。我们的总部永远都不会离开这个环境,这个地方,不会有变化。”

此外,据一位华为人透露,此次搬迁或许也是华为扩大发展规模的一部分,“华为将不能带来营收的研发团队搬迁,将来赚钱的终端部门会搬进总部。目前坂田的地方不够用,终端只能在深圳天安云谷租办公楼办公。”

10,比iPhone还贵的华为Mate 20“稳了”?_

不知不觉,华为已经成为了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狙击苹果三星的先锋,而每年的 Mate 系列,则是华为高端机的年终大考,在 iPhone 新机发布后,余承东的一句“稳了”也是吊足了吃瓜群众的胃口。

2018 年 10 月 16日,华为在伦敦举办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年度旗舰机 Mate 20 系列。发布会全程节奏很快,但甩出的料却非常密集。余承东继续自信地操着“徽味英语”,向全世界展示了这款新机的全部。

发布会上,华为全程对标的对手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 iPhone,也难怪有人调侃,感谢华为把 iPhone Xs Max 再次发布一遍。

外观设计:不功不过,“浴霸”后摄

Mate 系列一直以来在外观设计上都是比较中正的,基本上都是追随当年的趋势,不会有太过出挑的设计。

Mate 20 系列也是如此,水滴屏、刘海屏、双面玻璃加金属中框都算是今年的主流设计,不过,为了凸显旗舰的身份,Mate 20 Pro加入了曲面屏,并且边框和下巴的控制也较为优秀,从而使得整机的屏占比进一步提升,华为官方宣称“珍珠屏”的 Mate 20 屏占比为 88.07%,而“刘海加曲面”屏的 Mate 20 Pro 则为 88.90%。

颜色及工艺方面,Mate 系列的定位和 P 系列还是有所区隔,并不能像后者极光渐变色那样“风骚”。这次 Mate 20 带来了5款颜色,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蓝色和绿色,经过镀膜处理,有细微的纹路设计。

外观上最大的争议来自这个酷似“浴霸”的摄像头排布。摄像头数量越来越多,如何拍不成了难题,P20 上的“感叹号”设计算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也许是为了做出区分,Mate 20 并没用沿用这种设计,而是把摄像头和闪光灯集中放置在背部的一个方形区域内,余承东表示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保时捷前脸的大灯设计,看起来确实很有秩序感,但也确实像浴霸。

能否接受就见仁见智了。但这绝对是一个有辨识度的设计,远远地瞥见一个“移动浴霸”,就知道你在享受爵士人生了。

保时捷设计同样没有缺席,不过这次后背的拼接材质设计看起来似乎有些太个性了。

屏幕方面,Pro 版采用了一块 6.39 寸 1440*3120 分辨率的 OLED 屏幕,在如今国产期间 1080P 泛滥的情况下显得尤其突出,精细度有了保证,而 Mate 20 则采用了一块 6.53 英寸 2244*1080 分辨率的 LCD 屏幕。两块屏幕均有阳光直射下的“鸡血模式”,Mate 20 最高亮度可达近 800 nits。从指标上来看,符合旗舰定位。

配置:你想要的,我都给你

Mate 系列历年来都是麒麟芯片的首发产品,华为也不吝惜疯狂的堆料。具体到 Mate 20 系列,麒麟 980 当然是没有悬念的,这款芯片虽然发步的时间更早些,但落地到产品上还是慢了苹果一步,Mate 20 成了第二款采用了 7nm 制程工艺的智能手机。

根据 ARM 官方给出的数字,麒麟 980 整体性能相较前代提升了 35%,同时在整体的能效比上还要提升40%,4 颗 A76 大核的带来的提升还是非常明显的。

麒麟 980 跑分图

而在现场,余承东秀出的 Mate 20 的成绩要更夸张,麒麟970,搭载麒麟 980 的 Mate 20 CPU 性能提升 75%,GPU性能提升46%,双 NPU 则是让性能直接翻倍。

GPU 一直是麒麟的短板,在 GeekBech GPU 测试中,麒麟 980 的分数相较前代有着明显的提升,不过仍稍逊于骁龙 845,至于 A12 就更比不过了。不过,Mali G76 是目前能效比最高的 GPU,长时间游戏后的表现可以期待下。

余承东在现场表示,Mate 20 系列开启应用速度提升了 61%,点击反应速度提升了 46%,100 款应用打速度比 iPhone Xs Max 快了一秒钟。而华为当年说的所谓“18个月不卡”,余承东也没忘记,他表示在 18 个月的使用后,Mate 20 的性能只减低了 5%,而竞争对手三星 Note 9 则是降低了 28%。当然这是实验室模拟环境,毕竟 Note 9 才发布没多久。

