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梳理宰相制度的历史脉络,为什么说明清无宰相制度

梳理宰相制度的历史脉络,为什么说明清无宰相制度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8 22:42:04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宰相这个词,宰是指主宰,相是指辅佐,宰相一职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高的行政长官,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最初设有中书省,有左右丞相职务,洪武十三年,取消了中书省,宰相制度也随之被废除,清朝沿用明朝时期的制度,因此明清两朝是没有宰相一职的。宰相制度的变迁过程宰相制度在上千年的过程中,经过了很大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皇帝不断削弱宰相权力,以此来达到巩固皇权,实现中央集权的目的。

但是诺大的一个国家,不可能所有军政要务全都让皇帝一个人亲力亲为,如果都这样遇到雍正皇帝这样的工作狂还好,遇到万历皇帝,嘉靖皇帝那政府不就得倒台了吗?所以在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后,没过多久皇帝就因为处理政务太过繁忙,设置了内阁大学士协办政务,内阁实际上就是取消了宰相制度之后的代替品,后来因为内阁处理的事务十分繁多,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内阁大学士等同于以前的宰相,在内阁中居首的人也被称为了内阁首辅。

明朝内阁遗址进入了清朝之后,清政府最初也基本上沿用了明朝的这一套制度,也设置了内阁大学士,在雍正皇帝继位后,又设置了军机处,从此之后,国家的军政要务开始由军机处处理,所以这个时期军机大臣才等同于过去的宰相,注意了这里说的是权力上等同于过去的宰相。清朝虽然没有宰相官职,但是内阁到军机处均是宰相制度的替代品而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并没有军机处,按照明清两朝的习惯,朝廷授予大臣大学士之职也被称为拜相,纳兰明珠是康熙朝的重臣,在平三藩,收复台湾,抵御沙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康熙皇帝非常的赏识纳兰明珠的才能,在康熙十六年,纳兰明珠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另外一位是索额图,康熙九年,索额图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

纳兰明珠清朝时期的三殿三阁大学士虽然没有宰相名份,但是实际的职权和宰相是相同的,他们之间互相称相这并不奇怪,另外在历史上宰相这个职务也有过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称呼,官职名称虽然改变了,权力虽然被不断的削弱,但是要干的活还是一样的。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清两代严禁设相,那废除“丞相制度”到底是弊大于利呢还是利大于弊?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后,沿袭前朝制度,以中书省为中枢机构,设左丞相、右丞相为宰相,以平章政事为次相。明朝开国后,第一任左丞相是李善长,右丞相是徐达;胡惟庸任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李善长推荐胡惟庸任右丞相,至洪武十年(1377年)改任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胡惟庸案发生在洪武十三年,前后时间十四年,涉及人数多达四万余人。

文章TAG:宰相制度脉络梳理明清梳理宰相制度的历史脉络为什么说明清无宰相制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