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问答 > 生活知识 > 宜信坏账,宜信贷款还不上多久会变坏帐

宜信坏账,宜信贷款还不上多久会变坏帐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6 18:21:05 编辑:生活常识 手机版

1,宜信贷款还不上多久会变坏帐

不用担心宜信根本不上征信,跟银行没有关系,只是以后这种小额贷款公司是贷不下来了,银行的钱你只要按时还就能贷。
只要有逾期就会上征信。逾期次数多了自然就变成呆帐了。以后你想贷款银行也不得受理了。
坐牢

宜信贷款还不上多久会变坏帐

2,最近宜信被曝出坏账很多是不是要倒闭了

宜信的作为国内p2p老大 现在已经逐渐在调整业务模式和重心了,p2p已经不是宜信的重点业务,以为他们做的是信用贷款,坏账和逾期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加入了保险 私募 以及房产投资等业务 并在未来几年将这几个业务作为重点
显然不是啊,现在都还很好,一切正常呢
也许是的。

最近宜信被曝出坏账很多是不是要倒闭了

3,宜信怎么样宜信安全吗宜信坏账吗

好像去年传出有8亿坏账的消息,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不过宜信算是p2p行业里比较大的公司,安全性的话,要看你个人能承受到什么度了,基本这样的大公司还行。

宜信是一家集财富管理、信用风险评估与管理、信用数据整合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企业。公司多次获得了社会肯定和各项荣誉,很有实力的一个公司

宜信怎么样宜信安全吗宜信坏账吗

4,宜信逾期多久会变成坏账

恒昌4年没有坏账!这个绝对是假的,做p2p的都有风险和坏账,但是都有一个自己的风控比例(比如2%),4年都没有坏账,这不可能。最近不是有8亿坏账,追不回来。你可以到云掌财经看到!
好像去年传出有8亿坏账的消息,也是在网上看到的。不过宜信算是p2p行业里比较大的公司,安全性的话,要看你个人能承受到什么度了,基本这样的大公司还行。

5,宜信贷款坏账不还后果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银行或者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 贷的钱不还会有什么后果: 1、如果贷款机构或银行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依法查询贷款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 3、贷款人名下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而又拒绝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则有逾期还款等负面信息记录在个人的信用报告中并被限制高消费及出入境,甚至有可能会被司法拘留。 4、有能力而拒不执行的情况下,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你好! 我。。知。。道 加。。我。。私。。聊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6,宜信公司为什么不起诉坏账客户

正常起诉啊,一定会起诉的
2014年4月8日,据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宜信被曝出现8亿贷款坏账,贷款主体已经遭到多起诉讼,宜信即使申请资产保全,也很难追回全部欠款。抵押物都是东北4线以下城市的烂尾楼。但是在高达22%的利率吸引下,宜信仍然放出了这笔贷款。宜信就回复称上述说法并无事实依据,属于谣言,并称正在就相关项目进行调查。 为了控制风险,具有一定规模的p2p平台均对外表示,不接受高风险行业或国家政策不支持的行业比如房地产、钢贸等公司的贷款申请。据知情人士透露,宜信开展的多个地产项目并非由其p2p平台推出。宜信除了p2p业务(peer to peer),还有宜信财富等财富管理业务,推出针对中产阶层和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计划,向其销售包括债券、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股权投资等,同样也包括p2p平台上的贷款项目。 经过一天的内部调查,宜信公司于4月9日下午发布最新的官方回复,宜信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多个地产项目,总规模远未达到8亿。宜信与各项目合作方定期进行项目调查和跟进,且各项目均正常运作,并未发现某些网络媒体所讲的“造假和跑路情况”,各到期项目均正常兑付,风险可控,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7,寒潮来袭宜信真的裁员1万人互联网金融要瘦身过冬搜狗问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刘荻青。36氪经授权转载。

近日,有消息称,“互联网金融巨头宜信公司大裁员,上午开会,下午直接报名单,月底要裁完三分之一,凛冬将至。” 还有“宜信员工”表示,“年底被裁员,年终奖没得领,走的时候就发我几千块钱,裁员信息实锤。”

