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昌平十三陵2020搬迁,十三陵新镇地址在什么地方

昌平十三陵2020搬迁,十三陵新镇地址在什么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3:40:54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后世也多次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不过始终无法确定建文帝究竟流落何地?葬在什么地方?最后一个没有葬进十三陵的是景帝朱祁钰,又称景泰帝。明朝的开国老祖朱元璋的陵墓,称为明孝陵,在现在南京市的钟山脚下,不在昌平十三陵内。明朝公认的皇帝有十六位除了埋在十三陵的这十三个皇帝外,有三个皇帝一个埋在南京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以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

明十三陵的守陵人都去哪里了?

明十三陵的守陵人依然在,在这块风水宝地,每日枯燥乏味的做着现代“守陵人”,他们的祖上也是守陵人,也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明朝十六帝,昌平十三陵明十三陵在北京约50公里的昌平区的天寿山南麓,这里可是明朝的“祖宗龙脉”所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祖坟“就是这样的。这样一个重要所在,自然是戒备森严。不过那是在明朝还存在的时候。

明朝的开国老祖朱元璋的陵墓,称为明孝陵,在现在南京市的钟山脚下,不在昌平十三陵内。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开造长陵开始,到最后崇祯葬入思陵,这长达230多年时间里,先后修建了13座帝王陵墓、7座妃子墓、1座太监墓。明十三陵,共埋葬了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很不得了啊,它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一个大型墓葬群。

开国皇帝的孝陵在南京不用说了,被四叔抢了龙椅的朱允炆不知所踪,成了千古之谜,自然没有他的位置;土木堡之变中被囚又成功“夺门”,咸鱼翻身的朱祁镇废了朱祁钰,肯定也不会让这个兄弟抢了自己宝座的“皇帝”进皇陵的。明朝皇陵守陵人朱重八从一个和尚、要饭的打下汉家江山,死后的居所明孝陵也是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在当时,孝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亭殿巍峨,楼阁壮丽,将南朝七十所寺院的一半围入禁苑。

陵内植松柏十万株,还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都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比人命还值钱。这样一个所在,自然有大量军队驻守。保卫孝陵的专门常设机构为神宫监,外设孝陵卫,卫所官兵达五千到一万多。守陵太监不但能直达天听,还握有兵权,地位很高的,虽然比不得镇守太监,有时候南京过气的尚书也要看他的脸色的。同样,十三陵也有类似机构,有专门太监和军队驻守。

要是哪个大太监失势了,就有可能被派去看坟地去,这个的地位就没法和南京守陵太监相比了。在明朝被“我大清”灭亡以后呢,这些守卫十三陵的军队就被调离的调离,星散的星散,烟消云散。清朝时期开始,明皇陵守卫者由军队变成了老百姓大清帝国是女真发展来的满族人建立,汉人无时无刻不想着“反清复明”。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多情江山”,南京秦淮河名妓董小宛说的就是这段时期的事。

《鹿鼎记》里的娶了七个老婆的韦小宝出任天地会的舵主,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的故事。清朝统治者为稳固这轻松送上门的花花江山,宣传为大明的“正统接班人”,从怀柔汉人的考虑角度出发,不但对陵区进行了妥善保管,对明皇陵进行了拨款修缮,还从北京周边地区陆续迁来大量人口,拨出周边田地进行开荒、守陵。此一举动,赢得了不少大明遗老遗少、文人雅士的感激流涕、感恩戴德。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的吴三桂,是不是内心里也对大清这一举措有所认同,也很难说。现在的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这里每座皇陵的旁边,都有一个以寝陵命名的村落,这里居住的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现在,只有长陵、定陵、神路和经过修缮的昭陵开放,明十三陵的守卫者是武警部队和老百姓已开放的长陵、定陵等景区周边自然热闹,其余的皇陵多隐于僻静的丛林之中,就由当地的村民充当守陵人,日夜照料着这“皇脉”。

明十三陵早在2003年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十三陵中最为著名的是长陵和定陵。长陵是明第三帝,抢了他侄儿皇位的朱棣的陵墓,“靖难之役”后定都北京,最早在天寿山堪舆建造的墓地,也是最大的一座。痴迷炼丹未有升天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45年,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个人,据说已经做到了“寒暑不侵”,活着就为自己修建成规模仅次于长陵的陵墓,为永陵。

