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 > 问答 > 数码知识 > 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7:31:27 编辑:数码大全 手机版

1,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液晶不像普通物质直接由固态晶体熔化成液体,而是经过一个既像晶体又似液体的中间状态,同时它还具有液体和晶体的某些性质。 液晶的最大特点是: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当液晶的温度上升到一定值后,它就成为普通的透明液体,可以自由流动;而当温度降低到液晶的下限温度后,液晶又变为普通晶体,失去流动性。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时还伴随着颜色和色调的变化,这就给液晶显露才华提供了舞台。

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2,液晶分为那几种类型?

液晶的分类  向列相(nematic)   例如:油酸铵CH3(CH2)7CH=CH(CH2)7COONH4   近晶相(smectic)   例如:对氧化偶氮苯甲醚:CH3OC6H4(NO)=NC6H4OCH3   胆甾相(cholesteric)   例如:苯甲酸胆甾酶酯:C6H5COOC27H45   碟型(discotic)   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C)   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编辑本段]液晶的分类  向列相(nematic)   例如:油酸铵CH3(CH2)7CH=CH(CH2)7COONH4   近晶相(smectic)   例如:对氧化偶氮苯甲醚:CH3OC6H4(NO)=NC6H4OCH3   胆甾相(cholesteric)   例如:苯甲酸胆甾酶酯:C6H5COOC27H45   碟型(discotic)   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C)   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LCD

LED

目前按屏幕划分 很多个的

LCD LED

大白话就是台湾屏和大陆屏,台湾屏一般是蜂窝型的,大陆屏就是格子型的。

你是说液晶显示器吗

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3,液晶的基本构造是什么?

虽然LCD(液晶)具有TN、STN、DSTN、FSTN、TFT等各种不同的分类,而它们的原理却是类似或相同的,以下是液晶的基本构造原理: 1、背光灯层 LED发光方式 CCF冷阴管极发光方式 EL场致发光方式 光纤方式 白炽发光方式 卤灯发光方式 2、液晶体层 新一代液晶体的使用,决定了液晶宽温工作成为可能。 3、显示物象层 数字段 图形 标志/信息/符号 4、显示模式层 反射式 FSTN 穿透式 正级成象 负级成象 彩色选项(混合模式) 蓝层 镀银层

现在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都采用了TFT液晶面板,这种液晶面板的是目前最先进的液晶显示器技术,从结构上看,液晶屏由两片线性偏光器和一层液晶所构成。其中,两片线性偏光器分别位于液晶显示器的内外层,每片只允许透过一个方向的光线,它们放置的方向成90度交叉(水平、垂直),也就是说,如果光线保持一个方向射入,必定只能通过某一片线性偏光器,而无法透过另一片,默认状态下,两片线性偏光器间会维持一定的电压差,滤光片上的薄膜晶体管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开关,液晶分子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不对射入的光线产生任何影响,液晶显示屏会保持黑色。一旦取消线性偏光器间的电压差,液晶分子会保持其初始状态,将射入光线扭转90度,顺利透过第二片线性偏光器,液晶屏幕就亮起来了。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理模型,真正的液晶显示器内还有更复杂的电路结构。 红绿蓝三原色大家都知道,当这三种颜色同时混合时就会产生白色,这当然实在三原色强度一样的情况下才能够显示器纯正的白色,这样,从图中我们可以看见液晶面板的每一个像素中都有三种原色,这三种原色如果强度不同变化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混色效果,这样全屏就有1024×768这样的像素,所以真实分辨率就是1024×768。低端的液晶显示板,各个基色只能表现6位色,即2的6次方=64种颜色.可以很简单的得出,每个独立像素可以表现的最大颜色数是64×64×64=262144种颜色,高端液晶显示板利用FRC技术使得每个基色则可以表现8位色,即2的8次方=256种颜色,则像素能表现的最大颜色数为256×256×256=16777216种颜色.这种显示板显示的画面色彩更丰富,层次感也好.现在基本上显示器都拥有FRC技术,可以显示器16777216种颜色 推荐你到百度等查一查

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4,液晶是什么东西?

液晶 中文名称: 液晶 英文名称: liquid crystal 注 释: 1888年,澳大利亚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溶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晶体.它好比是既不象马,又不象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 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一些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温度或浓度的溶液中,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就是液晶。液晶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在化工厂,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查、补漏。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液晶电视,又称LCD电视,是利用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光成像的原理。组成屏幕的液状晶体有三种:红、绿、蓝,叫做三基色,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过电压来刺激这些液状晶体,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比例的搭配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

只是个比喻吧,其实也不是说显示器里就是液体,而是在显示技术方面用了识别度更高的晶体颗粒做媒介,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可以去网上所有一些让你有兴趣的资料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既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一般可分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类。在显示应用领域,使用的是热致液晶,超出一定温度范围,热致液晶就不再呈现液晶态,温度低了,出现结晶现象,温度升高了,就变成液体;液晶显示器件所标注的存储温度指的就是呈现液晶态的温度范围。

