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滨州市惠民县孙武镇北门街邮编是多少,孙武镇北门街现在叫什么

滨州市惠民县孙武镇北门街邮编是多少,孙武镇北门街现在叫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1 19:58:36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综上分析,现在已经很明了,孙子就是孙武,孙膑为孙子的后人。而孙子的真实名字叫孙武,乃是齐国人,孙武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其父亲、祖父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所以从基因来说,他也继承了军事上的天赋。如果问孙膑和孙武是什么关系?两者相隔百余年,如果有关系,那就是百年之前是一家。

孙子故里是广饶还是惠民?

关于它的作者孙武子,由于历史没有留下更多的文献资料,以致连他的里籍身世也发生了疑问,随着新的世界性“孙子热”的兴起,在中国,在孙子的故乡——山东省北部濒临渤海的大平原上,曾经进行过一场“抢孙子,争祖宗”的争夺战。事情发展之初是平静的。80年代中期,以中国军事科学院为首的北京和全国各地主要的“孙子兵法”研究家们,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考辨、论证之后,一扫历史的混沌,认定兵学鼻祖孙子的故里就是今天山东惠民县。

此种说法最早源于李浴日先生对孙子的研究。早在1937年,他在《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中,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学者孙星衍以其先祖孙文虎追封为“乐安郡公”,认为自己“吾家出乐安,真孙子之后”为据,从而作出如下判断:“孙子是从唐代之乐安郡,即清代之山东省武定府,今之惠民县附近奔吴。”尽管李日浴先生没有重新提出孙子故里是惠民县。

然而,惠民县孙子故里的传统说法便被学术界所公认,迄今己有50余年之久。就连《辞海》等多种工具书也明确了孙子故里是今惠民县的概念。1989年5月,第一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惠民县召开。在此之前,国内还有“博兴说”和“惠民说”之争。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貌,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专家吴如嵩和陈秉才合作著《孙武故里考疑》一文,集多年争论之大成,力排“博兴说”,作出了孙子故里应是古称“厌次”的惠民县的结论。

其他史志研究专家在惠民考察所得的种种文物遗迹,也证实了这一点。1988年12月,惠民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院、国防大学、总后勤编审办、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认惠民乃孙子故里。1990年10月,更大规模的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上会下,也从没有人对孙子故里的问题提出异议。

1991年初,山东省广饶县突然挑起了“孙子故里”争夺战。1月27日至30日,广饶县出面在本地又召集了“第一届孙武故里研讨会”,到会的有来自上海、山东等地的专家、学者30多人,提交论文20余篇。会议认为,通过对广饶“水文地貌等进行实地勘察”,“孙子故里在今广饶县”,“这项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关于孙子研究的一项空白”。

会议还决定,成立“孙子研究会”,修建一个孙子纪念场所“孙子园”等等。2月27日,几乎全国各大新闻机构同时登载和播发了消息,又把“孙子故里是今山东广饶县”传播到全国、全世界。面对这种学术上的争论,一时舆论哗然,莫衷一是。惠民人民更是街谈巷议,群情激越。当天,由地委副专员和惠民县县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组成的上访队伍出发了,到省委、省府,到北京,找领导,找报社,找电台,汇报情况,查询来头。

为了“救火”,县史志办和老研究员搬着县志和古籍,到大街、集市上设摊,向群众宣讲孙子故里是惠民县的种种根据,据理批驳“广饶说”。设在北京的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也忙碌起来。会长秘书长和学者紧急集会。重新研究孙子故里的问题,认真分析“广饶说”的论据。坚持“广饶说”的一方也不甘示弱,上下游说,阐明自己的道理。他们由广饶县长带队,到省里,到中央,找过去在广饶县战斗过的老领导给予支持;有关的研究人员也到孙子兵法研究会当面汇报。

至此,关于孙子故里的争论己到了白热化程度,牵动了学术界,波及两种宣传的新闻界,也影响到社会的其他方面。各方争执不下,辩论日益升级。面对“广饶说”引起的争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也专门召集本会在京部分专家学者,再次对孙子故里进行了考辨,重申。从目前资料和考辨情况看,孙子故里在山东惠民之说是合理的。专家们认为,在没有新的确凿考古和史料发现之前,不要随意推翻历代史学研究成果,而应维持多数史学家所认同的传统说法。

孙子、孙武、孙膑是同一个人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相信很多人都会把这个三个名字弄混,有的以为是三个人,有的以为是同一个人。在汉代墓葬群被发掘之前,我们只是从有限的资料中了解孙子、孙武和孙膑,但发掘了古墓后他们三个的关系才大白天下。对于像我这样喜欢历史的人来说,真的很感谢考古工作者们为我理清他们的关系。1972年4月,我国考古人员在一处小山发现了汉代墓葬群,这座汉墓不算大,但里面的陪葬物却不少,而大部分都为竹简这样的文物。