据媒体报道,宜信在2015年员工数便超过了4万人,裁员1/3意味着涉及一万多人,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如若消息属实对行业来说将是一次“大地震”,此事一经传出便引发热议。

就此传言全天候科技向宜信方面求证,宜信相关人士否认大批裁员,“这种说法并不属实。随着宜信在国际化能力、投资能力和科技能力上拓展,一定需要在人才战略上积极布局,不仅涉及短线的人员调整与优化,还会涉及更为长远的人才引进和发展”。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公司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和布局,“公司将进一步面向全球吸收优秀人才,为公司在金融科技行业保持引领不断注入活力。同时引进人才活水计划,使内部人才有更多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空间。适逢年末我们的绩效考核及评优工作也会帮助我们优胜略汰, 留出空间做人才升级建设。”

宜信近年风波不断

此次并非宜信首次爆出裁员风波。在2017年10月,宜信旗下的宜信普惠就被爆非法裁员22名。当时有爆料称,宜信劝员工自愿填写离职表,规避劳动法,让员工填写乱七八糟的协议,限制员工出入,领导踢皮球,一级踢一级。

今年,宜信也并不太平。7月12日,宜信财富爆出客户经理涉嫌诈骗。宜信财富官方公告证实:客户经理刘业成因涉嫌诈骗,向警方自首。据多位受害人收集的数据,这次事件受骗人数达到数十人,“被骗资金起码上亿元”。

同月,宜信财富又发生与投资人产生纠纷事件。一则数名身穿印有“宜信还钱”字样红马甲的投资人陈情的短视频传开。事件起因是宜信财富代销的“喆颢诺德定增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亏损,投资人要求宜信财富刚兑。

9月份,宜信财富上海营业部又曝出一名高层性骚扰自己女下属。还有员工曾爆料称,宜信财富营业部上海、苏州营业部的部分员工没有基金从业资格证,存在不职业嫌疑。

多家互金公司传出裁员消息

近期,多家知名互金领域爆出裁员事件。

11月30日,有自媒体爆料称知名互金平台PPmoney万惠集团遭遇重大变故。平台多个部门解散,并因此拖欠多名员工工资和奖金约200余万元,此次裁员不发提成,不按劳动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致使大部分员工去集体仲裁,目前仲裁已立案,等待开庭。对此PPmoney官方回应称相关传言并不属实,公司生产经营秩序一切正常,并已经通过法务部采取措施积极维权。

就在几天前,京东也传出要“大面积裁员”、“拟先裁未婚未育女性”、“试用期的新人作为裁员备份”等传闻,并称京东金融裁员比例在20%以上,11月27日,京东官方面回应称,“正常的人员流动是每个公司都会遇到的常规情况,上述谣言被刻意夸大歪曲,甚至被大量传播,已经对公司商誉造成严重损害。目前,公司已经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最近裁员传闻不断,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否要迎来寒冬呢?

8,第1车贷被曝资金链断裂裁员70 影星黄晓明宜信唐宁是投资方

编者按:本文来自“全天候科技”,作者:杨泳洁。36氪经授权转载。

汽车金融头部公司第1车贷最近深陷“裁员”及“资金荒”风波。

早在12月12日,一位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加V认证的用户称:“第1车贷资金链断裂,大批裁员,第一天人力通知,第二天就走人。”

12月26日,有媒体发文,指出第1车贷资金链断裂并遭供应商讨债。多名第1车贷员工在文后评论,表示自己已被裁员,整体比例超过70%,连孕期、产假、哺乳期的员工都不放过,且没有任何补偿。有员工向当地劳动局反映情况,结果发现他们的工资都是由第三方代理商发放,自己手上持有的是一分空白合同,他们怀疑公司早就做好一旦裁员不予补偿的准备。

“其实是按照比例裁员的,有些部门多一些,有些部门少一些。”第1车贷的一位高层对一本财经透露,员工人数和公司巅峰的时候比,“裁掉了一半左右”。

对于公司对被裁员工如何善后?这位高层用了8个字形容:“爱走不走,随便诉讼。”

