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析《孟子》的孝道观,孟子的孝道观是什么

浅析《孟子》的孝道观,孟子的孝道观是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3-31 13:16: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这样的行为只有人类所独有,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是古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后得出来的最为质朴、也是最具光辉与普世价值的结论:人,都是会老的。

生前孝和死后孝的区别是什么

生前孝和死后孝的区别是什么

生前孝,是发自内心最给自己的,死后孝则是外化给他人看的。生前和死后,只要是人类或生物,都会面临这样的结局。关键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生前或死后。中华文明延亘了五千年,尊老爱幼、扶老携幼,一直是我们的民族美德。赡养老人、善待老人也是我们晚辈们应尽的义务,是一生下来就被天然赋予了的。只要是我们还有一颗跳动的心,只要是我们还有一口吐纳的气息,我们就有必要保持忠孝仁义、廉耻孝悌。

而且,我们民族的传统最是看重这个观念,也总结出了早已深入人心的至理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中华文明的孝文化中,各式各样的孝悌故事也早已深入人心,赢取了民族的最大共识。二十四孝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我个人看来,生前孝才是真的孝,也是儿女晚辈发自内心的、纯粹的孝道、孝义,万事做在老人在世之时,让老人家尽享天伦之乐,含饴弄孙,膝下承欢,给老人以最好的抚慰和宽怀,哪怕仅是一口吃食,也要让老人家心满意足,喜上眉梢。

当然也有死后孝的范例,不然的话,题主也不会发出如此一问。我本人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个老人得了病,子女们却总是寻找各种借口远离,反过来心心念念之间执着惦记着老人家的那点儿体恤钱。甭管老人遭了多大罪,总是漠不关心的样子,即便就是到了床前,也是呵斥怒焰,像对待阶级敌人一般,把老人家当成了前世的冤家,真难为了当初之时,老人家怎么含辛茹苦的一把屎一把尿的把TA养育成人。

《论语》六则孝道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行孝道呢?

人类的基本行为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天性(本能)使然,在这一方面,人类与动物是没有分别的:比如伟大的母爱;比如伟大的爱情、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等等都无法超越天性(本能)的范畴。但是,在动物的世界里,只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竭力呵护,而没有子女给予父母的反馈与回报(“乌鸦反哺”是为了让人们行孝而编造出来的故事,并没有事实上的依据)。

对父母保持最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如苍天大海一样的恩德,并且在他们年老体迈、患病受伤的时候给予回馈、照料。这样的行为只有人类所独有,这就是孝的基本内涵——是古人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后得出来的最为质朴、也是最具光辉与普世价值的结论:人,都是会老的。除了早夭的与死于非命的人,谁会希望自己在风烛残年的时候凄苦无依?在冷漠无助中悲惨谢幕、离开人世?孝敬父母、关爱长辈实际上就是善待自我的明天与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再推而广之,能够去关爱别人的父母长辈、善待别人的孩子与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有若这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出发点如此,那么应该如何来行孝呢?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孝悌之人不应该忤逆犯上,应该恭敬顺从——“鲜矣”即强调孝悌之人很少、不应该有“犯上”这样行为。

这样的表述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如果服从了命令,父母亲就会有危险;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安全;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如果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遭受耻辱;不服从命令,父母亲就会荣耀显扬,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如果服从命令,就会表现得像禽兽一样野蛮;不服从命令,则显得文明而富有修养;那就不应该服从命令,而应该“犯上”。

  鲁哀公问孔子说:“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问了三次,孔子都不回答。  孔子出来后对子贡说:“刚才,国君问我:‘儿子服从父亲就是孝,对吗?臣子服从君主就是忠贞,是吗?’一连问了三次,我都没有回答,你怎么看?”  子贡说:“儿子服从父亲当然就是孝了;臣子服从君主肯定就是忠贞了。

这道理人尽皆知,先生还能说些什么呢?”孔子说:“你真是个无知之人啊!知道吗?从前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有四个诤谏之臣,那么疆界就不会被割削;拥有千辆兵车的小国有三个诤谏之臣,那么国家政权就不会遭到颠覆;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两个诤谏之臣,那么宗庙就不会被毁灭。父亲有了敢于诤谏的儿子,就不会做不合礼制的事;士人有勇于诤谏的朋友,就不会做不合道义的事。

子女一味顺从父母,怎能说是孝呢?臣子唯命是从、不敢犯言直谏,哪里配得上忠贞二字?弄清楚了什么时候该听从、什么时候不该顺从才可以谈论孝顺与忠贞。”单从顺从还是违逆的角度来评判孝与不孝、忠与不忠是不科学与严谨的。西方有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二者表述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真理与仁道之前,没有人是至高无上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有人都应该一样,都应该依道而行、从义而止。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如果君父的行为是合乎道义的则从之而不犯,否则就该“当仁不让”的。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说:“行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才算是孝,我告诉他说,不要违背礼的准则。”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文章TAG:孝道孟子浅析观是浅析《孟子》的孝道观孟子的孝道观是什么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