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浅谈法的局限性,请联系实际谈谈有什么局限性

浅谈法的局限性,请联系实际谈谈有什么局限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09:2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这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他认为只有人的主观意识才是真实的存在,没有了主观意识,就没有客观事物,这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假如我们承认王阳明说的是事实,那承载着主观意识的人的身体又算是什么呢?人的身体到底是物质性的还是主观性的呢?王阳明应该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王阳明】再谈谈“格物致知”。王门所谓“四句教”指的是“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下》),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那么一个人的认识就不是来自于客观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良知”,心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认识的对象。他又说:“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那谁又是愚夫愚妇呢?最后说一说“知行合一”。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提出来的,而且是王阳明的早年学说,实际上既然王阳明认为一个人先应该认识自己的“心”,那又怎么会去强调“行”呢?我们来看看王阳明所说的“行”到底是什么吧。

请看这一段:《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这里从哲学的角度的来说,很明显是混淆了知和行的区别,用知代替了行。

西方文化的局限性到底是什么?

这要看如何定义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也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未必有一个固定的、刻板的、变动不居的西方文化。有些人说,西方文化缺乏综合视野、非黑即白,比如中医强调整体观,西医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说法可谓大谬。西医在历史上也强调整体观,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德国医学也强调全科医生,专业不甚精,但强调整体治疗、以人为本。

德国这种全科医学主张被日本全盘接受,所以现代日本医学也强调整体观,比如给晚年鲁迅看病的须藤五百三,他对鲁迅身体状况比较了解,鲁迅非常信任他,可问题是,他对肺病了解甚少,所以一再误诊。在宋庆龄、茅盾的干预下,一度请了美国专科肺病医生给鲁迅诊病,发现鲁迅肺部有两个囊肿,建议抽液治疗。须藤五百三拒绝接受这一判断,后来无可奈何,只好替鲁迅作抽液治疗,鲁迅的病情确实有所好转。

文章TAG:局限性浅谈联系实际谈谈浅谈法的局限性请联系实际谈谈有什么局限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