大电池一直是 Mate 系列的光荣传统,Mate 20 也塞进了 4000mAh 的大电池,而 Pro 版则为 4200 mAh。再辅以首发的“Super Super Charge” 40W 快充(官方宣称半小时可充 70%,完全充满不到一小时),及 7nm 的省电优势,续航会继续成为 Mate 20 的长板。

华为还为 Mate 20 系列带来了 15W 的无线快充继续吊打 iPhone :官方表示充电速率比 iPhone 无线充电快 70%,“甚至比 iPhone 插线冲还快”余承东颇为自信,甚至,Mate 20 还可以化身无线充电宝 为 iPhone 反向充电。

哦对了,Mate 20 Pro 还支持 3D 结构光(超过 3 万个检测点,0.6 秒识别速度)和屏下指纹,而普通版则为后置指纹。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还首创了“Nano SD”卡标准,进一步缩小 SD 卡的体积,从而让寸土寸金的内部空间可以容纳额外的存储卡。

除此之外,IP 68 级别的防水(仅 Mate 20 Pro,Mate 20 为 IP 53)、4*4 MIMO 天线(继续吊打 iPhone 的信号)、全球首款支持 LTE Cat.21 的手机、全球最快的 Wi-Fi 连接速率、双频 GPS……你想到的没想到的,需要的不需要的,华为一股脑全给你了。

拍照:能打败华为的,只有华为自己了

自从华为 P20 徕卡三摄横空出世后,各大榜单基本上就被“洗劫”了,在拍照(尤其是夜景)上颇有些笑傲群雄的意思。从目前华为的领先优势和对手这半年来的追赶速度来看,能在拍照上全面打败华为的,可能真的只有华为自己了。

具体来说,Mate 20 Pro 继续沿用了 P20 Pro 上徕卡三摄的思路,分别是 4000 万像素主摄像头(IMX 600),还有 2000 万像素广角镜头,以及 800 万像素长焦镜头。不过,广角端换成了等效 16 mm 的超广角。Mate 20 系列的规格要稍低些,主镜头为 IMX 380,16mm 超广角的像素也低了 400 万。

通过光学和模拟变焦相结合,Mate 20 Pro 可以实现 16mm~270mm 的 10 倍变焦效果,说得夸张一点,可以用来“打鸟”了。

此外,Mate 20 Pro 还加入了微距模式,可以实现最近 2.5 cm 的拍照距离。

这还不算完,Mate 20 系列还支持“超级 HDR”,通过 10 张 RAW 格式照片合成算法来降低噪点,提升宽容度,最高 iso 可以飙到 10 万,在 0.5 lux 的照度下也能拍到可见的图像。另外,Mate 20 系列也支持 5m 水深的水下拍照,不过需要搭配官方附件。

不过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这次 AI 方面华为没有提及太多,仅介绍了一些在视频上的应用,比如智能分离前景色,营造黑白背景的效果;再比如可以识别人脸,智能切换镜头等。

图片来源:量子位

倒是 3D 建模和 AR 颇为抢风头,3D 摄像头也可以采集显示物体的 3D 信息进行建模,并且通过 AR 投射到现实环境中。现场演示的小熊猫 DEMO 颇为成功,未来如果应用在购物上,还是有不小的想象空间。

总结一下,华为继续巩固在拍照上的优势,微距和10倍变焦模式的加入,使得手机拍照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甚至愈发向专业相机靠拢。不过目前我们最期待的 DxO 评分还没有更新,Mate 20 Pro 能在原有高度上提升多少还无从知晓。

软件层面提到的更新不算多,基于 Android 9.0 的 EMIUI 9 终于加入了全面屏手势,也是左右划返回,上划桌面,悬停多任务这套逻辑。比较有意思的新功能有“双指点击找同款”,据说目前已经覆盖200多个购物平台,2000 万产品 SKU;此外,还可以通过 3D 镜头识别食物的大小,进而计算卡路里。PC 模式也有了升级,支持无线投屏,不再需要转接线。

不止一个 的 One More Thing

华为这次还带来了一款 Mate 系列的新产品:Mate 20 X,定位为超大屏手机,7. 2 寸 2244*1080 OLED 屏幕,杜比双扬声器、 5000mAh、石墨烯加液冷、和 Mate 20 Pro 一样的相机模组,还支持4096级压感的触控笔,又是一个堆料怪兽……

这个环节有一个小插曲,为了凸显 Mate 20 X 的游戏表现,华为直接“跨界竞争”,选择和 Ninetendo Switch 对比,而对比的是屏幕分辨率和电池:华为表示 Mate 20 X 拥有 1080 P 的分辨率和更长的续航表现。当然我们都知道,没有这么比的,国产厂商的“老毛病”又犯了。

此外,华为还推出了新的手表系列产品 Watch GT,1.39 寸 454*454 OLED 屏幕,双芯片架构,官方表示可以实现两周的夸张续航,也有 GPS 24小时导航、实时心率检测、运动检测、50m 防水等功能。

