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谁属于现代的电影美学,什么属于现代电影美学

谁属于现代的电影美学,什么属于现代电影美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18:57:2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比方说,《教父》就像是上千元的耳机,《复仇者联盟》就像普通耳机一样,受众群体 不一样。复联更加大众,受众更为广泛。很多人用过千元耳机后就不会觉得普通耳机好用,但当我们询问更为广泛的人群时,他们往往不会把千元耳机当作目标来使用,人们会觉得有能用的耳机就可以。 类比过来,还有很多鄙视链像上述的这样:听古典音乐的人瞧不起流行音乐;看名著文学作品的人看不起流行文学,网络文学;吃米其林三星的人不喜欢家常饭菜。

受众范围的不相同往往成为了鄙视链的原因。当然,更广泛的受众意味着必须得放弃一些东西,譬如《蝙蝠侠大战超人》。到这里,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没有讨论——“电影”一定要在电影院上映,才能称作“电影”吗?就如去年流媒巨头网飞所制作的电影《罗马》一样,被奥斯卡提名后遭到了诸多好莱坞名导的反对和传统院线的上映抵制。

最终《罗马》捧回了三座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我个人认为抵制网络电影其实很没有必要。它绝对不只是时长长达一个小时以上的影片;它也绝对不是只靠着技术的影片;也绝不只是在传统院线上映过的影片。作为第七艺术,它的定义就很为广泛。电影就是前六门艺术的集合体,含有独特的特征。 什么是电影?我无法准确的定义。

但我更希望各位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认知去定义自己心中的电影。一部好的电影给你更开阔的眼界,让你更多的用脑思考,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视觉刺激。电影里的哲学,比书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电影让人类延长了近三倍的寿命,它让人明白了许多穷尽一生都无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终究平凡的现实,却永不放弃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热爱生命,享受当下。

如何看待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它有文化内涵吗?

如何看待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它有文化内涵吗

香港电影的“暴力美学”,最早源于美国电影,后来传到香港电影后,有着进一步的发展,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吴宇森。一、暴力美学的定义暴力美学,就是将暴力美化成一种诗意的、洒脱的形式,把暴力的血腥、残忍,通过电影手法将之给人视觉听觉上的转化。它的本质依然是暴力,但美化后,让人在公义上、道德上的审视心理缓和一些,以诗意代替血腥,但又不失积极的教化作用,这就是艺术魅力。

最早的美国暴力美学电影是《杀死比尔》。这部电影的暴力看起来不血腥,而且让人有诗意的审视,虽然它的动作设计于现在看起来有些别扭与不自然,但它是暴力美学的雏形。 二、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可以说,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继承过来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为咱们中国本来就是诗意的国度,有着很好的文化氛围,将这种暴力美化,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比较经典的如吴宇森的《喋血双雄》,不管枪斗还是武功,都相当地有诗意,还配以白鸽纷飞的美丽,衬托和平的愿望,但又有得为和平下付出深重的血的代价,这种双重意义下的暴力美学,让人为之赞叹。这影片,吴宇森导演细腻的外景布置,诗意的电影色彩,更有主演潇洒的武打动作,流畅的枪斗姿态,音乐的美感配合,让人一下子精神审视上远离了残酷的厮杀,上升到了一种公义上的远离血腥恐惧,虽然本质还是暴力,只是换了它的衣装。

赤裸的暴力对人心理影响太大,诗意的暴力让人明白道理,又有审美。 三、经典暴力美学电影《纵横四海》的文化内涵电影《纵横四海》,也是暴力美学的经典,它的文化内涵是将英雄人性化,灵活化,生活化。周润发与张国荣,贼与警察的兄弟情在黑暗中的矛盾,正义对邪恶在美妙的音乐中让人感慨,枪斗与武打的诗意对峙,衬托的不是暴力的残忍,而是正义对治邪恶的艰难。

周润发在杀黑社会时,配以朴素又动听的闽南音乐,这种音乐化的血腥反而让人觉得正义也可以这么诗意,它营造的氛围让人是感到非常舒服与洒脱的。吴宇森导演下的这种暴力美学,其实它的文化内涵是侧重于公众的心理释放,但这种释放不是仇视的破坏发泄,而是诗意式的缓和释放。这种暴力美学的积极意义在帮助人们减缓压力,同时又不失艺术审美的高度。

什么是美学?为什么感觉中国教育只有美术课程却没有美学课程?

什么是电影,电影的意义是什么

美学是人们研究自然世界的一种科学。这也是一种专门学科,《美学概论》《美与艺朮创作》《美学艺朮的线条美》,在大自然中,天地、树木、花草,动物,展现无穷无尽的美。人们在生产生活创造美好的世界。如我们在绘画中不同的线条会体现人体美。苍劲的线条体现久经风霜的老人,优柔富有弹性线条体现女性的美。不同的线条展现了不同美学观点。

文章TAG:美学电影谁属于现代的电影美学什么属于现代电影美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