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什么是浮标吃铅量,夜钓狂浮漂吃铅量怎么样

什么是浮标吃铅量,夜钓狂浮漂吃铅量怎么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0 16:29:37 编辑:野钓技巧 手机版

1,夜钓狂浮漂吃铅量怎么样

夜钓王用的进口纳米材料做的浮漂,吃铅量大且防水,吃铅比高达2.6,切开一半泡沫放在水里,过5天吃铅量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对于夜钓狂的吃铅量 ,这点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夜钓狂浮漂吃铅量怎么样

2,浮漂吃铅量是什么意思

浮漂的吃铅量就是浮漂浮力的大小,大漂的浮力大,搭配的铅坠也重。两支体积、外形都相同的浮漂,浮力是一样的,但是自重大的浮漂吃铅小,相对灵敏,自重小的浮漂吃铅大,相对迟钝。如果是吃铅量相同的两支浮漂,自重大的浮力肯定大,浮力大了体积就大,体积大在水里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就会大。而自重小的浮漂的浮力小,体积自然就小,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也小。我们在垂钓时,可以根据浮漂的吃铅量来定浮漂的大小,一般0.3g-1g吃铅量的浮力为小漂,2g-3g吃铅量的浮漂为大漂,1g-2g吃铅量的浮漂为中漂。在测量浮漂的吃铅量时,我们可以使用测漂计进行测量,可以用电子秤测量与浮漂匹配的铅皮还可以用标准重量的鱼坠测量。在垂钓时,还要根据季节选择浮漂,在春季和冬季时,可以选择小漂。夏天气温较高,就要使用大漂了。关于吃铅量大了好还是小了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个人认为,吃铅量的大小是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吃铅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垂钓。