5,什么是液晶的具体定义

LCD 液晶显示器是 Liquid Crystal Display 的简称,LCD 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比CRT要好的多,但是价钱较其贵   LCD液晶投影机是液晶显示技术和投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了液晶的电光效应,通过电路控制液晶单元的透射率及反射率,从而产生不同灰度层次及多达1670万种色彩的靓丽图像。LCD投影机的主要成像器件是液晶板。LCD投影机的体积取决于液晶板的大小,液晶板越小,投影机的体积也就越小。   根据电光效应,液晶材料可分为活性液晶和非活性液晶两类,其中活性液晶具有较高的透光性和可控制性。液晶板使用的是活性液晶,人们可通过相关控制系统来控制液晶板的亮度和颜色。与液晶显示器相同,LCD投影机采用的是扭曲向列型液晶。LCD投影机的光源是专用大功率灯泡,发光能量远远高于利用荧光发光的CRT投影机,所以LCD投影机的亮度和色彩饱和度都高于CRT投影机。LCD投影机的像元是液晶板上的液晶单元,液晶板一旦选定,分辨率就基本确定了,所以LCD投影机调节分辨率的功能要比CRT投影机差。   LCD投影机按内部液晶板的片数可分为单片式和三片式两种,现代液晶投影机大都采用3片式LCD板(图1)。三片式LCD投影机是用红、绿、蓝三块液晶板分别作为红、绿、蓝三色光的控制层。光源发射出来的白色光经过镜头组后会聚到分色镜组,红色光首先被分离出来,投射到红色液晶板上,液晶板“记录”下的以透明度表示的图像信息被投射生成了图像中的红色光信息。绿色光被投射到绿色液晶板上,形成图像中的绿色光信息,同样蓝色光经蓝色液晶板后生成图像中的蓝色光信息,三种颜色的光在棱镜中会聚,由投影镜头投射到投影幕上形成一幅全彩色图像。三片式LCD投影机比单片式LCD投影机具有更高的图像质量和更高的亮度。LCD投影机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制造工艺较简单,亮度和对比度较高,分辨率适中,现在LCD投影机占有的市场份额约占总体市场份额的70%以上,是目前市场上占有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投影机。

亮度 亮度是指画面的明亮程度,单位是堪德拉每平米(cd/m2)或称nits,也就是每平方公尺分之烛光。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过率;另一种就是增加背景灯光的亮度,即增加灯管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较亮的产品不见得就是较好的产品,显示器画面过亮常常会令人感觉不适,一方面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同时也使纯黑与纯白的对比降低,影响色阶和灰阶的表现。因此提高显示器亮度的同时,也要提高其对比度,否则就会出现整个显示屏发白的现象。此外亮度的均匀性也非常重要,但在液晶显示器产品规格说明书里通常不做标注。亮度均匀与否,和背光源与反光镜的数量与配置方式息息相关,品质较佳的显示器,画面亮度均匀,柔和不刺目,无明显的暗区。 现在在lcd亮度的技术研究方面,目前已经达到800甚至更高,已经接近crt显示器水准。此外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有不同标称方式,例如典型亮度为350,最大亮度可能是400,具体是那种,厂商一般不做说明。因此会出现在一定范围内不能仅通过参数区分显示器好坏的情况,购买液晶显示器时还要综合考虑对比度等因素,最好实际观看显示效果。

6,什么叫液晶

F.Reinitzer在1888年首先观察到液晶现象。这位奥地利生物学家加热胆甾醇苯甲酸晶体时发现,当温度升至145.5℃时,晶体熔化成乳白色粘稠的液体,再继续加热到178.5℃,乳白色粘稠液体变成完全透明的液体。翌年,Reinitzer将上述试样送到德国O.Lehmann处,请为之作检验。Lehmann确认此种物质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并根据这种“兼有液体流动性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的液体”的特性,建议称之为“液晶(liquid crystal)”。 1.分子的位置和取向有序 普通的无机物或有机物晶体分子在晶格结点上作有规则排列,即构成所谓的晶格点阵,是三维有序的。这种结构使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如光学各向异性,介电、介磁各向异性等。当晶体受热后,在晶格上排列的分子动能增加,振动加剧,在一定压力下,达到固态和液态平衡时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在熔点以下这种物质呈固态,熔点以上呈液态。在液态时,晶体所具有的各种特性均消失,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 某些有机物晶体熔化时,并不是从固态直接变为各向同性的液体,而是经过一系列的“中介相”。如胆甾醇苯甲酸晶体加热时,出现两个温度突变点,前一个是其熔点(mp)为145.5℃。高于此温度,晶体熔融为混浊的液体。只有到达178.5℃时,才转变为清澈的液体,这个温度被称为清亮点(cp)。熔点与清亮点之间的相态是一种中介相。处于中介相状态的物质,原有分子排列位置的有序在熔化后丧失或大大减少,但是还保留分子平行。某种情况下,分子能自由平动,但是它们的转动总是受限制的;分子长轴取向的长程关联在中介相中还是可以得到。因此一方面具有像流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另一方它又具有像晶体一样的各向异性,这样的有序流体就是液晶。在熔点和清亮点之间为液晶相区间,这个区间可能存在着一系列相变化。当物质从各向同性的状态中冷却时,类似晶体的特征又恢复。这种中介相热力学上是可逆的。 2.序参数和取向分配函数 液晶排列有序程度的度量由序参数S给出: S=1/2<(3cos2θ-1)> (1) 式中θ是分子长轴与某些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三角括号表示(3cos2θ-1)的平均值: 式中,?(θ)函数描述的是整个样品内液晶分子的角度统计分布。积分的?(θ)sinθdθ 函数可以看作在立体角sinθdθ内绕长轴的那一部分分子。这样,方程式(2)的分母是一种归一化条件。而整个积分是个平均过程。 根据取向分布函数?(θ) 在0°~180°范围内的积分值,可给出棒状分子在固态、液晶态、液态中取向分布的差别(图1)。棒状分子处于固态时,θ=0处,?(θ)为一个尖锐峰,表示分子只能绕晶轴振动。而在液态(各向同性)时,所有取向都是可能的,?(θ)是个常数。液晶相具有一定的有序取向,是介于固相、液相之间的有序介晶相。 由(1)式可以看出,当分子完全平行排列时,也就是在结晶的固体中,所有分子的θ值均为零,S=1,表明完全有序。当分子处各向同性的液体时,分子的所有取向角都是可能的,即cos2θ= 1/3,S=0,表示完全无序。一般向列相液晶的有序参数为0.3-0.8。S值是随温度变化的,其依赖关系有严格的理论推导,但一般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S=K〔(Tc-T)/Tc〕 式中 Tc-向列相液清亮点,℃; K-比例常数; T-向列相液晶的温度,℃。 随温度增加,S值下降,达到清亮点(即各向同性)时,S值降到零。 除了温度对序参数的影响外,液晶分子的结构对序参数也有影响。例如,实验证明,S值与分子结构中所含的环结构有关,刚性基团或使分子刚性增加的因素都能提高序参数。末端烷基链长度的增加将使序参数逐渐降低。分子极化度小,S大,相反,分子易于极化,则S相应较小。 X射线、紫外、红外和核磁共振技术都可用于测量序参数。典型的液晶序参数S(T)值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2。在室温或室温附近,4-甲氧基亚苄基-4ˊ-丁基苯胺(MBBA)是液晶相,序参数范围为0.3~0.7,清亮点时,迅速降为零。 参考资料:http://www.tclc.com.cn/vindustryinfo.asp?mainid=&mainname=&id=435