文献记载:“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目前,每一座没有开放的陵寝都分别安排有3名村民照料,这些挑选出来的人,最早祖上就是守陵的,一代一代繁衍到如今。当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被推翻后,原来在这里守护明朝皇陵的守陵人也随之“下岗”,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又陆续招募周围的村民来守陵。现在的守陵员每天三次巡逻的情况必须严格记录,生活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悠闲:上48小时,休24小时。

两人三班倒,一人巡内一人看外,雷打不动日夜巡视,还要定期清理杂草。明十三陵的守陵人依然在,每日枯燥乏味的守护着这片土地,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跟他们聊聊那些皇陵中发生的神秘故事和一代代老辈人口中的传说,可比《盗墓笔记》还要来的真实、惊悚。我是酷妹儿,一个业余旅行爱好者,本职工作是宣传物料服务商。如果我的回答您还满意,请顺手点赞!谢谢! 如果有问题建议,请关注:酷妹儿圈,查看其他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北京的十三陵,都是哪位皇帝的陵寝?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两位不在明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明成祖朱棣将明朝都城迁到了北京,一共传了14帝❕(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可这北京的14位皇帝却只有十三座皇陵墓,也就是我们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十三陵,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十三陵)那到底是哪位皇帝没有葬入这皇家陵园呢❔是之国之君朱由检吗❔难道他在煤山上吊之后,尸体没人管,所以没有葬入这皇家陵园❔答案不是的,这位亡国之君也葬入了这皇家陵园❕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为安抚百姓,将他与周皇后合葬于田贵妃的陵园内,由此成了“思陵”❕其实,没被葬入十三陵的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明代宗朱祁钰画像)明十三陵分别为:1.明成祖的“长陵”;2.明仁宗的“献陵”;3.明宣宗的“景陵”;4.明英宗的“裕陵”;5.明宪宗的“茂陵”;6.明孝宗的“泰陵”;7.明武宗的“康陵”;8.明世宗的“永陵”;9.明穆宗的“昭陵”;10.明神宗的“定陵”;11.明光宗的“庆陵”;12.明熹宗的“德陵”;13.明思宗的“思宗”❕(明孝陵)。

明朝十六个皇帝只有十三陵,那另外三个在哪里?

明十三陵指的是北京昌平天寿山的十三处明朝皇帝陵寝。分别是长陵(明成祖朱棣)、献陵(明仁宗朱高炽)、景陵(明宣宗朱瞻基)、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茂陵(明宪宗朱见深)、泰陵(明孝宗朱祐樘)、康陵(明武宗朱厚照)、永陵(明世宗朱厚熜)、昭陵(明穆宗朱载垕)、定陵(明神宗朱翊钧)、庆陵(明光宗朱常洛)、德陵(明熹宗朱由校)、思陵(明毅宗朱由检)。

明朝没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有三个,分别是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的孝陵。代宗朱祁钰,就是明景帝,葬在北京玉泉山的景泰陵。朱祁钰生前营建的北京孝陵夺门之变后被英宗捣毁,荒废,被百姓称为景泰洼,一百多年后,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一个月就驾崩,未及营造陵寝,只好葬入景泰洼,改称庆陵。还有一个是成祖靖难后不知所踪的建文皇帝朱允炆,他显然是不会有陵寝的。

这样算下来,似乎明朝在崇祯之前有十五个皇帝陵寝,实际上,明朝的确是有十六个皇帝陵寝的。最后一个就是位于湖北钟祥的明显陵,里面葬的是献皇帝朱祐杬,不过他其实一天皇帝都没当过,他是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如果一定要强迫症到底的话,还可以加上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以及江苏盱眙的明祖陵。南明诸帝没有什么陵寝可言,位于福建的唐王朱聿键的隆武陵和位于广西的桂王朱常瀛的兴陵只能是凑个数吧。

明朝的首都不在湖北,为何在湖北钟祥有座明皇陵?

