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与游牧民族同住是什么感受,古代游牧民族冬季怎么取暖

与游牧民族同住是什么感受,古代游牧民族冬季怎么取暖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17:37:54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也因此北方寒冷的冬天,大家都在屋里猫冬,能不出门就不出门。除了身上的保暖外,家里还会然后炭盆来提升室内温度,以增加御寒能力。古代对煤炭的认知比较初级,无法让其燃烧充分,从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认为煤炭有毒,无法使用。而炭在春秋甚至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因此是冬天取暖的重要燃料。在2000多年前,火炕就已经被发明,它无疑是解救了太多的北方民众,大冬天在暖暖的炕上,简直不要太美了,还不用承受炭带来烟熏火燎。

古人在冬天都是怎样御寒取暖的?有哪些取暖神器?

火炕是中国北方应用很广泛度一种取暖方法,我小时候也睡过。1980年代,火炕在京郊农村还是每家每户都会使用的;到了1990年代暖气片的使用,才使得使用火炕的家庭逐渐减少。十年前,北京二环内最后一面火炕面临拆迁,有人呼吁把它当作一个历史的痕迹保留下来。翻阅史料,发现火炕也是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百姓使用,还有歌咏火炕的诗篇。

我来简单聊聊《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女真人的早期居室大体上是依山谷而居,四周用树木枝干围成栅栏,屋高数尺,上面覆盖木板、桦树皮或茅草。女真人居处的墙垣、篱笆,大都是用树木搭建的。同契丹一样,门多朝东。在室内,墙的四周是一圈火炕,起居其上,并借以取暖。女真人这种室外用木联成栅栏、门户朝东、屋内置火炕等习俗,可谓源远流长,弥久不绝。

清代东北地区的满、汉人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如清人杨宾《柳边纪略》卷一载,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一带,“屋皆东南向,立破木为墙”,门窗多朝东南,土炕高一尺五寸,围绕南、西、北三面,仅空开门窗的东面,并在南北炕头两端置炉灶,用来做饭取暖。屋舍四面有栅栏围绕。上图辽宁新宾努尔哈赤出生地金代女真及汉人、渤海人等,无论尊卑贵贱,室内活动主要都是在火炕上坐卧,并用它取暖。

《金虏节要》载:金初太祖、太宗时,虽有君臣之称,但无尊卑之别,乐则同享,财则同用。至于屋舍、车马、衣服、饮食之类,并无多大差别。皇帝所独享的仅有“乾元殿”。殿外四周栽柳,把殿与外界隔开。殿内,围绕墙壁置火炕,平时无事,则锁上或开着;有事则皇帝与臣僚杂坐在火炕上。上图努尔哈赤出生地的火炕宋、金文人写了很多咏火炕的诗篇,试举一例。

宋人朱弁于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使金,被留,在北方居二十年。有《炕暖三十韵》诗云:风土南北殊,习尚非一躅。出疆虽仗节,入国暂同俗。淹留岁再残,朔雪满崖谷。御冬貂裘蔽,一炕且蜷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方炽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诗中大意说:南北地方风土各异,来此就要入乡随俗。

古代中原王朝要解决游牧民族最彻底的方法是什么?

游牧民族的劫掠,本质上就是为了生存,只要生活过得去,游牧民族也不愿冒着风险与强大的中原王朝对抗!然而古代的中央集权制,由于国力的限制,通常所剩余的财富不多,无法供给游牧民族渡过难关!同时,也忧恐游牧民族人口增加,对王朝构成更大的威胁!于是乎越是封堵,越是打击,游牧民族越少,反而战斗力越强,组织能力更高,只有适应战争法则报团取暖才能生存下去!农村孩子吃苦受累,体质健硕,可以打得过几个城市孩子,如果将其同化过上安逸的生活,无论是处于维持现状,还是为了融入更大的圈子,都不会再动武!所以,清朝的经验可以借鉴,削夺其兵权,避免其合并壮大,中央给与经贸扶持和交流,令蒙古不再为灾害所困扰,再辅以宗教信仰的宣传,游牧民族自然服从不再为祸边疆!。

文章TAG:游牧民族取暖感受冬季古代与游牧民族同住是什么感受古代游牧民族冬季怎么取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