液晶(liquid crystal)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以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1888年,澳大利亚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晶体。它好比是既不象马,又不象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一些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温度或浓度的溶液中,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就是液晶。液晶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在化工厂,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检查、补漏。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液晶,是一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既不同于固态、液态,又不同于气态的特殊物质态,它既具有各向异性的晶体所特有的双折射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一般可分热致液晶和溶致液晶两类。在显示应用领域,使用的是热致液晶,超出一定温度范围,热致液晶就不再呈现液晶态,温度低了,出现结晶现象,温度升高了,就变成液体;液晶显示器件所标注的存储温度指的就是呈现液晶态的温度范围

7,液晶是什么意思?

液晶显示器基础 什 么 是 TFT TFT(Thin Film Transistor)为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在每个像素点上设计一个场效应开关管,这样就容易实现真彩色、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件。现在的TFT型液晶一般都实现了18bit以上的彩色(218色),在分辨率上,实现VGA(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SXGA(1280×1024)甚至UXGA(1600×1200)都已成为现实。 什么是LCD液晶显示器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使用了目前最新的全彩显示技术,而且原理简单易懂。 基本上,整个液晶显示技术的概念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就技术面而言,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 规则LCD遵守一系列与CRT显示不同的规则。LCD克服了CRT体积庞大、耗电和闪烁的缺点,但也同时带来了造价过高、视角不广以及彩色显示不理想等问题。CRT显示可选择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调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数量的液晶单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种分辨率显示(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像素)。CRT通常有三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流必须精确聚集,否则就得不到清晰的图像显示。但LCD不存在聚焦问题,因为每个液晶单元都是单独开关的。这正是同样一幅图在LCD屏幕上为什么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关心刷新频率和闪烁,液晶单元要么开,要么关,所以在40-60Hz这样的低刷新频率下显示的图像不会比75Hz下显示的图像更闪烁。 但另一方面,LCD屏的液晶单元极易出现暇疵。对1024x768的屏幕来说,每个像素都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负责红、绿和蓝色的显示一所以总共约需240万个单元(1024x768x3=2359296)。很难保证所有这些单元都完好无损。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己经短路(出现"亮点"),或者断路(出现"黑点")。有些顾客可能认为如此高昂的价格应该买到完美的LCD显示屏-很不幸这不是现实,最多能挑到暇点不特别明显的屏幕而已。 LCD显示屏包含了在CRT技术中未曾用到的一些东西。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盘绕在其背后的荧光管。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亮的线条。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雅的条纹,一幅特殊的浅色或深色图像会对相邻的显示区域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相当精密的图案(比如经抖动处理的图像)可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难看的波纹或者干扰纹。 另外还有一个视角或者"观察角度"的问题。LCD之所以存在视角问题,是由于它采用的是光线透射机制,会对穿过屏幕的光线进行调节。而CRT是一种光线发射系统。对CRT来说,屏幕背后的特殊材料(荧光粉)能主动发射出光线。而在LCD中,虽然光线能穿透正确的像素,但倾斜的光线也会穿透相邻的像素,所以从正常视角之外观看时会发现颜色严重失真。 ------------------------------------ TFT液晶显示器原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较为复杂,主要的构成包括了,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首先液晶显示器必须先利用背光源,也就是萤光灯管投射出光源,这些光源会先经过一个偏光板然后再经过液晶,这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进而改变穿透液晶的光线角度。然后这些光线接下来还必须经过前方的彩色的滤光膜与另一块偏光板。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刺激液晶的电压值就可以控制最后出现的光线强度与色彩,并进而能在液晶面板上变化出有不同深浅的颜色组合了。 液晶屏幕的驱动方式 单纯矩阵驱动方式是由垂直与水平方向的电极所构成,选择要驱动的部份由水平方向电压来控制,垂直方向的电极则负责驱动液晶分子。 在TN与STN型的液晶显示器中,所使用单纯驱动电极的方式,都是采用X、Y轴的交*方式来驱动,如下图所示,因此如果显示部份越做越大的话,那么中心部份的电极反应时间可能就会比较久。而为了让屏幕显示一致,整体速度上就会变慢。讲的简单一点,就好象是CRT显示器的屏幕更新频率不够快,那是使用者就会感到屏幕闪烁、跳动;或着是当需要快速3D动画显示时,但显示器的显示速度却无法跟上,显示出来的要果可能就会有延迟的现象。所以,早期的液晶显示器在尺寸上有一定的限制,而且并不适合拿来看电影、或是玩3D游戏。 主动式矩阵的驱动方式是让每个画素都对应一个组电极,它个构造有点像DRAM的回路方式,电压以扫描的(或称作一定时间充电)方式,来表示每个画素的状态。 为了改善此一情形,后来液晶显示技术采用了主动式矩阵(active-matrix addressing)的方式来驱动,这是目前达到高资料密度液晶显示效果的理想装置,且分辨率极高。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做成的硅晶体管电极,利用扫描法来选择任意一个显示点(pixel)的开与关。这其实是利用薄膜式晶体管的非线性功能来取代不易控制的液晶非线性功能。 在TFT型液晶显器中,导电玻璃上画上网状的细小线路,电极则由是薄膜式晶体管所排列而成的矩阵开关,在每个线路相交的地方则有着一弄控制匣,虽然驱动讯号快速地在各显示点扫瞄而过,但只有电极上晶体管矩阵中被选择的显示点得到足以驱动液晶分子的电压,使液晶分子轴转向而成「亮」的对比,不被选择的显示点自然就是「暗」的对比,也因此避免了显示功能对液晶电场效应能力的依赖。