浮漂吃铅量是什么意思

3,浮漂吃铅量225如何调漂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越重吃铅量越大,和体积材质也有关系。同样材质的越大吃铅也越大,向上的牵引力越大。 举例:纳米2号漂,比一号漂重一点,体积大一点,吃铅大一点,上浮的力大一点。其他材质也是如此。 用漂3个原则: 1.大鱼用大漂,吃铅2克以上就是大漂了。 2.流水、大风、深水用大漂。 3.静水、天冷、口小用小漂,0.7--1.3的吃铅量。 调漂3原则: 1.鲫鱼调3,钓1-4目,鱼多、吃口猛调灵,例如:调3钓1-2目,口少钓3-4目。 2.大鲫鱼调4-5目,钓2-5.大鱼建议调顿,调几钓几,例如:调4钓4、调5钓5. 3.鲤鱼、大鱼调7-10目,钓2-3目。或者调平水钓2-3目都可以的, 这只是大方向,不可以照搬,根据鱼情灵活应对。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越重吃铅量越大,和体积材质也有关系。同样材质的越大吃铅也越大,向上的牵引力越大。 举例:纳米2号漂,比一号漂重一点,体积大一点,吃铅大一点,上浮的力大一点。其他材质也是如此。 用漂3个原则: 1.大鱼用大漂,吃铅2克以上就是大漂了。 2.流水、大风、深水用大漂。 3.静水、天冷、口小用小漂,0.7--1.3的吃铅量。 调漂3原则: 1.鲫鱼调3,钓1-4目,鱼多、吃口猛调灵,例如:调3钓1-2目,口少钓3-4目。 2.大鲫鱼调4-5目,钓2-5.大鱼建议调顿,调几钓几,例如:调4钓4、调5钓5. 3.鲤鱼、大鱼调7-10目,钓2-3目。或者调平水钓2-3目都可以的, 这只是大方向,不可以照搬,根据鱼情灵活应对。浮漂的吃铅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选择一支吃铅量合适的浮漂是能够钓好鱼的关键,但是大多数的浮漂都不会把吃铅量标注在浮漂上,而且有一些做工不是很精细的浮漂厂家所标注的吃铅量也不是很准确,所以买浮漂最好是自己来确定一下浮漂的吃铅量大小,这里介绍三种方法:1.查看厂家标注的参数。如果是在网上购买浮漂,宝贝详情页面都会给出浮漂的吃铅量,如果是在渔具店购买浮漂可以向渔具店老板询问;2.对比法。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浮漂拿出来对比,首先对比漂身的体积大小,浮漂的吃铅量与漂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比的,假设你经常使用的这支浮漂你已经知道它的吃铅量是1克,如果新买的浮漂漂身比老浮漂大,那么吃铅量也一定大一些,反之就小。另外,在钓鱼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大概知道浮漂的吃铅量是多少,假设你已经知道自己以前使用的浮漂吃铅量是1克,例如你调6目,然后再换上新买的浮漂,如果小于6目就说明这支浮漂的吃铅量小于1克,如果大于6目就说明新买的浮漂吃铅量大于1克,然后通过增减铅皮调到6目,通过增减铅皮的量就可以大概估算到新买的这支浮漂吃铅量是多少了;3.精确测量。买一个调漂桶和一个微型秤,做一根很短的主线,只穿上太空豆、铅皮座、浮漂座,不需要绑八字环,挂上铅皮不带钩调平水,然后把铅皮拆下来放在微型秤上称重,这个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越重吃铅量越大,和体积材质也有关系。同样材质的越大吃铅也越大,向上的牵引力越大。 举例:纳米2号漂,比一号漂重一点,体积大一点,吃铅大一点,上浮的力大一点。其他材质也是如此。 用漂3个原则: 1.大鱼用大漂,吃铅2克以上就是大漂了。 2.流水、大风、深水用大漂。 3.静水、天冷、口小用小漂,0.7--1.3的吃铅量。 调漂3原则: 1.鲫鱼调3,钓1-4目,鱼多、吃口猛调灵,例如:调3钓1-2目,口少钓3-4目。 2.大鲫鱼调4-5目,钓2-5.大鱼建议调顿,调几钓几,例如:调4钓4、调5钓5. 3.鲤鱼、大鱼调7-10目,钓2-3目。或者调平水钓2-3目都可以的, 这只是大方向,不可以照搬,根据鱼情灵活应对。浮漂的吃铅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选择一支吃铅量合适的浮漂是能够钓好鱼的关键,但是大多数的浮漂都不会把吃铅量标注在浮漂上,而且有一些做工不是很精细的浮漂厂家所标注的吃铅量也不是很准确,所以买浮漂最好是自己来确定一下浮漂的吃铅量大小,这里介绍三种方法:1.查看厂家标注的参数。如果是在网上购买浮漂,宝贝详情页面都会给出浮漂的吃铅量,如果是在渔具店购买浮漂可以向渔具店老板询问;2.对比法。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浮漂拿出来对比,首先对比漂身的体积大小,浮漂的吃铅量与漂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比的,假设你经常使用的这支浮漂你已经知道它的吃铅量是1克,如果新买的浮漂漂身比老浮漂大,那么吃铅量也一定大一些,反之就小。另外,在钓鱼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大概知道浮漂的吃铅量是多少,假设你已经知道自己以前使用的浮漂吃铅量是1克,例如你调6目,然后再换上新买的浮漂,如果小于6目就说明这支浮漂的吃铅量小于1克,如果大于6目就说明新买的浮漂吃铅量大于1克,然后通过增减铅皮调到6目,通过增减铅皮的量就可以大概估算到新买的这支浮漂吃铅量是多少了;3.精确测量。买一个调漂桶和一个微型秤,做一根很短的主线,只穿上太空豆、铅皮座、浮漂座,不需要绑八字环,挂上铅皮不带钩调平水,然后把铅皮拆下来放在微型秤上称重,这个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调好漂后钓鱼为什么吃铅量会有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感觉条件不是很充足,我的理解是在垂钓中,每次抛竿的钓目会有变化?我就从这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调漂时没压风线,导致钓目不同。如果我们在调漂时没有压风线,风线没有沉入在水中,风线就会在水流或者风的作用下变弯曲,造成线组回拉导致钓目上升。抛满杆没有回拉线组导致钓目不同。如果在调漂时抛满杆,但没有回拉线组,由于鱼线有延展性,这时的鱼线就会回弹造成钓目变化。每次挂饵自重不同导致钓目不同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每次挂饵的重量不一样,当然钓目就会不同了。水底有杂草或者水底不平导致钓目不同这个也是影响钓目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水底我们是看不到的,水线长度相同但水底不平,同样也会造成钓目不同。另外如果水底有杂草等杂物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走水现象造成的钓目不同走水是由于水体上下对流造成的,而我们的线组漂浮在水中,所以就会呈现移动,不过这个很好判断。写到最后:调好漂后,如果出现钓目每次都不一样,上述因素导致的原因很大。但如果钓目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的话,个人感觉是关系不大的,只要记住线组在稳定后的目数就行了。但有个前提是:线组本身的质量合格和线组调试要没有问题。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并分类放置。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越重吃铅量越大,和体积材质也有关系。同样材质的越大吃铅也越大,向上的牵引力越大。 举例:纳米2号漂,比一号漂重一点,体积大一点,吃铅大一点,上浮的力大一点。其他材质也是如此。 用漂3个原则: 1.大鱼用大漂,吃铅2克以上就是大漂了。 2.流水、大风、深水用大漂。 3.静水、天冷、口小用小漂,0.7--1.3的吃铅量。 调漂3原则: 1.鲫鱼调3,钓1-4目,鱼多、吃口猛调灵,例如:调3钓1-2目,口少钓3-4目。 2.大鲫鱼调4-5目,钓2-5.大鱼建议调顿,调几钓几,例如:调4钓4、调5钓5. 3.鲤鱼、大鱼调7-10目,钓2-3目。或者调平水钓2-3目都可以的, 这只是大方向,不可以照搬,根据鱼情灵活应对。浮漂的吃铅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选择一支吃铅量合适的浮漂是能够钓好鱼的关键,但是大多数的浮漂都不会把吃铅量标注在浮漂上,而且有一些做工不是很精细的浮漂厂家所标注的吃铅量也不是很准确,所以买浮漂最好是自己来确定一下浮漂的吃铅量大小,这里介绍三种方法:1.查看厂家标注的参数。如果是在网上购买浮漂,宝贝详情页面都会给出浮漂的吃铅量,如果是在渔具店购买浮漂可以向渔具店老板询问;2.对比法。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浮漂拿出来对比,首先对比漂身的体积大小,浮漂的吃铅量与漂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比的,假设你经常使用的这支浮漂你已经知道它的吃铅量是1克,如果新买的浮漂漂身比老浮漂大,那么吃铅量也一定大一些,反之就小。另外,在钓鱼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大概知道浮漂的吃铅量是多少,假设你已经知道自己以前使用的浮漂吃铅量是1克,例如你调6目,然后再换上新买的浮漂,如果小于6目就说明这支浮漂的吃铅量小于1克,如果大于6目就说明新买的浮漂吃铅量大于1克,然后通过增减铅皮调到6目,通过增减铅皮的量就可以大概估算到新买的这支浮漂吃铅量是多少了;3.精确测量。买一个调漂桶和一个微型秤,做一根很短的主线,只穿上太空豆、铅皮座、浮漂座,不需要绑八字环,挂上铅皮不带钩调平水,然后把铅皮拆下来放在微型秤上称重,这个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调好漂后钓鱼为什么吃铅量会有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感觉条件不是很充足,我的理解是在垂钓中,每次抛竿的钓目会有变化?我就从这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调漂时没压风线,导致钓目不同。如果我们在调漂时没有压风线,风线没有沉入在水中,风线就会在水流或者风的作用下变弯曲,造成线组回拉导致钓目上升。抛满杆没有回拉线组导致钓目不同。如果在调漂时抛满杆,但没有回拉线组,由于鱼线有延展性,这时的鱼线就会回弹造成钓目变化。每次挂饵自重不同导致钓目不同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每次挂饵的重量不一样,当然钓目就会不同了。水底有杂草或者水底不平导致钓目不同这个也是影响钓目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水底我们是看不到的,水线长度相同但水底不平,同样也会造成钓目不同。另外如果水底有杂草等杂物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走水现象造成的钓目不同走水是由于水体上下对流造成的,而我们的线组漂浮在水中,所以就会呈现移动,不过这个很好判断。写到最后:调好漂后,如果出现钓目每次都不一样,上述因素导致的原因很大。但如果钓目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的话,个人感觉是关系不大的,只要记住线组在稳定后的目数就行了。但有个前提是:线组本身的质量合格和线组调试要没有问题。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并分类放置。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浮漂大小的利弊?一.为什么吃铅量大的漂受新手青睐?这主要是因为抛竿顺手的原因,特别是用了一支长竿,抛竿时就会感觉更重的铅坠和浮漂出竿时更容易,但这还真不能当做浮漂适合与否的标准。二.吃铅量大的浮漂有什么优缺点?除了上面的一点,大吃铅量浮漂其入水下落也较快,这其实才是它最大的优点,正因为下落快,才能避开很多小杂鱼的闹漂,特别适合钓大鱼用。但由于大吃铅量的漂启动慢,也就是把下面的吃口信号反应上来的速度慢,所以它不适合钓中小型鱼。三.吃铅量小的浮漂有什么优缺点?吃铅量小的浮漂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站立较快、启动较快、漂相较清、更加灵敏,这与吃铅量大的浮漂启动慢相反。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下落太慢,包括铅坠的下落和钩饵下落都慢,那就极有可能被很多小鱼吃截口了。所以呀,今后选浮漂就不能一味只找吃铅量大的浮漂了,要是钓大鱼还行,可要是在黑坑等无太多小杂鱼的水中钓小鱼,吃铅量小的浮漂会更能助你上鱼。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请点赞一下吧,谢谢