经过专家们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些竹简上面记载的绝大部分都是兵书,而更让专家惊喜的是这里面就有非常珍贵的《孙子兵法》和一直未曾找到的《孙膑兵法》,这两部兵书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两个版本,这可以说是非常重大的考古发现。《孙子兵法》是一步非常伟大的军事著作,曾被多国翻译,流传各国,近代的许多世界将领都参考过《孙子兵法》。

而对于孙子,很多人误认为就是孙膑,或许他们一样的出名并且都姓孙,再加上史书上资料不全,自然就让大家产生误会,但从古墓中的两本兵书分析后就解决了这个疑团:《孙子兵法》主要是关于军事战争理论和战略方面的研究。《孙膑兵法》记载的是战役、战术以及战斗指挥的战术问题。从两本书中对战斗的理解就能知道,孙子和孙膑并非同一个人,因为他们的战略、战术思想并不一样。

孙子就是孙武,他们是同一个人首先解释一下,“子”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是一种敬称,如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等,包括孙子。而孙子的真实名字叫孙武,乃是齐国人,孙武从小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其父亲、祖父都是带兵打仗的将领,所以从基因来说,他也继承了军事上的天赋。孙武成年时因齐国战乱,无奈只能跑到吴国躲避战乱,后来经伍子胥介绍给了吴王,对于孙武的军事造诣,吴王对他的评价很高,便任命他为统帅。

孙武接过这个位置后励精图治,不负吴王的期望,把吴国打造成一个军事强国,而在此期间孙武也完成了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对于《孙子兵法》从小孩到老人相信都能说出几个兵法来,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者,诡道也”等等。这是孙子累积了他的一生研究而编写的旷世兵法,这部兵书对后世将领的受益不言而喻。

孙膑是孙子的后人孙膑其实是孙武的后人,本名叫孙伯灵,与苏秦、张仪、庞涓皆是鬼谷子弟子。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而残疾,后来在好友帮助下投奔齐国,为齐王立下汗马功劳,历史上几大战役就是由孙膑指挥的,如“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等。孙膑的军事思想可从《孙膑兵法》中完美体现,他认为战争是国家政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只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解决一切纷争。

也因孙膑的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战斗理念,在屡次指挥战斗中都能出奇制胜。唐朝建中三年,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设庙享奠,这六十四人中就包括孙膑,而同时代被列入庙享的名将只有:田单、赵奢、廉颇、李牧、王翦几人。综上分析,现在已经很明了,孙子就是孙武,孙膑为孙子的后人。话说从古代到现今,孙姓出过许多的名人伟人,如孙阳、孙子、孙膑、孙承宗、孙传庭、孙思邈、孙中山等等。

孙膑和孙武是什么关系,他们分别都有什么著作?

如果问孙膑和孙武是什么关系?两者相隔百余年,如果有关系,那就是百年之前是一家。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与宠涓从师鬼谷子,后因遭宠涓迫害,处膑刑,故名孙膑。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孙膑生活在战乱时期,从小看到各国的战争频繁,也看到战争的胜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残酷的现实,打赢了,可以挽救国家危亡,战败了,就要削地甚至亡国。

于是他拜鬼谷子为师,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一一《孙膑兵法》。而孙武是春秋末年的军事家,被历代中外军事家奉为,兵家之祖,所著《孙子兵法》一书,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兵书,被后人称为,兵经。《孙子兵法》是孙武留下的兵家圣典,历来是军校的必读之书,必修之课,孙武在《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原则,这些原则直到今日仍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东吴以江东六郡为根基,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

三国时,小霸王孙策在其父孙坚死后,率领其父的旧部过江袭取江东,击败刘繇、王朗、严白虎等人,兼并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建立霸业。甚至曹操在听说孙策的骁勇后,称赞“狮儿难与争锋”。在孙策死后,孙权上位,年纪轻轻的小将军成了一方霸主。在周瑜、张昭等人的辅助下,安定了内部,又接连取得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的胜利,击败了当时的头号枭雄曹操与刘备,进而保住了江东之地,于公元229年开国称帝,把父兄的霸业变为了帝业。

在三国中孙权一般被称为“江东孙权”,当然孙权是以江东六郡作为根基,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就帝业,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历史上的“江东”是现在的哪里呢?历史上的“江东”与现在的“江东”有所不同。现在的江东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江西九江以下,江南地区的东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部分江北地区)被称为江东。