F.Reinitzer在1888年首先观察到液晶现象。这位奥地利生物学家加热胆甾醇苯甲酸晶体时发现,当温度升至145.5℃时,晶体熔化成乳白色粘稠的液体,再继续加热到178.5℃,乳白色粘稠液体变成完全透明的液体。翌年,Reinitzer将上述试样送到德国O.Lehmann处,请为之作检验。Lehmann确认此种物质呈现出光学各向异性,并根据这种“兼有液体流动性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的液体”的特性,建议称之为“液晶(liquid crystal)”。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已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1888年,奥地利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晶体。它好比是既不象马,又不象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1]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一些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温度或浓度的溶液中,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就是液晶。液晶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在化工厂,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检查、补漏。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8,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液晶显示器的具有的特点是机身薄,节省空间,与比较笨重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间;省电,不产生高温,它属于低耗电产品,相比CRT显示器可以做到完全不发烫;无辐射,有利于身体健康,液晶显示器完全无辐射;画面柔和不伤眼。 扩展资料: 液晶显示器的安全清洁 如果显示器屏幕面板上有灰尘,要在专业维修人员的建议下进行操作,个人不要随便找块抹布、或者比较粗糙的东西去擦,因为由于个人操作的不当很容易损坏液晶屏,正确的擦拭方法应该选取比较清洁柔软的布去擦拭,这样就不会对显示器屏幕面板造成伤害。 在擦拭过程中,不要把水或清洁剂直接喷到屏幕上,可以在软布上蘸上少许专用清洁剂,轻轻地擦拭屏幕,这就避免了清洁剂流到屏幕里造成短路。擦拭显示器屏幕面板时注意用力要轻,更不要用硬物去碰刮面板等,一定不要让任何液体进入显示器边界的缝隙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在两块能进行导电的玻璃中间放入液晶屏,从而两个电极之间发生电场反应,液晶分子进行扭曲产生电磁效应现象,从而对光源投射和遮蔽的作用进行管制,在通过电源的控制按钮导致明暗现象产生,使得显示屏能够展现出影像的效果,倘若我们在安装上彩色滤光片的话,影像就会显示为彩色的。     当我们想两块玻璃基本上安装上配向膜,那么液晶就会配向根据沟槽的方向,因为玻璃基板的配向膜的沟槽过于的偏高为90度,因此液晶分子就会形成扭转的形式,倘若不在玻璃基板上安装上电场的时候,液晶分子就会发生配列的转变,光线则将由于液晶分子的缝隙保持其原来的方向,被处在下方的偏光板遮挡,光线就会被吸收从而不可能透出,液晶的面板就会变成黑色,液晶 显示器 是根据电压有没有,从而使得面板实现显示的效果。