立漂,台钓钓组的核心配件,可以说现如今台钓的大部分话题都和它有关。自重、配铅量、吃铅量这三个术语准确来说并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吃铅、自重是浮漂的两个固有属性,这是浮漂制作出来时被固定下来的。而配铅是基于调钓之后钓组所配备的铅,它的重量并没有固定的数值,完全取决于钓鱼人的需要。这样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接下来小黑就来详细说说这三个台钓术语的一些常识吧。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最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钓鱼人通常把浮漂调为平水时铅块具备的重量定义为吃铅量。浮漂没入水中会产生浮力,随着没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漂释放的浮力越大,所以吃铅量是一条浮漂所具备的最大浮力、最大配铅数值最大稳定度的体现。台钓的钓组是基于浮漂之上建立起来的平衡体,浮漂的吃铅量从某种角度来说决定了这个平衡体所具有的最大稳定性。举个例子现在有2个木块分别重10千克、1千克,把它们放在桌面上。木块和桌面两者间就构成了一个平衡体的概念,用手去轻推木块,你会发现轻的木块很容易推动,重的那个就有点难了,这是因为重量大的那个平衡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台钓钓组的情况和这个例子极为相似,吃铅量大的浮漂所构建的钓组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吃铅量小的那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调钓相同的情况下)。钓大鱼我们使用大漂,这是因为大漂可以携带更大的饵料,它具有的稳定性可以过滤杂口,让钓手把握最真实的大鱼吃口。钓小鱼用小漂,它具有的灵敏度可以最大程度体现鱼觅食的动作。当然上述这些仅仅是从鱼情出发,实际作钓中钓手还要考虑到钓点的具体情况,水深、线粗、风大这些因素都会让作钓需要侧重选择吃铅量稍大的浮漂,利用重量来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自重和吃铅形成浮力比概念浮漂的又一个固有属性,显示这条浮漂的重量,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浮漂商家的数据栏里。自重属性单独拿出来看实际上并没啥意义,所以人们经常把它和吃铅量放在一起,浮漂吃铅量除以自重得到了浮力比这个概念(浮力比=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一条浮漂浮力性能的体现,数值越大说明浮力性能越优越。比如说两条浮漂同样自重是1克,A浮漂吃铅量2克,B浮漂吃铅量3克,那人们就会说B浮漂的浮力比越高,浮力性能更高。目前市面上制漂的材料有巴尔杉木、孔雀羽、芦苇、纳米,其中纳米的浮力比最高,通常可以达到3以上,巴尔杉木的浮力比最差只有2左右。同等材料之间由于加工工艺的关系浮力比可能不尽相同,但纳米浮力比最高芦苇次之巴尔杉木最低这点是钓圈的共识。浮力比近些年经常被人提及,很多人认为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就越好,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讲一讲。首先肯定一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越高,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在吃铅量、浮漂漂型构造(排水体积)、调钓完全一致的两个钓组里,高浮力比浮漂的那个钓组的整体重量越轻。这个特性就意味着它相比于另外一个钓组,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稳定性,假如要让两个钓组同时发生动作,那整体重量轻的那个无疑更加容易。第二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回升越快,浮漂受到力产生下顿接着浮漂回升。假如把下顿、回升所需要的时间当成一个周期的话,那浮力比越高的浮漂所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这什么概念呢,同一时间里浮力比较低的巴尔杉木漂产生2个动作,高浮力比的芦苇漂却能产生三个动作,显而易见后者具有的反应能力就要高于前者。但浮力比越高也不见得就是优势,遇上滑口、乱口这种鱼情,高浮力比的浮漂很容易就会乱抖,各种无意义的漂相让人无从下手。灵敏和稳定是相对的概念,脱离了鱼情去讨论优劣根本毫无意义,浮力比越高的浮漂灵敏度确实越高,但并不是说它就一定比灵敏度低的浮漂优秀。配铅配铅这个词和自重、吃铅不在同一概念上,前者并不是浮漂的固有属性,而是钓组经过调目之后铅块实际剩余的重量。钓鱼时有人会说我这条浮漂吃铅几克,也有人会说我这条漂自重多少、浮力比多少,但绝不会有人说我现在配铅有几克。因为这个数值要去测量当下的铅块重量才能得知,而且这个概念脱离了调钓实际上意义不大。比如说两个钓组浮漂的指标全部一样,配铅都在2克,你能根据吃铅量一样说两个钓组的最大稳定性是一样的,那接着能根据配铅同样是2克就说钓组的灵敏度一致吗?这显然不能,顶多是证明两个钓组的调目是一致的,钓目无法确定就没办法比较两者的灵敏度。一个钓组内部的灵顿钓手常用调钓来体现,配铅量更多的是整个钓组外在稳定性的体现。钓点稍有水流、有点杂鱼,钓鱼人的第一反应就会增大钓组的配铅来加强稳定性和钩饵落底的速度,有人管这个行为叫“加大配铅”,更多人叫“减少调目”。从这里你就能发现配铅量这个概念,只有两个钓组比较或者是从整个钓组出发的时候才会常用,一个钓组里大家更愿意以调目来取代。总结:吃铅量、自重、浮力比是浮漂的三个固有属性, 反映了浮漂的一些性能,在我们平时使用能给我们提供帮助。选择浮漂第一要点就是确定吃铅量,它的大小需要考虑到鱼情、钓点环境。至于浮力比记住一个点,浮力比越高的浮漂越灵敏,它的大小选择主要取决于作钓人的钓技以及鱼情,如果你对漂相缺少判断力,那建议慎用高浮力比的浮漂。吃铅量的大小、浮力比的高低没有所谓的优劣,只有合不合适的说法。浮漂是台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与钩、铅坠搭建一个平衡体,以动作来反映鱼的吃口,充当钓鱼人的眼睛。当然,浮漂的使用还会涉及到调钓,什么条件下浮漂可以钓浮,什么下可以钓底,这主要取决于浮漂浮力、铅坠、饵料之间重量的调配。大部分的钓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2.6克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铅坠组成的钓组怎么可能实现钓浮,但这个问题绝不像表面看上去的简单,这是因为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浮漂的吃铅量阿基米德定律告诉我们,物体进入水中就会产生浮力,这个浮力等同于它排开那部分液体的重量。物体产生的浮力如果大于它自身的重量,那该物体在水中就会呈现一个漂浮的状态,反过来说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量,那它就会沉入水中。基于以上的原理,浮漂的选材首先就要保证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要大于自身的重量,且要有多余的浮力用来承载钩饵以便调钓。在一条浮漂的尾部裹上铅皮,接着调整铅皮的重量让浮漂的漂目与水面平行,此时铅块的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吃铅量是浮漂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由浮漂商家给出,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吃铅量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通过阿基米德定律我们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除了取决于体积之外,还受到液体密度的影响。举个例子假设商家是在纯净水的情况下取得浮漂吃铅量数值为2.6,那么当这条浮漂被放到水密度更高的野河里,它调平所能携带的铅的重量就会超过2.6。浮漂本身的体积和重量是固定不变的,浸液的密度直接决定了吃铅量。即使一条浮漂标注2.6的吃铅量,但实际使用中它能带起的重量也有可能会大幅超出这个数值,至于能超出多少就取决于两种浸液的密度差,很多钓友觉得浮漂标注的吃铅量与实际不符,基本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钓浮一、钓浮的前提条件一个钓组能否钓浮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浮漂受到的浮力大于铅坠、钩子、钓饵的重量。由于浮漂标注的吃铅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其最大的承载力,钩子、钓饵的重量也不明确,标注2.6克吃铅的浮漂配上2.6克铅坠组成钓组能否钓浮,只能通过实际作钓去得出答案。按照问题中的要求把组装完毕的钓组抛入水中,如果钓组处于悬浮,把它就具备了钓浮的能力,反之就是不具备。二、什么情况下钓浮?台钓通常把底层鱼作为目标鱼,作钓方式以底钓为主,但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钓鱼人就会选择钓浮。目标鱼为上层鱼:如果钓鱼人的目标是草鱼、鲢鳙、翘嘴、鳊鱼等上层鱼种,那作钓的方式就要钓浮。所谓浮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核心的要点在于确定水层,以上层鱼种为目标可以利用飞铅钓法从浅到深逐层搜索,根据鱼情确定作钓水层。底层鱼起浮:有时由于天气导致水温出现明显的断层,底部水层氧气不足,底层鱼就会上浮离底。这种情况钓鱼人就要从原本的钓底改为钓浮,但手法上的处理上与作钓上层鱼有明显的区别。应对底层鱼起浮作钓水层搜索要从底部开始,先让钓组满足钓浮的条件,接着通过一点点下拉浮漂确定目标鱼所在的水层。钓底相比于钓浮所需要的条件,钓底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不少,原则上钓组的配铅、钩、钓饵的重量超过浮漂具有的浮力,那无论怎么调钓钓饵都是到底的。当然,如果钓组在半水呈现一个整体的漂浮的状态,那也可以通过调钓的方式来实现钓底。这里举个例子一个钓组带双饵悬浮在水中并露出2格漂目,钓鱼人为了实现钓底就要不断上拉浮漂的位置,只要钓目大于该钓组半水带双饵的调目,即说明钩饵到底。钓底的核心在于调钓,其方式根据调目和钓目的关系可分为三种,分别是调目高于钓目的调高钓低、调目等于钓目的调几调钓、调目小于钓目的调低钓高。当钓组处于调高钓低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高,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同样的,当钓组处于调低钓高时,调钓差越大灵敏度就会越低,对应的稳定性就会越高。