可以说现在的江东是中国的富饶之地,基本上各个GDP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三国时的江东和现在江东有所不同。孙权坐镇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在古时指的是哪里呢?由于自江西九江至南京,长江向东北方向斜流,因此,此段以东地区称为江东。至于江东六郡,自然是属于这一区域,也即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至于江东六郡,分别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后移至安徽省潜山市)。

下面为大家分析这六郡,为什么说孙权得此六郡便可称霸一方。其一,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主要包含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可以称之为吴越之地了,也即为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越国的所在地。而江东猛虎孙坚就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因此,对于吴郡来说,可以说是孙权家族的起家之地。东汉末年,孙坚乘乱而起决战天下的时候,他的弟弟孙静就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跟随孙坚。

孙氏宗族在孙策平定江东时也立功不少,孙静为孙策鞍前马后,征伐镇守。而江东的武将中,也有不少出自吴郡,比如凌操、凌统父子就是吴郡馀杭(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其二,会稽郡。会稽郡是一个始于秦朝的郡,在设立之初,会稽郡的疆域非常辽阔,北至江苏省,南到福建省。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会稽郡的范围明显缩小。会稽郡的治所为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领十五县,其疆域范围主要集中在今浙江省一带。

其三,丹阳郡。汉末三国时期,丹阳郡的郡治在今南京市,而孙权称帝之后,也定都于此地。丹阳郡主要包含了江苏省的中部和安徽省的南部等地。而闻名天下的“丹阳兵”也出自于此,袁术曾经以“此地精兵辈出而闻名”来评价丹阳。而作为江东都城的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为六朝古都的开始。其四,豫章郡(郡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市区),主要包含今江西省南昌市及其周边的市县。

在汉末三国时期,豫章郡和吴郡、庐陵郡、会稽郡一样,较少受到战争的影响,也即这几个郡都处在东吴势力的后方。在此基础上,这几个郡为东吴贡献了大量的人才和钱粮,支撑东吴和曹魏、蜀汉三分天下。其五,庐陵郡。公元200年,孙策分豫章郡设立庐陵郡,治所西昌县(在今江西省泰和城西北15千米处)。在汉末三国时期,庐陵郡、豫章郡这两个郡,包含了今江西省一带的大部分地区。

其六,庐江郡。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庐江郡设立,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庐江郡移治移至皖城(安徽省潜山市)。彼时,如同曹魏和东吴分别设立扬州一样,二者也分别设立了庐江郡。对于庐江郡来说,主要包含了今安徽省中部一带,也即合肥周边地区。在此基础上,庐江郡因为处在东吴和曹魏的交界地带,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比如石亭之战、合肥之战等战役,就爆发于该地区。

因此,庐江郡和丹阳郡一样,聚集了东吴的重兵,以此抵抗强大的曹魏。综上,孙策留给孙权的江东六郡,主要包含了浙江、江西两省和上海市的全部地区,以及今江苏、安徽两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也可以说是长江下游一带了。无疑是东吴势力的核心地区。在江东六郡的基础上,孙权偷袭关羽攻占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让东吴的疆域扩大今湖北、湖南一带,又通过收服交州一带的士燮,从而使今广东、广西等地也成为东吴的疆域。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老家在现在的曲阜,那孙子的老家在现在的哪里?

孙武,后人尊称孙子、孙武子,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广饶人),历史上只有这一种说法。《青州府志》《乐安县志》及《辞海》、《山东历史》等都有记载。现在各种考古发现也可以佐证。广饶县历史上属于青州府(益都),建国后1950年至1983年划归惠民专区管辖(包括县级滨州市、惠民县、沾化县等),1983年划归东营市。

直到1987年惠民县在写地方名人志时把惠民专区的孙武写了进去,开始了孙子故里之争!广饶县一直不断的拿出各种历史证据,但惠民县除了一口咬定外再未拿出任何证据。全国八省市乐安孙氏后裔经多年考证后编写的《全国乐安孙氏通谱》标注为广饶县,孙武后裔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也到广饶祭拜先祖孙武并赠送孙中山铜像,没人会乱拜祖宗,这足以说明事情的真相!。

“秦、楚、燕、韩、赵、魏、齐”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都是现在哪?有何依据?