价格:最贵一万六,真“吊打”苹果

价格方面,今年手机行业全面涨价是大趋势,作为华为的旗舰机系列,Mate 20 也来了一波“消费升级”:

Mate 20,4G+128G,799欧(6397元);6G+128G,849欧(6797元)

Mate 20 Pro,6G+128G,1049欧(8392元)

Mate 20 RS(保时捷),8G+256G,1695欧(13571元);8G+512G,2095欧(16760元)

Mate 20 X,6G+128G,899欧(7193元)

Watch GT Sport 版 199 欧(1591元),Classic 249 欧(1992 元)

Band 3 pro 99 欧(792元)

价格公布时,全场没有响起掌声,虽然有所准备,Mate 20 系列看起来也称得上“真香”,但大家显然还是被价格吓到了。

给个参考,今年上半年发布的 P20 Pro 6+128G 版本欧洲售价为 899 欧元,国行则为 5388 元,Mate 20 Pro 应该不会低于 6000 了,而定位稍低的 Mate 20 应该会控制在 5000 左右。至于保时捷版,虽然保持了去年同样的价格(国行其售价分别为 9999 元和12999 元),但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汇率等问题,不排除小幅上涨的可能。

手表的价格是个小惊喜,国行售价应该在 1000 元出头。在这个价位,如果确实能达到官方宣称的续航和防水表现的话,相当有竞争力。

如今华为的高端机志在挑战苹果三星,此次新机的价格虽然不菲,但算是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并没有高得离谱。高端市场是长板机的竞争,异常残酷,如今三家都已亮剑,又将会是一阵腥风血雨。

真机上手图来自 The Verge 及 PhoneAren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一件护住你的上半身,共同抵御资本寒冬

比抱着羊驼还温暖且有趣的重磅「职场杀焦帽衫」

五款在售, 戳小程序开抢

11,华为自研操作系统抗衡 Android?可行性有多大?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SDN”(ID:CSDNnews),作者 屠敏。36氪经授权转载。

北京时间 12 月 6 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消息,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中方已向美、加两国进行了严正交涉,要求它们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

而孟晚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且同时担任华为 CFO 一职。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援引司法部 Ian McLeod 的声明报道称此次孟晚舟被捕的缘由,是因其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而面临被引渡至美国。

而这是否是下一个“中兴事件”,面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缺失的中国市场,一直活在传言里的华为自主操作系统「麒麟 OS」是否真实存在?倘若存在,它又会在怎样的状况下面世?或许对此充满好奇以及期待的并不止我一个人!

几年前,坊间就在传华为正在秘密研发一款操作系统,意欲和当前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 Android 相抗衡甚至将其取而代之。今年 5 月,据《南华早报》报道,熟知华为公司的人士透露,在 2012 年美国司法部对华为和中兴通讯进行调查后,华为就开始着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

不过没多久,华为针对这一传言即刻作出回应,并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华为没有发布自有 OS(操作系统)的计划。我们的重心在 Android OS 产品;我们对移动 OS 采取开放的态度。我们不断努力通过持续创新、行业开放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综合体验,并将致力于此。”这一声明可谓是正面出来辟了谣。

但时隔半年后,又有网友最新爆料华为对于自研操作系统的态度甚至不少国内外媒体一度用「华为已确认」的字眼来宣告这一项目的存在。而这一消息来源于微博大 V 博主@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日前在微博上发帖表示:“刚认识了一位华为手机终端技术支持专家,大家有什么问题,关于华为的,关于手机使用的,关于其他手机,我来向他提问哈。”

在评论区,来自华为的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Bruce_Lee 频繁与网友互动,并为其答疑,这让诸多网友确信@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在帖子中提到的华为手机终端技术支持专家就是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Bruce_Lee。

与此同时,当评论区有网友问及华为是否在打造新的操作系统时,得到的回应是:正在研发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倘若评论区的“回应”真的来自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Bruce_Lee,那么也相当于实锤了华为正在自研操作系统。不过就现实来看,这无疑可以填充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空白,但要说取代 Android、撼动 iOS 的地位未免为时尚早,与此同时,网友对此的态度也贬褒不一。

01.国产操作系统之殇

不少网友在听到华为的操作系统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消息后皆为之兴奋,毕竟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宛如吊打,且此前已经体验过一次了。

中兴事件引发的无芯之痛

回忆中兴事件的发生,仿佛就在昨日。此前根据美国商务部网站的信息显示,中兴通讯自 2010 年 1 月至 2016 年 4 月期间,在知晓美国依据《伊朗交易与制裁条例》对伊朗长期实施制裁的情况下,仍将内含美国制造的受限类配件和软件产品出口到伊朗,以获取伊朗公司的合同并参与当地庞大通讯网络的供应、建设、运营及服务,这些合同金额达到数亿美元。最终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提出了三项指控包括串谋非法出口、阻挠司法以及向联邦调查人员做出虚假陈述。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立案调查早发生于2012 年,后到了 2016 年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简称“BIS”)才正式将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并采取具体管制措施,直接导致中兴暂时停牌交易。

