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武功县概况地图,陕西武功县在什么地方

武功县概况地图,陕西武功县在什么地方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3:53:05 编辑:生活知识 手机版

我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武功镇。公元574年(北周建德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废武功郡而立武功县,武功镇即为治所,到1958年12月底武功县与兴平县合并前夕,武功镇作为的县城历史达1384年。因为后稷教稼,武功县是我国最早耕种小麦的地方。

武功县有什么好玩的?

武功县有什么好玩的

在武功县武功镇有个“姜嫄水乡”,它是继周至水街后关中地区又一个以水文化、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整个项目总占地570亩,位于杨临路2号桥至3号桥区域,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巧妙融合,将其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充分展示姜嫄母仪文化和后稷农耕文化两大历史地域品牌

姜嫄水乡南邻漆水河湿地公园,与苏武纪念馆近在咫尺。附近有在建中的漆水河民俗风情街、后稷音乐喷泉广场、有邰佳苑住房项目。项目依漆水河而建,在河西岸建立了三级亲水平台,游船画舫,水车依依,水上单双人自行车等多种水上运动项目相继展开。整个水乡的中心建筑是姜嫄阁,砖砌高台建筑,下劈穿街门洞,门洞内悬挂武功古城八处历史人文景观的画册,供来往行人欣赏,高台之上是一座重檐四角凉亭,中悬一面大鼓,登临其上向东可欣赏漆水河湿地公园美景,南北可以俯视步行街来来往往的行人。

陕西武功县什么特产最出名?

武功县有什么好玩的

多谢邀请辣椒亦称“秦椒”,属武功县特产,有辣味浓烈、皱纹均匀、角型修长、色泽鲜红,入汤不沉等特点。1989年,省政府确定武功县为辣椒种植基地县。 2:大蒜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 土织布土织布含棉量度100%,它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采用不上桨工艺,没有人为的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

3:晒烟武功烟叶种植及烤制加工技术,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民国期间,上下塬均有种植,多以自食为主。其品种主要有“落地黄”、“黑大汉”等,古老的烟种“小兰花叶”偶有种植。4:普集烧鸡色亮、肉烂、味香、百食不厌,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5:旗花面据传明孝宗的正宫娘娘不食,张榜招厨,烹煮鸡汤伴以鸡蛋饼,切成菱花状,佐以香料,鸡油上飘葱花,细面些许,后即食。

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在哪里

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在哪里

我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的老县城——武功镇。那里有深刻厚重的历史印痕,也有我忘记不了的青春记忆。武功镇塬缓,地坦,土肥。公元574年 (北周建德三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废武功郡而立武功县,武功镇即为治所,到1958年12月底武功县与兴平县合并前夕,武功镇作为的县城历史达1384年。交汇于武功镇的漠谷河,漆水河,苇河等三条河流,四季清透,温美蜿蜒。

武功古镇拥水居阳,形胜绝美。我现在还能记得起漠谷里小鱼游动的样子,那时候八拃长的鱼游动起来都有闺秀的矜持。说武功老县城,话得由商时说起,周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定居,其生活范围就包括我们的武功镇。周祖姬弃(后稷)就在武功镇弄事。至后,《说文》里面也说“黄帝居姬水”,这姬水就是今天的漆水河。黄帝把姬作为姓氏,其实是周人一脉。

武功镇可以说是《诗经》的源地,周礼的故乡了。至今,我的判断倾向仍然是,姜嫄乃帝喾元妃,有邰氏之女。因踩巨人足迹有孕生一男孩,取名“弃”。天帝让弃于武功镇教民稼穑。后被尧帝举为农师,号“后稷”,别姓姬氏。武功人骨子里有硬气,西汉苏武牧羊是感动历史的一段故事。他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的气概影响了近两千年的中国风气。

风一吹,世事就变了,但武功镇的山水没变。生在建子沟的李世民把大唐操持成了盛世。我想这不是偶然的,是他小时候受到的风气好,是他的格致高。张载在武功镇创绿野书院,定不是偶然的。张载是知道周礼大道,也熟知李皇在武功镇念书的事情。关于这一点,后来状元康海在《武功县志》里说的明白。绿野亭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故址汉义勇武安王庙(今武功关帝庙)后稍北原崖下,有古洞。