另据中国经营报报道,第1车贷经销商联合发布的公告显示,第1车贷拖欠经销商返利1000多万元,欠保证金6000多万元。

对此,第1车贷官微回应称,网络上有关“第1车贷资金链断裂、大规模裁员、拖欠代理商返佣和保证金”等均属片面的不实信息。当前,公司业务运转正常。

公告同时指出,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各行业都不景气,特别是汽车市场和金融行业,受经济转型及宏观政策调控影响,遭遇寒冬。第1车贷近期出现人员变动实为公司根据现有业务及各区域人员进行整合,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的正常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第1车贷官微上次更新是在9月21日,发布了一张中秋祝福的图片。

一位接近第1车贷的行业人士告诉全天候科技,实际情况可能比媒体报道出来的更严重。“他们去年就在亏了,能活到现在已是奇迹”。

黄晓明和唐宁都“爱”过的资本宠儿

如今陷入舆论纷争的第1车贷曾经也是资本的宠儿。

企查查信息显示,第1车贷先后完成过五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酉金资本、经纬中国、华创资本、明嘉资本等。明嘉资本由知名演员黄晓明发起设立,宜信旗下的宜信产业基金也是第1车贷的投资方。

目前,第1车贷拥有16位股东,共青城尚麒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与嘉兴宜朗坤瑞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在第一1车贷持股持股7.26%和2.1%。这两个公司的最终受益人为唐宁,其在这两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8.88%、89.91%。公开资料显示,唐宁是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华创资本的创始人。

在第1车贷持股1.61%的宁波明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背后股东是明嘉资本。公开资料显示,明嘉资本是由张晓婷(资深投资管理顾问)和黄晓明(著名影视明星)共同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第1车贷融资历程显示,黄晓明在2015年就曾以个人身份参投,2017年通过明嘉资本再次投资。

除了多轮融资,公开资料显示,第1车贷还先后两次发行汽车金融ABS产品,合计融资8.25亿元。

2017年5月,第1车贷与京东金融合作发行了6.25亿元"浙金·微融7号资产证券化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基础资产的受托机构为浙商金汇信托。京东金融和第1车贷分别认购优先级和劣后级。

2018年7月,第1车贷博时-第1车贷汽车金融资产支持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发行规模总计2亿元,计划管理人为博时资本。据悉,该项目以汽车供应链金融为底层资产、以汽车行业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ABS产品。

资本宠儿难过资金寒冬

曾经的资本市场宠儿如今除了陷入裁员和资金链断裂风波,其它麻烦也不断,先后2次遭遇行政处罚,29次法律诉讼。

企查查结果显示,第1车贷先后两次遭遇行政处罚。

29次法律诉讼则主要出现在2018年,且主要为财产保全类案件,其中22次第1车贷是原告,占比91.67%。

张鹏是一家汽车金融公司的商务总监,他认为,第1车贷出现现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扩张太快,融资没跟上,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他表示,汽车金融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成本高一点的是P2P和地方金交所;成本便宜的一些的是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但今年P2P遭遇了史上最大雷潮,剩余的平台入金量也在不断下降,地方金交所的出口更由于资管新规等被停止。而除了少数几家头部企业,很多公司根本拿不到银行的资金,所以很多公司缺钱了。而汽车金融是消耗现金流的生意,需要不停地垫资,大举扩张的 同时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就很难维持运转。

易鑫集团执行董事、总裁姜东在接受36氪采访时表示:对一个公司的经营来讲,比利润更重要的是现金流。亏损不会让一个公司死,或者死得很慢,而现金流会让它速死。

李想在一家互金公司做风控,他认为,重复抵押、骗贷等导致的逾期和坏账可能也是第1车贷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去年很多人把车辆重复抵押,催收新规是禁止拖车的,导致坏账后车子作为抵押品根本要不回来。“

资本市场对汽车金融公司态度已经转冷。今年7月,汽车交易服务平台灿谷集团在美IPO,发行价11美元,挂牌后股价一度跌到7.5美元以下;而号称汽车金融第一股的易鑫集团,在港发行价为7.7港元,截至12月28日收盘,已经跌至1.71港元。

第1车贷在官微发布的声明中称,由于近期资管新规落地和国内金融政策持续变化,第1车贷的部分合作资方受此影响需进行合规性调整,双方因此暂时中止了相关合作。此外,年底国内金融机构普遍放款意愿偏低,致使行业资金面整体趋紧。在此背景下,公司正在全力开拓新的资金渠道,以满足业务需求。

9,网贷产生千亿不良资产官方嫌弃民间不接谁来收拾残局搜狗

文 | 零和

网贷行业的倒闭潮,已持续了近三个月,整个行业正在产生千亿级别的不良资产。

如此庞大的不良资产,谁来处置?