在往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兴经历了最难熬的时刻,从协商失败到被“封杀”,其次是被罚,再者内部被要求整改,最终于今年 7 月 14 日,美国商务部才正式解除了对中兴通讯销售的封杀令,因而中兴通讯才得以长吁一口气,且在官方发布「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的标语后宣布恢复公司生产运营。

整个中兴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措手不及,但此后更多的舆论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而其中不争的事实就是没有真正属于自家的国产芯片,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次演讲中也曾表示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也验证了这一点。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人家迟早会用各种办法来给你设置障碍。”

芯片尚且如此,操作系统又何尝不是。当前就移动操作市场来看,Google 开源的 Android 和苹果闭源的 iOS 操作系统平分了这天下,两者累计占比高达 99% 以上,而国产手机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在 Android 操作系统之上自我开发与创新而成,但不得不让人正视的是,它的最终控制权还是握在了美国的手中,况且近日的 Android 也处于火生水热之中。

开源的 Android 最终也未能逃脱收费的命运

之前,CSDN 也报道过,Google 因旗下全球第一大移动操作系统 Android 涉嫌垄断行为而遭到欧盟调查,今年 7 月,欧盟判定 Google 违反反垄断法并对其处以创纪录规模的反垄断罚款,金额高达43.4 亿欧元(50 亿美元)。随后,Google 虽然表示会继续上诉,但迫于欧盟宣判的 90 天整改期限,最终 Google 还是终结了十年 Android 的免费模式,走上了收费的道路。

根据 Google 对外宣布的消息,针对欧盟地区,明年 2 月起,Google 将对所有使用 Google App 服务(Google Play、邮箱、地图等等)的 Android 手机厂商收取授权费,每台使用 Android 系统设备的成本可能高达 40 美元(人民币 277 元),这将直接导致手机销售的价格与之上涨。不过要论这一收费政策对中国手机厂商有什么影响,明确地说,在国内销售的 Android 手机,暂时不受什么影响,但是未来就不一定了。

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影响

而之所以暂时没受什么影响,这和国内手机厂商使用的 Android 系统有关。

事实上,Android 移动操作系统部分是开源的,但也有部分并未开源。它可以减缩为两个部分来看:

谷歌移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简称 GMS)

Android 开放源代码项目(Android Open-Source Project,简称 AOSP)

其中,GMS 就是 Android 的灵魂所在但它是闭源的。GMS 包含 Google 多款在线服务,其中包括 Google Play、Google 语音控制助理、Google 地图、Gmail、YouTube、照片等服务。

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我们无法访问上述的 Google 服务(原因想必大家都懂)。因此,国内的手机厂商只需借助 Android 开源的那个部分即AOSP,保留 Android 系统底层的同时再开发出自己的软件功能,并打造独立的账号体系。

而在上文中提到的 Google 将对欧盟地区收取 Android 授权费,也是针对 GMS 部分,自然就与国内发售的 Android 设备没有太大关系了。不过随着国内手机厂商相继进军国际市场,在海外销售的国产 Android 手机的不定性相对更大,此前,据第一财经报道,小米相关人士表示:“Android 收费涉及到 Google 的一系列应用,在国内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在欧洲的情况还要看具体的协议是如何规定的。”

整体而言,Google 倘若未来有一天不再将 Android 开放亦或是对开源的使用协议进行更改,国内的开发者或企业都将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于 2012 年所言:

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 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 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拿下上甘岭。拿不下上甘岭,拿下华尔街也行。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因此,自研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02.开发一款操作系统谈何容易?

但是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又岂是一句话的事情,此前的“汉芯”、“红芯浏览器事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国人对国产技术的不信任,况且与 Android、iOS 同处一时期的塞班、黑莓、Windows Phone系统也纷纷陨落,华为就能一举成功吗?事实上,一款系统到底能不能成功,不仅仅取决它的用户量、推广程度、应用数量,更重要的是生态体系。

曾经是王者的嵌入式系统——塞班系统因过于执着“硬件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导致其机型碎片化太过严重,这势必让开发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另一方面,塞班系统的版本兼容性也不尽人意,且内耗过大、UI 用户体验差,种种原因导致其不能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最终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另一款老牌手机厂商黑莓,于今年 3 月 31 日宣布彻底移除 BlackBerry World 应用市场中的所有付费应用程序,并关闭所有购买功能。

