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专家谈传统文化进课堂误区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专家谈传统文化进课堂误区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8:17:5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喜爱传统古文化是好还是坏?有哪些利弊?

喜爱传统古文化,继承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这个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应该有选择地吸收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主体,以墨家、法家、各大名家等为辅助,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等。

在这些宝贵文化遗产中,除了艺术价值外,还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烙印,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所在。在《周易大传》中有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总结的三种模式: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孔子对君子的定义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国人对人的最高评价,不是“伟大和杰出”,而是君子。君子之道在现实社会中,也是相当需要的,我们的社会环境多么需要品格高尚的君子啊!礼仪之道。孔子制定了许多社会礼仪。如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男女见面的礼仪,都有明确规定。这些礼仪不是虚伪,而是为了提高人类文明程度。

毕竟谁也不愿意生活在野蛮环境中。中庸之道。这里的庸不是平庸和庸俗,而是避免极端。在处理社会事物中,在两极中间选择最佳、最恰当的方法。这是一重处事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我们学习古代传统文化是有一定意义的。除了在知识上、技艺上得到宝贵文化遗产。在行为上,处事智慧上都有借鉴之处,这人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当然,在学习借鉴古人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还是有选择性学习为好。古人对上--朝廷要求“忠”,对下--家庭要求“孝”,在朝廷和家庭之间的公共场所却留下空白,没有过任何研究。这就造成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气质。还有,就是古代山高皇帝远,远离法律的地方成了江湖,远离法律的人成了英雄豪杰,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文章TAG:如何认识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专家谈传统文化进课堂误区如何认识传统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