官方AMC(资产管理公司)对此明确拒绝:“除非政治任务,否则不接。”

民间催收公司觉得资产太差,也不愿意出手,甚至对打包资产只开出千分之六的“史上最低价”。

这块行业眼中的“千亿坏蛋糕”,最终会由谁来消化?

01 千亿坏蛋糕

网贷行业正在形成上千亿的不良资产。

“现在网贷行业大概有2万亿资产,就算坏账率最低5%,就已有千亿的不良资产。”某催收平台的创始人何鸿军称。加上最近的倒闭潮,网贷的不良资产正在急速增加。

一些还在运转的平台,坏账也开始逐渐增多。

“很多网贷平台在大力地找外包催收,同时签几十家催收平台。”不良资产催收外包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晖称。

比如说一个批次的逾期账户资产包,会被先交给一家催收公司催,催不回来的,再转给新的公司。

“一个不良资产包,会被七八家催收公司反复催。”王晖称。

“最近,很多网贷平台,都在外面疯狂地找外包催收公司。”何鸿军透露,“最近找得比较凶的,是翼龙贷和宜信。”

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正处于金融的逆周期中。

一般来说,金融越不景气,不良资产处置越繁荣。

如今,互金行业出现了大量新的不良资产,对于催收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还是一个烫手山芋?

先来看看官方系的态度。

8月中旬,就有媒体曝出,银保监会召集了四大AMC开会,希望它们进场托管,对资产进行全面清算。

实际上,官方系将其视为烫手山芋。

“在上半年的时候,还有AMC愿意接触网贷行业的资产,也做过一些尝试,但最近风口浪尖,它们已不愿插手。”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透露。

“这类资产我们不会碰,除非是政治任务。”一家AMC的高管对一本财经透露,“不是我们不想接,而是没有能力接。“

据他透露,他们以前处理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

这样的资产贬值难,脱手容易——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模式。

而对纯信用、无抵押的网贷资产,他表示:“我们从未接触过,毫无处置经验。”

02 催回率奇低

官方系不欢迎,民间的催收团队,对此是否热情满满?

“并不想接。”何鸿军称,最近来找他的网贷平台很多,他对此还挑肥拣瘦,并不热情。

原因是,催回率实在太低了。

“在网贷刚开始兴起的几年,一手委案催回率可以达到20%,现在这个数字已降到百分之几。”王晖称。

这是因为,在对借款人的审核方面,这些网贷平台比起银行差很多,同时,借款人经过多次催收后,“抗催能力太强”。

“目前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信用贷,一类是小微企业贷,这两种贷款的催收方式,完全不同。”何鸿军表示。

个人信用贷针对个人,一般都是传统的电话或者上门催收。

何鸿军曾经接过一些网贷不良资产包,感觉实在太难催。

电催频繁一点,借款人就会说他们是骚扰,一旦投诉成立,甲方公司可能就要替换催收团队。

而要完全合规,催收的成本实在太高。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举了一个例子:现在的信息修复,确实有一个合法渠道,就是通过某运营商,但是价格“实在太贵”。

比如,运营商会帮你加密拨通一个借款人的电话,不管接通与否,都要收10元。而如果接通,通话6秒以上,就要收50元。

小微企业贷的催收,会好一点吗?

“更复杂。”何鸿军称。这类贷款,早期也可以用电话或上门催收,但如果还不还款,就要走法律程序,这个过程极为漫长。

小微企业贷按照监管要求,都得在100万以下,“加上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这件事就不再划算”。

知情人透露,现在有一些催收公司也收P2P的不良资产包,但给的价格,已创下历史新低,“最低只有千分之六”。

这是什么概念?一个亿的不良资产包,只卖得出60万。

而一个普通的地产不良资产包,可以卖到50%左右。

“这说明,现在网贷的资产质量令人担忧。”王晖称。

官方拒绝,民间嫌弃,千亿资产最终将如何消化?

