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经验 > 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6:19:32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存款利率是基本不变的,变化的是人民币贷款利率。 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都是需要资金谋发展,去融资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是找担保公司,协助到银行贷款,人民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调的话,企业的融资成本肯定会降低的。客观上能刺激企业融资打好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银行向企业融资抛出的橄榄枝,是为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的好措施。

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2,利息调整要怎么

溢价购入,所以利息调整等于票面利息减去实际利息(投资收益) 具体: 年初摊余成本 41730.8 第一年利息调整等于 40000*6%-41730.8*5% 第一年摊余成本 41730.8*1.05-40000*.06 第二年就是用票面利息减去第一年摊余成本乘以0.05 以此类推 此外,你还会发现财务成本上的一个规律: 溢价的债券,随着到期日临近,他的摊余成本(就是财务管理所称的价值)越来越低,而且降低的越来越快(因为利息调整越来越大)

钱存定期后,利息不会因为利率的调整而调整,是保持不变的,到期后只会按照存入当日的利率计算利息。

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3,通俗的说利息调整是什么意思

长期借款的核算引入了“利息调整”的概念。此处的“利息调整”并非是日常所说的“银行利息的调整”。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初始产生额是指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本金和借款所实际收到款项产生的差额。

普遍的说法是1元里边的1分的意思,因为1元等于100分,所以一分利息就是1%的利率,这就是最通俗的说法了。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说明计息周期的情况下,能轻易说就是1%吗? 据说民间在没有指定计息周期的情况下一分利息就是指一个月的利息是1%,这显然是武断的。 权威的说法还是参看字典吧,《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等有关”分“的解释是相当清楚的。 结论是,在没有指定计息周期的情况下,一分利息什么都有可能(文字游戏作为骗钱的手段,就是一分钱都有可能,看到过案例的,大家不妨网上查查) 所以一般来说,月利息一分的话,是1%,而年利息的话是10%。 最后建议,借贷合同上还是标明年或月利率的好,没有必要用这种民间的表述。

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

4,贷款利率该怎么调整

一、贷款期间利率调整的依据主要有两条: 1、人民银行(央行)发布的利率调决定; 2、合同中的利率条款约定。如果是固定利率,则无论央行如何调整利率,约定固定利率的贷款利率不作调整;如果是浮动利率,则按合同中约定的调整时间及央行调整的利率进行调整。 二、利率调整后的利息计算:按合同约定的调整时间,以上期的剩余本金、贷款剩余期限、新利率进行重新计算。

中国银行是满年度调整的. 贷款利息计算是浮动利率论如何计算,对已支付的利息没有影响。对调整后的利息会有影响。一般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项还没有偿还部分的利率也随之调整,有三种形式:一是银行利率调整后,所贷款利率在次年的年初执行新调整的利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二是满年度调整,即每还款满一年调整执行新的利率(中国银行房贷是这样的);三是双方约定,一般在银行利率调整后的次月执行新的利率水平。 无论基准利率如何调整,上浮(或下浮)的幅度不变,只是在新的利率基础上的上浮(或下浮)。

您的情况可以考虑申请无抵押贷款。 申请的基本条件是: (1)一是中国大陆居民; (2)二是有稳定的住址和工作或经营地点; (3)三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4)四是无不良信用记录。 小额贷款的申请材料 (1)提供个人身份,可以是身份证,居住证,户口本,结婚证等信息; (2)提供稳定的住址,房屋租赁合同,水电缴纳单,物业管理等相关; (3)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银行流水单,劳动合同等。 申请流程: 1.借款人提交书面贷款申请资料; 2.银行对所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和调查; 3.银行审核和调查通过后,借贷双方签订贷款合同; 4.银行放贷,申请人使用贷款; 5.借款人按合同规定按期还款; 6.结算贷款。 ********************* 目前华夏、平安、渣打、宜信、维信、助贷融资网都可以申请个人无抵押贷款。 相对而言华夏银行的门槛较低的. 希望能帮助到你! 办理贷款卡所需资料: 个人办理贷款卡所需要的资料: 1、《贷款卡申请书》; 2、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贷款意向书。 相关的表格可以去各银行官网或者是市政府网站上下载。 如果是公司的话,办理贷款卡所需要的资料如下: 贷款卡申请需要以下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2.组织机构代码证(正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3.基本户开户许可证(正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4.上年度及上一月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复印件加盖公章) 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6.有效验资报告(复印件加盖公章) 7.金融机构同意办理信贷业务意向证明书(原件) 8.国税/地税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9.贷款卡申请书(银行提供) 希望可以帮到您。