或许有不少钓鱼人经常会为钓灵亦或钓钝伤透脑筋,但其实调钓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复杂。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调钓差是调钓的关键所在,它影响着整个钓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调配。其次调钓数值本身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不存在诸如调4钓2比调平钓2优越的说法,钓鱼人的最终目标是根据当下水情、鱼情等等因素选取最佳的调钓点。例如作钓的钓点有水流、杂鱼等干扰,那调钓就要倾向于稳定性,采用调低钓高;鱼口轻缓,调钓就要倾向于灵敏度,采用调高钓低。全水层钓法通过上面的内容,钓浮和钓底的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核心要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但有时由于作钓的需要,钓底和钓浮需要随时随地的切换,这种通过调整浮漂位置而不改变铅坠重量的钓法被称之为全水层钓法。找底:钓组铅皮座裹上重铅抛入水中,由于铅皮的重量整个钓组会被拉沉到水里,接着上拉浮漂让漂目露出水面1-2目找底完成,此时漂目到铅坠的距离即为水的深度。带饵调目:找底完成之后钓组挂上双钩,浮漂下拉子线长度加上20公分的长度,接着抛入水中。先不要忙着削减铅皮,这里可以通过浮漂没有露出水面确保设定调目在半水进行。确认无误后慢慢削减铅皮的重量,浮漂漂目会慢慢上升,我们可以先将调目预设为6目。第二步将钓饵挂上钓组重新抛入水中,漂目因钓饵重量的缘故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削减铅皮方式将调目保持在3目左右。全水层钓法的调目步骤会比正常的调目多出一步,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为了让钓组获得钓浮的前提条件,即钓组带双饵不会沉入水底;第二个原因让调目保持较高的准确度。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调目设定完成之后需要确定钓底和钓浮的分界点。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在下钩挂上一块小小的铅皮抛入水中,上拉浮漂的位置让浮漂的漂目露出水面三目,接着利用浮漂上端的太空豆将这个位置记录下来。这个位置是钓组钓浮和钓底的分界点,当浮漂的位置越过这个点或者钓目大于3目,那即证明钩饵到底。分界点确定下来之后钓鱼人就可以根据需要钓浮或者钓底,也能够根据浮漂和分界点的相对距离来判断此时钓组的状态、离底的距离等等。全水层钓法的精髓在于对鱼情的解读,钓浮、钓底自由切换能最大限度的提升作钓效率。总结从全水层钓法的调漂过程其实不难发现要想实现钓浮、钓底随时切换,只要钓组满足钓浮的前提条件即可,剩下的钓底可以通过一个调钓来加以实现。这里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一条标注2.6吃铅的浮漂搭配2.6克的铅坠能否实现钓浮、钓底”,这完全取决于浸液赋予的浮力能否带起整个钓组。如果浮漂能够让整个钓组处于悬浮,那该钓组就能够在钓浮、钓底之间切换,反过来如果浮漂带不起钓组,那它就只能实现钓底而不能钓浮。这个问题解决关键在于实践,把钓组抛入水中答案自然浮出水面。你好!谢谢邀请!浮漂的吃铅量测试方法如下:在浮漂的漂脚下端缠绕上铅皮,然后增减铅皮重量,使浮漂漂尾上端与水面平齐(平水),最后称一下铅的重量,即为此浮漂的吃铅量。那么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有什么关系呢?浮漂的灵敏度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无法用一个固定值来衡量,只能是相对比较而言。这个比较也只能在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否则没有可比性。当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调的目数相同时,用同样的力拉动它们,向下移动快、移动距离大的就视为灵敏。所以两只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浮漂,吃铅大的比重就轻,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相对较大,惯性相对较小,所以下行的量就小,信号表达相对较钝。而吃铅轻的比重就大,自重也大,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所受的阻力相对较小,惯性也相对较大,所以下行的量也大,对信号的表达就相对明显。但如果除去浮力相同、体型相同的前提条件,则没有可比性。比如拿两只钓下顿口的浮漂作比较,一只是浮力大但横截面积小的细长身浮漂,另一只是浮力小但横截面积大的粗短漂身浮漂,在水中作下行运动时,前者的灵敏度肯定高于后者。因为浸泡在液体中物体作向下直线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跟横截面积成正比,截面积越大,受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越重吃铅量越大,和体积材质也有关系。同样材质的越大吃铅也越大,向上的牵引力越大。 举例:纳米2号漂,比一号漂重一点,体积大一点,吃铅大一点,上浮的力大一点。其他材质也是如此。 用漂3个原则: 1.大鱼用大漂,吃铅2克以上就是大漂了。 2.流水、大风、深水用大漂。 3.静水、天冷、口小用小漂,0.7--1.3的吃铅量。 调漂3原则: 1.鲫鱼调3,钓1-4目,鱼多、吃口猛调灵,例如:调3钓1-2目,口少钓3-4目。 2.大鲫鱼调4-5目,钓2-5.大鱼建议调顿,调几钓几,例如:调4钓4、调5钓5. 3.鲤鱼、大鱼调7-10目,钓2-3目。或者调平水钓2-3目都可以的, 这只是大方向,不可以照搬,根据鱼情灵活应对。浮漂的吃铅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选择一支吃铅量合适的浮漂是能够钓好鱼的关键,但是大多数的浮漂都不会把吃铅量标注在浮漂上,而且有一些做工不是很精细的浮漂厂家所标注的吃铅量也不是很准确,所以买浮漂最好是自己来确定一下浮漂的吃铅量大小,这里介绍三种方法:1.查看厂家标注的参数。如果是在网上购买浮漂,宝贝详情页面都会给出浮漂的吃铅量,如果是在渔具店购买浮漂可以向渔具店老板询问;2.对比法。将自己经常使用的浮漂拿出来对比,首先对比漂身的体积大小,浮漂的吃铅量与漂身的体积大小是成正比的,假设你经常使用的这支浮漂你已经知道它的吃铅量是1克,如果新买的浮漂漂身比老浮漂大,那么吃铅量也一定大一些,反之就小。另外,在钓鱼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对比大概知道浮漂的吃铅量是多少,假设你已经知道自己以前使用的浮漂吃铅量是1克,例如你调6目,然后再换上新买的浮漂,如果小于6目就说明这支浮漂的吃铅量小于1克,如果大于6目就说明新买的浮漂吃铅量大于1克,然后通过增减铅皮调到6目,通过增减铅皮的量就可以大概估算到新买的这支浮漂吃铅量是多少了;3.精确测量。买一个调漂桶和一个微型秤,做一根很短的主线,只穿上太空豆、铅皮座、浮漂座,不需要绑八字环,挂上铅皮不带钩调平水,然后把铅皮拆下来放在微型秤上称重,这个重量就是浮漂的吃铅量。调好漂后钓鱼为什么吃铅量会有变化?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感觉条件不是很充足,我的理解是在垂钓中,每次抛竿的钓目会有变化?我就从这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调漂时没压风线,导致钓目不同。如果我们在调漂时没有压风线,风线没有沉入在水中,风线就会在水流或者风的作用下变弯曲,造成线组回拉导致钓目上升。抛满杆没有回拉线组导致钓目不同。如果在调漂时抛满杆,但没有回拉线组,由于鱼线有延展性,这时的鱼线就会回弹造成钓目变化。每次挂饵自重不同导致钓目不同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每次挂饵的重量不一样,当然钓目就会不同了。水底有杂草或者水底不平导致钓目不同这个也是影响钓目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水底我们是看不到的,水线长度相同但水底不平,同样也会造成钓目不同。另外如果水底有杂草等杂物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走水现象造成的钓目不同走水是由于水体上下对流造成的,而我们的线组漂浮在水中,所以就会呈现移动,不过这个很好判断。写到最后:调好漂后,如果出现钓目每次都不一样,上述因素导致的原因很大。但如果钓目变化的幅度不是很大的话,个人感觉是关系不大的,只要记住线组在稳定后的目数就行了。但有个前提是:线组本身的质量合格和线组调试要没有问题。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并分类放置。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浮漂大小的利弊?一.为什么吃铅量大的漂受新手青睐?这主要是因为抛竿顺手的原因,特别是用了一支长竿,抛竿时就会感觉更重的铅坠和浮漂出竿时更容易,但这还真不能当做浮漂适合与否的标准。二.吃铅量大的浮漂有什么优缺点?除了上面的一点,大吃铅量浮漂其入水下落也较快,这其实才是它最大的优点,正因为下落快,才能避开很多小杂鱼的闹漂,特别适合钓大鱼用。但由于大吃铅量的漂启动慢,也就是把下面的吃口信号反应上来的速度慢,所以它不适合钓中小型鱼。三.吃铅量小的浮漂有什么优缺点?吃铅量小的浮漂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站立较快、启动较快、漂相较清、更加灵敏,这与吃铅量大的浮漂启动慢相反。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下落太慢,包括铅坠的下落和钩饵下落都慢,那就极有可能被很多小鱼吃截口了。所以呀,今后选浮漂就不能一味只找吃铅量大的浮漂了,要是钓大鱼还行,可要是在黑坑等无太多小杂鱼的水中钓小鱼,吃铅量小的浮漂会更能助你上鱼。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请点赞一下吧,谢谢调漂一直以来是台钓初学者很纠结的事,也是台钓爱好者很重视的事。其实,调漂最重要的是掌握调钓思路,弄清各种调目钓目状态下,子线、铅坠和钩饵在水下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掌握之后,无论浮漂吃铅量2.25克,还是3.325克,都会很轻松的调好最佳状态的浮漂。调漂原理调漂是通过增减铅坠铅皮的重量,使浮漂、钩饵铅坠三者间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平衡。调目,是浮漂的浮力被铅坠和钩下压后,剩余浮力的体现,通俗的说,调目就是浮漂把铅坠和钩吊起来后,浮漂还剩的目数。钓目,是浮漂的浮力被铅坠、钩、饵下压后,剩余浮力呈现的漂目。常规调漂步骤,以“调四钓二”为例一、重铅找底。我们拿着吃铅量为2.25克的浮漂,到水边后,要在铅坠上裹一块重量大于2.25克的铅皮,然后把漂往下拉,估算漂尖到到铅坠距离小于水深。抛竿入水,重铅会把漂完全拉进水里。然后把浮漂往上赶,露出一目。这是铅坠到漂尖一目的距离,就是水深。咱们可以把浮漂漂座上面一颗太空豆固定,作为记号。二、减铅找调目。找完底后,把浮漂往下拉两个子线的长度。这时再抛竿入水,重铅依旧会把漂尖拉进水里。然后开始减铅,一次少剪一点,直到漂目露出四目,这个四目,就是“调目”。三、挂饵找钓目。如果是搓饵或者颗粒饵,可以在上钩上挂一坨饵,或者挂一点小铅皮。饵的重量+钩的重量,要大于浮漂吃铅量。这样钩饵才会到底。由于上钩上挂了一定的份量,钩饵重量大于浮漂剩余浮力,这时,钩饵沉底,同时会把漂再次拉进水里。然后往上赶浮漂,直到露出两目,这个两目就是“钓目”。上述是我关于基本调漂步骤的拙见。在实际作钓时,根据鱼口情况,不一定非要“调四钓二”,调目钓目可以根据实际作钓水域进行调整。欢迎各位钓友斧正!