03 不信任三角

尽管目前看来,大家对网贷不良资产的热情并不高,但最终,它们还是需要专业的处置机构来消化。

其实,千亿资产在传统金融领域并不算太多——银行每年的坏账都达万亿。

但银行的坏账会核销,不会影响到存款人。

而网贷资产背后,涉及太多的投资人和其家庭。

所以,一旦处置不当,可能就会出现不稳定因素。

如何找到最有效、最平稳的处置方式,成了整个行业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难题。

好在,已有一些机构在尝试。

“我们成立了一个数亿的基金,准备去收一些网贷资产。” 陈乾是一家有AMC牌照的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他透露,他们正在策划一个新的产品。

他们认为,这不是一块烫手山芋,反而有可能是金矿。

陈乾介入的方式,不是购买不良资产包,而是将网贷平台所有的债权买断。

包括投资人的债权。

“我们会以2%-3%的价格,将网贷平台所有的资产买断。”陈乾称。

比如平台的不良资产是10个亿,他们就支付2000-3000万。

然后,他们再去和投资人谈判,偿还一定比例的金额。

“当然不可能全部还完,看资产的优劣,可以做到20%-50%。”陈乾说,比如,投资人投了10万,大概还能拿回来2万到5万。

后期,他们可以发挥自身强项,再去处置资产,赚取差价。

实际上,现在对网贷资产的处置,都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缺少了两个重要的因素:金钱和时间。

所谓的金钱,就是要承诺每个月向投资人兑付一定金额的钱,稳住他们,让其不至于将平台逼得太紧。

“一般来说,每个月的兑付金额,不会低于1%。要让投资人每个月都看到钱,心存希望。”一家暴雷平台的创始人王志鹏称。

他的平台,如今每个月也需要兑付上千万。“一边请催收团队拼命追款,一边向身边的朋友借钱,资金万万不可断。”

王志鹏知道,无论如何,他都要兑付40%以上,否则“就可能进去”。

40%,是当地监管给网贷平台定的底线。

完成,则可免受牢狱之灾。

但每个月千万的资金,几乎快把他压垮。他将车、房抵押变卖,将身边所有的朋友都借了一遍。

他正在试图用金钱换时间。

“每个月尽量追回一些欠款,也给欠款人一些时间,等着他们缓过来,能还上钱。”王志鹏称。

其实,陈乾所在的这种资产管理公司,手上刚好有“时间和金钱”这两个筹码。

但陈乾接触过很多网贷平台,发现大家对这个模式的热情并不高。

因为,资产管理公司只接管了债权,但是法律层面的责任,他们并不承担。

也就是说,就算处置得不好,他们也不会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和投资人交涉非常困难,众口难调。他们有可能今天答应只兑付40%,就清债务,但回头又去找监管部门申诉,最终我们还得被抓进去。”王志鹏说。

此外,很多平台本身的业务并不完全合规,很有可能采取了“超级债权人”的模式,债权关系混乱。

另一方面,王志鹏也担心资产管理公司不诚信,承诺兑付40%,最终只兑了10%。

在网贷这个错综复杂的局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脆弱不堪,再引入一个第三方公司,未必就是解局之钥。

现在,投资人、平台方、资产处置公司三方,都处在一个强烈不信任的三角中。

这个“不信任三角”如何破?

“需要引入强大的信用方,最好是监管机构介入,或者有官方背景的AMC进来。”王志鹏称,可以让政府定一个兑付比例,三方都认,不可反悔。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和网贷平台合作,完整地解决过一起处置事件。

大家都在等着第一个“样板”。

但尴尬的是,没有哪个网贷平台想成为“第一”。

“大家都会盯着,同时,你会被翻个底掉。”王志鹏说,现在谁又能做到完全没有问题,接受所有人的关注。

千亿资产,都在等待一个成功案例,来打破不信任三角。

这一步,终需有人跨出。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

文章TAG:宜信坏账宜信贷款还不上多久会变坏帐宜信坏账信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