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谈春秋小霸主之郑庄公,郑庄公为什么让公孙获

浅谈春秋小霸主之郑庄公,郑庄公为什么让公孙获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1:20:59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可是,郑寤生却以“不义,不昵,厚将崩”的理由,婉转地回绝了朝臣们的建议。 郑寤生遇事能忍,还表现在他与周王室的关系上。当时的周桓王年少气盛,时时为难他。周桓王(剧照) 面对周桓王的一些不理智行为,他极力克制内心的恼怒,主动去京城朝拜他,希望以此缓解长期以来彼此间的不太融洽的局面。谁知周桓王并不买账,让他吃了个闭门羹。

接着,周桓王又任命虢公林父为右卿士,让他与身为左卿士的郑寤生分庭抗礼,并强行向郑国索取了邬、苏、刘、邘等四座城邑。 周桓王的所作所为,虽然令郑寤生很生气,但他还是强压怒火,以礼行事,恭恭敬敬地对待周桓王。 遇事深沉能忍,昭示着郑寤生的性格特征。但同时也反衬出他的老谋深算,工于心计。 二、郑寤生出手果断,直击要害。

面对胞弟的僭越乱礼、周桓王的无理打压,郑寤生在隐忍的同时,一直做着充分的准备。可惜的是,他的那些对手们,把他的克制隐忍、妥协退让误认为是一种懦弱无能、软弱可欺的表现,于是乎步步紧逼。当姬段调派军队企图偷袭郑国国都,周桓王举兵进犯郑国纵深之地时,他们忘乎所以的举动,正好为郑寤生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 当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他不再忍让,果断地给对手以迎头痛击——“克段于鄢”,一举端掉国内动乱的祸根;用新型的“鱼丽”阵法,杀得周桓王的联军人仰马翻,连周桓王本人也中箭负伤。

郑国与周王室对战(图景)可见,郑寤生不出手则罢,一旦出手,不但准而且狠,雷霆万钧,摧古拉朽,给对手以毁灭性打击。 郑寤生的忍让,并不是单纯的隐忍和退让,而属于韬光养晦、后发制人的大格局修为。他不是不想马上实施反制,而是不想在没有足够胜算的情况下,盲目行动。 三、郑寤生瞻前顾后,留有余地。 孔子说“过犹不及”。

真正高明的政治家、战略家,不仅不会在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忘乎所以,而且能够适可而止、见好便收,绝对能够做到“有理,有利,有节”。郑寤生(剧照) 当郑寤生挫败姬段的叛乱阴谋,迫使其逃窜到共地后,便不再追击。因为他明白,此时的姬段就是一条丧家之犬,不必要继续穷追猛打。 郑寤生的母亲姜氏在姬段反叛作乱的过程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他对此既痛苦又愤恨。

为此,他曾发誓,永远不再见他的母亲。但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通过“掘地见母”的方式,与姜氏和解了,“遂为母子如初”。这样,他赢得了“孝”名,因而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站位。郑寤生“掘地见母”(图景) 当郑国军队对阵周桓王大获全胜,祝聃等将领建议乘胜追击,以扩大战果之时,郑寤生异常冷静地表示:“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遂下令停止追击,放了周桓王一马。而且,他还派人前往周桓王的军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从而给他一个下台阶的机会,使得双方的关系不至于闹到彻底决裂的地步。 运筹帷幄,择机而动,动则必成。这样一来,郑寤生既赢得了利益,也给对手留了余地,一石二鸟。 是啊,示弱未必弱,逞强未必强;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下退路,也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文章TAG:郑庄公浅谈公孙霸主春秋浅谈春秋小霸主之郑庄公郑庄公为什么让公孙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