浮漂吃铅量225如何调漂

4,知道鱼漂吃铅量是不是加等量的铅皮就不用调漂了

当然不是,吃铅量只是浮漂的一个指数,是死的。调钓是根据水深、季节、饵重、鱼的种类、吃口状况、线组搭配………等等来灵活调试的。
68、赠花卿 杜甫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哪些食物是属于高热量食物

汗堡,薯条、炸鸡块等洋式速食 高热量饮料.如:鸡尾酒,红酒,可乐 经过加工的甜食.如:巧克力,蛋糕,西式点心 五谷类.如:白饭、米粉、通心粉、面包 海鲜.如:鳗鱼、鲱鱼、各类鱼罐头 奶类.如:鲜奶、炼奶、酸奶酪 肉类.如:肥肉,猪肉、煎香肠、烧鸭 春卷、寿司、拉面、 咖喱饭、牛油及辛辣食物
菜里热量都不是很高,但有的做法可以改变,比如土豆住就是低热量食物,但要是炸着吃就有很高的热量,另外,有一道菜叫蜜斗红营,是用糖勾芡烧红薯,热量也很高,洋快餐的热量更是很可观。

6,吃铅量是不是就是浮力

吃铅多好还是吃铅少好,这是个模糊的概念,应该是相同体积的浮漂吃铅多还是吃铅少。我认为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漂尾的直径也差不多的浮漂,吃铅少的相对比较灵敏,比较适合冬天口很轻的鱼情,吃铅多的漂相对要稍钝一些,对小口的反应要差一点,但对那种假动作多的鱼情时,它比吃铅少的浮漂就更稳一些,因为它能过滤一些假的讯号。所以我个人认为一支浮漂的好坏,吃铅多少不是它唯一指标。浮漂的分工不同,它们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查看原帖>>
判断浮力大小方法包括(1)受力平衡,浮力=重力(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上下表明压力差即为浮力等等

7,请教怎么才算读懂一支漂

1、吃铅量。短杆可以用吃铅量小的浮标,但长竿,如果吃铅量太小抛竿就不准。另外,浅水可以用吃铅量小的浮标,深水就要用吃铅量大的。但凡事没有绝对,深水如果要加大行程中的雾化效果,那就要用吃铅量小的浮标。了解方法就是在同一水域,同一深度,用不同的浮标无钩调标到同一高度(如2目),然后看哪支标吃铅量最大,哪支最小。2、浮标重心、浮标翻身点、浮标下脚长度还有浮标的稳定性。有些浮标下脚长度短,这支浮标的重心就偏上,一旦有风浪,浮标就容易产生倾斜,下沉过程中也会左右晃动,这样就容易错失一些中鱼信号。这些特性只需要经常使用这支浮标,就能记住该浮标什么时候翻身,下沉过程是否有轻微晃动,遇到风浪是否会晃。3、下沉和上浮灵敏度。浮标在下沉或上浮过程中会遇到水的阻力。浮标标身形状不同,水的阻力大小就不相同。例如:细长身浮标的下标身很细长,且变化均匀,这样在下沉过程中遇到水的阻力就很小,下沉灵敏度就高,小鱼稍微拖动一点饵料,浮标就会有反应。再如:急收肩浮标的上标身突然变小,遇到送标,浮标受到的水的阻力就非常大,这种浮标在上浮方面的灵敏度就很低。冬天鱼口轻,调2钓4如果用急收肩浮标,那你基本上就钓不到什么鱼了除非你看标水平非常高,能抓住第一口轻微下沉。4、剩余浮力、浮标材质、浮标吸水率等等,还有很多属于浮标特性,我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还在学习中。最后简单来说,就是经常用这支浮标,记住在没鱼的时候这支浮标在入水、翻身、下沉、稳定和遇到风浪等情况时的浮标反应。然后总结出现异常情况是中鱼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总结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反应会中鱼,中的是什么鱼。
简单说:什么动作上鱼什么动作不上鱼;什么动作上什么鱼