在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有一座明皇陵。一般情况下,皇陵都离都城不远。明朝先是定都南京,所以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后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朝之后的皇帝都葬在北京,所以在北京有明十三陵。而湖北钟祥自始至终也没成为明朝的都城,为何会有座明皇陵呢?位于湖北钟祥的明皇陵叫做明显陵,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皇陵,占地面积是明代帝王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

其实,这座明皇陵是由一座王墓改造而来的,这是明朝的哪位王爷呢?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子朱佑杬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称兴献王,葬于湖北钟祥市。那王墓是如何升级为帝陵的呢?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嗣继位,其父明孝宗也无其他皇子在位,便在皇室之中选择了朱厚熜继承皇位,即后来的嘉靖帝。

而嘉靖帝朱厚熜恰巧是兴献王朱佑杬的儿子,明孝宗的侄子,明武宗的堂兄弟。藩王即位,通常都是过继给辈分大一辈的皇帝为皇子,以便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但嘉靖帝比较有个性,打破了这个常规,继承皇位可以,但做儿子不行,侄子就是侄子。但自己的父亲虽曾经是皇子,但没当过皇帝呀!于是,嘉靖皇帝自立统嗣体系,追尊生父朱佑杬为“兴献帝”。

明朝明明16位皇帝,为什么皇陵却叫做明十三陵?

明朝自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建立,到公元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景山,历经276年,前后共有16位皇帝,奇怪的是明朝既然有16位皇帝但是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只有13位皇帝的陵墓。其实这也不足为奇,翻开有关明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时,起初选定的都城是南京,朱元璋死后葬在南京的钟山之阳,史称“明孝陵”。

明朝的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逃离了南京,最后不知下落,所以他的陵墓更是无从查起。后来有关历史学家分析,他可能是逃到了今天的云贵一带,也有可能是死于那场战乱之中,但终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至今仍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悬案。明朝的第七位皇帝朱祁钰,是因为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事变”中被瓦刺所俘虏后,在大臣和太后的旨意下才登基称帝的。

后来英宗被放了回来,在英宗心腹的策划之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又将皇位夺了回来,而代宗朱祁钰被处死。朱祁钰死后英宗不承认他是明朝的皇帝,所以以藩王的身份将其葬在了北京西郊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就这样,明朝虽然有16位皇帝,其中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建文帝朱炆下落不明,代宗朱祁钰葬于金山口,所以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就只有13座陵墓了。

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为什么北京只有十三陵,其他几位葬在哪?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麓,距北京中心天安门广场只有50公里。十三陵是明朝的皇家陵园,埋葬着明朝自成祖迁都北京后的十三个皇帝以及他们的后妃太子等人。明十三陵地区属于太行山燕山山脉余脉,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是个盆地中间有小河流过环境优雅风景优美。明十三陵是我国现存最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园,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5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分布图)明十三陵自永乐年间开始修建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前后一共持续了230多年。其中有埋葬着明成祖的长陵、仁宗皇帝的献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宪宗的茂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世宗的永陵、穆宗的昭陵、神宗的定陵、光宗的庆陵、熹宗的德陵、崇祯皇帝的思陵。明朝公认的皇帝有十六位除了埋在十三陵的这十三个皇帝外,还有三个皇帝一个埋在南京一个下落不明一个被以亲王礼仪葬在北京西山。

第一位没有埋进十三陵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明孝陵在南京城外紫金山麓。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人(今安徽凤阳)。元末红巾军领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的开国皇帝,幼年家贫以给地主放牛为生。十几岁时朱元璋遭遇大灾亲人死的死逃的逃,自己也被迫入皇觉寺为僧以换取生计。随着元末社会的天灾人祸愈演愈烈慢慢的出家人的温饱也得不到保障了,社会动荡皇觉寺的信众越来越少收入也锐减。

最终主持不得不遣散徒众,让大家外出化缘其实就是去到处乞讨。(明太祖朱元璋像)朱元璋只得到处流浪,在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见到了贪官污吏的贪暴残虐和底层百姓的民不聊生。于是朱元璋就参加了反元的红巾军,参加义军的朱元璋受到濠州义军领袖郭子兴的赏识,逐渐受到重用并且迎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氏。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的领袖并在儿时小伙伴汤和、徐达等人的帮助下逐渐强大起来。

(元末群雄割据形势图)1356年朱元璋攻克元朝江南统治中心集庆路,并将其改为应天府(今南京)。随后朱元璋逐渐消灭了同为起义军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和元朝在南方的残余势力统一南方地区。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于此同时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洪武元年八月徐达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北逃上都元朝灭亡。

随后朱元璋又派兵多次北上攻打元朝残余势力,并且接连占领两广云贵川地区统一全国。朱元璋统一全国后于民休息奖励垦荒,经过多年战乱的经济逐步恢复人口上涨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又大力打击贪官污吏甚至规定官员贪污60两就要斩首,严重的甚至要剥皮实草。但是虽然朱元璋大力治贪处决了很多贪官污吏,但是治贪效果并不明显贪官污吏还是层出不穷。