而这仅是黑莓 BlackBerry OS 关闭计划的一部分,按照黑莓的规划,将在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全面停止 BlackBerry World、BlackBerry 10 以及 BlackBerry OS 系统。这一系统的陨落主要因为在进入智能机时代,黑莓系统一成不变的更新、自身应用的匮乏,让它的用户纷纷倒戈 Android 与 iOS。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于 2010 年高举Windows Phone(简称 WP)操作系统大旗进场,整体而言,基于 Windows CE 内核的WP 在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上和 Android 也有的一拼,且安全性甚至要高于 iOS,不过最终还是落败了。究其原因,有一点业界公认的事实是,微软未能在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周围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

对此,于 2010 年 3 月到 2012 年 2 月在微软担任 Windows Phone 产品管理负责人的Brandon Watson 也认为Windows Phone 最终被迫放弃的主因有两个,一个是终端制造厂商和运营商不愿意支持;另外一个是 Windows Phone 没有海量优秀的应用做支撑,以至于经常被开发者选择性忽略。

如果要说老牌的操作系统的成功及失败无法给今天华为研发的操作系统做参考,那么被安全业界人士炮轰为史上最烂的系统三星的 Tizen 或许能给华为一些警醒。于 2012 年推出的Tizen 系统核心是开源的,它的很多应用程序也是三星基于平台开发的,但目前唯一的使用者仅有三星。因为这款操作系统在操作体验、界面设计、功能上都与早期 Android 版本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因此在如今成熟的 Android 系统之下,它的胜算微乎其微。

因而,华为研发的操作系统能否成功将最终取决于其是否具备一个完善且创新型的生态系统。

03.华为研发操作系统的可行性有多大?

目前,除了爆出华为正在研发操作系统的消息之外,并没有相关的具体细节披露。但是以技术驱动型的华为一直存在强烈的危机意识,且其每年对研发成本的投入足以支撑华为在底层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据华为发布的报告显示,华为 2017 年研发费用高达 897 亿元,占收入比为 14.9%。过去 10 年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 3940 亿元。

此外,与中兴通讯不同的是,华为自己有能力去研发麒麟 SoC 系列产品,而中兴通讯需要依靠高通和联发科提供智能手机的 Soc。 正因如此,华为计划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相较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而基于“华为研发操作系统已确认”这一现状,知乎上的网友对此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网页链接):

@匿名用户(可能来自华为):

我司研发系统不止一套,而且很多人说很难成功,可是从 2016 年就已经赚钱了,只是没用在消费者市场。

很多人说手机系统,确实有自研,而且在使用,只是没有面相给消费者市场。

和谷歌合作是有,只是一个战略,自己防止卡脖子的系统也有。同理中兴也有,中兴今年宣传了,没有 To c。

还有一点,按照现在的趋势,手机系统的市场已经到了瓶颈饱和了,没有什么新花样可以玩儿了,不如做一个超前的东西,当然谷歌也在做,大众不知道而已。

最后一点,做失败了又如何呢?技术是靠积累的,我失败了比别人连做都没做的要好吧。很多人说你又抢占不了 iOS、Android 的市场,记得当年 iOS 发布前甚至往后一年多的时间,很多人也说抢占不了诺基亚市场份额一样,都是一样的套路,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总会有不小的成就的。

只有做了才会增加成功的几率,失败一两次甚至十几次又如何。庆幸我司不是上市公司吧,要是被资本牵头,资本是不允许很多不盈利的项目进行的。

@逆铭:

搞好 OS 从根本来看也许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问题。

@知乎用户:

也许在等风来吧!

首先是时机问题,比如 5G 时代、物联网,都会成为发展的一个契机。

现在华为的手表用的就是自己的系统,也许将来会从物联网着手先发展。毕竟华为为了 Android 底层也贡献了不少代码,华为在智能家居、云等方面也有自己的系统,所以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技术应该不是大问题。

大家考虑最多的就是生态,也许生态这个问题等到时机成熟,就不是什么难以逾越的问题了。

比如 5G 来临,网速的大幅提升,以及手机性能的大幅提升,类似微信小程序,快应用,甚至是 Web 应用,云等等跨平台应用会成为主流,而不是依赖特定系统。

也许会全面兼容现有的 Android App,内核换成自己的。

总之,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安全、流畅、产权。产权在手,保证的是生存,不会被断粮;流畅,和苹果争生存空间,华为手机一直以此为目标;安全,一切的基础。只要保证这几点,至于何种形式,用什么样的技术,都不重要。

最后,你又怎么看,欢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12,华为开出AI第一枪_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舒虹。 36氪经授权转载。

两年前,有华为海思开发人员自告奋勇,要在华为内部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且许诺一定做得出来。

华为已有多年的芯片设计经验,不管是芯片之上的CANN(神经网络定制的计算架构)层还是框架、应用层,也都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因此,决策的过程并不复杂。“我们就是盖了个印,说,去做吧。”华为轮值董事长、华为海思董事长徐直军说。