(一)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著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二)单色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LCD技术是把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度扭转的状态。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度。但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分子便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LCD是依赖极化滤光器(片)和光线本身。自然光线是朝四面八方随机发散的。极化滤光器实际是一系列越来越细的平行线。这些线形成一张网,阻断不与这些线平行的所有光线。极化滤光器的线正好与第一个垂直,所以能完全阻断那些已经极化的光线。只有两个滤光器的线完全平行,或者光线本身已扭转到与第二个极化滤光器相匹配,光线才得以穿透。 LCD正是由这样两个相互垂直的极化滤光器构成,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应该阻断所有试图穿透的光线。但是,由于两个滤光器之间充满了扭曲液晶,所以在光线穿出第一个滤光器后,会被液晶分子扭转90度,最后从第二个滤光器中穿出。另一方面,若为液晶加一个电压,分子又会重新排列并完全平行,使光线不再扭转,所以正好被第二个滤光器挡住。总之,加电将光线阻断,不加电则使光线射出。 然而,可以改变LCD中的液晶排列,使光线在加电时射出,而不加电时被阻断。但由于计算机屏幕几乎总是亮着的,所以只有“加电将光线阻断”的方案才能达到最省电的目的。 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来看,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桌面系统,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LCD由两块玻璃板构成,厚约1mm,其间由包含有液晶(LC)材料的5μm均匀间隔隔开。因为液晶材料本身并不发光,所以在显示屏两边都设有作为光源的灯管,而在液晶显示屏背面有一块背光板(或称匀光板)和反光膜,背光板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均匀的背景光源。背光板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在玻璃板与液晶材料之间是透明的电极,电极分为行和列,在行与列的交叉点上,通过改变电压而改变液晶的旋光状态,液晶材料的作用类似于一个个小的光阀。在液晶材料周边是控制电路部分和驱动电路部分。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三)彩色LC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对于笔记本电脑或者桌面型的LCD显示器需要采用的更加复杂的彩色显示器而言,还要具备专门处理彩色显示的色彩过滤层。通常,在彩色LCD面板中,每一个像素都是由三个液晶单元格构成,其中每一个单元格前面都分别有红色,绿色,或蓝色的过滤器。这样,通过不同单元格的光线就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LCD克服了CRT体积庞大、耗电和闪烁的缺点,但也同时带来了造价过高、视角不广以及彩色显示不理想等问题。CRT显示可选择一系列分辨率,而且能按屏幕要求加以调整,但LCD屏只含有固定数量的液晶单元,只能在全屏幕使用一种分辨率显示(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像素)。 CRT通常有三个电子枪,射出的电子流必须精确聚集,否则就得不到清晰的图像显示。但LCD不存在聚焦问题,因为每个液晶单元都是单独开关的。这正是同样一幅图在LCD屏幕上为什么如此清晰的原因。LCD也不必关心刷新频率和闪烁,液晶单元要么开,要么关,所以在40~60Hz这样的低刷新频率下显示的图像不会比75Hz下显示的图像更闪烁。不过,LCD屏的液晶单元会很容易出现暇疵。对1024×768的屏幕来说,每个像素都由三个单元构成,分别负责红、绿和蓝色的显示一所以总共约需240万个单元(1024×768×3=2359296)。很难保证所有这些单元都完好无损。最有可能的是,其中一部分己经短路(出现“亮点”),或者断路(出现“黑点”)。所以说,并不是如此高昂的显示产品并不会出现瑕疵。 LCD显示屏包含了在CRT技术中未曾用到的一些东西。为屏幕提供光源的是盘绕在其背后的荧光管。有些时候,会发现屏幕的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亮的线条。也可能出现一些不雅的条纹,一幅特殊的浅色或深色图像会对相邻的显示区域造成影响。此外,一些相当精密的图案(比如经抖动处理的图像)可能在液晶显示屏上出现难看的波纹或者干扰纹。 现在,几乎所有的应用于笔记本或桌面系统的LCD都使用薄膜晶体管(TFT)激活液晶层中的单元格。TFT LCD技术能够显示更加清晰,明亮的图象。早期的LCD由于是非主动发光器件,速度低,效率差,对比度小,虽然能够显示清晰的文字,但是在快速显示图象时往往会产生阴影,影响视频的显示效果,因此,如今只被应用于需要黑白显示的掌上电脑,呼机或手机中。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LCD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目前各大LCD显示器生产商纷纷加大对LCD的研发费用,力求突破LCD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快LCD显示器的产业化进程、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 (四)应用与液晶显示器的新技术 (1)采用TFT型Active素子进行驱动 为了创造更优质画面构造,新技术采用了用独有TFT型Active素子进行驱动。大家都知道,异常复杂的液晶显示屏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液晶之外,就要算直接关系到液晶显示亮度的背光屏以及负责产生颜色的色滤光镜。在每一个液晶像素上加装上了Active素子来进行点对点控制,使得显示屏幕与全统的CRT显示屏相比有天壤之别,这种控制模式在显示的精度上,会比以往的控制方式高得多,所以就在CRT显示屏会上出现图像的品质不良,色渗以及抖动非常厉害的现象,但在加入了新技术的LCD显示屏上观看时其画面品质却是相当赏心悦目的。 (2)利用色滤光镜制作工艺创造色彩斑澜的画面 在色滤光镜本体还没被制作成型以前,就先把构成其主体的材料加以染色,之后再加以灌膜制造。这种工艺要求有非常高的制造水准。但与同其他普通的LCD显示屏相比,用这种类型的制造出来的LCD,无论在解析度,色彩特性还是使用的寿命来说,都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从而使LCD能在高分辨率环境下创造色彩斑澜的画面。 (3)低反射液晶显示技术 众所周知,外界光线对液晶显示屏幕具有非常大的干扰,一些LCD显示屏,在外界光线比较强的时候,因为它表面的玻璃板产生反射,而干扰到它的正常显示。因此在室外一些明亮的公共场所使用时其性能和可观性会大大降低。目前很多LCD显示器即使分辨率再高,其反射技术没处理好,由此对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都是不实用的。单凭一些纯粹的数据,其实是一种有偏差的去引导用户的行为。而新款的LCD显示器就采用的“低反射液晶显示屏幕”技术就是在液晶显示屏的最外层施以反射防止涂装技术(AR coat),有了这一层涂料,液晶显示屏幕所发出的光泽感、液晶显示屏幕本身的透光率、液晶显示屏幕的分辨率、防止反射等这四个方面都但到了更好的改善。 (4)先进的“连续料界结晶矽”液晶显示方式 在一些LCD产品中,在观看动态影片的时候会出现画面的延迟现象,这是由于整个液晶显示屏幕的像素反应速度显得不足所造成的。为了提高像素反应速度,新技术的LCD采用目前最先进的Si TFT液晶显示方式,具有比旧式LCD屏快600倍的像素反应速度,效果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先进的“连续料界结晶矽”技术是利用特殊的制造方式,把原有的非结晶型透明矽电极,在以平常速率600倍的速度下进行移动,从而大大加快了液晶屏幕的像素反应速度,减少画面出现的延缓现象。 现在,低温多晶硅技术、反射式液晶材料的研究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也会使LCD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在液晶显示器不断发展的同时,其它平面显示器也在进步中,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场致发光阵列显示器(FED)和发光聚合体显示器(LEP)的技术将在未来掀起平板显示器的新浪潮。其中,最值得关注和看好的就是场致显示器,它具有许多比液晶显示器更出色的性能……不过可以断定,LCD显示技术进入新纪元,作为另一支显示产品的生力军,它们将可能取代CRT显示器。 去 http://www.yesky.com/Hardware/72624955006648320/20010625/186935.shtml 看看 有些图片我发不出来

液晶(LCD-LiquidCrystalDisplay缩写)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 1.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 2.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与CRT型彩色显像管不同,它采用数字寻址、数字信号激励方式重显图像。

液晶显示器是怎么工作的?科学家带你,揭秘液晶显示器工作原理!