(明朝疆域图)朱元璋晚年大兴冤狱,大力清洗功臣宿将株连甚广。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宣布永远废除丞相之职,下令六部直属皇帝本人加强了皇帝集权。朱元璋又效仿汉高祖分封自己各个儿子到边境地区为藩王,一方面抵御北方强敌一方面拱卫皇室。这些藩王手下握有军队还有相当一部分独立权利,这也造成了藩王的尾大不掉,以至于造成了后来燕王夺位的靖难之役。

1398年一代枭雄朱元璋病逝于应天府,享年71岁,庙号明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南京城外紫金山明孝陵。由于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亡,所以朱元璋死后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明史赞曰: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

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明孝陵神道)第二位没有埋进北京十三陵的皇帝,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建文帝继位后重用文臣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人。

为了巩固皇权消除藩王做大的威胁,他们向朱允炆提出了“削藩”的主张。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造成藩王们的不满,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乘机打着奉天靖难的名义起兵反抗。(建文帝像)由于国初的那些朝廷名将都被朱元璋清洗掉了,以至于朱允炆无人可用最终重用志大才疏的李景隆为帅错失了平叛的最佳时机。双方互相攻伐四年之久,最后燕军孤注一掷直捣南京。

很快打到南京城下,城内的李景隆等人打开城门迎接燕王入京。南京皇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宣布建文帝自焚而死。(靖难之役形势图)燕王朱棣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不承认建文帝的正统地位。直到万历年间才恢复建文年号,南明弘光政权时福王才追尊为惠宗让皇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故又史称明惠帝,后世多以年号称呼其为建文帝。

(明成祖朱棣像)由于明成祖朱棣不承认朱允炆的皇帝帝位,再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对太监指认所谓建文帝的尸体只是草草处理。《明史·恭闵帝本纪》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关于这具所谓的建文帝尸体葬在何处后世也无明确记载,也不为世人所承认。后世也多次寻找建文帝的下落,不过始终无法确定建文帝究竟流落何地?葬在什么地方?最后一个没有葬进十三陵的是景帝朱祁钰,又称景泰帝。

景帝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埋进十三陵的皇帝,这都要从他和哥哥明英宗的恩怨说起。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明英宗继位初期由祖母张太皇太后辅政,张太皇太后重用三杨内阁朝政比较稳定。几年后随着张太皇太后驾崩,三杨也陆续死去。朱祁镇亲政后,重用大太监王振搞得朝政日益腐败。

1449年,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20大军号称50万北征瓦剌。由于指挥混乱大军在怀来土木堡遭到瓦剌攻击,明军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的大臣也大多死难。王振被樊忠所杀,明英宗被俘。(土木堡之变形势图)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震动,孙太后命令郕王朱祁钰监国主持大政。这时北京人心惶惶有大臣主张南迁避祸,这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大声呵斥南迁动议。

于谦力主抵抗人心初定,朱祁钰命令于谦主持北京保卫战。为稳定人心群臣拥戴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改年号景泰。在于谦的主持下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双方的斡旋下朱祁镇被放回北京。朱祁镇被放回北京受到新皇帝的被猜忌,被软禁在南宫七年。(景泰帝像)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帝病重,由于先前景泰帝唯一的儿子朱见济夭折。

这时候景泰帝病重并且没有太子,武清侯石亨左都督张軌太监曹吉祥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合谋政变。他们砸开南宫大门拥戴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后削去景帝帝号,迁往西苑。并且逮捕了景泰帝的亲信大学士王文和挽救明朝的大英雄于谦,最初英宗不想杀死于谦但是在徐有贞等人的力主之下,还是下令处死于谦王文。景泰帝迁到西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三十岁。

明英宗深恨景帝下令仅仅以亲王之礼葬于北京西山金山口,谥号曰戾。(景泰陵碑)明英宗死后宪宗继位,宪宗为叔叔景泰帝恢复了皇帝的名号。并下令将陵墓扩建为皇陵,嘉靖帝时改建陵碑并将亲王的绿琉璃瓦改为天子所用的黄琉璃瓦。但是景泰陵的规模很小,远远不及十三陵的任何一座。清代逐渐荒废,文革时期宝顶也不复存在仅存陵碑。

文章TAG:十三陵昌平搬迁地址昌平十三陵2020搬迁十三陵新镇地址在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