房贷是一年一调,也就是每年一月份开始,按照上年度最后一次人民银行调整后利率执行。

贷款年度内不随利率的调整而调整,是在跨年度时按照最新利率执行。而定期存款则是按照存入日的利率执行,不随利率的调整而调整,直至到期。

5,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

通过调整利率,可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作用非常重要。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成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 (1)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 (2)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 (3)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4)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 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利率中国人民银行_利率工具概述

货币宽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作,房地产等不会因此而过快崩溃,降低利率,提高市场的货币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gdp逐渐下滑,实体经济不稳,容易引发房地产崩盘,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增加。为了保证经济增长,防止经济过快导致的硬着陆,国家降息,增加社会流动资本,补充流动资金,降息贷款利息,缓解地方债务压力。 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规划。比如,为了限制房地产,可以调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调高利率,引导储蓄,减少市场上的流动资金。控制外汇汇率及外汇储备。调高利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加,有利于人民币升值。 拓展资料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利率

货币宽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作,房地产等不会因此而过快崩溃,降低利率,提高市场的货币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所以,利率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拓展资料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即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利率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1、宏观调控经济发展规划。 比如,为了限制房地产,可以调高利率。 2、抑制通货膨胀,调高利率,引导储蓄,减少市场上的流动资金。 3、控制外汇汇率及外汇储备。调高利率,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增加,有利于人民币升值。

货币宽松,国家经济陷入停滞,国家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作,房地产等不会因此而过快崩溃,降低利率,提高市场的货币投放,促进经济增长

