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谈柏拉图矛盾的诗学思想,柏拉图为什么鄙视诗歌

浅谈柏拉图矛盾的诗学思想,柏拉图为什么鄙视诗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0:24:40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依据先刚教授2011年发表的《柏拉图作为“真诗人”》[1],柏拉图时代对“诗”的理解不同于今日对“诗”的理解。柏拉图他这个人既是矛盾,也是痛苦的。柏拉图本人在成为哲学家之前曾是青年诗人,据说他在苏格拉底的感化下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门前焚烧自己的悲剧诗作,以示与诗的彻底决裂并从此皈依哲学;尽管如此,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普遍采用了文笔优美、跌宕起伏的诗体书写,并依托自身的以形式理论为基础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哲学模型[2]构建了新的“诗”的评价标准,柏拉图自称“真诗人”是以此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为什么不喜欢诗歌?

依据先刚教授2011年发表的《柏拉图作为“真诗人”》[1],柏拉图时代对“诗”的理解不同于今日对“诗”的理解。笔者将依据上述论文整理要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文献:依据《辞海》的界定,诗作为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之一,一般理解为“不合乐者为诗、合乐者为歌”;依据公元前8世纪的早期文本荷马史诗,“诗”与希腊神话、希腊宗教、希腊政制地位相当,记载了包括神的事迹、伦理原则与政治法则在内的古希腊文明,“诗人”的身份经常与先知、祭司、历史传承者混用,为了得到诗人的歌颂以便流芳百世,王公贵族争相向诗人献媚与赠礼,致使早期诗人享有崇高的神圣地位与世俗地位。

柏拉图时期,哲学与其他学科相继从广义的“诗”的概念中独立出来,致使诗狭义化为悲剧、喜剧、史诗、抒情诗、修辞学、雄辩术等文学意义。哲学成为诗并非唯一却最为强力的竞争者,两者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在哲学既以诗为母体,又试图在学科分流中通过与文艺和神话的理论斗争得到学科标准的界定,并取代诗歌与宗教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继承者。

柏拉图本人在成为哲学家之前曾是青年诗人,据说他在苏格拉底的感化下在狄奥尼索斯剧场门前焚烧自己的悲剧诗作,以示与诗的彻底决裂并从此皈依哲学;尽管如此,柏拉图在对话录中普遍采用了文笔优美、跌宕起伏的诗体书写,并依托自身的以形式理论为基础的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哲学模型[2]构建了新的“诗”的评价标准,柏拉图自称“真诗人”是以此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

依据柏拉图对“诗”的界定标准,他在不同对话录中对哲学与诗的评价如下——依据《伊翁》,诗人“在被迷狂掌控并摆脱感官和一切宁静的理性之前”没有能力作诗,这种“酒神教徒式的狂热和迷醉”的创作不是诗人深思熟虑的作品而是传达缪斯力量的成果;“神自己才是宣教者, 并且通过诗人向我们说话”,而最好的诗人无非是“神的代言人”;依据《会饮》,“通神的迷狂”作为神的馈赠同时为哲学家和诗人拥有,区别于诗人的迷狂的无意识和无理性状态, 哲学家的迷狂作为有意识和深思熟虑的知识具有更高的地位。

文章TAG:柏拉图浅谈诗学鄙视诗歌浅谈柏拉图矛盾的诗学思想柏拉图为什么鄙视诗歌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