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孟子的教育思想,周代对女子教育什么

孟子的教育思想,周代对女子教育什么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09 11:04:13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古代没有卫生巾,女子在生理期是如何做到防漏的?

谢邀。其实古代没有卫生巾的时候,女性多半都用月事布解决生理期的问题。这种月事布的话最初都是用木棍表面缠绕一些粗布,然后月性就夹在两腿之间,以防止废血流出来。然后每次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就把布拆下来,换洗循环再继续使用。这种办法广泛适用于平民百姓,不仅不卫生,还有点妨碍走路。但没办法它最经济最实惠。难怪古时候的女性这么容易得病,年纪轻轻的就病入膏肓了。

在这样的卫生条件下,提高了妇科病的机率。但是一些富贵人家的女眷就比较讲究。她们用丝绸缝制类似内裤的东西。每次用完可能就不要或是适用的次数短,相对普通百姓来说,更卫生,更方便。可大部分普通女子,还是没有这个条件的。随着时间推移,女性开始使用粗棉布缝制多层月事布,类似现在的卫生巾,这也是卫生巾最早的雏形。

用完之后就地掩埋,不再继续使用。再后来,就发明了草木灰和棉混合而成的草纸。草纸类似于建国时期用的便纸,虽然是纸但还是很粗糙,还是很容易得病。到了现代就有了卫生巾了。不得不说这个发明真的很好,不仅经济实惠,又能保证卫生安全。比古代女性幸福得多了。作为女性,真心要感谢妇女伟大的智慧,让我们过上了舒适卫生的生活。

周朝的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传统音乐吗?为什么会认为通过音乐能够控制统治秩序呢?

首先要明确一点,礼乐制度有包含古代传统音乐,但不仅仅是指古代传统音乐。为什么周朝能通过礼乐制度来控制社会秩序呢?先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礼乐制度。礼乐制度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为周公旦所创。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礼和乐。礼是根据人的身份不同,划分成不同的阶层,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而乐则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以音乐来缓解社会矛盾。

礼是内在的重要基础,乐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礼仪制度不光是指古代传统音乐。礼乐制度是西周四大制度之一。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制度,宗法制是西周的社会制度,而礼乐制是西周的文化制度。那么为什么西周的礼乐制度能够控制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呢?统治阶级以音乐为手段西周建立之后,吸取的商朝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具体做法就是: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所用的音乐不同。比如对不同阶层的歌舞队人数的规定:天子八佾(八八六十四人方队);诸侯六佾(六六三十六人方队);卿大夫四佾(四四一十六人方队);士二佾(两两成四人的小方队)。同一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所用的音乐也不同。如:周天子祀天神,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祗,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

而普通的平民和奴隶是没有资格演奏和欣赏这种正规的音乐,只能够听一些乡间小调。礼乐制度划分好等级之后,人们会对号入座、按部就班,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地位,遵从礼的规则,按礼的规则来办事。音乐与国家命运有关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够,所以对于自然现象容易产生崇拜心理,逐渐演化成以巫术来沟通上天。

风动雷鸣、山川发声,这些都和音乐的起源息息相关。所以音乐诞生之后,人们就把它与巫蛊神幻相联系,以此来推测国家命运。《礼记》中记载着这样一段话: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音象征五行,五行乃物质基础万物之宗,“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

音乐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统治者对音乐就自然比较重视。由此,西周提出了以礼乐来治国,以礼来划分等级,以乐来缓和矛盾。普通百姓由于无知,出于和崇拜和畏惧,认为天生就是如此,自然不敢违背。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音乐的受众是普遍的,它能够愉悦心情,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力量。而且音乐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丧葬、嫁娶、祭祀、酬宾等场合都需要用到音乐,音乐有着独特的“和同”的力量。

文章TAG:教育孟子周代思想孟子的教育思想周代对女子教育什么

最近更新