2017年6月,在上海的一次内部交流中,该项目正式敲定,开发人员为其起了一个颇具想象力的代号——达芬奇。

达芬奇,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画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多才多艺,是个全方位的人才。这和华为起初设定的AI理念一致:华为需要的是从芯片、到云、到边缘、到不同物联网终端的全场景支持。“因此,必须开创一个全新的架构,这是华为的不二选择”,华为首席战略架构师党文栓指出。

在2018年10月10日“达芬奇”项目正式浮出水面的数月前,外界已难掩对它的好奇与猜测。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达芬奇”项目被华为高管在内部称之为“D计划”,是华为十年内最大的研发项目,其主要内容是将AI引入华为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当中——包括电信基站、云数据中心、智能手机、监控摄像头等,并为数据中心开发新的AI芯片,使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应用可以在云端使用。换言之,“D计划”背后承载的是一个甚为庞大的华为AI布局。

10月10日,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终于正式揭开“达芬奇”的面纱,并将其中一枚已研发成功的AI芯片握在手中、对外展示。

“华为有一个‘达芬奇项目’是事实,但是没有‘达芬奇计划’。华为内部项目众多,例如无线的5G、网络产品线的400G、终端的Mate 20,每个业务线可能有自己的排序。我关心每一个项目,达芬奇只是其中之一”,徐直军说,“外界一直在传华为在研发AI芯片,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这是事实!”

华为轮值董事长、华为海思董事长徐直军

然而,AI芯片并不是华为AI战局的全部。那么,华为AI究竟做什么、怎么做呢?

首次曝光的AI战略

“先随便开一枪,打中了就换炮集中火力攻城,如果打不中也没事,就让子弹飞一会儿。”今年4月,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罕见接受媒体采访,并透露了华为的研发策略。

据多位华为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任正非在内部强调:华为不做公共的人工智能产品,不做小商品,始终要保持在主航道上。人工智能虽然有泡沫,但是大的趋势和方向不会变。在方向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先开一枪,不能等,要大胆地往前走。

过去,外界对于华为AI的第一印象来自于AI芯片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它让手机的各项应用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能够让手机自动识别被拍摄物体的类型、给出更优化的拍照解决方案。

AI芯片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已在荣耀Magic、华为Mate 10等搭载麒麟系列新品的手机身上得到验证。“华为手机增加了AI能力以后,带动了全球智能终端AI领域的创新,也带动了华为智能手机成长,预计今年销量能够超过2亿台。”徐直军说。

麒麟系列芯片的核心之一在基于寒武纪架构的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现在,华为决定另辟新路,自创全新的“达芬奇架构”。

10月10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发布了两款昇腾系列的AI芯片——昇腾910(Ascend 910)和昇腾310(Ascend 310)。其中,昇腾910是目前全球已发布的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AI芯片,昇腾 310则是目前面向计算场景最强算力的AI芯片。这两款芯片都是华为在全新的“达芬奇架构”基础上研发的。

与英伟达、英特尔、高通等芯片巨头聚焦在云端或终端不同,华为昇腾系列AI芯片基于统一的架构,支持从云端、到边缘计算、到终端的全场景,“目前还没有看到市场上有其他架构能够做到这一点”,徐直军说。

“达芬奇”架构揭开面纱背后,是华为正式面向AI开出的第一枪。

除了发布两款AI芯片之外,10月10日,华为还正式发布“全栈、全场景”的AI解决方案。

徐直军解释称,华为提出的“全场景”,是指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部署环境;“全栈”,指的是技术功能视角,是指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

具体而言,华为的全栈方案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基于达芬奇架构的昇腾(Ascend)AI IP和芯片。其中芯片分为5个系列,Max、Lite、Mini、Tiny、Nano,目前已公布了昇腾910(Max)和昇腾310(Mini);

其次是CANN,即神经网络定制的计算架构,它是高度自动化的算子开发工具,可以三倍提升开发效率,也兼顾算子性能。

还有MindSpore框架,它友好地将训练和推理统一起来,并全面适应端、边、云等全场景;这是华为AI与市面上已有框架,包括谷歌的TensorFlow、百度的PaddlePaddle、Facebook的PyTorch、亚马逊的MXNet等的最大不同。

应用使能也是其中一个部分,它是一个机器学习PaaS(平台即服务),包括由ModleArts服务提供全流程服务,分层、分级API,以及预集成方案,用于满足不同开发者的需求,促进AI应用。

华为AI解决方案

一位华为海思研发人员告诉全天候科技,目前业界公认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支撑是计算力、算法和大数据。华为的全栈方案,一次性解决了人工智能两种最核心的能力:计算力和算法框架(MindSpore)。目前在AI算力层面,国内顶级玩家较少。今年9月,阿里达摩院刚刚成立“平头哥”半导体公司,专注芯片研发,垂直领域则有寒武纪、地平线等。而顶级的人工智能框架几乎均来自美国,最著名的有谷歌的TensorFlow,Facebook的Pytorch,亚马逊的Mxnet。

