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咱的目标是中原正统,顿项是什么

咱的目标是中原正统,顿项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6 16:59:39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隋唐时期,甲胄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头盔方面,唐代的头盔演变出了四种形制,一种是发髻冲角盔,头盔顶部有类似于佛菩萨发髻造型的凸起,上部由多个弧形铁片箍成,两侧和后面有卷布保护,额前的冲角消失;一种是折返顿项盔,头盔由左右两个圆片钉成,顿项由卷布做成,尾端向上翻起;第三种是“狻猊盔”,这是一体盔,额前有狻猊的猛兽兽纹;第四种是“朱雀盔”,即在面颊侧贴有凤翅,略显浮夸。

古代盔甲的各个部位叫什么

古代盔甲的各个部位叫什么

我国盔甲的发展时间非常久远,就目前的出土文物来看(包括书籍、绘画、器物、盔甲实物),中国的盔甲最早可以上溯到商代,而且在商代,我国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甲胄体系,并且每个部位也都有了明确的名称叫法。商周时期,盔甲多为皮甲,原料有猪皮、犀牛皮等,根据出图的文物来看,商周时期的甲胄为一体浇铸的青铜头盔和整体的皮质胸甲或者胸甲札甲(也有极少数的青铜胸甲),在四肢和腰部以下是没有防御措施的。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战事发生的频繁,甲胄也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原来的胸甲已经演变出了甲身、甲袖和甲裙的区分,材质有皮质和青铜,在战国后期,像魏国、韩国、齐国三个国家,也出现了铁质札甲。在战国初期,甲又演化出了立领护颈的盆领和甲片编织的披膊,这些结构的出现,标志着中札甲发展的初步成熟。除了甲,战国时期的头盔也有很大的变化,整体浇铸的头盔已经不适用于新战场的形式,而由甲片编织的胄盔,因为两颊的增长,其防御效果要比原来的商周头盔效果好得多。

秦代和西汉初年,甲胄的形制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在穿着上,由更为方便的“侧开”替代了原来的“套头”式。在西汉景帝时期开始,汉甲开始大规模的采用铁作为原材料。在形制上汉铁扎甲都是方口领,通常无防护,部分甲带有盆领,有披膊,为桶状袖,身甲分上下旅两大部分,起初无铠下裙,在东汉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与中亚国家的交流,甲裙的长度越来越长,最后已经盖过了膝盖,意味着中国铠甲对下半身防护的重视性在不断的提高。

一直到三国和西晋时期,中国的甲胄都保持这个样式,并无太大变化。南北朝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甲胄的一个转型期,这个时期,大量的中亚技术和甲胄风格涌入华夏大地,与本土的甲胄发生了融合,独创出了一个别样的风采。首先是甲胄明确的分为裲裆、明光和骑甲三种形制。裲裆和明光区别于汉代的铁札甲,取消了盆领样式的护颈,身甲也不再是对襟式的方口桶袖样式。

铠下裙为铁札甲样式被保留下来,披膊的穿戴采用对襟式穿法。头盔方面,依据东汉后期的冲角付胄,南北朝时期盛行冲角式头盔,它可以对人的后脑和颈部给予更好的保护。隋唐时期,甲胄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头盔方面,唐代的头盔演变出了四种形制,一种是发髻冲角盔,头盔顶部有类似于佛菩萨发髻造型的凸起,上部由多个弧形铁片箍成,两侧和后面有卷布保护,额前的冲角消失;一种是折返顿项盔,头盔由左右两个圆片钉成,顿项由卷布做成,尾端向上翻起;第三种是“狻猊盔”,这是一体盔,额前有狻猊的猛兽兽纹;第四种是“朱雀盔”,即在面颊侧贴有凤翅,略显浮夸。

铠甲方面,唐代的铠甲已经有了明确的部位区分,从上到下可分成护颈、披膊、明光铠(胸甲)、腹甲、护臂、束带、铁甲裙、径甲。到了宋代,中国的甲胄正式发展成熟,头盔有凤翅盔、笠形盔、无名盔三种,甲胄以重甲为主,身甲为前开式,穿戴后在穿上一件披膊,披膊为坎肩样式,在一些大将身上,护肩还会有兽吞样装饰。因为披膊已经带有部分胸甲,故而明光铠在宋代基本是没有市场的。

文章TAG:顿项正统中原目标咱的目标是中原正统顿项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