6,利率调整的影响

"谁知道关于利率调整对我国股票以及股市的影响. " 个人看来, 利率的变化主要有就一个方面的影响: 对市场资金的流量有一定的变化,对于股市也有一定的负面和正面影响的; 如果利率调整是下降的话,那就表明银行有更多的钱将会流到市场中去,对于市场来讲就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有通货膨胀的可能,过多的钱流到了股市,就会对股市有一种推动的作用,把股市不断不拉高 ,最后就会脱离它实际的价值,造成一定的泡沫,对于实体的经济是一种十分严重的打击。现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子造成的。对于股票就有很大的危险! 但是,如果把利率调整得过高,也会打击到股市的正常发挥的作用的,过高的利率调整,把钱都吸引去了银行,然后,在股市流动的钱少了,自然就会对我们的股市造成了一定的滞后,也会有严重的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对于公司未来的融资会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样的情况不是很常见。又会对股票造成一种危险的时候,就是会有恶意收购的行为,对于股票的影响也是很不利的。 所以,过高的利率调整和过低的利率调整也会影响股市的作用,对于股票的影响是局部的,但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历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从我国历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来看,利率的高低与股指的运行方向,并非呈现出一种绝对的反向运动。也即是说,利率调高股指不一定下跌,而利率调低股指也不一定就会上涨。因此,此次央行十年来首次调高利率,也仅仅只能作为判断股指运行方向中诸多因素的参考之一。下面为自股市设立以来,历次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第一次降息(1991 年4月21日)央行将利率下调至7.56%。此前,深圳证券市场于1991年4月3日成立。但当年4月21日的降息并未引领刚成立一个多月的深市走出上涨行情,反而引来了几个月的下跌走势,这在我国股市上最早的一次表现出利率与股市的关系。第一、二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7月11日)沪深股市10多年来,所经历的两次加息都在1993年,当时对股市的冲击非常明显。央行采取了两次升息措施,一年存款利率由6.3%增加到了9.15%。这两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分别下跌27.43及23.05。这两次加息对股市构成了强烈冲击,股指在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第二次降息(1996年5月1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个百分点。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654.43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681.16点,下跌26.73点。其后,沪深股市平地而起,走出一段酣畅淋漓的大牛行情。第三次降息(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2%。此次利率下调幅度较大,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803.69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818.20点,下跌14.51点。股指在小幅回调之后,再度向上走高,并成功带领沪指突破1000点。第四次降息(1997年10月23日)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1.1%,各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5%。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173.06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177.52点,下跌4.16点。此次利率下调后,股市反应较为平淡,走出一轮温和上涨的行情。第五次降息(1998年3月25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16%,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6%。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191.55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194.02点,下跌2.47点。此次利率下调后,对股市影响较小,股指仅仅出现惯性冲高的走势。第六次降息(1998年7月1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49%,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12%。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316.44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339.20点,下跌22.76点。此次利率下调,股市不涨反跌,调整时间接近一年。第七次降息(1998年12月7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均为0.5%。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209.54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219.20点,下跌9.66点。此次利率下调仍然没有对股市形成刺激作用,继续调整直至“5.19”行情的来到。第八次降息(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平均降1 %,贷款利率平均降0.75%。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364.35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348.61点,上涨15.74点。此次利率下调,对“5.19”行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股指走牛近一年多。第九次降息(2002年2月21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25%,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5%。降息后首个交易日沪指以1530.28点报收,较上一交易日1506.62点,上涨23.66点。此次利率下调,使股市产生短暂的脉冲式行情,但最终未能阻指向1300点逼近。第三次升息(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利率下调就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转到股市,间接推动股票上涨,但这不是股票能不能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利率调低是为了促进消费 进行宏观调控 不是说存款少了的部分都进入了股市

利率下调老百姓就会选择其他的货币升值方式,例如买国债、炒股票、买外汇等等,流入股市的钱会间接推动股票上涨, 决定股票上涨有 基本面 政策 和机构的炒作等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上升,股票跌,利率下降,股票升。 但是还要告诉你,金融市场没有这么简单咯~~