康海梳理了绿野书院的脉络:明成化(1465-1487)末年,犹传有石刻亭记。明弘治八年(1495)巡按御史李翰谋于提学副使杨一清,嘱知县宋学通扩亭建之。明弘治九年(1496)六月动工修建,工毕于次年十二月。逾年乃成,名绿野书院。相比较而言,我喜欢明人赵文杰的《谒绿野亭诗》:城南步百路西村,四五常开小洞门。

绿野有名亭已没,荒碑少字石犹存。 经霜柏老乾坤影,绕带河流今古痕。仰止横渠寻未得,日中立马到黄昏。其实,赵文杰所说的荒碑不见了。前几年,我专门寻找过的横渠先生也不见了,我理解赵文杰当时的落寞。日子往前走着,1921年,杨虎城率靖国军进驻武功老县城后,对沧桑的武功镇古城进行了补休。1958年底,因为县域撤并,武功镇不再是武功县的治所了。

为什么陕西武功县人爱吃旗花面?

(关注 @文踪旅迹 告诉您一段有味道的历史)对于我这个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的人而言,旗花面是年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更是乡愁的味道。小时候,盼着过年。过新年、穿新衣。而我,最为高兴的是能吃到漂满菜油花花的旗花面。从前的日子穷些,只有到过年,或者谁家娶媳妇生娃,才做一顿旗花面,改善一下清淡无味的日子。那时候,美美地咥一顿旗花面,实在是武功人对好日子的盼头。

说起来,武功人吃旗花面还真是有些历史了。相传上古时期,帝喾之妻姜嫄在陕西省武功县的漆水河畔踏过巨人的足迹后,便怀孕生出儿子后稷。后稷在武功县漆水河边的沃土上教当地的老百姓耕种小麦。小麦强壮了那时候的肌体和精神,后来的周朝由此地才慢慢发达起来。因为后稷教稼,武功县是我国最早耕种小麦的地方。久之,以小麦为主的面食吃货在陕西武功一带流行起来。

旗花面也随之诞生了。之所以被称为旗花面,是因为在面的配汤中要漂上很薄的鸡蛋饼花,这种鸡蛋饼要切成菱形花状,很像古代打仗时的猎猎战旗,旗花面因此而得名。人嘴上吃,心思却没闲着。旗花面便由果腹之需变成了精工细活,武功人讲究它的“汪”“清”“煎”“稀”“细”“酸”“香”。“汪”说的是汤中漂浮的菜籽油要厚,讲究一口气吹不透。

“清”说的是配汤不能混浊,一定要清亮通透。武功县的旗花面不能用大肉和羊肉来炖汤,而要用清炖的鸡汤来做,这区别于陕西省岐山县的臊子面,也区别于陕西省乾县的浇汤面。“煎”说的是浇面的汤要滚热,汤凉了便没有鸡汤的新鲜味道。“稀”说的是碗里的面不能捞得太多,武功旗花面讲究的是一碗面只能捞一筷子头面。“细”说的是面条要细,现在人一般用的机制面,面条是最细的切刀切出来的。

(切成菱形的汤面片,根本就不是武功旗花面,我弄不清没见过武功旗花面的美食达人,从哪里来的判断。)“酸”指的是旗花面配汤要稍微酸一点,用武功人的话说,就是“醋要出头”。“香”说的是旗花面的味道可口香美,光浇面的清汤都有诱人的清香味。在当地,还有关于旗花面的一段佳话。说是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窦氏,在怀着第二个孩子(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出生在陕西省武功县)的时候,食不甘味、不思茶饭。

某日正午,忽然闻到一股香味,来了食欲,便让人寻找香味的来源。原来是一个农家正在给孙子过满月,吃的是汤汤面。后来,李渊把农妇请过来给窦氏做了这种面。果然,窦氏食欲大振。娘娘都喜欢这种汤汤面,很快吃旗花面便在老百姓中间传开了。在陕西省武功县,家家户户在过新年、办喜事时,席面上没有旗花面,主家是很没面子的事情。

现在的日子好了,细面菜籽油已经不是稀罕的东西了。在外面行走得久了,还是愈发想起旗花面的味道。就在去年,我出差到了深圳,在南山区梧桐村一个细小的商业街,突然看见一个饭馆的招牌——武功旗花面。我眼睛一亮,就走了进去。两个说武功话的中年妇女招呼我坐下。“来两盘”,主人一听我是武功的,脸上的喜气上来了。哧溜哧溜吸了两盘旗花面,我把油嘴一抹,心里舒坦,旅途的困乏烟消云散。

文章TAG:武功概况地图陕西武功县概况地图陕西武功县在什么地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