9,什么叫液晶?应用在哪些领域?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已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液晶覆盖的领域很广,凡是需要有显示的地方,都能用液晶技术,如计算机,通讯,工业控制,家庭娱乐,广告,仪表等等。

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因为其特殊的物理、化学、光学特性,20世纪中叶开始被广泛应用在轻薄型的显示技术上。 人们熟悉的物质状态(又称相)为气、液、固,较为生疏的是电浆和液晶(Liquid Crystal,简称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状分子组合始会产生,它们可以流动,又拥有结晶的光学性质。液晶的定义,现在已放宽而囊括了在某一温度范围可以是现液晶相,在较低温度为正常结晶之物质。而液晶的组成物质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也就是以碳为中心所构成的化合物。 同时具有两种物质的液晶,是以分子间力量组合的,它们的特殊光学性质,又对电磁场敏感,极有实用价值。 1888年,奥地利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晶体。它好比是既不象马,又不象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1]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液晶的电光效应是指它的干涉、散射、衍射、旋光、吸收等受电场调制的光学现象。 一些有机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在一定温度或浓度的溶液中,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这就是液晶。液晶光电效应受温度条件控制的液晶称为热致液晶;溶致液晶则受控于浓度条件。显示用液晶一般是低分子热致液晶。 根据液晶会变色的特点,人们利用它来指示温度、报警毒气等。例如,液晶能随着温度的变化,使颜色从红变绿、蓝。这样可以指示出某个实验中的温度。液晶遇上氯化氢、氢氰酸之类的有毒气体,也会变色。在化工厂,人们把液晶片挂在墙上,一旦有微量毒气逸出,液晶变色了,就提醒人们赶紧去检查、补漏。 液晶种类很多,通常按液晶分子的中心桥键和环的特征进行分类。目前已合成了1万多种液晶材料,其中常用的液晶显示材料有上千种,主要有联苯液晶、苯基环己烷液晶及酯类液晶等。液晶显示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驱动电压低、功耗微小、可靠性高、显示信息量大、彩色显示、无闪烁、对人体无危害、生产过程自动化、成本低廉、可以制成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液晶显示器,便于携带等。由于这些优点。用液晶材料制成的计算机终端和电视可以大幅度减小体积等。液晶显示技术对显示显像产品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微电子技术和光电信息技术的发展。 [编辑本段]液晶的历史 具结晶性的液体 ——液晶早在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Rudolf Virchow)等人就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1877年,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运用偏光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液晶化的现象,但他对此一现象的成因并不了解。 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泽(Friedrich 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Cholesteryl Benzoate)研究胆固醇在植物内之角色,于1883年3月14日观察到胆固醇苯甲酸酯在热熔时的异常表现。它在145.5℃时熔化,产生了带有光彩的混浊物,温度升到178.5℃后,光彩消失,液体透明。此澄清液体稍微冷却,混浊又复出现,瞬间呈现蓝色,又在结晶开始的前一刻,颜色是蓝紫的。 莱尼泽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向德国物理学家雷曼请教。当时雷曼建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探讨液晶降温结晶之过程,后来更加上了偏光镜,正是深入研究莱涅泽的化合物之最仪器。而从那时开始,雷曼的精力完全集中在该物类物质。他初时之为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最后深信偏振光性质是结晶特有,流动晶体(Fliessende kristalle)的名字才算正确。此名与液晶(Flussige kristalle)的差别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莱尼泽和雷曼后来被誉为液晶之父。 由嘉德曼(L. gattermann)、利区克(A Ristschke)合成的氧偶氮醚,也是被雷曼鉴定为液晶的。但在20世纪,有名的科学家如坦曼(G. tammann)都以为雷曼等的观察,只是极微细晶体悬浮在意体形成胶体之现象。涅斯特(W. Nernst)则认为液晶只是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物之混合物。不过,化学家伏兰德(D. Vorlander)的努力由聚集经验使他能预测哪一类的化合物最可能呈现液晶特性,然后合成取得该等化合物质,理论于是被证明。 液晶的物理特性 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从技术上简单地说,液晶面板包含了两片相当精致的无钠玻璃素材,称为Substrates,中间夹着一层液晶。当光束通过这层液晶时,液晶本身会排排站立或扭转呈不规则状,因而阻隔或使光束顺利通过。大多数液晶都属于有机复合物,由长棒状的分子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棒状分子的长轴大致平行。将液晶倒入一个经精良加工的开槽平面,液晶分子会顺着槽排列,所以假如那些槽非常平行,则各分子也是完全平行的。 [编辑本段]液晶的分类 向列相(nematic) 近晶相(smectic) 胆甾相(cholesteric) 碟型(discotic) 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C) 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编辑本段]液晶的使用方法 液晶在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后才能灌注使用,添加固体手性剂的液晶,要加热到摄氏六十度,再快速冷却到室温并充分搅拌。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能静置时间过长。特别是低阀值电压液晶,由于低阈值电压液晶具有这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使用这些液晶时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液晶在使用前应充分搅拌,调配好的液晶应立即投入生产使用,尽量缩短静置存放时间,避免层析现象产生。 调配好的液晶要加盖遮光存入,并且尽量在一个班次(八小时)内使用完,用不完的液晶需要回收搅拌后重测电压再用。一般随着时间延长,驱动电压会增加。 