8,63m竿 浮漂 吃铅 多少合适

建议6号线8.0吃铅量轻口轻飘,重口重漂,6.3属于长竿了,一般用来钓深水,测底放弃小鱼了,建议6号线8.0吃铅量,方便抛竿,快速下沉。而且浮标的大小还有根据水的深浅决定潜水轻漂,正常情况长竿一般也不会钓浅水。注意:浮漂的吃铅量就是浮漂浮力的大小,大漂的浮力大,搭配的铅坠也重。两支体积、外形都相同的浮漂,浮力是一样的,但是自重大的浮漂吃铅小,相对灵敏,自重小的浮漂吃铅大,相对迟钝。如果是吃铅量相同的两支浮漂,自重大的浮力肯定大,浮力大了体积就大,体积大在水里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就会大。而自重小的浮漂的浮力小,体积自然就小,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也小。我们在垂钓时,可以根据浮漂的吃铅量来定浮漂的大小,一般0.3g-1g吃铅量的浮力为小漂,2g-3g吃铅量的浮漂为大漂,1g-2g吃铅量的浮漂为中漂。在测量浮漂的吃铅量时,我们可以使用测漂计进行测量,可以用电子秤测量与浮漂匹配的铅皮还可以用标准重量的鱼坠测量。在垂钓时,还要根据季节选择浮漂,在春季和冬季时,可以选择小漂。夏天气温较高,就要使用大漂了。关于吃铅量大了好还是小了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个人认为,吃铅量的大小是有一个合理的范围,吃铅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垂钓。
轻口轻飘,重口重漂,6.3属于长竿了,一般用来钓深水,测底放弃小鱼了,建议6号线8.0吃铅量,方便抛竿,快速下沉。而且浮标的大小还有根据水的深浅决定潜水轻漂,正常情况长竿一般也不会钓浅水。
使用6.3m(米)竿垂钓时,根据鱼种和水域选择浮漂吃铅量:1、无风、静水垂钓鲫鱼,可以选择3.5克左右吃铅量的浮漂。2、有风、流水垂钓鲫鱼,可以选择4.5克以上吃铅量的浮漂。3、无风、静水垂钓鲤鱼,可以选择5克左右吃铅量的浮漂。4、有风、流水垂钓鲤鱼,可以选择6.5克以上吃铅量的浮漂。
不要刻意在乎浮漂的吃铅量,有的浮漂说吃多少多少克的铅,在实际垂钓过程中是没多大意义的,是一个概念数字,在这上面下功夫就像是多此一举。6.3米的杆,想必不可能钓小鱼,我建议还是大一点的浮漂,一是抛杆方便,二是可以过滤小杂鱼的信号,漂太小的话再加上线太粗,假信号多,抛杆也很费劲。线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拿出来讨论的,漂的大小是根据杆子的长短,线的粗细,钩子的大小,以及所钓的对象鱼决定的。
4米5的已经到塘中间了,5米4的已经过中线了呵呵