在华为全栈方案的系统结构图中,华为将MindSpore与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学习系统TensorFlow并列在一起。

但二者并不相同。徐直军对全天候科技等媒体称:“我们分析过,现在所有框架很难适应全场景。比如谷歌主要推的是云上的人工智能,它是在云端训练、推理,但这个框架不能用在手机这样的端侧。你要在端侧做训练、推理,框架就要小,架构要灵活,现在的Tensorflow就放不进去。边缘,未来网络里面是边学习、边推理,也需要有框架。我们会出一个部署在端上的学习框架,这个之前是没有的。我们找不到一个框架真正能够实现全场景,所以就自己做了一个,这样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手握云、边、端等不同场景,并具备不同场景的技术能力,也被认为是华为AI战略的坚实基础。今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2亿台,同时,华为公有云和私有云也将成为华为AI芯片最大的种子用户,拥有自主AI芯片将令华为云服务更具性价比。

华为从运营商业务起家,到消费者业务、企业级业务,是全球第一的电信设备商、全球前三的终端厂商。据华为官方数据,华为2017年度净利润增长28%至475亿元人民币,对比2008年的78.48亿相比,10年翻了近6倍。

一位就职于高通的人士对全天候科技分析,在芯片侧,华为AI芯片的算力虽号称超过英伟达,但英伟达所构筑的AI生态全球范围内仍无人能及,其GPU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通用AI硬件计算平台;在AI框架上,谷歌的TensorFlow和Facebook的PyTorch已经成为主流。但要论从云到端的全场景,全球可能找不出一家公司能与华为在产业链与商业形态上形成对标。

对于未来的市场竞争,徐直军坦言:“华为不直接向第三方提供芯片,跟芯片厂商没有直接竞争;华为提供硬件和云服务,因此跟硬件和云服务厂商应该会有竞争。但是,没有竞争不叫市场,华为在市场上能不能竞争过对手,关键看华为做得怎么样。”

生态与边界

华为的AI布局带有明显的“企业级”和“技术底层”印记。

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2年,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价值,将高达3.9万亿美元。而华为认为,到2025年,整个AI产业的市场空间有90%在企业级市场。

徐直军指出,在华为整个AI战略中,Mindspore作为计算和推理框架,未来能不能构建一个生态,大家会不会用,这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挑战。

华为常务董事、战略和市场总裁徐文伟对全天候科技表示:“(企业级市场)华为能做得好,前提条件是技术好,平台有足够的先进性。华为2017年研发投入近90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5%,公司强力投资研发,必须保证技术上是领先的;二是保证平台的开放性,三是公平、公正。这几点保证我们平台的伙伴会越来越多。”

徐文伟称:“华为的战略是平台+AI+生态。”据他介绍,华为AI生态中包含了产业联盟、商业联盟、标准及开源以及开发者的四类生态伙伴,计划3年发展100万AI开发者和合作伙伴。

从全栈方案需要涉及的芯片、库、框架、工具、平台,到全场景需要覆盖的云、边、端各种应用场景,华为都拿出了实际的产品方案和演示案例。例如,在应用案例上,深圳机场、招商银行、奥迪等都应用了华为的AI技术。

在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除了技术和应用上的生态,华为还布道“普惠AI”的概念,旨在不断降低通用技术的应用门槛,并宣布将投入10亿元用于AI人才培养。

不过,建立生态对于华为来说并非易事,争议随之而至。在生态理念上,华为有著名的三句话:上不碰数据、下不做应用、不做股权投资,并一贯坚持“技术优先”、“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合作伙伴认为,AI可能会动摇华为的基本商业立场,人工智能做算力和算法,怎么可能不碰数据?

“有时候外界把‘上不碰数据’误解了,说什么都不碰,其实说的是公有云的策略。有一些数据我们是要分析的,是帮助客户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然后还给客户,包括我们和金融企业合作的一些项目,如反欺诈等等,为什么招行信用卡安全做得非常好,就是我们两家联合起来做了很多,华为帮助招行分析数据,这个数据资产是招行的,华为不会试图拥有。”徐文伟告诉全天候科技。

和华为云一样,华为AI只想做“黑土地”——不碰数据和应用,只为行业伙伴和开发者提供创新的“沃土”。“解决各行各业的各种用途,不是华为做的,华为做不过具体的行业企业,所以只负责提供平台,提供框架等技术支持”,徐直军称,比如,依图的的医疗影像识别,华为不会去做,但是过程中需要的算力、框架,这个华为要做。