液晶从原厂瓶取用后,原厂瓶要及时封盖遮光保存,减少敞开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一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会增大液晶的漏电流。 灌低阈值电压的液晶显示片空盒最好是从PI固烤到灌液晶工序间,流存生产时间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的空盒,灌液作业时一般使用比较低的灌注速度。 低阈值电压液晶在封口时一定要加盖合适的遮光罩,并且在整个灌液晶期间除了封口胶固化期间外,要尽量远离紫外线源。否则会在靠近紫外线的地方出现错向和阀值电压增大的现象。 液晶是有机高分子物质,很容易在各种溶剂中溶解或与其它化学品产生反应,液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所以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要尽量远离其它化学品。 1922年,法国人弗里德(G. Friedel)仔细分析当时已知的液晶,把他们分为三类:向列型(nematic)、层列型(smectic)、胆固醇型(cholesteric)。名字的来源,前两者分别取自希腊文线状和清洁剂(肥皂);胆固醇型的名字有历史意义,如以近代分类法,它们属于手向列型。其实弗里德对液晶一词不赞同,他认为「中间相」才是最合适的表达。 1970年代才发现的碟型(discotic)液晶,是具有高对称性原状分子重叠组成之向列型或柱行系统。除了型态分类外,液晶因产生之条件(状况)不同而被分为热致液晶(thermotropic LC)和溶致液晶(lypotropic LC),分别由加热、加入溶剂形成液晶热相致液晶相产生两种情形。 溶致性液晶生成的例子,是肥皂水。在高浓度时,肥皂分子呈层列性,层间是水分子。浓度稍低,组合又不同。 其实一种物质可以具有多种液晶相。又有人发现,把两种液晶混合物加热,得到等向性液体后再冷却,可以观察到次第为向列型、层列型液晶。这种相变化的物质,称为重现性液晶(recentrant LC)。 液晶分子结构。 稳定液晶相是分子间的凡得瓦力。因分子集结密度高,斥力异向性影响较大,但吸引利则是维持高密度,使集体达到液晶状态之力量,听力和吸引力相互制衡十分重要。又如分子有极性基团时,偶极相互作用成为重要吸引力。 [编辑本段]液晶的用途 液晶分子的排列,后果之一是呈现有选择性的光散射。因排列可以受外力影响,液晶材料制造器件潜力很大。范围于两片玻璃板之间的手性向列型液晶,经过一定手续处理,就可形成不同的纹理。 类固醇型液晶,因螺旋结构而对光有选择性反射,利用白光中的圆偏光,最简单的是根据变色原理制成的温度计(鱼缸中常看到的温度计)。在医疗上,皮肤癌和乳癌之侦测也可在可疑部位涂上类固醇液晶,然后与正常皮肤显色比对(因为癌细胞代谢速度比一般细胞快,所以温度会比一般细胞高些)。 电场与磁场对液晶有巨大的影响力,向列型液晶相的介电性行为是各类光电应用的基础(用液晶材料制造以外加电场超作之显示器,在1970年代以后发展很快。因为它们有小容积、微量耗电、低操作电压、易设计多色面版等多项优点。不过因为它们不是发光型显示器,在暗处的清晰度、视角和环境温度限制,都不理想。无论如何,电视和电脑的屏幕以液晶材质制造,十分有利。大型屏幕在以往受制于高电压的需求,变压器的体积与重量不可言喻。其实,彩色投影电式系统,亦可利用手性向列型液晶去制造如偏光面版、滤片、光电调整器。 [编辑本段]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与液晶显示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液晶面板的产量、优劣等多种因素都连系着液晶显示器自身的质量、价格和市场走向。其中液晶面板关系着玩家最看重的响应时间、色彩、可视角度、对比度等参数。从液晶面板可以看出这款液晶显示器的性能、质量如何?小林在网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资料,只要是针对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让大家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心里有一个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显示器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使用在高端产品中,16.7M色彩(8bit面板)和大可视角度是它最为明显的技术特点,目前VA型面板分为两种:MVA、PVA。 MVA型:全称为(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是一种多象限垂直配向技术。它是利用突出物使液晶静止时并非传统的直立式,而是偏向某一个角度静止;当施加电压让液晶分子改变成水平以让背光通过则更为快速,这样便可以大幅度缩短显示时间,也因为突出物改变液晶分子配向,让视野角度更为宽广。在视角的增加上可达160度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20ms以内。 PVA型: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MVA两种面板类型,在技术发展上更趋向上,可视角度可达170度,响应时间被控制在20毫秒以内(采用Overdrive加速达到8ms GTG),而对比度可轻易超过700:1的高水准,三星自产品牌的大部份产品都为PVA液晶面板。 IPS型:IPS型液晶面板具有可视角度大、颜色细腻等优点,看上去比较通透,这也是鉴别IPS型液晶面板的一个方法,PHILIPS不少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IPS型的面板。而S-IPS则为第二代IPS技术,它又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以改善IPS模式在某些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 LG和飞利浦自主的面板制造商也是以IPS为技术特点推出的液晶面板。 TN型:这种类型的液晶面板应用于入门级和中端的产品中,价格实惠、低廉,被众多厂商选用。在技术上,与前两种类型的液晶面板相比在技术性能上略为逊色,它不能表现出16.7M艳丽色彩,只能达到16.7M色彩(6bit面板)但响应时间容易提高。可视角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视角度不会超过160度。现在市场上一般在8ms响应时间以内的产品大多都采用的是TN液晶面板。 [编辑本段]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或称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画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显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师青睐,适用于使用电池的电子设备。 每个画素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悬浮于两个透明电极(氧化铟锡)间的一列液晶分子,两个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过滤片,如果没有电极间的液晶,光通过其中一个过滤片势必被另一个阻挡,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偏振方向被液晶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另一个。 液晶分子本身带有电荷,将少量的电荷加到每个画素或者子画素的透明电极,则液晶的分子将被静电力旋转,通过的光线同时也被旋转,改变一定的角度,从而能够通过偏振过滤片。 