7,银行利率调整什么意思?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所受到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也就是说,利率水平的高低和调整,最终是由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这几年国银行利率调整步伐十分频繁,这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其实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利率调整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并不是谁坐在办公室里拍拍脑袋就能推出这种政策来的。 利率调整主要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二是调整的依据何在? 从利率调整的目的来看,主要是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调节社会资金总供求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高银行利率有助于吸引闲散资金存入银行,从而推迟社会消费品购买力的实现,减少社会总需求。与此同时,银行利率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贷款成本,抑制商品销售,减少企业盈利。 所以,当出现社会资金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时,银行会采取提高利率来进行干预。调低银行利率的作用恰恰相反。 ②优化社会产业结构 政府通过对需要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实行优惠利率政策,能够很好地从资金面来支持其发展;相反,对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或企业,则可以通过适当提高银行利率的方式来提高其投入成本。 两者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调节社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配置。③调节货币供应量当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时会引发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调整银行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这主要是通过提高利率来减少信贷规模、减少货币投放,来达到压缩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目的。④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水平,会间接地迫使企业不断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利息负担,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果企业认识不到这一点,或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一旦整个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还够不上银行利息,或者贷款到期时无法正常归还贷款,就可能会被迫关门。⑤调节居民储蓄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水平,可以吸引居民把闲余资金存入银行,减少社会货币总量,抑制通货膨胀。通过降低利率水平,可以驱使储蓄从银行转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率的调整就会对居民储蓄结构产生实质性影响,调节实物购买、股票投资比重。⑥调节国际收支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不但会在国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在国际金融市场产生联动作用,调节国际收支。具体地说,如果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水平,就会吸引国外资本向国内流动,从而导致国际收入大于国际支出。反之亦然。利率调整的目的,就是要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至少是不能大起大落,否则是会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利率调整必须在众多复杂关系中考虑以下主要因素:①社会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银行在调整利率时,必然会关注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高低,既不会因为少数企业的利润率偏低就降低利率,也不会因为少数企业的利润率偏高而提高利率。总的来说,社会平均利润率越高,利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否则就无法正确反映利率的杠杆作用;社会平均利润率越低,利率水平也要相应降低,否则大多数企业会承受不了这样的高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最高不可能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但最低也不能低于零。 ②资金供应状况利率水平的调整必须参考整个社会资金面供应情况。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与普通商品一样,它的价格调整必定会受到货币供求状况影响。市场经济越成熟,资金供应状况对利率调整的影响作用就越大,利率调整对资金供应状况的调节作用也就越大。 总的来看,当资金供应不足时利率水平会上升,当资金供大于求时利率水平会下降。一方面,资金供应状况会促使银行调整利率;另一方面,利率水平的调整也会改善资金供应状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时候,利率的调整实际上就是把社会平均利润重新划分为利息、企业利润两部分,而这个比率应当尊重借贷资本供求双方的竞争性关系。 在国,由于整个社会的资金资源比较缺乏,所以在调整利率水平时尤其重视资金供求状况,这也是国既没有放开利率水平,也不能完全根据资金供应状况调整利率水平的主要原因。 ③国家经济政策 利率水平是国家经济政策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利率政策的方向是相一致的、效应也是一致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目的是为了稳定物价、稳定市场。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一些部门、企业率先实行差别利率,这又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引导、限制目的。 毫无疑问,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速度、方向,都会客观决定资金需求状况、资金流向。可以想见,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都会把利率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并对不同行业实行差别利率政策。 ④银行成本 上面已经提到,利率包括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两类。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额大小,直接决定了银行盈利水平高低。所以在调整利率水平时,会必然考虑银行成本高低,看银行是否承受得了。 银行发放贷款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只有完全弥补吸收存款需要支付的利息和其他业务费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有盈余,银行的运转才能正常进行下去,银行开展业务才有积极性。所以,银行贷款利率必然会高于存款利率,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合理的利差。尤其是在国,银行盈利主要靠利息收入,这一点更重要。⑤物价水平一般认为,银行存款利率必须高于通货膨胀率,否则人们把钱存在银行里不但不会增值,而且还会遭受本金损失,这样就会促使储户提取存款、抢购商品了。银行贷款利率要高于存款利率,所以更应该高于通货膨胀率。如果贷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银行就会遭受本金损失,发放出去的贷款越多亏损越大,正常业务难以为继。相反,贷款企业却可以因此减轻债务负担,并且从贷款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差中获得额外收益,诱导企业千方百计扩大贷款数额,从而加剧资金供应紧张局面。⑥国际利率水平银行利率调整还必须考虑国际利率水平高低。如果国内的银行利率高于国际水平,国外资本就会大量涌入,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增强,银行利率下降;相反,如果国内银行利率低于国际水平,资本就会流至国外,减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促使银行利率上升。市场利率化程度越高,上述因素所起作用就越大。金融学点睛利率调整主要应尊重价值规律要求。