“对于华为公司来说,应用我们做不过别人,但是我做芯片,做平台,不断在里面夯实,尽管傻一点,笨一点,但是可以持续。”徐直军表示。

在生态理念上,徐文伟强调华为坚持合作共赢,以做大整个产业蛋糕为首要目标,“人工智能的边界,要么不说,只要说了就要坚定不移地做到”,他说。

AI组织方法论

华为AI战略的宣布,是继手机和5G业务之后,华为为数不多的一次高调动作。但相比于BATJ等的争相布局,华为进军AI的步伐似乎晚了一些。

媒体会上,徐直军坦言:“没有先发后发,是合适发就发。”例如,把AI应用到手机上,华为就是绝对的世界先发;在提供云服务和人工智能服务器上,其实华为也没有后发。”不过,云上芯片华为可能比友商稍微晚了一些。不过,徐直军强调,这次提出的“全栈、全场景”两个词是华为独有的,不是后发。

事实上,华为早在十年前就研发了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系统,堪称早期的“AI自觉”。

2012年,华为成立的2012实验室就开始投入AI基础和算法研究,但其进展和成果对外几乎隔绝,外界并不知晓其研究动向。

2017年9月,华为发布了面向企业、政府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华为云EI;今年4月,华为又发布了面向智能终端的人工智能引擎HiAI。

不过,对于华为在AI方面的低调,徐直军称,华为不是上市公司,不让股民掏钱,他们做事的风格是——没有做出来的事情不能说,不能吹泡泡。

华为资深管理顾问黄卫伟在与媒体沟通时讲述了任正非对人工智能战略的“内训”:华为AI聚焦内部两个方向,一是产品智能化;二是不断改进内部的管理和效率。

华为的AI布局很多是基于自身业务,试图通过从自用到赋能,来完成AI从人才到技术再到平台和产品的布局。也即,先面向华为内部,持续探索支持内部管理优化和效率提升,然后才是电信运营商、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普惠AI。

从云端的企业级服务就能看出,EI是针对企业级市场,基础为华为云,目标是将各类AI单点技术与企业生产系统产生化学反应,让企业更智能。这些单点技术很多都是从华为自用开始的。

例如,在制造方面,云边协调的图像处理及深度学习智能判定技术,让华为检测员的工作量下降了48%;在物流方面,华为通过引入AI技术,实现提货路径以及装箱方案的最优化,装车率提升15%。

黄卫伟指出,华为和互联网公司有很大区别,互联网公司是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但这种思维模式想走到前面去不容易。华为在自己所处的领域,要做到领先就要聚焦,就要做产业门槛,没有门槛的产业是不值得做的,门槛方面技术是关键,还包括规模、经济、品牌等。

有熟悉华为的人士对全天候科技称,华为的AI战略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部署,华为AI战略里包括生态构建计划,这对华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另一项挑战在于组织生态。在华为内部,华为云BU已升级为一级部门,可以超越现有主业做很多统筹,但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完整的AI战略,后者的落地需要组织架构、业务架构、企业文化以及人力的匹配。

与BAT们打法不同的是,华为在关键业务的战略部署上,有着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2017年年中,任正非在公司战略会中提出公司发展的基本逻辑: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

华为不做AI大的架构规划,而是先单点突破、横向拉通,再建立起产业的平台,把平台开放给客户甚至竞争对手。

在组织架构上,与谷歌DeepMind、谷歌大脑、微软研究院AI、百度研究院等不同,华为暂无计划设立专门的AI研究院或设立新的BU。

据徐文伟介绍,华为AI涉及多个产品,包括芯片、软件平台、云等等,团队很多是在协同工作。华为内部不提AI智库,也很少将某位科学家视为“英雄”,徐文伟认为,把人工智能的专家集中在一起,这个模式不一定是最佳。

“我们没有把所有人工智能‘垄断’起来在一个部门,原来GE把所有做数字化转型的集中在一起,最后实际上也在调整,其他公司对应各自的业务特征,也在调整。”徐文伟说。

有华为研发人员告诉全天候科技:“华为的管理层相对开放,钱没管得很死。华为的创新模式从基础开始,方向大概正确的情况下,先开一枪再打一炮。开一枪,先给钱做,感觉有机会再投入大量的资源进去。”

据了解,成立“达芬奇”项目时,公司也未对团队设立KPI的要求。“他们想做,就做出来就可以了。战略方向确定后,战术就是:执行、执行,执行!”徐直军说。

在华为,AI被定位为通用的技术,它可以应用到所有地方。首先是增强华为所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服务,让它更具有竞争力,具体能增长多少还没有分析,只要能继续向前就可以了。

有人将AI视为华为近年最大的转型,这遭到了徐直军的公开反驳。“华为内部最讨厌谈‘转型’两个字,什么是转型?就是从原来的转到另外一个(方向),但是,华为没有这样做,所以,华为没有转型,只是在前进”。

文章TAG:华为官方华为官方网站华为官方官方网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