秦、楚、燕、韩、赵、魏、齐等七雄,除楚国独霸南方外,其余六国皆雄居北方,因此其都城,除楚国在南方外,其余秦楚燕等六国皆在北方。秦国秦国对于都城的选择,曾经历过“九都八迁”,其最初的都城在秦邑(今甘肃天水市故秦城),周孝王时期,孝王封秦国祖先非子于秦邑,使复嬴氏祀,号曰秦嬴。而后,周王室东迁之后,秦国日趋强大,逐步东进,其都城也就开始了东徙之路,第一都就是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大堡子山附近),秦侯、秦公伯、秦仲、秦庄公等皆以西犬丘为都,居西垂宫。

第二都就是汧(今陕西省陇县东南汧河南岸的边家庄一带),《帝王世纪》载:“秦襄公二年,徙都汧”,汧作为秦都的时间很短,仅十二年,前766年秦襄公死后,秦文公离开“汧”返回西垂,重新以西犬丘为都。第三都就是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市魏家崖),据《史记•秦本纪》所载,前762年,秦文公率兵七百东猎,从“陈仓渭水道”东进,前761年,“至汧渭之会……即营邑之” ,新都于“汧渭之会”。

第四都就是平阳(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史记•秦本纪》载:“宁公二年(前701年),公徙居平阳”。平阳为秦都的时间也很短,仅为36年,因平阳地处渭河盆地,地势低洼,且还被夹在渭河、秦岭和凤翔原之间,因此对于秦而言,以此为都,无论是东进还是西守,或向南北发展,其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在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就迁出了平阳。

第五都就是雍城(今陕西风翔县),《史记•秦本纪》载:“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于此建都,直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年)才迁出,其建都长达294年,为秦国定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有19位秦君在此居住,包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等。第六都就是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前424~前415年,秦灵公为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曾在此短暂建都。

第七都就是栎阳(今陕西临潼县武家屯东北),秦献公二年(前383年),为重夺河西之地,献公、孝工皆以此为都,前后共34年。第八都就是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前350年,秦孝公为与六国争夺天下,同时防御六国的侵略,遂迁都于此,随后经战国、秦朝两个时代,共144年。楚国终楚国八百余年,楚共有七都,其最初的都城在丹阳(今河南淅川境),周成王时期,熊绎被封以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

第二都在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楚文王时期迁都于此,至前506年,历经400余年,是楚国处于最鼎盛时期的都城。第三都在鄀都(今湖北省宜城东南),前506年,因和吴王夫差的战争,楚昭王自郢迁于鄀都。第四都在鄢都(今湖北省宜城),楚惠王时期曾短暂迁都于此。第五都在陈都(今河南淮阳),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于陈都。

第六都在巨阳(今安徽省阜阳市北),因秦军继续攻进楚境内,为安全起见,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第七都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前241年,为躲避秦国的兵锋,楚考烈王再迁都于寿春。燕国燕国的都城较之其余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燕国曾先后有五都,但自燕昭王后,燕国实行“三都”制,即同时存在着三个都城,分别是蓟城、中都和下都武阳城。

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燕地即燕都。约前697年,燕桓侯即位,因北方游牧民族越发强大,时常袭扰燕国,恒侯被迫迁都于临易(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安新区容城县晾马台乡),直到战国初期燕成公时期,临易依然为燕都,持续了两百余年的时间。当然,在这段时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燕都迁移到了上都蓟(今北京),前664年,因威胁燕国的北方少数民族山戎被齐恒公打败,燕国遂开始着手营建蓟,并逐渐将都城移至蓟,至燕襄公时,蓟完全取代临易成为燕国新都。

但到了春秋晚期,随着北方山戎再次变得强大,燕国遂又将都城迁往临易。前314年,子之之乱后,燕昭王在易水高筑武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是燕下都。自燕昭王后,燕国形成三都,即上都蓟,是为燕国宗庙所在;中都(今北京市房山区窦店以西),是为燕国军事重地;下都武阳城,是为燕国行政中心。韩国因韩国地处中原,被魏、齐、楚、秦等强国包围, 终其一百七十余年,韩国都未能向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所以相比于齐楚秦等国,韩国的国都迁移的并不频繁,先后只迁移过两次都城。

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诸侯,自此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前375年,韩哀侯灭郑,为加强旧郑土地的统治,韩国迁都于新郑(今河南新郑)。赵国前403年,赵烈侯建立赵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赵敬侯即位后,为便于赵国争霸天下,实施北进的国家战略,赵都由晋阳迁往邯郸(今河北邯郸)。

前355年,赵成侯二十年,赵国确立双都制,以邯郸为都城,信都(今邢台)为陪都,《赵记》云:“赵孝成王造檀台,有宫,为赵别都,以朝诸侯,故曰信都”。魏国前403年,魏文侯建立魏国,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前364年,为谋得更好的扩张之路,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自此百年都未有变化,《读史方舆纪要》载:“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

文章TAG:孙武北门惠民县滨州市邮编滨州市惠民县孙武镇北门街邮编是多少孙武镇北门街现在叫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