8,基准利率的调整利率

2008年9月16日起央行决定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落实区别对待、有 保有压、结构优化的原则,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 从2008年9月25日起,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汶川地震重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2个百分点。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加息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的金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 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7月6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2011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我国的利率分三种: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即基准利率, 又称法定利率; 第二,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称为商业银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场的利率,称为市场利率。其中,基准利率是核心,它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它的变化决定了其他各种利率的变化。 单位:年利率% 调整时间 活期 3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1990年4月15日 2.88 6.30 7.74 10.08 10.98 11.88 13.68 1990年8月21日 2.16 4.32 6.48 8.64 9.36 10.08 11.52 1991年4月21日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年5月15日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年7月11日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年5月1日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年8月23日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年10月23日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年3月25日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年7月1日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年12月7日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1999年6月10日 0.99 1.98 2.16 2.25 2.43 2.70 2.88 2002年2月21日 0.72 1.71 1.89 1.98 2.25 2.52 2.79 2004年10月29日 0.72 1.71 2.07 2.25 2.70 3.24 3.60 2006年8月19日 0.72 1.80 2.25 2.52 3.06 3.69 4.14 2007年3月18日 0.72 1.98 2.43 2.79 3.33 3.96 4.41 2007年5月19日 0.72 2.07 2.61 3.06 3.69 4.41 4.95 2007年7月21日 0.81 2.34 2.88 3.33 3.96 4.68 5.22 2007年8月22日 0.81 2.61 3.15 3.60 4.23 4.95 5.49 2007年9月15日 0.81 2.88 3.42 3.87 4.50 5.22 5.76 2007年12月21日 0.72 3.33 3.78 4.14 4.68 5.40 5.85 2008年10月9日 0.72 3.15 3.51 3.87 4.41 5.13 5.58 2008年10月30日 0.72 2.88 3.24 3.60 4.41 4.77 5.13 2008年11月27日 0.36 1.98 2.25 2.52 3.06 3.60 3.87 2008年12月23日 0.36 1.71 1.98 2.25 2.79 3.33 3.60 2010年10月20日 0.36 1.91 2.20 2.50 3.25 3.85 4.20 2010年12月25日 0.36 2.25 2.5 2.75 3.55 4.15 4.55 2011年2月9日 0.40 2.60 2.80 3.00 3.90 4.50 5.00 2011年4月6日 0.50 2.85 3.05 3.25 4.15 4.75 5.25 2011年7月7日 0.50 3.10 3.30 3.50 4.40 5.00 5.50 2012年6月8日 0.40 2.85 3.05 3.25 4.10 4.65 5.10 2012年7月6日 0.35 2.60 2.80 3.00 3.75 4.25 4.75 2014年11月22日 0.352.352.552.753.354.004.75

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对外公布的利率。 存款一般都是安装基准利率执行,不允许下调或提高。极个别大额存款银行可以适度上浮一部分存款利率。上浮存款利率将会影响银行的收益。 贷款利率根据银行的性质,国家规定有不同的上、下浮比例,银行可以在人民银行核准的范围内进行上浮或下调。上浮贷款利率将会给银行带来收益,反之亦然。