9,如何看钓鱼漂

手竿垂钓,看漂是掌握水下鱼的活动最重要的环节,如何看漂和判断漂情与鱼情的关系呢?看漂时注意力要集中,这对人的身心是一种锻炼,因为这种行动可排除杂念,调节呼吸,起到类似气功的某些功效。如果说钓鱼活动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病治病,看漂是最重要的原因。然而长久观漂,也容易使眼晴疲劳,所以在收竿、换饵等非看漂动作时,要养成将眼睛紧闭几下然后远看对岸景色的习惯。  不同的鱼,咬钩的情况不同,反应在浮漂上,呈不同的状态。垂钓者锻炼出在这方面的快速判断和快速反应能力,对提高上鱼率关系极大。鲫鱼咬钩十分斯文,咬钩后抬头,所以一般表现为送漂,即浮漂上下微动几下,然后慢慢上升,甚至使浮漂平卧在水面上。有人提倡送漂即提竿,有人提倡送至倒漂的那一刹那提竿,有人提倡平漂再提竿,这要与水深、季节、鱼大鱼小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水深要快捷,水浅要慢提,气温低要慢提,气温高要快提;鱼小浮漂上升得急,但要提早,鱼大浮漂上升得稳,但要提迟。到了某一水域,提一两次竿便应心中有数,按照当时当地的情况决定提竿的时机。  鳊鱼与鲫鱼的表现相似,但它试咬的次数多一些,快一些,送平浮漂也较快,不过,它偶尔也中途接漂和拖漂,应该注意。  鲤鱼一般是黑漂,即在轻轻点动两下之后便沉漂,浮漂下沉得缓慢有力。个别情况下鲤鱼也送漂。  草鱼的情况类似鲤鱼,但轻轻点动的情况不大容易被察觉,浮漂下沉的速度比较快。然而提竿应略迟些,否则容易脱钩。  有人提倡"第二次抖动",即在此刻提竿,对青、鲩、罗非鱼等都有效,实践证明此言不虚。  ================================================  附:12种浮漂信号  1)抛竿后,按理数秒钟后浮漂受铅坠重力影响会慢慢立直,但在应立直时还平浮躺着不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排除钩坠、线被水草等搁住),应及时扬竿。  2)竿抛出后,浮漂在还末立直时就发现快速地向河心方向移位。这是中、上层鱼抢食而走的信号,应立即扬竿。  3)抛竿后,浮漂开始立直,自然地慢慢下沉,但还未到稳定“钓二目”时就见漂尾上、下跳动。这种信号反应是鱼在中下层咬钩。处理办法:一是在浮漂短促有力下顿的瞬间扬竿。二是见漂尾回升数目不再上浮(停顿)时扬竿。  4)浮漂稳定露出水面二目,但突然下沉不见。大多数不是鱼咬钩信号,而是鱼的身体、尾巴擦到鱼线所致。如果在风浪中垂钓,这种信号也有可能表示鱼吃食。处理办法是可稍等1-2秒钟,若不见浮漂冒出水面,即扬竿。  5)浮漂立直,漂尾露出水面稳定二目,不时冉冉升为三目或目半后又缓慢沉到二目。这是鱼在钩饵周围吃食、活动索引起水流水压变化,不是鱼儿咬钩,不可扬竿。但说明这时浮漂感觉好,很敏感。  6)浮漂稳定“钓二目”时,先发现徐徐上升一目左右,而后短促有号,应在见浮漂缓慢上升时,作好扬竿准备,当浮漂短促有力下沉的瞬间即扬竿。  7)抛竿后,浮漂立直稳定钓二目,只见慢慢上升至三目,但在上升还未停顿时又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出现。这很可能是两条鱼分别先后咬双钩饵,应在短促有力下沉时迅速扬竿,往往一竿上双鱼。入门后,有经验的钓手可专门钓双鱼。  8)浮漂稳定钓二目时,未见正常“下顿”信号,漂尾徐徐上升到三目、四目,直到上升停顿。这大部分是鱼咬钩信号,不管其上升至几目,只要认定上升已停顿即扬竿。但要注意,钓者应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9)浮漂稳定约二目,只见慢慢露一目或全部沉入水中,但不是短促下沉。而后又渐渐回升到二目。这是“假信号”不是咬钩真信号。常是由于母线本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压浮漂;或因水有缓流使浮漂不稳定。此时不要扬竿,应设法把母线压入水中等稳定漂。  10) 抛竿后,浮漂下沉到两目,又缓缓升到三目或四目,这共有三种情况:一是双钩上的饵化掉一个粉饵,漂会露三目;二是双钩上的二粒粉饵都已化教完,漂露四目;三是小鱼来吃饵,但只是顶在口上,吃不进嘴里。处理的办法是将竿子稍向身边移动20厘米左右,将浮漂压入水中。移位漂下压入水后又回到露四目,说明双钩已无饵,应起竿重新装食;如移动时发现浮漂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说明鱼已吞约,应迅速扬竿。  11)抛竿后,浮漂立直下沉,但一直沉不到二目,而在四目,也不见上浮或移位。这可能是饵料太松软,已在下沉过程中化散掉;或下沉时被鱼咬掉(常见于有风浪环境);也有可能因池底不平造成。处理的办法是轻轻后移一下浮漂,将漂压至露二目,如一会儿又回到四目,则应起竿装食,再抛竿。  12)浮漂在稳定钓二目时,不见上下浮动,而是不断左右慢慢摇摆,时而为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前者是鱼在水体中下层游动、觅食引起水流、水压变化 影响到悬坠移位带动浮漂出现的信号;后者则是上层的小鱼在戏线、戏漂,均不可扬竿。
黑坑如何看漂
钓鱼是一项 即悠闲又磨练意志的运动 下好饵 以后就是盯着鱼漂 有鱼上钩时漂会摆动 漂在摆动2次 后 有下沉动作时 起杆 肯定钓到鱼 祝你好运
迅速沉下去,把鱼竿先轻轻一提,再慢慢拉起来不要放。
认为这篇文章不错,对于我们新手在升级装备的季节选漂有一定的帮助。(转) (推荐) 各 种 浮 标 用 途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滑鱼(下沉快,回升慢) 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 (实心与空心尾的区别): 实心尾: 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 空心尾: 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缓、稳定性好,适合钓底层轻口滑鱼及动水等 一、外观检查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 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 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 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它的清晰、可视度如何,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水下鱼讯的判断。最后,还要更为 仔细地检查鱼漂漂身的质地是否用料统一。因为,有许多鱼漂是用两片或多片浮水材料粘连成型的(如大号的孔雀翎漂、部分芦苇漂等),这种工艺制成的鱼漂需要 选用密度基本相同的浮水材料拼接而成,这样才能保证该鱼漂在水中的稳定。我们在选购此类鱼漂时,应注意观察各片浮水材料的色差、纹路以及尺寸是否一致或大 体一致。如若反差太大,则表明该鱼漂可能不是由相同密度材料合拼的,可能会造成鱼漂在水中两边浮力不等的现象,不利于精确显示微弱鱼讯。 第二步是手感触摸检测。方法是:一只手拿起鱼漂的漂脚轻轻转动,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住漂身,从上到下地慢慢地滑动,细细感受漂身的平滑度 以及油漆的精细度。做工考究的优质鱼漂一般在这些细小的问题上,基本上都会处理得很好。 二、滚动检查 经过外观初检后,我们就要进行重心居中检测了。 一支好漂,要能很好地反映鱼情,重心是否在漂体的中轴线上是非常重要的。检验的方法是:将鱼漂放在渔具店光滑的玻璃柜台面上,用手轻轻地拨动鱼漂,如 果它能够在光滑的台板上滚动快捷、流畅,所经之处相连接可构成一个扇面图形,并且在滚动中没有摇晃、抖动等现象,就说明这是一支不错的鱼漂。 三、选品牌 如果面对琳琅满目的鱼漂产品拿不定主意的话,选品牌往往是一件比较省事的方法,特别是针对一些刚对悬坠钓感兴趣又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初学者尤其适应。选 择品牌鱼漂也并不是随随便便上哪都能购买的,要千万注意防止有的不法商贩以次充好、拿假冒的品牌来糊弄。根据笔者的经验,选择品牌钓具(包括鱼漂)一定要 到信誉度较好的正规商店购买。另外,由著名钓手或知名专家亲自推荐或现场出售的鱼漂,一般也无假冒之虞。 四、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选购 钓鱼——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钓鱼人的经济实力差别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讲究科学、高效地钓鱼,但绝不提倡大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消费,要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消费观念,合理地选购钓具(包括鱼漂)才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钓鱼爱好者的大军中,工薪阶层的钓友占了绝大多数。以月收入1500元左右的国企职工为例,据了解,他们用于购买钓具的消费能力约为300~1000 元/年。其中用于购买鱼漂的支出约为50~100元/年。对于刚入门的新钓手来说,购买鱼漂属于一次性投入,因此有可能会出现超出100元/年的现象。根 据这样的消费能力,我们建议工薪族(以休闲娱乐为主要垂钓方式的)钓友在购买鱼漂时,应首先考虑选择那些质量可靠、做工精美但无很高的品牌效应的国产优质 产品。 对于那些经济收入来源不稳但又酷爱钓鱼的农村、城镇下岗钓友,原则上提倡大家购买经济实用的钓具,没有必要再为娱乐休闲而去动用家庭的生活资金。如若 确实需要购买时,建议最好购买质量尚可、结实耐用但价格低廉的单支装鱼漂即可。如普通的芦苇漂、塑料漂等。 对于事业小有成就,垂钓热情较高且对竞技垂钓颇有兴趣的钓友来说,购买鱼漂时主要应避免盲目性,切莫因一时冲动或认识模糊不清时而选购了成套的劣质 品,出现“家中鱼漂一大堆,有用的没几支”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这类钓友更应该多长个心眼,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朋友给你“推荐”什么“绝 版精品鱼漂”或“最灵敏鱼漂”之类的建议,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些华而不实的鱼漂。 我们的建议是:根据自己的垂钓需要,选择品牌响亮、做工精细、功能齐全的优质产品。对于选中的品牌最好应成套购买,以适应不同的鱼情、水情。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 漂身: 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 漂身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研磨和机器加工两种。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损程度小,材质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浮力比机器加工的鱼漂要大,但规格大小难以统一,不便 于大批量的规模生产;而利用机器加工生产的鱼漂,大小、规格比较统一,每套鱼漂的浮力大小有一定的规律,便于钓手正确选配。但是,由于漂身被夹具挤压较 重,可能会破坏其自身内部的纤维组织,使同样材质、同样大小的漂身较之手工加工的浮力要略小一些。 漂身不同的形状,在使用时会产生不同的运动效果,针对不同的鱼情、水情和垂钓中的战术策略,所需选用的漂身形状也是各有不同的。在这一点上,取材方 便、加工容易的木制类鱼漂就能够满足我们的要求。如巴尔杉木、芦苇及轻木等。 漂尖(亦称漂尾、漂信、漂苗、视目杆等): 鱼漂上部那截细细的、画有红色、黄色及黑色、绿色等宽窄不同色环的部分。是垂钓者判断鱼是否吃钩;钩上是否有饵;窝点内是否有鱼的重要信息来源。每一 个色环即为漂目,一格为一目,黑色的细环带是起到分割漂目的作用的。我们在设定调目及钓目的时候,同样不能忽视这个小小的区域(特别是在垂钓猾口小鲫鱼时)。 漂尖的材质可分为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几种。俗称“实心漂”或“空心漂”。一般来说,实心尼龙棒、玻璃纤维树脂棒和碳 素棒等便于研磨,且硬度较好,因此,制作出的实心漂可使得漂尖更细些和更长些。而空心塑料管则缺乏上述的特点,因此,制作出的空心漂漂尖较短、稍粗些。但 这并不说明空心漂要比实心漂差,主要还要看钓者怎么去调整和使用的技巧了。 在漂尖的色环涂描的加工处理方面,现在也出现了比较合理的工艺与材料。滑尾漂尖的出现为那些比较讲究钓具理想化的钓友在心理上,又消除了一个重大的隐 忧。当然,光滑顺溜的漂尖对于钓鱼人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漂颈: 从漂尖连接漂身的结合部至漂身最宽部之间的部位,我们称之为漂颈。 一支鱼漂的漂颈越长,该漂身的上曲线就越好,在使用中产生的向上顶的力就容易被体现出来,利于垂钓开口不好、鱼讯微弱的“病态鱼”和冬春寒冷季节的情 况下使用。为了充分地体现它的这个特性,这类鱼漂都采用细长的实心漂尖与之匹配。但对于垂钓鱼讯杂乱的猾口鱼和风浪起伏较大时,这类鱼漂就没有太多的优势 了。 而漂颈长度较短的鱼漂,其漂身肯定会呈现一个上大下小、稳定的锥型。这类的鱼漂比较适宜运用在钓猾口鱼和控制鱼在底部摄食的战术,它较少出现虚假信 号,给我们的是一些扽感明显的下挫或沉稳的上浮,中钩率要优于其他造型的鱼漂。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肯定也有不利一面。此类超短 漂颈的鱼漂在用于垂钓鱼讯微弱、开口不爽或受环境影响而不敢大胆就食的鱼时,其运动滞钝的特性就很难有好的垂钓效果了。 由此可见,一支性能优异的鱼漂,其考评的指标不仅要考虑到外观做工的精美,更要注意它的漂身形状是否能够针对相应的鱼情。而漂身形状的适应与否,有时 只需留意观察漂颈的长短就可以有个大概的判断了。 漂肩: 此漂肩非彼漂尖。它是指漂身横截面积最宽的那个位置。研究一支鱼漂漂肩位置的高低和横截面积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找出该鱼漂的稳定特性和灵敏程 度。鱼漂漂肩位置越高,其稳定性就越好,比较适合在风浪较大的条件下,垂钓底部摄食且胆小谨慎的大鱼或鱼讯复杂的小鲫鱼。 漂肩横截面积小的鱼漂,由于受到水的阻力较小,瞬间运动的敏感性就强,所以其灵敏度就高。比较适宜用于垂钓吃口较轻、受到惊吓、狡猾、病态的“老头 鱼”等。 而漂肩位置越低,其稳定性能必然要差,但其翻身较快且上浮鱼讯体现得比较完美。所以,此类鱼漂比较适宜运用在风平浪静的水面或钓半水浮鱼。 漂肩横截面积大的鱼漂其灵敏度要较之小的要逊色不少,但其沉稳的性能有时却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许多杂乱的虚假信号。使用这类鱼漂时,我们应该选择风浪 较大、需要配重坠的场合,针对垂钓“生口”或过分“猾口”的混养鱼时使用。 另外,漂肩的形状对鱼漂的运动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必须要注意识别。如,小弧形、菱形(近似)等形状的漂肩,对于鱼漂上浮下扽都有帮助,而大弧形、圆形 (急收肩)等形状的漂肩,只对于鱼漂的下扽有帮助,而对于鱼漂的上浮,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作用。因此,了解了漂肩的这些特性后,对于我们正确选用适合的鱼漂 肯定是会有帮助的。 漂脚: 连接漂身底部、平衡整支鱼漂重心的那根小棍。它的材料原来比较单一,无非就是一些尼龙棒、碳素棒或竹签而已。但现在随着人们对鱼漂运动与鱼讯反应等方 面的研究越来越深,以及不同垂钓流派的逐渐成熟,针对漂脚的改革也越来越多。超长脚、大竹脚、粗碳脚、全钢脚、半钢脚等等新型漂脚的相继出现,的确为鱼漂 的使用注入了无限的生机.
文章TAG:什么是浮标吃铅量什么浮标夜钓