在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之前,液晶分子处于无约束状态,分子上的电荷使得这些分子组成了螺旋形或者环形(晶体状), 在有些LCD中,电极的化学物质表面可作为晶体的晶种,因此分子按照需要的角度结晶,通过一个过滤片的光线在通过液芯片后偏振防线发生旋转,从而使光线能够通过另一个偏振片,一小部分光线被偏振片吸收,但其余的设备都是透明的。 将电荷加到透明电极上后,液晶分子将顺着电场方向排列,因此限制了透过光线偏振方向的旋转,假如液晶分子被完全打散,通过的光线其偏振方向将和第二个偏振片完全垂直,因此被光线完全阻挡了,此时画素不发光,通过控制每个画素中液晶的旋转方向,我们可以控制照亮画素的光线,可多可少。 许多LCD在交流电作用下变黑,交流电破坏了液晶的螺旋效应,而关闭电流后,LCD会变亮或者透明。 为了省电,LCD显示采用复用的方法,在复用模式下,一端的电极分组连接在一起,每一组电极连接到一个电源,另一端的电极也分组连接,每一组连接到电源另一端,分组设计保证每个画素由一个独立的电源控制,电子设备或者驱动电子设备的软件通过控制电源的开/关序列,从而控制画素的显示。 检验LCD显示器的指标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大小,反应时间(同步速率),阵列类型(主动和被动),视角,所支持的颜色,亮度和对比度,分辨率和屏幕高宽比,以及输入接口(例如视觉接口和视频显示阵列)。 简史 第一台可操作的LCD基于动态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乔治?海尔曼带领的小组开发了这种LCD。海尔曼创建了奥普泰公司,这个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基于这种技术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在瑞士被仙特和赫尔弗里希霍夫曼-勒罗克中央实验室注册为专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Ohio University)发现了液晶的旋转向列场效应并于1971年2月在美国注册了相同的专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产了第一台基于这种特性的LCD,很快取代了性能较差的DSM型LCD。 显示原理 利用液晶的基本性质实现显示。自然光经过一偏振片后“过滤”为线性偏振光,由于液晶分子在盒子中的扭曲螺距远比可见光波长大得多,所以当沿取向膜表面的液晶分子排列方向一致或正交的线性偏振光入射后,其偏光方向在经过整个液晶层后会扭曲90°由另一侧射出,正交偏振片起到透光的作用;如果在液晶盒上施加一定值的电压,液晶长轴开始沿电场方向倾斜,当电压达到约2倍阈值电压后,除电极表面的液晶分子外,所有液晶盒内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都变成沿电场方向的再排列,这时90°旋光的功能消失,在正交片振片间失去了旋光作用,使器件不能透光。如果使用平行偏振片则相反。 正是这样利用给液晶盒通电或断电的办法使光改变其透-遮住状态,从而实现显示。上下偏振片为正交或平行方向时显示表现为常白或常黑模式。 透射和反射显示 LCD可透射显示,也可反射显示,决定于它的光源放哪里。透射型LCD由一个屏幕背后的光源照亮,而观看则在屏幕另一边(前面)。这种类型的LCD多用在需高亮度显示的应用中,例如电脑显示器、PDA和手机中。用于照亮LCD的照明设备的功耗往往高于LCD本身。 反射型LCD,常见于电子钟表和计算机中,(有时候)由后面的散射的反射面将外部的光反射回来照亮屏幕。这种类型的LCD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因为光线要经过液晶两次,所以被削减了两次。不使用照明设备明显降低了功耗,因此使用电池的设备电池使用更久。因为小型的反射型LCD功耗非常低,以至于光电池就足以给它供电,因此常用于袖珍型计算器。 半穿透反射式LCD既可以当作透射型使用,也可当作反射型使用。当外部光线很足的时候,该LCD按照反射型工作,而当外部光线不足的时候,它又能当作透射型使用。 彩色显示 彩色LCD中,每个画素分成三个单元,或称子画素,附加的滤光片分别标记红色,绿色和蓝色。三个子画素可独立进行控制,对应的画素便产生了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种颜色。老式的CRT采用同样的方法显示颜色。根据需要,颜色组件按照不同的画素几何原理进行排列。 常见的液晶显示器点距 常见液晶显示器点距表: 12.1英寸 (800×600) - 0.308 毫米 12.1英寸 (1024×768) - 0.240 毫米 14.1英寸 (1024×768) - 0.279 毫米 14.1英寸 (1400×1050) - 0.204 毫米 15英寸 (1024×768) - 0.297 毫米 15英寸 (1400×1050) - 0.218 毫米 15英寸 (1600×1200) - 0.190 毫米 16英寸 (1280×1024) - 0.248 毫米 17英寸 (1280×1024) - 0.264 毫米 17英寸宽屏 (1280×768) - 0.2895 毫米 17.4英寸 (1280×1024) - 0.27 毫米 18英寸 (1280×1024) - 0.281 毫米 19英寸 (1280×1024) - 0.294 毫米 19英寸 (1600×1200) - 0.242 毫米 19英寸宽屏 (1440×900) - 0.283 毫米 19英寸宽屏 (1680×1050) - 0.243 毫米 20英寸宽屏 (1680×1050) - 0.258 毫米 20.1英寸 (1200×1024) - 0.312 毫米 20.1英寸 (1600×1200) - 0.255 毫米 20.1英寸 (2560×2048) - 0.156 毫米 20.8英寸 (2048×1536) - 0.207 毫米 21.3英寸 (1600×1200) - 0.27 毫米 21.3英寸 (2048×1536) - 0.21 毫米 22英寸宽屏 (1600×1024) - 0.294 毫米 22.2英寸 (3840×2400) - 0.1245 毫米 23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58 毫米 23.1英寸 (1600×1200) - 0.294 毫米 24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7 毫米 26英寸宽屏 (1920×1200) - 0.287 毫米 不光是20寸普屏液晶,17寸、23寸宽屏、24寸宽屏的液晶显示器基本都有文字过小的毛病。合适上网和文字处理的显示器包括15寸、19寸、19寸宽屏、22寸宽屏和26寸宽屏这五种规格,他们的点距都较大,文字显示大小合适。 [编辑本段]液晶屏幕的优点 1.液晶显示器与传统CRT相比最大的优点还是在于耗电量和体积,对于传统17寸CRT来讲,其功耗几乎都在80W以上,而17寸液晶的功耗大多数都再40W上下,这样算下来,液晶在节能方面可谓优势明显。 2.与传统CRT相比液晶在环保方面也表现的表现,这是因为液晶显示器内部不存在象CRT那样的高压元器件,所以其不至于出现由于高压导致的x射线超标的情况,所以其辐射指标普遍比CRT要低一些。 3.由于CRT显示器是靠偏转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来控制电子束的,而由于电子束在屏幕上又不可能绝对定位,所以CRT显示器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几何失真,线性失真情况。而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原理问题不会出现任何的几何失真,线性失真,这也是一大优点。

就是平板的,在计算机,电脑,电话,电视,都有应用

文章TAG:液晶液晶的特点有哪些?液晶特点哪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