9,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1、宏观经济方面   利率调整可以在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改变社会资金总量和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总供求。其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调节,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强居民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来,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于增加总供给。   由于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的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国内外利率差异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际利率高于本国利率时能促进本国资金外流,同时防止外国热钱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顺差。   2、微观经济方面   对个人而言,储蓄是其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消费部分。利率变动会影响储蓄收益和个人储蓄倾向,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居民可用多样化的方式保有其储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中,又有货币资产和股票、债券等非货币资产。利率变动对通胀率和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利息成本支付是企业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使资源更集中于优质高效的企业,同时督促企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利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一、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 利率在我国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1990年-1991年我国连续三次下调存款利率、连续两次下调贷款利率;1993年连续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996年-2002年连续八次下调存款利率水平,连续七次下调贷款利率水平;2004年12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我国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化见图1和图2,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治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宏观经济过热,价格水平上升,则上调利率;如果宏观经济增长乏力,价格水平下降,则下调利率。因此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更多地和价格水平相一致,即价格水平上升,利率上调;价格水平下降,利率下调(见图3)。 由于我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我国利率的传导机制呈现其特殊性。当中央银行调控利率的时候,会影响存贷款,进一步影响消费和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变化。 二、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996年5月1日至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八次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于1993年7月11日调整的利率水平是针对1993-1995年的高物价水平制定的,1996年成功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以后,随着物价水平的走低,利率水平也适度下调,1998年以前的降息属于这种“恢复性调整”。1998年1月1日,人民银行取消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由直接转向间接,而在我国利率仍是非市场化的,利率调整发挥着重要的杠杆效应,是中央银行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针对1997年10月开始的物价负增长,中央银行又连续五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以期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2003年,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央银行采取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信贷窗口指导、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过热的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为巩固调控成果,2004年10月29日,调高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水平。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调整在不同阶段对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如何?我们运用1993年7月至2005年9月的月度数据,分阶段进行对比说明。 八次降息之前最后一次调高利率是1993年7月11日,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为10.98%,因而分析期间从1993年8月开始。通过整个分析期间的数据分析判断利率调控的综合效应;对2004年10月29日之前的数据分析利率8次下调对存贷款增加额的影响,其中以1998年1月1日商业银行贷款限额取消为界分两阶段分析;根据1998年以来的数据分析在间接调控的经济环境下利率的调控效果;1996年6月1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阶段,对1996年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调控效果的影响。 综合而言,利率调整对存款、贷款总量变动的影响较小(见表1)。1993年8月-2005年9月,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为负相关,相关性较小,相关系数为-0.31;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1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性也很小,相关系数为-0.33;一年期名义贷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与贷款月增加额相关系数分别为-0.20、-0.11。1996年5月1日到2002年2月21日,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这一期间,一年期名义存款利率、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月增加额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27,即无论是针对名义利率而言,还是针对实际利率而言,存款利率下降,储蓄存款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一年期贷款利率与贷款增加额也呈很弱的负相关。分阶段考察降息效应,除1998年之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与存款增加额呈很弱的正相关以外,其余相关系数均为负,且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很小。特别针对间接调控效应及利率市场化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存款利率的下降,储蓄存款额不降反升;贷款利率的调整对贷款增加额的影响很小。总之,利率调整对存贷款增加额的调控作用很小。 从实证分析来看,存贷款数量变化和存贷款利率的调整之间不存在理论分析的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较弱,目前而言,储蓄是中国大多数居民投资的唯一途径,因为储蓄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 2、我国的股票市场风险较大,国债二级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的品种较少,居民可选择的投资产品有限,这些都导致了利率下调,而储蓄仍然增加。 3、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许多制度还不成熟,未来的不确定增加,因此居民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上升,居民愿意储蓄。 考察利率和居民消费之间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利率下调,居民的储蓄收益减少,同时借款成本也下降,因此应该增加消费;相反如果利率上调,则消费削减。现考察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变动和居民人均消费变动之间的关系(见图4)。 从图中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消费和利率之间没有太大的相关性。造成消费和利率之间的弱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是: 1、我国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对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决定其消费支出额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而不是利率。 