最近更新

  • 成都二手现代悦动,现代悦动11款手动的13年9月份上牌9万公里了值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1,现代悦动11款手动的13年9月份上牌9万公里了值多少钱2,08年现代悦动二手车3万五买的合适吗3,现代新悦动手动挡15年9月份车开了14000公里能卖多少钱4,2010年的现代悦动车况良好现在能卖多少钱5,2011年5月份买的现代悦动车可以卖多少钱6,2010年的现代悦动车况良好现在能卖多少钱7,14年3月份现代悦动公里数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南阳二手奔驰,请问09年上牌 开了10000公里 35升 手自一体挡的奔驰E级现在值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1,请问09年上牌开了10000公里35升手自一体挡的奔驰E级现在值多少钱2,奔驰c260轿跑开一年后能卖多少钱3,二手车之奔驰E200老板座驾售价128万1,请问09年上牌开了10000公里35升手自一体挡的奔驰E级现在值多少钱您好!上海市场上2009年奔驰E级06款E350时尚型手自一体挡市场价格在65.00万左右二手奔驰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途牛网的佣金是多少钱,途牛旅游5块钱保险是干什么的

    本文目录一览1,途牛旅游5块钱保险是干什么的2,途牛联盟佣金问题3,途牛网注册收不收费4,网上拍单得佣金赚钱是骗人的吗5,途牛联盟是骗子吗6,途牛旅游10元红包是真的可以提现吗7,网上订房酒店要给订房公司多少佣金8,途牛网待遇怎么样9,途牛旅游网的商业模式10,艺龙网同程网一路乐旅游驴妈妈网途牛网自助游旅游选哪11,有人在途牛网下过订单么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武功山缆车多少米,武功山坐完一级索道后还有多少米

    本文目录一览1,武功山坐完一级索道后还有多少米2,武功山缆车直达山顶吗3,武功山一日游在哪坐缆车好4,武功山到金顶的索道开通了吗票多少钱5,武功山金顶缆车最早一班几点6,武功山索道一节多少钱7,武功山索道还要另外购买门票吗8,国庆去武功山1,武功山坐完一级索道后还有多少米还好远呢,一级索道,到二级索道,最少你也得走半小时。支持一下感觉挺不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天津 南宁 飞机票多少钱一张,天津到南宁飞机票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1,天津到南宁飞机票多少钱2,天津到南宁飞机票价3,天津到广西南宁飞机票多少钱一张4,我想问一下10月30在南宁坐飞机到天津要在南宁机场怎么买票我还是5,天津至南宁飞机票多少钱一张6,天津到南宁航班机票7,十一国庆携程网的天津到南宁机票大概多少钱1,天津到南宁飞机票多少钱15017002,天津到南宁飞机票价没打折之前的机票价格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天津到吉林卧铺价格是多少钱,做火车从天津到吉林大概多长时间

    本文目录一览1,做火车从天津到吉林大概多长时间2,天津直达吉林市卧铺火车车票多少钱一张3,天津直达吉林市卧铺火车车票多少钱一张4,天津到长春如何去最便宜5,天津到吉林市的车次都有哪些票价是多少6,天津到吉林西的火车都有什么7,昨天晚上六点左右从天津到吉林的火车到站了吗8,我想从天津去吉林梅河打车多少钱9,从天津到吉林申通或圆通快递要多少钱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乌鲁木齐到徐州的机票多少钱一张,从乌鲁木齐到徐州25好有没有票

    本文目录一览1,从乌鲁木齐到徐州25好有没有票2,徐州到乌鲁木齐一张单程经济舱机票多少钱3,从新疆乌鲁木齐到江苏苏州飞机票多少钱4,徐卅到哈尔滨飞机票是多少钱5,98号徐州观音机场到新疆乌鲁木齐飞机票多少钱6,中国邮政寄一个3公斤的包裹从新疆到上海要多少钱最普通的寄法7,从徐州到乌鲁木齐的飞机票价及起飞到达时间等详细情况8,我想问一下乌录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

  • 无锡飞南宁机票多少钱一张,无锡市做飞机到南宁市多少钱

    本文目录一览1,无锡市做飞机到南宁市多少钱2,无锡到南宁的飞机票价格是多少3,无锡到南宁走硕放机场吗要多久票价多少谢谢4,无锡到南宁的飞机票价格是多少5,7月份无锡到广西南宁的机票多少6,无锡到广西飞机票多少钱1,无锡市做飞机到南宁市多少钱800元左右2,无锡到南宁的飞机票价格是多少南宁到无锡要中转,可以从深圳,武汉,广州,重庆,北京中转 ......

    生活知识 日期: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