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为什么失败

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为什么失败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2 08:10:2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休克疗法”是符合俄罗斯国情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而经济体系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要想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因此,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运转,只能通过压制需求,强行使社会供需达到平衡。“休克疗法”是一种极端的经济政策,俄罗斯的经济体系在极短的时间被解体,然后重组。

但是,以当时俄罗斯的实力禁不起这么大的调整。这犹如给重病的人下了一剂猛药,虽可能会起死回生,但也极有可能死亡。事实证明,俄罗斯就受不住这剂猛药。而且“休克疗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并没有得到普遍有效的验证(仅玻利维亚用于实际中),这套经济理论并不能被称为是一套成熟的理论。那么俄罗斯为什么会大胆采用“休克疗法”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到玻利维亚的成功。

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原因。毕竟“休克疗法”没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不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性经济政策,再加上玻利维亚与俄罗斯的国情相差甚远。俄罗斯就算对“休克疗法”有兴趣,也应该慎重的考虑,毕竟这是关乎国本的政策。就算要采纳,最保险的做法是,在国内找两三个地方进行试验,若确实行之有效,再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

可是,俄罗斯并没这样做。1991年底苏联解体,1992年初“休克疗法”就在俄罗斯全国范围内推广。从这个时间跨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政府对这套经济政策并未过多的研究,就匆忙铺开。用这样草率的行径对待关乎国本的重大经济政策,显得有为奇怪。俄罗斯为什么会如此行事?云石君认为这与俄罗斯在当时面临的政治经济困局有很大关系。

当时,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遗产,但到手的是一个穷家破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轻工业极端落后,这让俄罗斯的日常生活物质严重短缺。这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集权专制,而是经济困境或者说是民生困境。苏联末期,国家经济体系衰败财力枯竭,国内日常生活物资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异常困难。

生活的窘境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接纳了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但这并未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因政治变革使解决问题显得更为迫切。首先,俄罗斯民众好不容易将不能保障自己日常生活的苏联推翻,为此还付出了国家解体,社会动荡的代价,接下来就指望着过上美好生活。这意味着,俄罗斯民众对于改善物质生活的期盼,因苏联解体而大大增强。

其次,西式民主政治制度下,掌权者由民众选举产生,这就让政客为了博取选票迎合民众的需求。而民众迫切的愿望是改善物质生活,那么政客只能在迅速改善民生上下大功夫。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产业老化落伍,国家债台高筑,要想翻身谈何容易。可是民众的愿望异常迫切,政客为此也只能尽量寻找方法。国家的这种心态,使得统治集团将眼光放在了还未经时间验证的“休克疗法”上。

文章TAG:休克疗法叶利钦失败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休克疗法为什么失败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