2、近年来,我国有几个重要的改革项目: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市场化,这几方面的改革仍未成熟。它使得居民对支出的预期增加,尽量控制住其他的消费支出,倾向于储蓄,以备将来之需。 3、由于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对劳动力素质要求高,一些老员工下岗,同时每年又有大量新的劳动力加入,未就业的人数上升,造成了居民对收入的悲观预期,这进一步增加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因此,尽管利率下调,储蓄消费没有作相应变动。 4、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经济相比,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整和宏观经济总量变化往往是脱节的,居民对利率变化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 我们分析利率与投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使用的数据是一年期贷款利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整个贷款利率结构的水平。 从图5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是很迟钝的,没有体现明显的相关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体制,投资效率低,更多的是外延性扩大再生产,没有形成很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的机制。同时企业和银行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用约束机制。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对企业信息甄别不严格的问题。 三、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建筑和房地产业的增加值约占GDP比例的10%。房地产既是消费品,也可以是投资品。1998年以后,我国取消了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和买房的按揭政策实施,国家金融部门对房地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1998年,当时贷款基准利率超过10%,个人购房意愿不强,住房制度改革进展不大,人民银行决定对居民住房贷款实行优惠利率。1999年9月,人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同时对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实行优惠利率,设有5年以下和5年以上两个档次的固定利率(见表2),5年以下的贷款利率为5.31%,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为5.58%。为了鼓励居民个人买房,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又下调了住房贷款利率,两个档次的利率分别下调为:4.77%和5.04%。 同时,国家对公积金贷款期限也作了相应调整,5年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按4.59%执行,5年以内的按4.14%执行。2002年2月2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水平,5年以下(含5年)由现行的4.14%下调为3.6%,5年以上由现行的4.59%下调为4.05%(见表3)。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月度景气指数,1998年我国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复苏阶段,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0。到2001年,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6,指数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到2003年国房景气指数超过107。自1998年以来,我国个人住房商业贷款余额高速增长,由1997年末190亿元增长到2004年15922.3亿元,7年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长了约84倍,1998年底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830亿元,2004年底个人公积金住房贷款达到2096.2亿元,增加了约2.5倍。 尤其是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处于较高水平,虽然房地产价格的涨幅有所下降,但商品住宅房的价格每年涨幅仍然超过6%以上,尤其在2004年底超过了10%(图6)。 国家在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出现了投资势头过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的现象。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提高利率,压缩投资和需求,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住房的贷款利率。2004年10月29日,把个人住房的商业贷款利率分别提高到4.95%和5.31%;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提高到3.78%和4.23%。央行希望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压缩住房需求,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2005年3月,人民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了市场化调整。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同时人民银行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见表4)。由于今年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继续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其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 由于住房贷款的期限通常都要高于5年,因此住房贷款利率上升幅度为:5.814%-5.751%=0.063%,和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相比,涨幅不大,国家对住房消费有一定的保护和支持。 实际上,利率的提高往往会推动房地产的价格,因为贷款利率的提高,房地产商的投资成本上升,它会把这个成本转移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贷款利率的提高,意味着消费者将来还款的数额增加,同样购买同质房产的成本也上升了,必然也会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因此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中央银行利率的提高应该是谨慎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整的意义更在于向市场、投资者等传达一种信号,警惕房地产泡沫的危险。实际上我国的房地产需求曲线HD已经不是常态的,而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随着利率的升高,房地产的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增加,因为预期将来房产价格上升,对房地产的需求不会因利率上升而下降,因为大部分居民相信将来价格上升获得的收益将超过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成本。假定房地产的供给曲线HS是垂直的,开始状态利率水平在r1,HD大于HS,超额需求为AB,如果利率上升到r2,超额需求为CD,且CD大于AB,利率上升导致过度需求进一步扩大(见图7),因此往往会出现政府越干预,价格上升越快。 在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和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存在调整的不对称性,国家通过降低贷款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时候,消费和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高,效果较好。但政府提高贷款利率削减房地产的投资和需求时,企业和居民对利率的敏感性相对较弱,这主要是由于土地的供给有限,而对住房的需求大,同时公众预期将来价格可能进一步上升而增加现在的需求。目前我国房地产控制价格快速上升一是要增加经济适用房供给;二是要压缩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因此在利率调控的基础之上,国家通过行政、财政、法规和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措施综合控制房地产的价格过快增长,实现房地产的平稳增长。 注: 1 这里运用名义利率减去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实际利率。 2 按央行有关政策,调息前已办理的房贷,次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利率,调息后新办理的房贷,直接按新利率执行。 作者简介: 陆前进经济学博士后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卢庆杰 上海期货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给你发幽香里了 给分哦~

自己的作业只能自己写,给你个方向,一个是国内。从宏观经济角度考虑,如通货膨胀,微观则从居民存款消费写。另外,从国际角度分析,我国对外出口进口这方面。

要我在网上给你写1000字?不如你自己写

文章TAG:利率调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的调整利率利率调整调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